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三章 殺帝冉閔 文 / 陳邵軒
在信義方面,石鑒和弟弟石遵差不了多少。龍椅還沒坐穩,石鑒就開始排除異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收到了一份請願書,關中人民要推舉蒲洪為首領,而且請願人數多達十幾萬。石鑒看完請願書,非常納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不就是你們的主人嗎?還要推舉什麼蒲洪!
石勒兄弟滅掉前趙後,把很多當地居民遷到中原,石虎死後,諸子爭權,朝政亂成了一鍋粥,漸漸放鬆了對這些人的控制,他們擺脫後趙繁重的徭役,拖家帶口地回到故鄉,身為前趙將領的蒲洪被選為代言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為這件事,石鑒憤怒到了極點,稍稍冷靜下來後,石鑒還是給了蒲洪征西大將軍的職務,因為大臣們勸他:「蒲洪從未把陛下放在眼裡,造反是遲早的事,如果順從了百姓的願望,陛下失去的僅是西部半壁江山;如果讓蒲洪繼續留在都城,那麼整個國家就危險了!
孰輕孰重,石鑒還是能掂量出來的,他決定把蒲洪這顆定時炸彈踢出去,他馬上寫了封聖旨,命宦官連同征西將軍符節一齊送去。
宦官一路小跑,到了蒲洪家,令他意外的是,蒲洪既沒接旨,也沒拒絕,他把使者請到內庭,好吃好喝地伺候起來。使者不知道,在離他不遠處的議事廳裡,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辯論。
辯論的題目是要不要接受任命——這只是個例行程序罷了,要不要接,蒲洪心裡早有數了。會上,一半人主張接旨;另一半人則主張抗旨。「主接派」以主簿程樸為代表,他認為現在不宜與朝廷對抗,不如佔據關中地區,與石鑒以函谷關為界,平分趙地。
這與蒲洪弒君自立的想法截然不同,他大聲質問程樸:「難道我蒲洪不可以做天子嗎?什麼叫『平分趙地』?!」程樸還沒來得及辯解,就被侍衛拉出去砍了腦袋,本來還想發言的「主接派」頓時成了啞巴,集體失聲。
但是,蒲洪的造反計劃被一件事打亂了:石鑒要誅殺冉閔。石鑒先派石苞、李松等人夜襲冉閔,冉閔晚上睡覺比較輕,聽到動靜後,他第一時間叫醒眾人,指揮作戰。激戰一夜,石苞等人被殺;石鑒不驕不餒,總結完失敗原因後,他派出了第二支部隊,這支部隊由石啟等刺客組成,不料仍被冉閔殺了個乾乾淨淨。
雜牌軍不行;刺客軍不行,宮廷禁軍呢?石鑒第三次派出的正是這樣一支部隊,而且這支部隊全部由羯人組成。冉閔到底是經歷過大世面的人,面對如此精銳的士卒,冉閔身先士卒,愣是把三千禁軍砍得一個不剩。
砍下最後一顆頭顱,冉閔擦乾了額頭上的汗珠,矗立在他面前的,是皇帝接受大臣朝拜的地方:琨華殿。那是石虎征發全國最好的工匠,歷時月餘才建成的,宮殿的台階被鮮血浸透,已經分辨不出上面的雕龍畫鳳。
「我將是這裡的下一個主人!」冉閔自言自語道。
公元349年,冉閔控制趙國。
冉閔掌握朝廷大權後,下令大開城門,並在都城貼滿告示:「從今天起,凡是願意為國效力的,盡可以留下;與朝廷不同心者大可以自行離去。對每個人的去留,政府不加干預。」
告示貼出,鄴城沸騰得快要蒸發掉似的。有趣的是,漢人紛紛湧入城門,胡人則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跑多遠跑多遠。漢人和胡人的長相有很大區別,在裝束上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兩者之間形成了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看到這一幕,冉閔長歎一聲,「胡人到底還是不肯為我效力啊!」面對著逃難似的胡人出城大軍,冉閔性格暴虐的一面顯露了出來,「我冉閔得不到的東西,他人也休想得到!」不久後,第二條法令徹底覆蓋了第一條:
「自今天起,胡人是本國的最大敵人,漢人盡可殺之,凡是把胡人頭顱送到鳳陽門(宮門)的,文官連升三級,武將直接授予牙門將軍的職位。」
石勒建立後趙之初,重用漢人張賓,採取民族平等政策,漢胡兩族倒也和睦。但石虎篡位後,徹底廢除了原先寬容的民族政策,石虎及其繼任者都把漢人視為奴隸,經常拿他們實彈演習。趙國多戰事,每次打仗,死的最多的是漢人;戰爭經費出的最多的還是漢人。
處於趙高壓政策下的漢人,一直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終於,他們等到了冉閔,等到了冉閔的滅絕胡人的法令。一場席捲全趙國,震驚全中國的漢人復仇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僅法令頒布的第一天,就有五萬胡人被殺。冉閔身體力行,親自帶領漢人挨家挨戶的搜索胡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待哺嬰兒,皆是漢人復仇的目標。一些激進分子甚至挖了石虎的墳墓,原趙國皇室也沒能倖免於難。很多混血兒因為在長相上有胡人的特徵,被錯殺的不在少數。
一月之內,被殺的胡人總計二十餘萬,鳳陽門前的頭顱壘得比城牆還高。
這條法令,被後人稱為「殺胡令」,冉閔因為這件事,被後人取了個很形象的綽號:殺帝。冉閔在人類史上犯下的罪並沒有隨滾滾長江東去,相反地,在民族大融合的當今社會,一提到冉閔,人們總會想到「殺人狂」三個字。
第二年,冉閔廢除了趙國年號,建立大魏帝國,史稱冉魏。這標誌著後趙滅亡。後趙於公元321年開國,共歷五帝,凡四十年。這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個統一中國北方地區的胡人政權。
冉閔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皇帝,古之篡位者必有一些蟻附之臣,畢竟是通過非法手段上台的,通過這些大臣籠絡人心,宣傳一下即位的合理性很有必要;再者,必須優待前朝皇室,安撫忠於前朝將領,他們兵權在手,即使不能招降,也要確保他們不會難為新政府;三者,與鄰國搞好關係。而此三者都不在冉閔的考慮範圍之內。
最後一點,冉閔是一位漢人皇帝。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西晉滅亡後,外族紛紛入侵,一些失去家園,但是不願為胡人效力的漢人,組建了一支農民軍,名曰「乞活軍」(顧名思義),他們奉東晉為正統,在黃河沿岸抵抗胡人。
冉閔的出身就是乞活軍,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人,而且冉閔也奉東晉為正統。
這就注定他不可能為胡人接受。而他頒布的「殺胡令」則從根本上否決了前面提到的三點。冉魏和鄰國的關係可以參照一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
所以,不難想像,冉魏這個「奇葩」國家將會面臨如何艱難的處境,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先說國內,蒲洪、姚弋仲、麻秋等大將拒不承認冉閔的皇帝地位,其他小將領也沒有示好的意思;後趙皇室更是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率先起兵的是石琨,石琨和王朗等人率軍七萬,攻打鄴都。接到消息時,冉閔正在朝堂盤點殺胡令的戰果,冉閔來不及調集大軍,僅率禁軍一千多人迎戰。
1:70的比例啊!就是七十個人排排站,讓你當黃瓜砍,也能把你累得夠嗆。況且,這七萬人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只能期待奇跡發生了。
可奇跡真的發生了。
冉閔的一千人不但擊潰了七十倍於己的敵軍,還殺了三千人。這絕對是世界軍事史上的超級奇跡。
在冉閔之後的征戰生涯中,這樣的奇跡還會經常發生,姑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