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23章 自薦枕席 文 / 臨風微笑
初見齊宣王的時候,鍾離chun雖然覺得這個齊宣王很像自己朝思暮想的林風,但是自己還是能從神態、面色上看出二人的不同之處。可是自從田嬰說了話,鍾離春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這個人是林風!因為,他們實在太像了。從體形、神態、面色,到聲音,都非常像。鍾離chun現在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親口問一問這個人:你真的是田嬰嗎?你是不是從兩千年後穿越而來的林風啊?別的話,鍾離chun簡直就是充耳未聞。
見大王已經答應出兵,並且讓自己的妹妹任無鹽將軍,鍾離秋異常高興,可是他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妹妹有些不對,怎麼妹妹不說話了呢?對大王的恩典也不拜謝……
在拜謝大王后,鍾離秋就用手暗自掐了一下自己的妹妹。
這時,齊宣王也覺得有些不對了,再次問道:「鍾離姑娘,寡人命你為無鹽將軍,領兵抗趙,你意下如何呀?」
鍾離秋一掐之下,鍾離chun略有清醒,不管眼前的田嬰是不是林風,都不是在朝堂上能問清楚的,眼前的大事是……當鍾離chun聽到齊宣王的問話後,馬上回答:「大王,民女領命。不過,民女還有一個要求……」
齊宣王與眾臣一下子都愣住了,鍾離秋也愣住了,心想:這個妹妹,能以一個民女的身份,由大王任命做將軍,已經是絕無僅有的事了,她還有什麼要求啊?
田嬰也覺得頗感興趣地看著鍾離chun:心想,這丫頭,人醜雖,可心眼兒倒是不少。
齊宣王畢竟是一國之君,愣了一下以後馬上再次發問:「鍾離姑娘還有何要求啊?」
「大王,民女先請問大王,您的中宮是否位空?」
「是的,自從三年前,國母仙遊之後,寡人一直沒有再立國母。」
「民女再問大王,您立國母的標準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娶妻娶德,娶妾娶se,身為國母,自當以品德為上……」
「那麼大王,何為品德為上?就如鍾離chun,以一民女身份願為大王領兵出征,算不算有德之人呢?」
「當然算,有你這樣的女子,是我齊國百姓之福,是我齊王之福啊,哈哈……」
「那麼大王,如果鍾離chun此次率兵能收復失地,還邊邑人民以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那麼鍾離chun以已身服侍大王,為大王中宮,應不過分吧?」
此言一出,齊宣王剛才還在大笑的嘴閉不上了,很尷尬地愣在那兒。
不但齊宣王,田嬰、淳於髡、孟子、鍾離秋及所有的大臣無不愣在當場。
鍾離chun想做中宮國母?看她的模樣……這簡直是笑談嘛。齊王身邊,不說佳麗三千,最起碼還有一位花容月貌的女英娘娘在座呢,這鍾離chun不是瘋掉了吧?就她?也能做齊國國母?那,齊國,也太無人了吧?
大臣們面面相覷,無話可說。
齊宣王幾次張嘴,發現自己的退路已經被自己封得死死的了,因為鍾離chun已經先問了三個問題,自己都做了肯定的回答:首先承認自己中宮位空;其次肯定「國母,自當以品德為上」;
第三,承認有鍾離chun「這樣的女子,是我齊國百姓之福,是我齊王之福」……自己還能退向哪裡呀?
就在君臣都愣在當場,不知如何回答鍾離chun的時候,一直端坐在齊王之側的女英娘娘突然開了口:「大王,我看這位鍾離姑娘說的話很有道理,請大王以國事為重。女英自幼體弱,無法代大王出征,替大王分憂,早已心有不安了……能有鍾離姑娘代大王出征,安撫百姓,真是再好不過。況且大王剛才已經承認,娶妻以德,我齊國能有如此國母真是大王之福,齊國百姓之福,還望大王恩准。」
這一番話說出口,不但齊王與群臣愣在當地,連鍾離chun也愣住了。
鍾離chun剛才之所以提出那個要求,除了因為她知道這是她命中注定的事之外,還因為她剛才見了田嬰,一直認為田嬰可能是她的林風,心想,就算林風不是大王,位居相國,一樣可以在未來的道路上,幫自己一把。再說了,她也想通過自己的建議,看看這位田相國的反應,一瞬間,她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容貌已變,就算面前的田嬰真是林風,他也是認不出自己的了……
所以,自己的話一出口,別人都愣在當場,鍾離chun並不意外,在這時,她還是眼望田嬰,田嬰一直是帶有詢問的目光,好奇地審視著自己,這更讓鍾離chun覺得這人可疑……
現在,女英娘娘的一番話,讓鍾離chun又產生了一個想法,這女人是誰?從來沒有聽說過齊宣王身邊還有這樣一位娘娘啊,雖然以前聽過「有事鍾無鹽,無事夏迎春」(意說齊宣王在立鍾離chun為後的同時也寵美貌的夏迎春。齊宣王在國家有難之時,寵幸貌醜之後鍾無鹽,平安時則寵幸貌美之妃夏迎春,於是便有了民間戲語「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但是那個妃子應該叫夏迎春啊,而不是現在人們口中稱道的女英娘娘!這事奇怪!
聽到女英娘娘居然支持鍾離chun的建議,齊宣王嘴裡冒出了兩個字:「可是……」話未說完,又被女英娘娘擋了回去:「大王,女英雖然讀書不多,可也聽過當年先祖黃帝的故事:黃帝娶了嫘祖之後,百姓們學會了植桑養蠶、抽絲織綢,不必再過著夏披樹葉、冬穿獸皮,一年四季衣不蔽體的生活,可是面對抽絲和織帛速度極慢的問題嫘祖無法解決,於是黃帝又娶了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為次妃,因為她發明了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這位次妃被後人尊稱為嫫母。相傳「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後人也稱「次妃嫫母,貌惡德充。」嫫母賢德,連屈原大夫在《九章.惜往》中也有所歌頌:「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內助有功。」大王,沒想到我齊國竟也有如嫫母一樣的人物。女英慚愧,既不能內助大王治國,又不能外助大王安邦……陪伴大王身側,女英心願足矣,有鍾離姑娘這樣的人才,甘為國母,女英實為大王高興……」
女英的一番話,更讓齊宣王沒了退路,如果不同意鍾離chun與女英的請求,那不是意味著自己無黃帝之德了嗎?
唉,美女自甘為妃,醜女自薦為後,果然是我齊國之福啊……齊宣王苦笑。
「大王,女英娘娘如此深明大義,真是我齊國之福啊……」
「是啊,大王,鍾離姑娘願為我齊國解除邊邑之憂,如此賢德之人,堪為國母啊……」
群臣們已經醒過腔來,紛紛進諫。
齊王心裡這個氣呀,你們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了,可這鍾離chun——眼睛掃向鍾離chun的容貌,只瞥了一眼,然後迅速轉開頭——如此相貌,讓我怎麼與她同床共枕呢?
眼見事無挽回,齊王想起了最後一個借口:「既然我邊境屢受趙軍騷擾,還是以國事為重,國母之事,等我邊境平靜之後再說吧……」
「大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他日鍾離c混得勝回朝,願大王莫失今日之言。」鍾離chun步步緊逼。
「鍾離姑娘放心,今日朝中諸臣,還有女英,都為鍾離姑娘為證,他日得勝回朝,大王必會迎姑娘為國母,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大王決不會食言的,是不是啊,大王?」女英娘娘又開口了。
「是啊,是啊……」齊王除了說是,已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