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中華民族的皇帝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 唐高宗 文 / 藥醫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元景、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當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麗、百濟和新羅。六年,高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she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前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今xinjiāng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

    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yu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績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於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無忌被迫自縊。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高宗朝的政績還是不少的,像徹底解決了高麗問題,高宗時的永徽律在武德律和貞觀律的基礎上而成,也是最後的唐律。永徽時期延續了貞觀時期的路線。但其實也並非高宗的功勞,而在於太宗遺留下來的兩位老臣,長孫無忌和儲遂良的輔佐。

    唐高宗身體不好,性格上也非常懦弱,典型的碌碌之輩。這就給武則天的篡權創造了機會。本來如果要是立自己父親的妃子為後,在宋以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不重禮法的唐代確成功了。此事的後果是長孫和儲後來死於武則天之手。而李績因為一句,此陛下家事。受到宋以後的史家抨擊。責其不能以死進諫。李治在這件事中的表現就是沒有主見,畏首畏尾。

    後人有認為唐高宗並非庸才的。但很多事實表明,李治確實無愧於庸才。太宗選他當繼承人,雖然有長孫力爭的原因,但也有害怕李恪或是李泰中的一人即位,另一人必不能活。讓李治當皇帝就是因為他寬厚,必能保全兄弟。但實際上,李治登位後,長孫就羅織罪名把吳王恪殺了。如果高宗認為越王有罪,就是智商有問題,如果認為無罪,就是良心有問題。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慘死,高宗都熟視無睹,長孫和儲遂良都是功臣,就是反對廢後,也沒有死罪啊。長子李弘也死在武後之手。最滑稽的是高宗讓上官儀起草詔書廢後,最後他居然不承認是他的意思,害得上官儀白丟了條命。對於他的廟號高宗,真不知高在何處?可以想見,就是沒有武則天,長孫無忌也完全有可能廢掉高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