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中華民族的皇帝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明思宗 文 / 藥醫

    明思宗朱由儉(1610-1644)

    朱由儉,母親賢妃,父親明光宗。1627年即位,改國號崇禎。思宗在位17年,勤勤懇懇,不近女色,對大臣寬厚,一心想讓大明江山中興盛世但無力回天,他被戰爭和起義等等很多問題一直困惑著。1644年,李自成攻進běijing城,思宗朱由儉在景山上吊,明朝隨之滅亡。思宗死後葬于思陵。

    力挽狂瀾:

    由於朱由檢的兄長明熹宗朱由校無子,臨終下遺詔,命其五弟——十八歲的信王朱由檢即皇位。朱由檢在即位後,面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於政務,事必躬親,朝政有了明顯改觀。天啟七年(1628年)十一月,明思宗在剷除魏忠賢的羽翼之後,再將其貶至鳳陽,途至直隸的阜城,魏忠賢得知明思宗要逮捕他,遂與一名太監王承恩自縊而亡。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發配、或終身禁錮。與此同時,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托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剿農民軍的負責人。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但是他不斷地加稅,民間稱呼他為「重征」以代替「崇禎」,這也使得明末農民起義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無力回天:

    雖然明思宗期盼著明朝能在他手中迎來「中興」,無奈前幾朝的積重難返,當時天下饑饉,疫疾大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剷除專權宦官,後期又重用宦官;中後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明思宗召見閣臣時悲歎道:「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親決一戰,身死沙場無所恨,但死不瞑目耳。」在大臣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悲慘結局:

    1644年,李自成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一個月後,李自成攻進běijing,明思宗逼周後自殺,手刃袁妃、樂安公主、昭仁公主,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5歲,明王朝至此滅亡。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謚號:

    明思宗卒後,南明的弘光年間謚號思宗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清改為莊烈愍皇帝。廟號懷宗。葬běijing昌平思陵。

    歷史評價:

    思宗的性格相當複雜,在除魏忠賢時,崇禎表現的超乎機智,但在處理袁崇煥一事,卻又表現的相當愚蠢。如學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機智和愚蠢,膽略與剛愎,高招與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對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為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明史•流賊傳》中說:「莊烈之繼統也,臣僚之黨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國家之法令已壞,邊疆之搶攘已甚。莊烈雖銳意更始,治核名實,而人才之賢否,議論之是非,政事之得失,軍機之成敗,未能灼見於中,不搖於外也。且xing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當夫群盜滿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撫兩端,茫無成算。內外大臣救過不給,人懷規利自全之心。言語戇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為閫帥者,事權中制,功過莫償。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於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於不能制。加以天災流行,饑饉洊臻,政繁賦重,外訌內叛。譬一人之身,元氣羸然,疽毒並發,厥症固已甚危,而醫則良否錯進,劑則寒熱互投,病入膏肓,而無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於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於流賊也。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明思宗大事年表:

    1610年,朱由檢生,母賢妃劉氏,早薨。

    1622年,封信王。

    1625年,出居信王府邸。

    1627年8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於乾清宮,年23歲。朱由檢即位。追諡生母賢妃為孝純皇后,冊妃周氏為皇后。11月,安置魏忠賢於鳳陽。魏忠賢自縊死。

    1628年正月,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7月,親召袁崇煥於平台。8月,定制,每日在文華殿與輔臣共同處理朝政。10月,皇太極攻打林丹汗,開始征服漠南蒙古。西北大饑荒,李自成亂起。

    1629年正月,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2月,長子朱慈烺生。3月,薊州兵變。5月,議改曆法。6月,袁崇煥殺毛文龍於雙島。久旱,朱由檢齋居文華殿,敕群臣修省。11月,清兵入遵化。11月,京師戒嚴,清兵進攻德勝門。12月,逮捕袁崇煥於平台。總兵官祖大壽兵敗,東出關。

    1630年,立皇長子慈烺為皇太子。久旱,齋居文華殿,諭百官修省。5月,清兵敗歸。6月,米脂張獻忠聚眾起義。8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巡撫延綏副都御史洪承疇、總兵官杜文煥在清澗打敗張獻忠。

    1631年,大雪,民饑,農民起義不斷。

    1632年8月,皇三子朱慈燦生,後封定王。

    1633年6月,皇四子朱慈煥生,後封永王。7月,駐台荷蘭侵略軍侵犯廈門,福建巡撫鄒維璉委鄭芝龍為前鋒,於9月在澎湖大嶼、金門料羅擊敗荷軍。

    1634年正月,廣鹿島副將尚可喜降清。安南、暹羅、琉球入貢。

    1635年,洪承疇出關討伐農民起義軍。安南、暹羅、琉球入貢。

    1636年,安南、暹羅、琉球入貢。

    1637年正月,南京地震。2月,朝鮮降清。4月,後金軍隊攻克皮島。敕群臣潔己愛民,以回天意。6月,兩畿、山西大旱。7月,山東、河南遭遇蝗災,民大饑。安南、琉球入貢。

    1638年,兩畿、山東、河南大旱,並有蝗災。9月,陝西、山西旱饑。清兵入牆子嶺,京師戒嚴。土魯番、琉球入貢。

    1639年正月,後金軍隊入濟南。6月,畿內、山東、河南、山西旱蝗。琉球入貢。

    1640年,兩畿、山東、河南、山、陝大旱加蝗災,造成人吃人慘況。

    1641年六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大旱加蝗災,山東百姓為盜,四竄。8月,左良玉大敗張獻忠於信陽。

    1642年2月,清兵攻克松山,洪承疇降。3月,祖大壽以錦州降清。11月,下詔罪己,求直言,起用廢將。

    1643年,鳳陽屢次地震。暹羅,琉球、哈密入貢。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大順」。3月,李自成農民軍攻陷běijing城。18ri,在景山上吊。清兵入關,明亡。帝后梓宮葬昌平陵區,名思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