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中華民族的皇帝

正文 第二百二十零六章 清宣宗 文 / 藥醫

    道光帝(1782∼1850)

    中國清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名旻寧。廟號宣宗,謚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仁宗(嘉慶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臘塔氏。年號道光,習稱道光帝。

    旻寧初名綿寧,他自幼好學、聰敏。嘉慶十八年(1813)封為智親王。二十五年,嘉慶帝卒。綿寧繼位,改名旻寧,是為宣宗。他即位時,正值清王朝日趨衰落,吏治**,武備廢弛,內外交困。鴉片貿易甚為嚴重,不僅損害吸食者的健康,而且造成白銀外流,引起銀貴錢賤,直接破壞社會生產。官吏和士兵也吸食鴉片,不理政事,不習武功。因此,一些開明官僚強烈要求禁煙。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止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制。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頗見成效。但英國不肯放棄鴉片貿易,遂於二十年發動鴉片戰爭。但道光帝戰守無策,幻想弭兵息事,將林則徐革職,改派琦善與英國議和。琦善擅自與英國簽訂《穿鼻草約》,答應割讓香港給英國並賠款600萬元及恢復廣州為通商口岸。《穿鼻草約》簽訂後,道光帝又認為割地賠款有損尊嚴,又決定對英宣戰,派宗室奕山與英軍作戰。奕山戰敗後,又與英國訂立《廣州和約》,其中規定清軍退出廣州,向英軍繳納600萬元「贖城費」。之後,道光帝又派皇侄奕經馳往浙江,結果慘敗。道光鑒於兩次出師失敗,轉而一味求和。二十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隨後又與美、法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道光帝在位期間,也曾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復書院,查保甲,但都收效不大。國內不斷爆發起義。道光十一年,湖南、廣西、廣東的瑤民發動起義,還有山西先天教,北方白蓮教和東南各省的天地會,也發動頻繁的武裝反抗。清朝逐漸衰落。

    道光帝的統治有幾大敗筆:

    1、禁煙不成。爸爸嘉慶忍了老乾隆和權臣和珅好些年,一上台就趕緊下令嚴禁鴉片(嘉慶元年1796),禁令是一道道頒布下去了,鴉片貿易卻是一天天地繁榮起來了,東印度公司的工作報告裡說:滿洲政府禁煙令,「不過官樣文章」,官員們「長久以來縱容鴉片私運以為發財機會」,所以「產品銷路繼續增長,毫無疑問。」道光接班後本也充滿自信肯定比他爸爸強的,道光元年就下令重申嚴禁海關偷漏鴉片貿易,命令滿族貴族阮元、達三(就是皇帝欽派去廣東揩油的海關監督,)狠抓落實,結果這倆官油子只回答他八字方針:暫事羈縻,徐圖驅逐。就是說,不急不急慢慢來,先不要激化矛盾。為什麼要羈縻,要徐圖呢?因為一大串的官僚利益滿洲貴族利益拴在鴉片上,哪裡能急呢?一拖就拖到了道光十一年(拖了10年!),皇帝急了,再下嚴旨,於是廣東官員和滿族特派員想出了應對之策:與洋船約定,每運入一萬箱就必須要送數百箱給水師報功,嚴禁的結果是廣東水師副將反而以軍功陞官成了總兵,「賞戴孔雀翎」。東印度公司於是又寫工作報告說:滿清政府的嚴令下達以後……今年(道光十二年)貨量遂至四五萬箱矣。英國在華利益代表義律還對道光皇帝有些擔心,德國人郭士立告訴他,清朝皇帝愚蒙,朝廷命官多嗜鴉片,以賄賂擴張販路,就肯定沒問題。義律聽了開心不已,於是委託郭士立作公關大使,果然再沒遇到任何問題。到了道光十八年,禁煙十八年的道光看到的現狀是:京官吸鴉片的,十之一二,外官不過十之二三,官員身邊幕僚隨從是十之五六,到普通吏胥則不可計數,從身份上講,滿蒙王公貴族到宮廷太監、護衛,還有軍隊士兵都有,從地域上講,早已經深入內地,山陝甘肅商人到天津銷貨後,是肯定要帶鴉片回去販賣的,利潤是萬惡之源啊。

    2、道光還有一大特色是摳門,吝財,林則徐大刀闊斧逼迫義律交出鴉片的時候承諾一箱鴉片可以給英商五斤茶葉補償,結果最終總共收繳鴉片20200箱,價值800萬兩白銀,道光頓時覺得心疼,哼哼唧唧地不答覆,林則徐只好和鄧廷楨等上奏說:所需茶葉十餘萬斤,應由臣等捐辦,不敢開銷。意思就是不會佔用皇帝派到海關揩油得來的收益,道光這才放了心,馬上批復:照所議辦理!同時道光覺得拖延近20年的難題解決得如此輕鬆順利,(實際上此時英國議會已決定發兵)頓時對所謂大英帝國滿心地瞧不起,除了前線的鄧、林等人,整個朝廷沒有人去想去準備因禁煙而可能導致的戰爭後果,道光只是興沖沖地誇獎說:卿等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所辦可嘉之至!但是歸根結底,道光不是真的反毒英雄,他在乎的只是林則徐嚇唬他的事實:白銀外流軍事糜爛……所以虎門的熱乎勁過去之後,穆彰阿為首的鴉片既得利益者給林鄧扎針就開始有效果了。挖牆腳是朝廷大臣最擅長的,意志不堅的道光同時兼備糊塗的特徵,他聽信朝臣建議下令不許收繳煙民的煙具,接著在頒布的禁煙令中規定對鴉片吸食者只能由官方調查不許「檢舉揭發」,無疑這是對官僚集團中的鴉片吸食者的最好保護。林則徐在廣東在虎門的成果沒有得以在內地順利推行。道光摳門的另一表現是極力偽裝節約,褲子破了就要拿去補,可是補一條就要花費一千兩白銀。於是道光時常穿著帶有價值數千兩白銀的補丁的褲子上朝,與大臣們議事;文武百官們也紛紛效仿,競相找出些破舊的朝服來穿,也在自己褲子上縫些五顏六色的補丁來上朝議事,以示自己生活儉樸和為政清廉。結果,大清國的早朝列會,頗似一夥衣衫襤褸的乞丐們在那裡開會,好像在討論丐幫幫內大事似的。這群乞丐的頭領幫主,自然非道光帝莫數了。最後,連道光自己看著都覺得不太體面,有礙龍庭觀瞻,便龍顏震怒,狠狠地訓斥了那些穿補丁朝服來上朝的大臣們一番。泱泱大國的一國之君的皇帝威儀,到了道光帝這裡已蕩然無存,喪失殆盡!

    3、昏庸無能,治國禦敵無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禁煙有功的林則徐被發配xinjiāng,而貪生怕死的滿洲貴族琦善、奕山等人卻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當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炮艦一路北上,攻陷大沽口炮台,四千英兵攻佔天津衛後,這位朝令夕改的道光皇帝,卻駭破了膽,六神無主,倉皇失措,匆匆命大臣與洋人議和,匆匆簽署了割讓香港、賠款幾千萬兩白銀的南京條約。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也比道光龍袍上的補丁,不知要大幾千萬倍,那畢竟是老祖宗開創出來江山社稷,是大清國的一片疆土!你看道光帝平時連磨出了洞打了補丁的一件衣服都捨不得扔的人,反在割地賠款上咋就出奇的大方慷慨起來了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