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仙緣外史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三章 天子狩獵 文 / 凌風傲月

    卻說散會之後,子嫣隨同眾鬼而去。她飛速趕往龍移湫,幽魂又附在蘇雨體內,喚上崑崙奴,匆匆下山。寅時三刻,就回到自家官邸。見門樓階前停著一頂官轎,八個轎夫恭恭敬敬地站立石獅旁。這時,長孫無忌負手而出,穿紫袍朝服,掛金魚袋,珮山玄玉,頂戴三梁進賢冠,加貂蟬、犀簪,飾以紫綬,還有絳紗蔽膝,硃襪赤舄,腳上踏一雙烏皮履。

    子嫣跑到父親身邊,道:「爹爹,要上朝去麼?」乍聞陌生女孩兒如此稱呼自己,長孫無忌一怔,但聽聲音,乃自家閨女,隨即恍然。他見多識廣,所知甚雜,自然知道這是奪舍還魂,也不驚奇,道:「深夜出府,就是找這具軀體麼?」子嫣道:「此事押後再說。女兒上翠華山,參與群鬼聚集。會上所說言語,十分厲害。」當下遂把所見所聞簡述一遍。

    長孫無忌大驚,道:「竟有此事,真是豈有此理。大禍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為父先快馬進宮見駕。女兒,喚上你三哥、六哥,分頭去請袁天罡、李君羨、李淳風面聖。要快,知道麼。」當下,長孫無忌命人牽來四匹好馬,乃萬里煙雲罩、雪蹄青驄馬、赤兔胭脂獸、飛霜千里駒。他跨上一騎,飛奔而去。餘下之馬,留給二子一女。

    長孫無忌一路向東馳騁,進朱雀門,過昭陽門街,直至太極宮甘露殿,見有內侍省近侍太監、與掖庭局司寢宮女把守門前。無忌問道:「陛下可曾睡醒?」宮女道:「趙國公來寢宮何為?聖上正盥沐呢。」長孫無忌道:「你去通傳,說我有十萬火急之事啟奏。」

    稍時,宮女復出:「陛下令你覲見!」無忌進殿後,行君臣之禮。太宗道:「朕無旨宣召,卿有何表章。」無忌道:「陛下,自本歲三月,斬刑部尚書張亮及其義子之後,他神魂不散,聚眾鬼於翠華山,密謀對陛下不利。」太宗大驚,道:「愛卿何出此言?」

    無忌道:「小女昨夜遊魂翠華山,適逢群鬼之會。得知張亮yu找陛下報被斬之仇,遂命他義子擒拿分封於外地之公主,猜想陛下會派道德之士前去營救,如袁天罡、李淳風。然後,進宮行刺陛下,屆時,聖躬之側,無驅邪鎮鬼之能人,誠則危矣!」

    太宗愈驚,道:「子嫣怎會離魂?」無忌道:「唉,這也是小女命途多舛。當初在漢陽,小女隨薛仁貴去尋公冶風瀲,後至蘇州華亭縣昆山城,哪想到會被歹人從高處摜下,摔斷全身骨骼。後找孫思邈真人醫治,我兒亦學得出竅之法。不知何故,那具摔壞的肉身,被仙鶴叼走,飛往長洲。

    子嫣遂跟去,那方仙子大有善心,將小女肉身浸泡於靈泉內,說百日之後,即可恢復。之後,小女唯有魂靈兒,卻也奇怪,能看得見,但似琉璃之狀,不可觸摸。昨夜她上翠華山,找到一副軀體,恰好知曉張亮之陰謀,方才說於微臣。陛下,這張亮生前,也是個人物,懂巫術,擅邪功,若與群鬼糾集,圖謀不軌,可不容輕視。」

    李世民聽得嘖嘖稱奇,道:「這事你怎麼看?」無忌道:「陛下,公主必須得救。李君羨會土遁之術,定然比幽魂飛蕩要快捷,命他搶先一步,先將四位公主接回長安。另外,傳召龍虎山正一道張天師、茅山上清派潘師正、閣皂山靈寶派夢虛子、終南山樓觀派尹文cāo四位道門高人進京護駕。」

    太宗點頭道:「汝意暗與我合。」這時,奚宮局太監奏道:「陛下,袁天罡等人求見。」太宗道:「宣!」太監通傳下去,話未了。袁天罡、李君羨、李淳風、夏子嫣、以及長孫無忌三子長孫浚、六子長孫澹進殿,跪下行禮,太宗赦眾人平身。

    太宗道:「著中書侍郎擬旨,不需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命左武衛將軍李君羨繼奉聖旨,速駕土遁至許州襄城、岳州巴陵、潭州衡山、衢州常山,迎回四位公主,途中不可耽擱,若有差池,定斬不赦。」李君羨遵命,當下拜辭,急急巴巴去辦事。

    因突發此事,太宗無心設朝,命太監去午門傳旨,令多官回府。能防患於未然,子嫣當居首功,太宗犒勞再三,置酒未央宮,賜宴旌功。一時間琴瑟齊鳴,歌聲盈耳,君臣歡飲。酒酣耳熱之後,李世民興趣來潮,意欲出城,去秦嶺北脈驪山采獵,命長孫父女隨行。

    且說唐太宗帶上徐惠妃、韋貴妃、燕德妃、yin妃、鄭賢妃、楊婕妤、武才人、蕭美人等妃嬪,以及東宮太子李治,並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擺鑾駕出宮,離皇城玄武門。侍從執金瓜,擎斧鉞,雙雙對對;綵女提絳紗燭,御爐香,靄靄堂堂。真個是龍飛鳳舞,鶚薦鷹揚。

    護駕軍千隊,扶輿將兩行。天子鑾輿出京城,旌旄瑞se映簪纓。明晃晃劍戟刀,光燦燦叉斧棒。軍士威武,猶如猛虎下高山;戰馬長嘶,一似蛟龍離海島。浩浩旄旗滾,翩翩繡帶飄。纓紅似火,刀刃如鐐。鼓擂春雷震,鑼鳴地角搖。

    三萬衣甲鮮明的御林軍護隨聖躬左右,長槍如林,彩旗映ri。內侍宦官張著冠蓋依仗。御輦威儀,遮雲蔽日。前不見首,首不見尾,浩浩蕩盪開往驪山腳下。好男兒!駕黃鷹,牽獵犬,帶硬弩強弓、網扣槍鉤。壺插雕翎箭,胯懸寶雕弓。天子狩獵氣勢猖,飛禽走獸皆驚惶。

    午牌時分,抵達驪山,軍士排開圍場,周廣二百餘里。李世民雙腿輕輕一挾,胯下汗血寶馬四蹄翻騰,直搶出去,片刻之間,便上了山坡,放起獵鷹,從林中趕了一隻梅花鹿出來。他取下背上黑漆寶雕弓,從鞍旁箭袋中取出一支雕翎,彎弓搭箭,「刷」的一聲響,梅花鹿應聲而倒。頓時千軍喝彩,齊呼萬歲。

    子嫣對李治道:「太子表弟,聽說驪山上有個老君殿,陪表姊去瞧瞧好麼?」太子道:「嗯,其實我不喜狩獵,見不得這種場面,陪你上山轉轉也好。」子嫣笑靨如花,道:「那就走吧!」一拍胯下胭脂馬,轉而向西,疾馳一陣。回頭一看李治並未跟來。

    原來,李治是去向太宗請示,若然私自離開,畢竟不敬。兩人撇下眾人,穿過秀麗幽深的峽谷,途徑三元洞後,勒馬緩緩行去,逐漸向上攀爬。到於谷口,促馬登崖。轉過幾道彎兒,嶺道崎嶇,兩人便牽馬步行。

    一路上看不盡那峰巖重疊,澗壑灣環。李治道:「表姊呀!你如何學會這借屍還魂之法?」子嫣一怔,道:「這個嘛,告訴你也不妨,你可知道,我前世不是人。」李治接口道:「難道是畜生?」子嫣大怒,朝他屁股踢了一腳,道:「你才畜生呢。」

    太子李治道:「開個玩笑,何必生氣呢。」子嫣道:「這麼給你說。因為我有不死之魂,壽同天地。超出三界外,不歸陰曹管。生死薄上,也沒我姓名。所以鬼差不敢來拘我之仙魂,重入六道而輪迴。神魂既然不滅,便可找相符對應的軀體依附。」

    李治道:「我聽父皇說,你識得海外長洲的仙女,可是真的?」子嫣道:「豈會作假,因為我前世就仙女呀!」李治顯然不信,道:「我跟玉皇大帝還有交情呢。」子嫣道:「哼,你就胡扯吧!」李治道:「對了表姊,你說張亮聚集群鬼來攻時,袁天罡他們能敵得過麼?」

    子嫣道:「當然敵得過,沒聽過邪不勝正麼!」李治道:「我聽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子嫣道:「那些雜碎,是鬼,不是魔,都不堪一擊。」李治道:「但願如此吧!可是難知彼方深淺,倒是不好對付。」子嫣道:「怕甚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說話間,兩人已到老君殿,但見:層層殿閣,選迭廊房,朱欄玉戶,畫棟雕樑。談經香滿座,語菉月當窗。樓台突兀門迎嶂,鐘磬虛徐聲韻長。香氣飄雲漢,清光滿太空。一片淨土好道場,清虛有道果脫俗。巍巍道德之風,好似漠漠神仙之宅。

    因聞得此處老君,甚有靈應。遂具香燭,到殿瞻拜,具疏跪下,虔誠默禱道:「道祖在上,容吾申言。凡女子嫣,不揆狂簡,獻疏於三清祖尊太上道德聖君:竊聞上清下濁,分天地之儀,承載萬靈。而四生各有根源,蒙生化慈恩,依定數行之,周流六道分判高低,福禍渺渺,緣法不一。乃著神人之道、仙凡之別,及妖魔之屬。

    子嫣喜道,乘幽控寂。凝心內境,雖智猶迷。蓋知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自道心開發來,馳驟於心田,不能自拔,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求玄參妙,所學止於皮毛。師父說我骨之堅秀,神之最靈。若截偽續真,jing窮奧業,詢求正教之門,終會成就正果。然則,前世吾乃九天之女,實不知今生可能羽化而飛昇。

    捧赫赫道德之心,傾身皈依,至誠感神,惟願降鑒。天實肯從,當示進退之機,以決平生之用。庶幾成仙了道。不負以往之世修行之苦,料知我乃惡業墜凡,惟人自作。現試卜一爻,今生仙緣若盡,將為yin,倘使能重歸紫府,當是陽。請道君裁之。」

    禱罷,將爻擲下。看時卻是個陽爻。子嫣不由大喜道:「不期我今生有望成仙,哈哈哈」笑罷,蹦了起來,握住李治肩膀,把他搖得顛三倒四。李治見他神神叨叨的說了一通,不覺好笑,道:「你快些找個深山老林,避世修煉罷!萬丈紅塵,恐怕會羈絆你那求道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