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科技修真決

大道小說網 第一章 一念仁危 文 / 笨人一哥

    更新時間:2011-07-14

    本以為天下已定的方林正要回燕都,卻不想變數已生,齊、鄭二公作反了,兵發城下,要捉拿方林要脅皇帝。這也算是好事多磨吧,亂世時候軍即是匪,為盡快收歸城池,又不好削職取締,只能是既往不究,後事不為就成。但要這幫人等做回一等良民,還真是辦不到,所以方林一早留下暗影衛,專門負責法辦違法生事的官員。而軍權早就收歸之下,斷估不會有大事發生,方林才放心前往邊界督戰的。

    但官兵中也有不少不法之徒,這次連齊公鄭公都一齊勾結,被暗影抓個正著,而蘇訓卻考慮到他們的投誠大功,辦把這事壓下不追究,只需他們不再犯事就成。但你講仁義別人可不這麼想,一來他們根本不習慣沒花天酒地的胡鬧生活,二來也不信新皇還把他倆當自己人,這也不假,方林回來後遲早要動他們的職務嘛,起碼沒那麼多權財風光了。

    所以倆人便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不甘之人,打算反出京城,截擊方林了。本來最好就是擒住蘇訓皇上,再不然殺了也成,這幫人巴不得天下越亂才好,起碼又可以胡作非為了。但蘇訓有暗影衛護著,龐斗那幫朋友可不是吃素的,在燕都要殺皇上,跟自殺沒區別啊,所以只能把主意打到方林頭上了。

    方林是大悔,事急臨忙,他哪有時間教育蘇訓,想不到他還真的亂用仁德,搞出如此大事,經此一鬧,統一大業怕又要拖延了啊。當然這也有好處,這幫害群之馬又不能盡數打壓,現在全部自己跳出來了,多好的事。但一來天下又亂,二來現在的危機就難倒了他。

    邊關的軍馬不能動,要也趕不上啊,他這裡才區區一小城駐軍,這仗沒得打,那只能退了。好在這支軍隊是他親自訓練出來的,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要不就慘了。

    方林打算去西羌,不過最重要是截擊一戰,他選擇埋伏重擊,然後安然撤走,還不能跑遠,他可是要引對方大軍往邊疆處跑的,要打也不能影響國家內部嘛。西邊的三城都還沒投誠效忠,但方林知道他們是想的,不過邊關有西羌大軍在,軍隊卻是不能收歸的。

    這也是他們信不過新君主的將帥了,是嘛,從沒邊關作戰的人哪裡曉得西羌人的可怕呢,這一換兵等同撤防了,不是拿國家百姓玩耍嘛,所以他們是打算上表歸附,前提就是還讓他們駐守一方。但這就有違聖上之令,而且你有特殊別人也有,這政命還有何人遵守呢,所以邊疆問題還是一個也沒解決的。

    方林設伏之處是一處險溝,他打算以新制的火器來個燒林,再用弩箭收拾敵軍,吳、鄭聯軍雖有四城兵力,但輕騎卻並不多,足夠滅了他們的。只不過這時機還真難把握,就怕殺得過火,他們倒是不追擊了,四處燒殺搶掠的,弄得民不聊生啊。到時一旦找到好地方佔山為王,怕又是為禍一方了。

    所以方林打算引他們去邊境,借邊關三城兵馬來除掉這股叛逆,免得在國內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這一種走來都很順利,對方深信能夠捉拿他,到時就能憑此換取幾座大城,繼續逍遙法外,為作欲為了。方林也趁機造大勢,好讓周邊勢力避開追兵,打是肯定輸的嘛,那當然是躲得遠點,免受傷害了。

    引兵做勢不難,但不打擊一下終是不成,兵馬疲乏士氣低落,這支輕騎是肯定會追上來的,所以只能設伏滅掉,以振軍威了,只希望事事如願,對方還是追著來吧。

    方林現在想的卻是趙公之事,蘇訓還是怕人非議,不想動武力解決,畢竟他十四年都在趙讓庇蔭下成長,趙家也並沒造反,而他卻出逃自立為帝,這很難說得過去嘛。若是趙讓已死亡,他的子孫肯定不會對蘇護好,那他的作為又另一種說法,現在蘇訓可是舉旗不定,不曉得怎樣對付趙公了。

    呵,這也是他仁政的敗筆,跟這次放過齊鄭二公是一樣道理,趙讓若還有忠心,這回就該借勢下台,蘇護可沒計較他十多年來的困籠生涯,分明是寄人籬下的啊。但他居然大扯反旗,還勾結外敵犯邊,根本就是好面子到變了質,已全然不是當初一心護主的趙讓了啊。

    此等人需無心稱帝,做也做不來嘛,包括那些還沒效忠的山霸險匪,誰會服他呢。但賣國亂世的罪名卻是坐實難翻了,若不是他這般頑劣不明,全國早一統,這吳鄭兩位也絕不敢做反的嘛,所以一切禍亂根由全算在他頭上就沒錯的。

    至於那十四年,開始是有一點恩情,但趙公利用太子身份招兵買馬,要還的早還清有餘了,反是他的子孫給蘇訓的欺凌侮辱,該找他算下帳才對。現在蘇訓可是初受清淡之心影響,一切並未定型,所以心情搖擺不定,顧慮重重,方林還真要好生教育一番。

    這時探子回報,亂騎兵追來了,暈,還真是來早了嘛,他要扮有損耗傷患也來不及了,不管了,先滅了這支輕騎,再想法子拖住追兵吧。但這隊追後還真是不堪一擊啊,他們絕想不到方林的軍隊還有此戰力,一開始就注定輸了。加上日夜追趕想著立功,到時大碗酒肉成批美女,還考慮是否挖個人心試下味道,這下可好,自己的心都不蹦跳了。

    方林見吳鄭大軍還沒追來,只好長歎一聲,這扮傷損也得是交戰中嘛,現在對方人全死了戲就沒得唱,這牽牛上樹怕是無功而返啊。誰知卻又手下來報,有人換上了輕騎的衣裝,打算繼續幫他做戲來了。

    對方為首的是名女將軍,英姿倒沒覺,反是溫柔無限,脫下這軍中裝備肯定是賢惠女子,只見她跪地說:「豹躍城長女甘若瓊見過國師月使,家姐知曉你為引兵事煩勞,要我前來幫忙一二,有此假騎兵一場戲,再加上我等人,不怕賊人不追來的。」說罷,眾女孩子全脫去軍戎,竟全是天姿國色,暈啊,這美人計還能如此用的嗎,邊城女孩子還真是戰火圍繞,聲名全然不顧及了啊。

    這也是中了,要是在國內,哪容女孩子這般胡來,特別是蘇訓這主,怕絕對不會接受這條計策的啊。一想起蘇習之,方林又搖頭失笑。只不過這笑容卻被甘若瓊誤會了,她急忙道:「國師,事急從權,可不能為了一時臉面仁義,放虎歸山,吳鄭大軍現在沒空為禍蒼生,全憑心中邪火。正該再燒旺一點,引他們頭腦發熱,苦追犯邊。斷不可為一時顏光,不顧及黎民百姓啊。」

    方林大是感動,連忙上前將她扶起:「多承甘家姐妹千里奔波,與一眾巾幗不惜以外相誘惑賊人,你等有此胸懷豪情,我又怎會拘泥於手法臉面呢。」說罷正容手舉天:「你等大義凜然,愛民若子,此番功在千秋,德行昭然,方林身為國師,定必不負諸位辛勞,定必殺盡天下賊人,驅除外寇,力保大唐天朝之永定安寧,此誓天地共證。」一揮匕首,血滴飛天再入地,成就天願大盟約。

    在甘若瓊諸女感動準備之餘,方林不由想,這才是真正的仁義啊,原來不只是古禮那麼簡單,邊疆也有他學習之處,他早先還自喜得無為清淡的三味,現在看來,還早著呢,至於蘇訓,怕是連邊也是剛摸到吧。路,漫漫長遠啊。

    看著吳鄭大軍追到,方林大叫敵有緩兵,拍馬便走,而假扮的輕騎也順勢追擊,吳公想要叫停,不過他們卻指著前方,一看之下,心意立變,那可全是絕世美人啊,多久沒碰女子了,這般絕品的更是少見。而且這些女孩子體質極具彈性誘力,身材更是火熱浮現,分明是邊疆極品,關內所無。這方林居然還在逃跑中搶了先手,怪不得他們一來就走嘛,有此美人相伴,死了也值當。不成,總不能讓他吃了頭口飯,要我等食殘羹剩飯的嘛,他可是逃兵,這帳怎能這樣算。

    看著大軍終於追來,方林也鬆了口氣,這事其實破綻甚多,只不過他們絕想不到邊關三城居然千里相幫,而色膽火冒之時,這些人也懶得想謀略之事,方林由一開始就是逃命的種,怕他個鳥嘛。

    但還是蠻佩服這女軍神甘若清的手段的,早聽說豹躍城中一鳳凰,軍神天威震西方,不想這次就見到她的真本事了。這次來幫他的人雖不說,但決斷之及時可是關鍵,而且一環扣一環的,只要吳鄭大軍追來,肯定是死路一條,如此機變謀算,最主要是上下快速行事的決心,就非是一般了。

    方林想要是自己是邊關大帥,就肯定不會想到這種招數,甚至根本不會打算千里相幫,而這位女軍神就如此做了,手下人竟沒一位質疑的,光是這種臨機決斷和御下手腕,方林也得拜服啊。

    區區兩千輕騎,加上十位女孩子,就改變了天大大勢,搶救了萬民,消減了戰火,好個甘若清,好個女軍神,不愧是軍中鳳凰啊。不用動三城根本,就能達成方林所想做之事,若清妹子嗎,咱家倒要好好比試一番了,這次你贏了,勝得漂亮,但西羌戰事未啟,總有的是機會一較高下的。

    而吳鄭聯軍此時卻陷進水火石箭四大陣中,很快就全軍盡滅,當軍士把吳公鄭公的人頭獻上之時,方林正跟甘若瓊辯說著男女之別呢。至於這場大仗卻誰都不擔心,方林有玲瓏姐算計,曉得吳鄭兩位要玩完了。而她們卻是深信軍神手段,毫不懷疑她的判斷推算。方林不由為自己的輕敵大意而警惕,不是對這軍中鳳凰,她越厲害方林可是越高興,比試嘛,對手好才開心。但這西羌卻在三城對抗之下千年不倒,聞一知十,其他二城實力必也不差,居然只能保邊不失,唉,交通和想法還是害了邊關戰士啊。

    人家是入關不惜殺人,而我等卻死守還苦盼和平,主動權全在對方,這豈會不敗的嘛。仁義,又是這兩個字,看來中國古代處處受制於此,有好處,但壞處還真不少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