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公務員的仕途上升路:緋色陞遷

大道小說網 027章 平墳運動 文 / 坐看雲起

    一層秋雨一層涼。進入10月份以來,接連下了幾場秋雨,天氣眼看著一天比一天涼爽起來。到了11月份,氣溫更是隨著幾股冷空氣降下了不少。由於墒情好,今年的冬小麥長勢不錯,走出城外放眼望去,原野如鋪上了一塊塊綠色的地毯,一派生機盎然。

    省長古松到萬川調研農業工作。這是他一年內第二次到萬川調研了,他好像對這個小城情有獨鍾。青龍縣有景區有溫泉有野味,吃住玩條件得天獨厚,再加上有直達景區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上級領導視察工作的必去之地。市民們都說,青龍好山好水淨出美女,談起來都比較嚮往。

    在縣城北郊的麥田里,古省長背著手走在田埂上,身後跟著崔定、圖畫以及青龍縣縣委書記劉雲、縣長尹紅妹等一干人。今天的天氣不錯,陽光明媚,古省長的心情似乎也不錯,腳步輕快。他指點著江山,大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偶爾開上一兩句並不可笑的玩笑,惹來一陣陣誇張的笑聲。自侄子崔晚庭從南方回到萬川並結實安紅之後,市委書記崔定好像很久都不會笑了,但今天他臉上也很燦爛,笑得如同一朵開敗了的菊花。不怎麼笑的人笑起來,給人的感覺怪怪的,看上去並不讓人感到愉悅。尹紅妹緊跟著圖畫,在和她低聲交流著什麼。這兩個女人走在這個小隊伍中,絕對是一道風景。

    古省長下到鬆軟的麥田里,慢慢彎下腰去,薅起一棵野燕麥苗來。市電視台的攝像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鏡頭,幾乎匍匐在地上,錄下了這個很有新聞價值的特寫。野燕麥的幼苗幾乎和麥苗一模一樣,就連一般的莊稼漢都分辨不出來,古省長竟然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準確地看出來了,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古省長是真正懂農業的,懂農民的,是撲下身子真抓實幹的好省長。這是件小事,但卻能折射出很多很多的東西。

    古省長把燕麥拿在手裡端詳了一番,對著陽光看了看,然後招手叫過來劉雲,問他,劉雲同志,你們青龍縣是農業大縣,你給大家講講,這燕麥和麥苗有什麼不一樣?

    劉雲對省長的到來做了充分的準備,在哪下車去哪塊地在那吃飯在哪休息都有詳細規劃,就是沒料到他會突然問這個問題。因為完全沒有準備,就有些緊張起來,說話也有些結巴,說,這,這燕麥比小麥長的高吧?幼苗不好分辨,成熟時候老遠就看出來了。

    古省長顯然對他的回答不滿意,說,要是等到成熟了再去分辨它,還有什麼意義?小麥早就減產了。劉雲臉刷地紅了,連聲說,古省長說的對,古省長說的對。一旁的崔定也緊張起來,害怕古省長再轉而提問他,臉上的笑容很僵硬。因為他壓根不知道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好在古松自己開講了:這野燕麥和麥苗是不好分辨,但只要留心,是完全可以找出不同的。第一,燕麥的葉片比小麥窄、細;第二,燕麥的葉莖處發紅,而小麥發綠;第三,咱們迎著陽光看,燕麥葉片上有絨毛,而麥苗是沒有的。

    古省長話音剛落,就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崔定帶頭鼓掌,笑著說古省長,您果然是農業方面的專家啊,這等於是現場給我們上了一課。古松擺擺手說,專家談不上,我也是農民的兒子嘛,侍弄莊稼是老本行。說罷,臉色放嚴肅了點,說,同志們啊,我們不要就事論事,而是要善於聯想和引申。從燕麥和小麥的分辨當中,我們要悟出一些道理。我們黨的幹部,大部分都像這麥苗一樣,是為人民做貢獻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其間也有一部分燕麥,喬裝打扮隱藏在我們隊伍中的,並且隱藏的很深,危害很大。像劉雲同志剛才說的,等成熟了再去分辨,再去剷除,就為時已晚了。這就是我平時說的要未雨綢繆,警鐘長鳴啊。要把一些不好的思想,不好的言行和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要連根拔起,不留後患,這才是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適應新形勢,做出新發展……

    古松打著手勢,神態堅定地說著,出口成章。如眾星捧月,一行人呈扇形包圍著他,洗耳恭聽,臉上的表情都很虔誠。崔定站的離他最近,頻頻點頭,不時地做深思狀;圖畫個頭高,目光越過古松毛髮稀疏的頭頂,瞇著眼睛看著遠處的群山。劉雲和尹紅妹以及跟隨的幾個秘書們都捧著筆記本沙沙地做著記錄,生怕漏掉一個字,好像古松吐出的是珠璣。日報社的美女記者胡燕把一部小巧的錄音筆伸到古松面前,向省長展現著甜美的笑容。胡燕身段惹火,故意露著雪白的乳溝,身子也往前傾著。但古省長並沒有看她,目光也並沒有在誰身上停留,好像是在看著每一個人,又好像誰都不看。

    發表完演講後,古省長又順著田間小路往北走了走,走的很快。不過沒走多遠就停了下來,環顧四周,眉頭漸漸皺了起來。崔定心裡有些惴惴不安,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看到了散落在麥地裡的一堆堆墳包。這些墳包或大或小,有單個的,也有三三兩兩的,也有成片的,各各都是滿頭雜草,靜臥在綠油油的麥地裡,顯得很不協調,如同一塊高檔地毯被煙頭燒了一個個的疤。古省長咂了下嘴,面色嚴峻地說,死人與活人爭地,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啊。這得損失多少良田?農民兄弟得減少多少收入?一些陳規陋習,我看是該改改了。

    這是個敏感的話題。死人與活人爭地,確實是個很突出的問題。不單單是萬川,全國也是如此。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把全萬川境內可耕地之中的墳都平了,可以增加良田4萬畝。展宏圖在位的時候,就提到過這個問題,但也只是說說,沒敢去改變什麼。畢竟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修墳祭祖是最重要的一項,再說歷朝歷代,也沒有哪朝官員去強行扒老百姓祖墳的,這簡直就是逆天而為,肯定是要受到口誅筆伐的。所以古省長說到這個敏感的話題,大家都沉默起來,有意迴避,沒人敢接他的話。

    崔定往前走了一步說,古省長,您的指示是絕對英明的。死人和活人爭地這個陋習一定得破除。平墳復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基本上已經是深思熟慮了。這件事看似不講人情,其實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大業啊!我認為,只要我們市委市政府有信心有決心,沒有什麼可行不可行的,事在人為啊。

    古省長轉過身來,向崔定投來讚賞的目光,說,崔定同志,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往下說。崔定受到了鼓舞,又從移風易俗、利國利民、甚至站在增加雞的屁等高度闡述了一番,那意思是不平墳就對不住全萬川人民,對不住老祖宗。古省長邊聽邊點頭,還不時點撥兩句,崔定就順著他點撥的意思繼續往下說,兩人幾乎是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崔定最後說,市裡有這個決心,但還需要省裡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古省長說,這個你放心,只要是正確的、有創造性的、改革性的利民舉措,省政府是絕對支持的。這樣吧,我回去後就把這個事情在政府工作會上議一議,拿出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在全省推廣一下。你們萬川,要當好火車頭啊。

    圖畫咳嗽了一聲,好像嗓子有點發癢。崔定敏銳地意識到這又是一個出政績的好機會,慷慨激昂地表態說,感謝古省長對我們萬川的厚愛,只要有省裡的政策,我崔定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萬川必定要做平墳復耕的先進典型!古松伸出手來和崔定握了,說,好啊崔定同志,我等著看你的了。崔定臉放紅光,腰微微躬著,雙手搖著古省長的手說,請古省長放心,我們萬川堅決貫徹落實好您的指示精神!

    古松回到省裡後,立即召開了政府工作會議,研究全省的平墳復耕工作。他在會上說,這項工作當然有難度,但如果什麼工作都一帆風順,還要我們黨員幹部做什麼?也有人提出老百姓在心理上會難以接受,包括輿論都會有很大壓力。古松說,只要做好宣傳,做好引到,補償到位,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政府工作會上把方案初步定下來後,又到了常委會上。常委會整整開了一天,還是定不下來。省委書記鄧錦江不同意同時在全省鋪開這項工作。他的意見是,平墳涉及老百姓民心所向,不能不慎重。省委不提倡也不反對,下面地市可嘗試下,試探下各方反應。如果不同聲音太多,就要慎重行事。

    不提倡不反對就是好政策。崔定立即行動起來,成立了平墳復耕領導小組,並召開了全市動員大會。他在會上說,老百姓說這是運動也可以,說是革命也可以,咱們就是要堅決打破死人佔地這種陳風陋俗,還地於民。會後有人說,革命革命,都革到死人頭上去了。

    方案層層下達後,平墳運動在全市展開了。然而工作開展一個星期,毫無進展。崔定發怒了,要求基層領導幹部率先平自己的墳,要麼選擇平墳,要麼辭職,二選一。老百姓有牴觸的,取消救濟款。在高壓政策下,各縣區開始動了起來。青龍縣成立了平墳突擊隊,推土車整天在麥地裡吼叫,把一座座墳頭夷為了平地。有幾個在中央部門工作的萬川人給崔定打電話,要求保住祖墳。崔定無奈,口頭出台了個不成文的規定,縣級以上幹部的祖墳暫時不動。老百姓本來就怨聲載道,這樣一來,牴觸情緒更大了。與此同時,強大的輿論壓力也壓得崔定透不過氣來。他和市長圖畫再一次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圖畫提出暫停平墳以平息輿論,但崔定不同意。先後有幾家很有影響的媒體來萬川採訪,並做了詳盡報道,萬川成了眾矢之的,老百姓提起崔定,都要把他祖宗八代的女人問候個遍。崔定懷疑這是圖畫暗中請來的媒體故意和他作對,在會上旁敲側擊,圖畫並不為之所動。開弓沒有回頭箭,崔定連續召開會議,強調大家不要管網上的罵聲,改革總會有陣痛的,生下孩子就好了。

    萬川的五縣一區中,青龍的平墳動作最大。尹紅妹不顧自己已有身孕,親自下到田間地頭指揮平墳,贏得了不少罵聲。而槐河鄉的黨委書記蔡小菲力度也很大,先帶頭把自己家的祖墳平了,一周之內,所有鄉幹部家的祖墳也全部平完。由於工作積極成績突出,蔡小菲受到了崔定的高度讚賞,崔定還帶著工作人員到槐河實地觀摩,總結出了一種「槐河精神」,讓各鄉鎮學習。

    王梓明接到不少老家人打來的電話,請他出面向蔡書記說情,別拆自己家的祖墳。還有老鄉袋子裝著活雞活鴨找到家裡的。在鄉下人看來,拆了祖墳,壞了風水,幾輩子人都是倒血霉的,說不定要斷子絕孫。這還了得?給多少補償也不能幹這對不起先人的缺德事啊。王梓明自知自己說不動蔡小菲,還是當著老鄉的面給她打了電話。蔡小菲那邊推土機轟轟的響,王梓明剛說到能不能照顧下,她就大聲說,喂,你說什麼?我聽不清!王梓明只好掛了電話。心想好你個蔡小菲,學會打官腔了。

    週五下午,王梓明接到財政局長葉菡的電話,問他週末有什麼安排。王梓明說,打算回老家看看,看看我家的祖墳還能不能保住。葉菡說,唉,市裡一意孤行,看來是一點陰德都不積了啊。王梓明說,有什麼辦法呢?他本來就是個聽不進去不同意見的人。兩人談論了幾句,王梓明問,葉局長有什麼事嗎?有事的話我下周再回去。葉菡說,是這樣的,省裡的江總打來電話嗎,明天要去山上玩,還想請你作陪。王梓明說,沒問題,幾點出發?葉菡說,你等我電話吧。王梓明說,好。葉菡掛電話的時候說,梓明,江總非常看好你哦。

    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