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九章 袁紹招董卓 文 / 燕天

    第十九章

    河東,安邑。

    胡才臉色嚴肅的看著手中的文件。這是商務司與鄒家合作的文件。鄒家的人已經來了安邑,同時帶來了十萬石糧食,頓鄒家的合作條件,在胡才看來太高了。

    不動聲色的把手中的資料放下,胡才對商務司主管石泉問道:「你對這一次與鄒家的合作怎麼看?」

    石泉回答道:「這很好啊,鄒家為我們提供糧食,而且每年提供五十萬石糧食,這一批糧食可以讓我們用半年時間,而我們只需要付出鹽和戰馬,對我們非常有利。」

    「有利?」胡才冷笑一聲,「什麼叫有利,我們河東的戰馬五千錢一匹,但是賣到中原至少可以賣一萬錢,這鄒家每年想與我們交易三千到五千匹戰馬,先不說我們有沒有這麼多的戰馬,就是有,鄒家可以賺多少?至少可以賺一千五百萬錢,今年荊州大豐收,一石糧食不過四百錢,五十萬石只需要兩億錢,在我們河東,就算六百錢一石,也不三億錢,鄒家卻收我們五億,這一進一出,鄒家就賺了兩億一千五百萬,這還不算他需要的一萬石鹽,這就是你說的不錯,石泉,你是商務司主管,你有沒有好好的算過這一筆賬?」

    石泉冷汗直冒,他沒想到胡才這麼聰明,連算術都這麼好,本來他還以為胡才是個莽夫,現在看來,誰要是把他當莽夫,誰就是傻子。

    「那主公的意思?」石泉小心翼翼的問道。

    「我要一百萬石糧食,必須去兩個月內交易完成,價錢是八億,如果鄒家想與白波軍做生意,就必須按照這個價格來,當然,為了讓鄒家有更好的資金周轉,我可以先付一億訂金。至於戰馬,可以保證每年供應三千匹,不過這戰馬交易必須等糧食交易結束後再交易,同時,價格不得少於六千五百錢一匹,至於鹽,白波軍接在安邑進行拍賣,價高者得。」胡才想了想說道。

    「是,屬下明白了。」作為商務司主管,石泉對商業方面多有涉及,胡才的一席話,讓他明白胡才不是好糊弄的。

    石泉離開後,胡才的臉色陰沉了下來,「派人監視石泉,我要知道他和鄒家交易的一舉一動。」

    陰暗的角落裡傳來一個聲音:「是。」

    胡才神色陰冷,他不相信任何人,作為一個上位者,如果相信一個人,那麼他就連滅亡不遠了,這天底下無所謂忠臣,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天底下誰不是獨攬大權,誰不想為自己,為家族謀利益?

    胡才不相信作為商務司主管的石泉不知道這鄒家開出的條件對白波軍不利,可是石泉偏偏拿這份條件給他,如果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豈不是被糊弄過去了?

    「來人,叫李肅來見我。」胡才向門外喊道。

    不一會,李肅進入書房。

    胡才道:「李肅,我有件事讓你去南陽郡一趟。」

    「去南陽?」李肅一愣。

    「不錯,去年南陽大豐收,我想讓你去南陽收購糧食。」胡才看著李肅,慢悠悠的說道:「南陽是袁閥的地盤,我聽說袁閥在南陽大規模的訓練私軍,我準備讓你帶兩千匹戰馬,還有羊皮、鹽等物去南陽。」

    李肅點點頭,表示明白。

    「你去準備一下,一個月內我需要你回來。」胡才說道。

    「是。」

    李肅剛離開,胡才就把胡強叫了過來。

    「主公,」胡強戰戰兢兢的叫道。上一次戰敗,胡才已經免去了胡強身上的一切職位。

    胡才冷著臉應了一聲:「胡強,我讓你去南陽辦一件事。」

    ………………

    五月十二日,雒陽。

    從皇宮回來兩天後,袁隗以八百里快騎催請大將軍何進回京。

    何進得知天子病重將去,大喜過望,立即命令大軍日夜兼程往孟津而去。大軍離開河內山陽不久,他把一萬五千名冀州兵卒留下了,已經不需要進行兵諫了。他也不需要帶這麼多兵馬,所以只帶五千鐵騎,在大將張遼的帶領下出發了。

    到了孟津,大軍紮下大營,做出了即將西進涼州的態勢。袁術此時就在孟津,他匆忙出城迎接大將軍何進。何進仔細問了一下雒陽的情況,然後問道:「公路,你看是立即進京還是等陛下歸天後再進京?」

    袁術說道:「陛下病重隨時都有可能歸天,大將軍還是立即進京主持大局為好,以免出現意外。」

    「意外?」何進眉頭一皺,思索良久,才緩緩說道,「現在還有什麼意外?雒陽的局勢還能有什麼變化?不過陛下至今沒有下詔冊立太子,這有悖常理,我不能不慎重。假如我剛剛進京,陛下就下詔殺我,然後再立劉協為太子,那我將如何應對?」

    袁術笑道:「大將軍這是多心了,現在大將軍的五千鐵騎就在孟津,距離雒陽五十里,瞬息即至,陛下怎麼可能會下詔殺你?陛下不敢冊立太子恐怕就是怕激反大將軍以至於讓雒陽陷入混亂,雒陽一亂勢必影響帝國的穩定?」

    何進沉吟良久依舊猶豫不決。他手中的五千鐵騎是不能進京,進城後自己手上除了幾千藏匿在府內的私兵和門客外,再無其他實力可以倚仗。如果天子下詔殺死自己,讓蹇碩指揮西園軍圍攻大將軍府,讓朝中某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到孟津來接管這五千鐵騎,自己不就死定了?

    這樣一來雒陽也不過就小小的亂一下,根本危及不到朝廷的穩定。雖然袁紹現在在雒陽城內,但他也只有一營兵馬,其他三營兵馬誰能肯定在大亂將始的時候倒戈相擊?沒有北軍跟隨,自己一個人獨自進京危險性太大了。自己一死,什麼都完了,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目前的雒陽內,皇宮內的宦官和門閥士族官僚們雖然出於各自不同的目的和自己暫時站在一條線上,但奄奄一息的天子,還有自感大難臨頭的太后和驃騎將軍董重,還有那些支持劉協繼成大統的劉氏宗族的大臣們,他們可都是想置自己於死地。尤其在天子隨時都有可能歸天的情況下,他們即使沒有十分把握也有可能斷然出手殺死自己。

    所以他不得不小心謹慎,一步錯,步步錯,很可能萬劫不復。大漢帝國幾百年來,多少大將軍死於非命,他可不想步人後塵土。

    「陛下至今沒有下詔冊立太子,有可能是要誘你進京殺你,但也有可能是等你進京後安排後事。」袁術見何進猶豫不決,就開口小聲勸道,「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如今陛下病重的消息已經人人皆知,誰都知道陛下將不久於人世,誰都要考慮自己將何去何從。就是陛下自己,他也要考慮一旦殺你失敗或者突然歸天後劉協和太子的生存之路。他不立太子,並不是他不想立,在我看來這不正是說明他對你心存畏懼,已經束手無策了嗎?現在洛陽上下人人畏懼於大將軍的雷霆之威,這不也正說明大將軍非常安全嗎?」

    「但是,現在陛下病重,大將軍你屯兵於孟津公然違抗聖旨拒不進京,有不忠不義之嫌疑,這不但有損大將軍的威名,也給了陛下殺你的借口。大將軍不進京,難道就沒有危險嗎?如今兩萬西園軍駐守在雒陽以北的關隘裡,而盧植的兩萬北軍屯兵在風陵渡口,如果陛下不顧國家安危,執意下旨以四萬大軍圍殺大將軍於孟津關下,試問以大將軍的五千鐵騎,如何自救?」

    袁術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更何況,在河內,還有兩萬并州軍,這兩萬并州軍中有一萬并州狼騎,如果這一萬并州狼騎來襲,試問,大將軍的五千冀州鐵騎抵擋的了這一萬并州狼騎嗎?這可是常年與鮮卑人作戰的鐵騎啊。」

    何進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袁術看了何進一眼,繼續說道:「陛下一旦歸天,董太后和宦官們可能迫於大將軍屯兵孟津的壓力不得不擁立劉辯為新君,但繼立新君之後呢?大將軍不在雒陽主政,宦官勢必會趁機討好何太后和小皇帝再度把持朝政。等到大將軍認為雒陽安全了再回去時,獨掌皇權的機會早就失去了?」

    袁術看了何進一眼,苦笑道,「大將軍,宦官們再掌大權之後第一個要殺的是誰?是豪門士族?顯然不是,是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大將軍。畢竟如果不是大將軍,這新君就是劉協,而不是劉辯,假如宦官們不顧國家安危,以前大將軍梁翼獨霸皇權危害社稷之事說服何太后和車騎將軍何苗,矯天子詔督令西園軍和盧植的北軍圍殺於你,然後再以和他們關係密切的何苗為大將軍,試問大將軍如何自救?」

    何進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何苗是他的弟弟,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好,如果立何苗為大將軍,恐怕何皇后,也不會不同意的。如果真的像袁術說的那樣,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來,何苗對他不服,如果不是他手段高,這大將軍的位置就是何苗的。何皇后對何苗也比對他何進好。

    「如果劉辯已經繼位,四萬西園軍盡在宦官之手,此時大將軍對於何太后和何苗來說還有什麼作用?只有五千鐵騎的大將軍勢必要成為禍亂國家的奸佞,和士人們一起遭到宦官們的瘋狂報復。哪怕大將軍有在河內的一萬五千步卒的支援,但是不要忘了,河內的兩萬并州軍是對天子忠心耿耿的,無任是大皇子還是二皇子繼承君位,這兩萬并州軍就支持誰。四萬西園軍,兩萬北軍,兩萬并州軍,大將軍認為在這八萬大軍的麾下,能贏嗎?就是贏了,天子可以調天下兵馬,到時候大將軍敢如何?」

    何進沉默不語。袁術看他無法決斷,拱手退出了大帳。

    不久,王匡從雒陽飛馬趕到,皇后督請何進立即進京主持大局。皇后在信中說,天子已經對她說了,要立大皇子劉辯為太子,就等大將軍回京主政了。

    何進遲疑一下,問道:「蹇碩可有什麼動靜?」

    「沒有,他一直待在永樂宮,什麼消息都沒有。」王匡笑道,「大將軍放心回京吧,我們安排好了一切。」

    何進還是遲疑不決。畢竟這一次不比任何的一次,如果失敗了,那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晚上,袁紹從雒陽秘密趕到了孟津。

    「大將軍放心回京吧。典軍校尉曹操和右校尉淳於瓊都已經被我說服,他們願意追隨大將軍,跟在大將軍後面誅殺宦官重振大漢天威。而且,大將軍可招西涼董卓進軍。」袁紹說道。

    「董卓?」何進一愣:「西涼軍已經被皇甫嵩控制了,董卓有什麼用?」

    袁紹笑了笑說道:「大將軍太小看董卓了,董卓在西涼這麼多年,這十幾萬西涼軍都是他的心腹,你認為皇甫嵩控制的了西涼軍?在我看來,這十幾萬西涼軍還在董卓的手中。」

    「可現在招董卓來得及嗎?」何進問道,天子馬上就要死了,董卓進軍,需要一個月時間,到時候大局已定,董卓來了有什麼用?

    袁紹說道:「大將軍小看那些宦官了,就是天子歸天,大皇子劉辯繼位,但宦官不死,天下難安,到時候董卓入京,可以幫大將軍剷除宦官。」

    「好,就按你說的辦。」

    何進懸在心上的一顆大石終於落地,「明日回京。」

    ……………………

    弘農,張濟軍營。

    董卓陰沉的臉看著面前的李樂:「五千兵馬,你只帶了兩千人過來,李樂,你當我是白癡啊,還是你想投靠楊閥,不願意真心實意的投靠我?」

    「大人,那三千兵馬在楊恪的掌控之中,楊恪是楊閥的人,身邊有老謀深算的楊平幫助,屬下也無能為力啊。」李樂膽戰心驚的說道。這董卓不愧是掌控十幾萬西涼軍的人,身上的威嚴濃重,讓他有一股不寒而顫的感覺。

    「是嗎?」董卓臉上似笑非笑。

    旁邊的張濟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道:「主公,這個楊平我知道,是個不簡單的人物,如果是他,恐怕以李樂的能力是得不到那三千兵馬的控制權的。」

    李樂看了張濟一眼,神情複雜。這張濟雖然在幫他說話,但是卻看不起他,什麼叫以李樂的能力得不到那三千兵馬的控制權?不過這張濟是董卓手下大將,不好得罪他。

    「嗯,那就這樣吧,李樂,你帶這兩千兵馬去陝縣。我讓張繡率一千鐵騎輔助你。」董卓說道。

    「是。」李樂知道董卓是讓張繡監視他,不過這個時候他不好多說什麼,「大人放心,有我在,陝縣安然無恙。」

    「是嗎?」董卓似笑非笑的說道:「白波軍五千鐵騎到達大陽,兵臨陝縣,你能保陝縣安然無恙?」

    李樂頓時臉色大變。胡才派了五千鐵騎,這怎麼可能,他的兩千兵馬,就是加上張繡的一千鐵騎,能守住陝縣嗎?

    「怎麼,你不願意?」董卓陰森森的說道。

    「屬下不敢。」李樂連忙說道。

    「不敢最好。」董卓冷哼一聲:「馬上去準備出發吧。」

    「是。」

    李樂一離開,董卓的臉色就緩和了,對左右道:「這個李樂你們怎麼看?」

    張濟說道:「主公,這李樂是個小人,這樣的人留之何用?」

    李儒在旁邊說道:「這李樂雖然是個小人,卻是主公對付白波軍的一枚棋子,胡才的白波軍發展的太快了,主公現在重心在雒陽,沒有時間對付白波軍,只能利用李樂這樣的小人。」

    董卓緩緩地點點頭,說道:「是啊,白波軍發展的太快了,沒想到胡才這傢伙打敗了南匈奴人,還得到了幾千南匈奴騎兵,實力急劇膨脹,再這樣下去,想對付他可就麻煩了,這一次從胡才對付南匈奴的情況來看,他並不比西涼的邊章他們難對付,為了阻止胡才的發展,不得不利用李樂,在白波軍中,李樂還是有影響力的。」

    張濟沉默不語。

    董卓向李儒看去:「雒陽的情況怎麼樣?」

    李儒回答道:「現在雒陽風雲際會,宦官、大將軍何進、豪門士族,一個個等著天子歸天,不過屬下不看好大將軍何進,宦官、董太后,豪門士族,如果這三方達成協議,這說明大將軍何進必死無疑。」

    「是啊,這一次,大將軍恐怕上當了。」董卓三角眼露出陰森森的笑容:「不過這何進的死對我們有利,何進一死,豪門士族一定要剷除宦官,而宦官一定不會坐以待斃,到時候雒陽必定大亂。」

    「不錯,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李儒眼中閃過興奮之色,作為一個謀士,沒有比謀天下更讓他驕傲的,如果這一次謀劃成功,改朝換代,指日可待。

    董卓哈哈大笑:「不錯,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恐怕那些宦官、豪門士族,恐怕不知道我們已經到了弘農。」

    李儒道:「主公,是時候調兵了,讓西涼的徐榮他們行動起來,控制皇甫嵩,調十萬大軍進入關中。」

    董卓點點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