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二章 董卓廢帝 文 / 燕天

    第四十二章

    就像那些豪門士族想的一樣,在董卓看來,這何鹹是最好對付的。如果能利用何鹹對付豪門士族,是最好不過的事。

    只要等他的十萬大軍達到雒陽。那就不需要看這些豪門士族的臉色了。

    當下,董卓返回原大將軍府,與李儒商量。

    作為董卓的心腹謀士,李儒也想想辦法,進入了雒陽不等於可以在雒陽立足,在分析了雒陽的情況後,李儒也覺得應該與何鹹合作。

    不過李儒還有另外一個擔心,那就是河東的胡才。胡才突然到了雒陽,這出乎他的意料,這胡才不是普通人,在這個風雲際會的時候到達雒陽,目的絕不會這麼簡單,雖然現在胡才的大軍已經渡過了黃河,但誰知道他會不會突然殺來?

    「主公,必要的時候必須安撫胡才。」李儒對董卓說道:「只要等主公的十萬大軍到達雒陽,剷除了豪門士族在雒陽的影響,才是再對付胡才的時候,現在主公只能讓步。」

    「讓步?胡才要什麼都不知道,我怎麼讓?」董卓沒好氣的說道。

    「這容易。」李儒胸有成竹:「胡才本來就是個打家劫舍的黃巾軍,其人貪財好色,睚眥必報,我已經得到了消息,胡才在救何鹹的時候,把何鹹的夫人留在了軍中。這種好色之徒,只要送幾個美女就成。」

    「另外,可以上奏天子,任命胡才為并州刺史。現在的并州刺史丁原與豪門士族走的近,主公絕不能讓他回并州,任命胡才為并州刺史,相信丁原一定不會同意的,到時候兩虎相鬥,主公就可從中漁翁得利。」

    董卓笑了笑:「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丁原那個老匹夫我早就看不順眼了,如果不是因為他手下有兩萬并州軍,我早就殺了他了。」

    「除此之外,主公可以讓天子任命張揚為太原太守,張遼為河東兵曹。張遼和張揚兩人是何進心腹,對何進忠心耿耿,現在對何鹹也一樣,只有把他們調出雒陽,何鹹就是一隻沒爪子的老虎。主公只需要三言兩語逼他就犯。」李儒繼續說道。

    董卓聞言遲疑道:「這何鹹和胡才是一夥的,這雖然削弱了何鹹,但胡才的力量不是大了嗎?」

    「主公不必擔心,何鹹和胡才雖然沒有殺父之仇。卻有奪妻之恨,況且胡才再強,也只是個賊寇,能強到哪裡去?主公現在需要安定雒陽,等雒陽落入主公手中,主公就有二十萬大軍,消滅胡才,舉手之勞。」李儒說道。

    董卓點了點頭,他對手下的軍隊有信心,哪怕雒陽的北軍與西園軍沒有什麼戰鬥力,他手下的十幾萬西涼軍可以為他征戰天下。這十幾萬西涼軍身經百戰,彪悍驍勇,消滅胡才,舉手之勞。

    況且,李儒說的對,現在關鍵是雒陽,只要能夠把雒陽控制在手中,什麼胡才,丁原的,消滅他們舉手之勞。

    在董卓看來,這些沒有軍隊的豪門士族比胡才更可怕。他們可真是殺人不見血的。古往今來,武人、宦官、外戚,那個是豪門士族的對手?

    自己會不會也被這些豪門士族踐踏而死?會不會被他們利用後無情地拋棄?董卓想起何進之死,心裡不由得一陣戰慄。

    何進說起來是死在宦官手上,但真正殺死何進的卻是這些豪門士族。在短短的三天內,這些豪門士族把雒陽城內宦官和外戚的勢力鏟了個乾乾淨淨,可見他們早有準備,早有連根拔除宦官和外戚之心。

    如果不是何鹹突然離開雒陽,找到了張遼和張揚,恐怕何氏家族已經灰飛湮滅了。但即使如此,現在在何鹹身邊的何氏家族的勢力只剩下多少?

    何進在即將成功的一剎那敗亡了,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究其根源是什麼?董卓認為何進是死在沒有掌控軍隊,沒有掌控權柄上。何進之死就是前車之鑒。從何進敗亡這件事上,董卓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不死,就要有足夠鎮制豪門士族的軍隊,要有足夠控制士人的權柄。現在雒陽只有自己所代表的武人和士人這兩大勢力。

    看看自己今天這個樣子,要想讓豪門士族接受和認同,根本就是癡人說夢。涼州三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自己還是趁早放棄幻想現實一點好。要麼被豪門士族殺了或者被豪門士族趕回西疆,要麼就把雒陽控制在自己手上,把豪門士族踐踏在自己腳下。

    軍隊,掌控了軍隊,就是那些豪門士族也不敢輕舉妄動。

    董卓負手望著蒼穹,臉上露出一副倨傲神情。

    第二天,董卓就上奏天子,表胡才為并州刺史,張揚為太原太守,張遼為河東兵曹。

    以袁隗為首的豪門士族的勢力卻卻不同意胡才為并州刺史,胡才現在為河東太守,手下有幾萬大軍,如果讓他成為并州刺史,他的軍隊有可能會達到十幾萬,這絕對不是他們願意見到的,如果胡才的白波軍和黑山軍聯合。這對大漢帝國來說是一場災難。

    不過他們同意了張遼和張揚的任命,這是削弱何鹹勢力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兩天後,董卓的十萬西涼軍抵擋雒陽。同時,董卓軟硬兼施,收編了何鹹的軍隊,封何鹹為河東太守。同時任命胡才為并州刺史。

    七月四ri,上午,嘉德殿。

    太傅大人袁隗病,司空董卓主持朝議。

    董卓站在大殿上,面對文武百官,大聲說道:「當今天子昏庸無能,寵信宦官,致使雒陽大亂,社稷動盪,這樣的君王怎可以奉承宗廟為天下之主?今天我要效伊尹、霍光之事,廢黜天子,改立陳留王為皇帝,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大殿上霎時一片死寂,百官震駭,無人應答。

    就在這時,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西涼鐵騎在李儒的帶領下,突然衝了進來。士卒們一個個列於大殿兩側,虎視眈眈。嘉德殿內的氣氛頓時緊張的令人窒息。

    與此同時,牛輔帶著數百名鐵騎把嘉德殿團團圍住了,胡軫也帶著三千鐵騎把皇宮圍了個水洩不通。

    董卓背著手在大殿上來回走動,過了很長時間,他才慢悠悠地問道:「諸位大人是否同意?」

    大臣們神態各異,有的憤怒,有的驚怖,有的茫然,有的泰然自若,有的一臉漠然,但面對咄咄逼人,殺氣騰騰的董卓,就是沒人說話。

    董卓怒瞪雙目,揮手說道:「過去霍光定下廢黜之計後,田延年手握長劍,誅殺所有反對之人。今天我也一樣,誰要是膽敢反對廢黜之計,一律誅殺。」

    大臣們無不震駭。

    尚書令盧植緩緩站了起來,冷聲說道:「從前太甲繼位後昏庸不明,昌邑王罪孽深重,所以才有伊尹、霍光的廢黜之事,但當今天子繼承大統不過三月,年齡不足十五,行為並無過失,何來廢黜之說?我看大人廢黜是假,獨攬權柄是真,大人要禍害我大漢社稷嗎?」

    董卓大怒,指著盧植叫道:「來人,抓起來,給我砍了。」

    周瑟大驚,跪地哀求道:「大人息怒,盧大人和司空大人一樣,都是為了匡正大漢,振興國家。如果大人一怒之下把盧大人殺了,豈不讓天下人誤會了大人的一片忠心?」

    議郎彭伯也急忙勸阻道:「盧大人是當世大儒,名震天下。大人如果殺了他,不但有損大人的威名,更會激起士人的憤怒,這對大人振興大業並無絲毫的好處。」

    董卓本來就無意殺他,聞言趕忙就勢說道:「罷了官職,遣散回鄉。」

    盧植被押了下去。董卓冷聲說道:「誰敢不從?」

    這時又一人推桌而起,怒道:「汝是何人?敢妄言廢立!少帝乃是先帝嫡子,剛剛繼位,並無過錯,焉敢亂言廢立!」

    董卓一看原來是并州刺史的丁原。大怒,起身上前yu取其性命,忽見丁原身後一人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董卓看到那冷峻的目光打了一個激靈,心道:「此人是誰?怎讓人有畏懼之心!」

    李儒看到氣氛尷尬,馬上打圓場,舉起酒杯說道:「今日家宴,僅為飲酒,不談國事!」

    晚上,董卓問那人是誰,李儒道:「此人乃丁原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有萬夫不當之勇。」

    董卓哀歎道:「此人如為吾有,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日清晨,剛剛睡醒的丁原突然現床頭放有一竹簡,細看上面寫道:董賊盛怒,yu於今日討伐使君!

    丁原看罷大罵道:「董卓國賊,吾與汝勢不兩立!」遂點齊所帶兵馬到城西董卓軍營外搦戰。董卓此時有十幾萬大軍在手,立刻提兵迎戰。

    在董卓看來,這丁原的兩萬并州軍是雒陽唯一威脅他的存在。

    兩軍擺開雁形陣對峙,只見呂布頂束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持戟,隨丁原出戰。丁原見到董卓來到陣前,破口大罵:「國家不幸,宦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汝無半分功勞,焉敢妄言廢立!」

    董卓大怒,還未及答話,卻見呂布拍馬而來,董軍一名部將催馬迎戰,此人本打算在董卓面前立功,故冒死前往。沒想到呂布舉戟直刺,部將舉槍去磕。呂布是誰,那是一員無敵猛將!這部將的本事差遠了,全力一槍竟沒撼動方天畫戟分毫,眼看大戟透胸而過。呂布沒有半分停頓直奔董卓殺來。

    董卓大驚失色,撥馬轉頭便跑。丁原隨即引兵掩殺。董卓大敗,回到營帳後唉聲歎氣,言道:「想不到呂布厲害至此!可惜不為吾所用!」

    這時李儒道:「主公毋擾,吾已打探清楚,此人見利忘義,勇而無謀。屬下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其來降!」

    董卓對李儒信任,當下點點頭,高興道:「如此甚好!」

    李儒看到董卓已然同意,便要求道:「既如此,屬下想借主公一匹寶馬,千兩黃金!」

    董卓立即命人取來赤菟寶馬和千兩黃金外帶寶珠十餘顆交與李儒。

    夜裡,呂布見到赤菟寶馬和寶珠數顆果然心動。二更時分,呂布偷偷潛入丁原賬內,殺了熟睡中的丁原,然後大聲宣佈:「反賊丁原已被吾誅殺!願意跟隨的留下,不願意的離開!」於是大部分的士兵當然選擇了離開。

    第二日呂布拿著丁原的人頭投降董卓,並且拜董卓為義父。董卓大喜,他是個武人,自然喜歡這種驍勇善戰的武將。

    只有李儒暗暗皺眉頭,心裡想道:胡才是怎麼知道呂布貪財好馬?他為什麼讓自己招降呂布?他的目的是什麼?

    三天後,此時董卓在洛陽已經沒有敵手,於是李儒建議再定廢立之計!

    董卓再次擺開宴席邀請百官,由於丁原被殺,百官懾於董卓威勢,來得很齊。宴上董卓再次提到另立新君。本以為這一次沒有人會阻止了,不想那太傅袁隗之侄袁紹站起來怒喝道:「當今天子並無過錯,汝要廢嫡立庶,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這一次冷冷的說道:「天下事在吾!誰敢不從?汝是不是看吾手中寶劍不夠鋒利!」言罷抽出寶劍砍下案角。

    袁紹也不甘示弱,立刻執劍在手高聲應道:「吾劍也未必不夠鋒利!」

    李儒急忙在董卓輕聲言道:「現今不宜妄殺!」

    董卓冷哼一聲,他也知道這袁紹的身份,但在他看來,這袁紹的意思就是袁隗的意思,但是現在袁紹這麼說,一定代表袁隗。這不得不讓董卓大怒,現在他十幾萬大軍在手,自認為不需要害怕這些豪門士族。

    第二天,董卓請天子下旨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袁紹擔心董卓殺自己,馬上投奔冀州而去。

    八月,董卓請少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卓拔劍在手,對眾曰:「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乃命李儒讀策曰:「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李儒讀策畢,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

    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隨後,董卓請陳留王繼位,是為獻帝,改年號為初平。太后與弘農王被安排進永安宮,由董卓派兵把守,群臣不得擅入。自此董卓開始專擅朝政。

    弘農王被關入永安宮後,每日衣食不足,與唐妃和太后艱難度ri。一ri看到雙燕齊飛,弘農王劉辨輕吟一詩:「嫩草綠凝煙,裊裊**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不巧被董卓安排的下人聽到,報告給了董卓。

    董卓大喜,對部下言道:「哈哈!終於有了殺他們的借口了!」於是立即命令李儒連夜帶領十名侍衛前去永安宮。

    此時的弘農王正準備與唐妃休息,突見李儒帶領侍衛闖進。弘農王大驚,何太后也急忙趕了過來。只見李儒手中拿著紅口小瓶,來到三人面前,李儒用淫邪的目光打量了何太后與唐妃許久,才冷冷的對弘農王說道:「奉相國之命,特來送弘農王升天!」

    唐妃聞聽此言當即痛哭出來,何太后臉色慘白搖晃著退後兩步靠在牆上。

    劉辨反而異常鎮定,平靜的說道:「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說完回頭深情的望著唐妃輕言道:「希望來世不要生於帝王家!那時你我再繼續做夫妻。」言罷轉身準備去拿毒酒。

    恰在此時,房頂上傳來幾聲輕微響動。李儒乃習武之人,自然知道這是房頂上有人走動的聲音。可是永安宮周圍有重兵把守,何人有如此本領?李儒猛然緊張起來,張口yu喊:「什麼人?」

    話未出口,卻見窗戶「卡嚓」一聲被踢破,斷片四散飛落。隨後黑黑的窗外滑進幾個黑影,與此同時「嗖嗖」幾下弩箭破空之聲傳來……李儒身邊十名侍衛當即有八人喉嚨中箭倒地身亡!

    這幾個黑影身手矯捷,飛入屋內的過程中熟練的扔掉小型弩,伸手將腰間的鋼勾摘掉,最後借勢落地翻滾!其中三個黑影閃電般分別向李儒和另外兩名侍衛滾去。李儒方yu退後抽出佩劍,卻現黑衣人已然驟至眼前,旋即感到肋下一涼,來不及呼喊便栽倒於地。

    在倒向地面的瞬間,李儒同樣看到另外兩名侍衛那不敢置信的眼神。他們的肋下也各被刺入一刀,而他們手中的劍才僅僅抽出一半。

    其餘五個黑衣人迅地打昏了幾個被嚇得目瞪口呆的仕女,

    劉辯剛要出言質問,一名黑衣人伸手示意其噤聲。同時與兩外兩人快步走近,麻利的將尚在震驚之中的劉辨、唐妃和何太后三人分別用軟繩綁好、棉布塞嘴、背在身後。而後迅掛好鋼勾,順著繩索攀爬上了屋頂。

    消失在雒陽城中。

    ps: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