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一章 胡才救駕 文 / 燕天

    第四十一章

    深夜,黃河小平津渡口。

    張讓和段珪脅持著天子和陳留王,帶著幾十名僅存的宦官,趕到了黃河岸邊。在他們身後,盧植等大臣帶著虎賁羽林在後面窮追猛趕。

    「快,快。」

    張讓抱著陳留王,不停的催促。如果被盧植等人抓住,他們的下場很慘。

    「站住。」

    就在這時,前面一聲炮響一隊人馬衝出。

    張讓大驚失色,這一隊人馬有幾百人,訓練有素,甚是彪悍。嚇的他連忙轉頭就走。就在這時,左右各衝出一隊人馬,把他們團團圍著。

    這是什麼人?

    張讓臉色鐵青,他沒想到這裡埋伏著一股人馬。

    「你們想幹什麼?天子在此。」張讓有些心虛的說道。

    「天子,我要的就是天子。」這時,張讓面前的一股人馬向左右分開,一個青年在護衛下走了出來。

    「你是誰?」張讓瞳孔一縮,眼前這個人他不認識,這是誰?雒陽的那些年輕的校尉都尉他都認識,但眼前的這個人他一點印象都沒有。

    「在下河東太守胡才。」胡才冷冷的看著張讓說道。如果不是這個張讓殺了大將軍何進,這大漢帝國還亂不起來,說真的,他還需要謝謝他。

    「河東太守胡才?」

    張讓臉色大變,胡才是誰?白波軍統帥,雖然是河東太守,卻是賊軍,落到他手中,恐怕……。

    況且,最重要的是,胡才根本不會顧忌天子,他張讓也沒有反抗的機會。

    「張讓,把天子和陳留王交出來。」胡才冷冷的說道。

    「不行。」張讓抽出寶劍,臉色鐵青的說道。他身邊的宦官一個個在顫抖。面對這訓練有素的幾千兵馬,他們這幾十人怎麼會是對手?唯一的依靠就是天子與陳留王。

    「呵呵,這由不得你。上,反抗者殺無赦。」胡才冷冷道。

    「你,胡才你想害天子?」張讓尖叫道。

    胡才不為所動,他不相信張讓等人會殺天子和陳留王。只有天子和陳留王一死,他張讓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近衛軍的士兵惟胡才是從,他們大部分是跟著胡才的老兵,對於所謂的天子根本沒有什麼尊敬,一聽胡才的命令,立刻圍了上去。

    張讓和段珪面無人色,知道生機已絕。張讓輕輕放開了大哭不止的天子,磕頭拜別,「臣等就此辭別陛下了,望陛下自愛珍重。」隨即和段珪兩人投河而死。其他一些宦官有的跟著他們跳進了黃河,有的被一擁而上的近衛軍士兵砍成了碎片。

    胡才翻身下馬,大步走到天子面前躬身行禮。天子看到強壯的像小山一樣的胡才,嚇得面無人色,哭得更加厲害了。胡才冷哼一聲,大聲說道:「臣甲冑在身,不能全禮了。今日雒陽之禍,都是因為陛下寵信宦官所致,陛下責任不小啊。」

    陳留王聞言大聲呵斥道:「大人無禮。」

    胡才站直身軀,看著陳留王冷冷一笑:「帶走。」

    幾千兵馬護衛著天子和陳留王向雒陽而去,走不過幾里,何鹹在李肅的帶領下,帶著張遼和張揚帶來一萬北軍趕來。

    「陛下,何公子來了。」胡才對天子說道。

    天子看著何鹹,眼中閃過一道亮光。

    「見過陛下。」何鹹、李肅、張遼、張揚等人連忙見架。

    胡才下了馬,對何鹹說道:「何公子,天子就交給你了。」

    「是。」何鹹看著胡才,眼中閃過懼色,但更多的是喜悅。他父親何進雖然死了,但是天子落到他的手中,他韓暹就可以成為大將軍,就可以獨攬大權。

    胡才看了何鹹一眼,心裡冷笑,這個何鹹還真是自不量力,就是大將軍何進不是那些豪門士族和宦官的對手,更何況是他這個紈褲子弟。

    胡才看了何鹹後面的張遼和張揚一眼,「天子就交給你們了。」

    「大人放心。」張遼和張揚抱拳道。

    就在這時,一支鐵騎從前面衝來,胡才、張遼、張揚等人臉色一變:「結陣。」

    四千近衛軍和一萬北軍組成一個防禦陣形。

    「天子何在。」一聲吼叫從遠處傳來。

    張遼打馬而出:「天子在此。你是何人。」

    「在下西涼刺史董卓。」董卓在張濟、張繡的護衛下打馬飛出,他們看著這一萬多兵馬,臉色鐵青,沒想到這個時候還是來晚了一步。

    「哈哈哈,原來是董刺史啊。」胡才在晏明等人的護衛下,上前幾步,冷冷的看著董卓。

    「你是誰?」董卓瞳孔一縮,他在胡才身上感覺到莫名的敵意和逼人的氣勢,這讓他感覺到這人的不同尋常。

    這人是誰?他絕不是何鹹。

    「董刺史真是健忘。在下河東太守胡才。」胡才哈哈大笑道。

    胡才?

    董卓神色一變,他沒想到胡才會出現在這裡,而且和何鹹、張遼等人在一起。

    「董刺史,你是救駕還是劫駕?」胡才喝道。

    「自然是救駕。」董卓回答道。

    「既然如此,見到天子還不下跪?」胡才冷冷的說道。

    「你……」董卓勃然大怒。

    「怎麼,你董卓還想造反不成?」胡才看著董卓,眼眸殺機森冷,現在董卓手中就這幾千鐵騎,如果殺了他,會怎麼樣?

    不會胡才馬上否決了這個想法,這董卓不能死,至少現在不能死了,他死了,他胡才就成了眾矢之的了。

    董卓指著胡才,神色森冷,但看著張遼已經指揮大軍圍了上來,冷哼一聲,下馬見禮。

    胡才冷笑一聲,對天子道:「陛下,董刺史來了,陛下是跟著董刺史回雒陽呢,還是隨臣回雒陽?」

    天子沒有說話,旁邊的陳留王卻道:「當然是跟著董刺史回雒陽。胡太守,你的功勞皇兄銘記在心。」

    胡才看了陳留王一眼,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請陛下隨董刺史回雒陽吧。」

    胡才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時候回雒陽,他手中只有幾千兵馬,這個時候回雒陽,怎麼死都不知道。況且他到雒陽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胡才對何鹹、張遼、張揚道:「陛下就交給你們了。」

    何鹹大喜,他現在有一萬大軍,回到雒陽,他可以重掌大權,如果胡才跟著,情況就不同了。

    看著何鹹董卓等人離開,李肅道:「主公,這樣是不是太便宜董卓了?」

    胡才冷笑:「董卓在獨攬大權,恐怕不會那麼容易,豪門士族,還有何鹹是不會放過他的,張遼和張揚是大將軍的心腹,他們的一萬兵馬,精銳異常,加上兩萬并州軍,這雒陽馬上就有一番龍爭虎鬥,我們手中不過幾千兵馬,這個時候進入雒陽,就是自尋死路,還不如回河東。」

    如果他手中不是四千。而是四萬,胡才說不定要入京與他們鬥一鬥,但是這兵馬太少了。

    「可是,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李肅道。

    「誰說沒有?天子和陳留王是誰救下的?是我們,董卓就是再膽大包天,有何鹹他們在,也不敢隱瞞。這就夠了。」這是政治資本,別看這是一件小事,也許看不出效果,但是時間長了,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更何況除此之外,他還得到了大將軍的兵器庫,這些兵器足夠他給近衛軍換裝了。而且還知道了太平道的存在。

    這些好處雖小,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咱們立刻回河東。」

    …………

    董卓、何鹹兩支部隊涇渭分明,浩浩蕩蕩向雒陽趕出,天子和陳留王露出興奮之色,離開了胡才,他們認為其他的都是忠臣。

    走不過兩里,他們就碰到了盧植、袁紹等人。當他們知道是胡才救了天子和陳留王的時候,臉色大變。

    胡才來了雒陽,這怎麼可能?

    現在雒陽以及夠亂了,如果加上胡才,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

    袁紹和盧植對望一眼,覺得胡才是帝國的心腹之患,覺得應該聯合所有人消滅胡才。

    但是,就在這時,袁紹和盧植得到消息,胡才已經離開返回河東了。這讓他們有些不可置信。但事實就是如此,不由他不信。

    「走,回雒陽。」盧植看了何鹹一眼,說道。

    現在雒陽還有很多事需要解決,想對付胡才,只有等以後再說。盧植是士族的代表,他自然對胡才反感。在他看來,對胡才這種賊軍,為了帝國的安穩,必須消滅。

    董卓看著袁紹、盧植等人帶著天子離開,連看也不看他一眼,臉色鐵青。

    就在這時,一個文士湊了上來,低聲道:「主公,你可定要忍耐,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這人當然是董卓的心腹李儒。

    董卓怒道:「忍什麼忍?你沒看見這些豪門士族的臉色是怎麼樣的嗎?」

    李儒被罵得狗血碰頭,不過仍然勸道:「此刻我們的兵力不佔優勢,李將軍和郭將軍的大軍還要些時日才可到達洛陽。主公的心愛上將華雄未為在您的身邊,眼前只可力取。哼,丁原算什麼東西,仗著點小聰明就想要控制雒陽,我教他死無葬身之地!」

    董卓大喜道:「計將安出?」

    李儒陰冷的一笑道:「主公忘了嗎?雒陽城的那座城門不是有我們的人控制嗎?岳父可把大軍分成兩股,其中一股隨岳父進入雒陽城,另一股藏於城外,今後每一天都早晨派兵騷擾雒陽的公卿大臣和百姓,然後調城外的那股軍隊明目張膽地進城,假意與城內的大軍會合。然後在夜晚悄悄地把那股軍隊調出城外,第二天再一次調其進城,如此反覆數日,那麼這些蠢蛋一定會認為岳父的軍隊源源不斷的開往雒陽,一定會疑神疑鬼起來,待到我大軍真正開到之時,看誰還敢不看岳父的臉色做人?」

    董卓聽得兩眼放光,連聲說妙計。

    李儒如狼似虎地掃了眾人一眼,聲音更加沉了下去道:「十常侍與何進一死,反倒省了我們不少的麻煩,哼!十常侍那幾個蠢蛋當真以為可以指使主公呢!要控制雒陽,第一要的就是人望,不殺十常侍哪來的人望?」

    董卓皺眉道:「可是眼前的這些雜碎各個親近豪門士族,要有人望談何容易?」

    李儒詭笑道:「岳父難道忘了蔡邕那老兒?他可和眼前的眾人是兩股勁兒,若是岳父可以掌控雒陽,第一個要抬舉的人就是蔡邕。以這人在我大漢士族的聲望來抬高岳父的身價,那可真是事半功倍!」

    董卓聽到了蔡邕的名字,立時眼中放光,豪門士族,豪門他不能拉攏,但士族卻可以。拉攏士族勢在不行

    李儒頓了一頓道:「董太后一支雖然被廢,但還有許多支持董太后的地方勢力存在,我們可以盡數的拉攏過來,比如那個幽州刺史劉虞,在朝廷中聲望更大。」

    董卓皺眉道:「可是這個劉虞相當的頑固,只怕他不會接受。」

    李儒道:「主公多慮了,這個劉虞向來以忠於王室自居,只要主公控制了雒陽,把劉協扶上了帝位,用皇帝的名義命令他,還怕他不服從嗎?」

    董卓連連點頭,瞇起眼睛,顯然是憧憬起了自己手握大權的一天。

    …………

    第二天,南宮嘉德殿。

    百官齊聚嘉德殿,商議雒陽大亂之後的善後事宜。天子因為受到驚嚇,待在長秋宮休息,朝議由太傅袁隗主持。

    袁隗面對高高在上的龍座,大聲稟奏這幾天來雒陽發生大亂的始末,宣佈了死於這場大亂中的宦官,宦官的門生子弟和屬於宦官一系的大臣們的罪狀,對攻打皇宮和殺死驃騎將軍的逆賊們做出了誅滅九族的懲罰,並大力褒獎了前將軍董卓,河東太守胡才等平定雒陽叛亂救護聖駕的功勞。袁隗懇請天子重重封賞董卓和其他參予平亂的有功之臣。

    在這些有功之臣中,胡才是他們特別封賞的,胡才在河東離雒陽近在咫尺,胡才手中有幾萬大軍,這個時候胡才如果揮軍南下,對帝國會是致命一擊,

    所以袁隗、盧植等人商量後,決定先穩住胡才,解決了董卓和何鹹的危險再說,董卓有幾萬大軍,何鹹手下彙集了不少大將軍的手下,這是雒陽的不安定因素,必須盡快解決。

    袁隗說完之後,尚書許靖拿著袁隗的奏章匆匆趕往長秋宮。自從宦官被驅出皇宮後,為了保證何太后順利主持朝政,大臣們和太后之間的聯繫基本上都由尚書檯的幾位尚書暫為代理。在何太后懿旨沒有下來之前,嘉德殿就變成了大臣們聚集清談爭論的地方。

    袁隗、楊彪、盧植、朱俊等人圍在一起高談闊論,站在中間的董卓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立,一種無法融入士人的孤立。這些大臣們無一不是當朝名士大儒,個個學識淵博談吐不凡,自己不要說提出見解了,就是聽明白這些人的話都要費一番功夫。

    這讓董卓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覺。雖然袁隗等人顧及他的面子,不想冷落了他,常常對著他侃侃而談,還不時地問道:「大人認為呢?」董卓支支吾吾無法回答。他非常尷尬,他覺得袁隗和這些大臣們是在故意嘲弄和侮辱自己。他甚至覺得這些人的笑容裡都帶著對自己的極度鄙視。

    每當這個時候,董卓面孔發燒,心裡惱怒不已。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是因為自己是個粗鄙的武人,還是因為站在自己周圍的都是當朝赫赫有名的名士?

    難道武人就粗鄙嗎?皇甫規、張奐和段熲都是學識淵博之人。他們曾經也有成百上千的門生弟子,但他們依舊不能被士人所認同。這不是武人本身是否粗鄙的問題,而是在士人的心裡有個根深蒂固的觀點,他們認為武人就是粗鄙。

    董卓年少時也熟讀經文,他被前司徒種嵩征闢為掾史的時候,他的文章還得到過種嵩的誇獎。董卓不認為自己是個粗鄙的武人。

    但是此時,董卓卻深深地感覺到自己被蔑視。他的眼光不由看向了何鹹。

    何鹹和他一樣,孤立無援,不過在豪門士族的眼中,何鹹只是個紈褲子弟,所以是最好對付的一個人。

    現在雒陽有三方勢力,一是以袁隗為代表的豪門士族,他們剷除了宦官和大將軍實力,得到了并州刺史丁原等人的支持。可以說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一方。

    二是董卓的勢力,董卓合併了北軍和西園軍五萬大軍,但是作為一個外來者,他比不上袁隗等豪門士族的勢力根深蒂固。而且他以一萬兵馬控制五萬大軍,很容易發生大變。不過等到他的十萬西涼軍的達到,這是另當別論了。

    三是何鹹。何鹹的勢力的出現,是在任何人的意料之外,何鹹是誰?雒陽的一個紈褲子弟,但是在這關鍵時刻,他偏偏的崛起了。

    但是何鹹手中的力量卻不可小瞧,張遼、張揚手中的一萬精銳北軍,加上彙集過來的何氏家族的私軍,在雒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董卓擔心何鹹手中的力量被那些豪門士族拿去,這對他來說是一場災難。也是他絕不願意見到的。

    合作。這是現在他唯一的選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