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七章 荀彧 文 / 燕天

    第十七章

    「這幾天讓你擔心了。」胡才歉然的說道。這幾天安邑大戰,整個安邑人心惶惶,哪怕是霍詩也不例外,如果城破。霍詩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有爺在,我放心。」

    微微喟歎,胡才撇開這理不斷剪還亂的糾葛,邪笑著轉換話題:「詩兒,呃,爺還未夠呢。」

    「不要!」低呼一聲,紅暈上臉的霍詩,低聲告饒:「妾身沒有力氣了。」

    偷覷胡才一眼,眼眸一轉,蕩漾如波,霍詩又輕聲細語說道:「兵法上不是說窮寇勿迫,網開一面麼?爺,你就饒奴婢這一遭吧。」

    「呵,我的好詩兒,我的好夫人,」胡才在霍詩耳邊笑道:「爺我只聽說過困獸猶鬥,沒聽說過窮寇勿迫。」

    「唔,爺你耍賴,妾身可不依啊。」

    扭纏著笑鬧了一陣,霍詩喘息著說道:「爺,莫不是你又去和誰鬥法了?」

    「你怎麼這麼說呢?」

    「哼,否則你每一次怎麼會這麼的yu高熾,每次都—都——」

    霍詩說到這裡,狠狠剜了胡才一眼,眼神中卻全是縷縷情意,並無怨懟:「每次都把邪火發洩在我們身上,爺你最壞了。」

    「冤枉,爺這不是不得已嗎!」胡才連忙說道,他知道霍詩的意思,隨著他的地位越來越高,不少人開始巴結他,光送給他的女人就有十幾個,這些人一個個是嫵媚子,每次胡才看見他們的時候,都弄的yu焚身。

    噗嗤低笑,花枝輕顫,霍詩哼了一聲,故意幸災樂禍道:「少爺你也有今天啊,看你還欺負我們這些小女子不?」

    「瞎說,爺愛你們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欺負?」

    「反正你就是欺負了。」

    「好,好,好,是爺欺負了詩兒,這就給我的好詩兒賠個不是,這總成了吧?」

    嘴上說賠不是,胡才的手可真是忒不老實了,還俯身吻了過去,吸住了身下美人兒那紅艷的雙唇。

    「奴婢哪當得起啊,唔——哦——」

    意亂情迷,唇舌交纏……

    ………………

    十二月十六ri,冀州鄴城,大雪紛飛,銀妝素裹。

    袁紹臨時居住的大堂內,袁紹居中而坐,橋瑁、許攸、辛評、郭圖、逢紀、荀諶、陳琳、淳於瓊等圍在四周。

    袁紹本來是渤海太守,但是他並沒有返回渤海,而是命令顏良文丑去渤海招兵買馬,自己住在冀州。

    袁紹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和袁術爭奪袁閥繼承人開始,就開始佈局冀州了,只不過這些動作非常隱秘,所以哪怕是他的叔父袁隗也沒有發現,現在他在渤海郡有兩萬大軍,這兩萬大軍是他精心訓練的,其中還有三千騎兵,這是他發家的資本。

    現在董卓獨攬朝廷大權,天怒人怨,袁紹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需要聯合天下的豪門士族討伐董卓,只有如此,他才能取得更大的權利。

    逄紀已經來了兩天了,袁隗讓他帶給袁紹的那個錦囊內裝的是一份討董檄文。按照約定,袁紹拿到這份檄文後,應該立即傳遞到各地州郡,再由前太尉橋玄之子,東郡太守橋瑁舉起討董大旗,向天下人宣告討董檄文,但這份檄文到現在也還沒送出去。

    讓橋瑁率先舉起討董大旗,這是袁隗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由於聚集各地州郡兵馬威逼洛陽的後事頗難預料,所以袁隗並不打算讓自己的家族子弟首先跳出來惹火上身,以免危及到自己和居住在洛陽的袁閥勢力的安全。如果自己被董卓抓起來了,事情的發展就由不得自己控制了。袁隗必須要保證自已能一直控制局勢的發展,所以他挑選了和袁閥關係極為親密的橋瑁。

    在目前各地州郡的官吏中,若論家世,除了袁紹袁術外,以橋瑁最為顯赫。

    但是袁紹並不想這麼做,因為他覺得這樣會讓橋家名聲大震,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他和袁隗不同,袁隗一心為了大漢帝國,但是袁紹只是為了他自己。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榜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是說當今天子是董卓擁立的,等剷除奸佞後,要廢黜當今天子,扶弘農王劉辯重登帝位。

    袁紹不願意立劉辯為帝,相反,袁紹打算立劉虞為帝。這是為什麼?一來劉虞雖是劉氏宗族的人,但名聲很好,性格軟弱,這樣的人容易控制。

    弘農王過去是怎麼失去帝位的?何氏宗族是怎麼滅亡的?十四歲的弘農王不是小孩了,他心裡清楚,他如果做了皇帝,先要殺董卓,後要殺當今天子,然後就要和他們算帳了,所以袁紹不願意立弘農王為帝。

    更何況現在弘農王失蹤,到什麼地方去找弘農王?

    「雒陽的情況怎麼樣?」袁紹向逄紀問道。

    「很不好。前些時候,董卓派李傕討伐白波軍,結果白波軍打敗了李傕,西涼軍打敗,損失了三萬兵馬。」逄紀回答道。

    「這怎麼可能?」袁紹等人不可置信,「李傕是西北名將,西涼軍能征善戰,怎麼會被白波軍打敗?」

    「這是真的,為此,董卓封胡才為征北大將軍,想以此來穩住胡才。」逄紀回答道。說到胡才的時候,逄紀眼中閃過一絲厲色,上一次在河東的時候沒有殺死胡才,想不到現在的他已經有這麼強的實力了,這讓他心裡不舒服。

    許攸道:「主公。這是個機會。」

    「嗯?」袁紹眼睛一瞇。

    「胡才的幾萬白波軍能夠打敗董卓,我們就利用胡才去對付董卓,董卓封胡才為征北大將軍,意思很明顯,是想穩住胡才,但是我們偏偏不能如他所願。」許攸說道:「胡才不過是個賊寇,這樣的人毫無根據,對我們來說是一把好刀,這一次聯盟,必須讓胡才參加。到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聯盟的機會讓胡才和董卓去打,等差不多了就吞併白波軍。」

    袁紹眉頭一挑。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胡才會答應嗎?胡才不是傻子。」逄紀反對道。

    「這容易,河東現在雖然在胡才手中,但是胡才一個賊寇怎麼知道生產,只要我們提供糧草,胡才不會不答應,更何況我們可以讓大量的流民進入河東,到時候胡才為了糧草,不得不聽我們的話。」許攸回答道。

    「董卓實力強悍,手上還有天子,如果他和胡才聯手,既不打我們,也不答應我們,而是一直和我們僵持著,那時間一長,我們這邊人多心不齊,恐怕要出事。」許攸擔心地說道。

    「董卓現在就已經缺少糧餉了,而河東為了賑濟災民,更需要大量的糧餉,所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他們僵持,但董卓和胡才卻沒有,他們除了答應我們的條件,沒有任何出路。」袁紹非常自信地說道。

    屋內眾人最後商定了討董的詳細計策和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然後匯總起來由陳琳主筆,寫了一封長長的書信。大家修改謄抄之後,各自帶著檄文和書信出發了。

    郭圖去拜訪冀州牧韓馥,逢紀去幽州拜訪大司馬劉虞,許攸、荀諶去豫州荊州各地,辛評到兗州青州各地,橋瑁回東郡宣告檄文。

    冀州牧府就在鄴城,郭圖拜會韓馥之後,隨即匆匆往河內找王匡去了。

    韓馥想了一天,還是猶豫不決。他急召治中從事劉恭、別駕從事審配,還有耿武、閔純等從事商議。諸人意見不一。

    各地州郡起兵威逼洛陽後,對大漢帝國的影響顯而易見,韓馥雖是袁閥的門生故吏,但是他對大漢帝國還是忠心耿耿的。

    「袁紹不是在拯救大漢,而是在禍亂大漢。」耿武冷笑道,「我看他當初從洛陽逃出來就沒安好心。」

    韓馥沉默不語。他是袁閥的故吏,沒有袁逢、袁愧當初的征辟和舉薦,他也沒有今天的地位。自己出京時,袁隗曾一再囑咐過,務必要支持和幫助袁紹,為拯救大漢出力,但自己絕對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個樣子。

    此舉若成,自己的確有功於社稷。但若敗,不但身敗名裂,還禍及整個宗族。個人榮辱生死是小事,危害國家社稷可是大事。現在自己明知此事不可為,還要去盲從,於心何安?一起參加,有悖君臣之道,不參加,又如何對得起故主?

    「董卓禍國,這是事實,少帝無錯被廢,這也是事實。」審配說道,「只要大義在先,明知不可為,也亦為之。」

    「正南,你覺得我們有幾成取勝把握?」韓馥問道。

    「一成都沒有。」審配苦笑道,「我只看到雒陽戰火紛飛,根本看不到什麼所謂的僵持。誰跟我們僵持?董卓還是胡才?胡才的白波軍就是打敗了董卓,難不保他們握手言和,兩人聯手的實力天下誰人可擋?要知道白波軍和黑山軍、黃巾軍同出一脈,董卓如果招降黑山軍和黃巾軍,這會是如何?」

    「廢黜當今天子?我真不知道袁紹是怎麼想的?弘農王現在在哪裡?而當今天子在董卓的擁護下,皇位更加牢固。即使董卓被滅,這天下也不會出現第二個皇帝。我實在想不明白袁紹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他想另立新帝?他想讓白波軍去對付董卓,胡才是白癡嗎?胡才現在是征北大將軍,是董卓封的,但卻是名正言順的征北大將軍,袁紹能給他什麼?就是白波軍加入了聯盟,他們會真心實意與董卓拚命?胡才如果想找董卓拚命,他這個時候不會一動不動。」

    韓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子惠,你說呢?」

    「正南剛才已經說了,大人即使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這是沒辦法的事。」劉恭說道,「不過大人可以等一等,看看其他州郡的反應再說。討董聯盟形成後,大人可以負責為其他州郡的大軍提供糧草輜重。敗了,大人可以自保,我們在實力上沒有任何損失,贏了,大人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韓馥點點頭,說道:「就這麼辦吧。你去對袁紹說一聲,說太行山黑山軍下山搶糧,這事暫時緩一緩。」接著他看看眾人,輕輕歎道,「依我看,白波軍一定會幫助董卓。在這種情況下,武人和賊寇怎麼會不聯手?」

    大漢國中平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東郡太守橋瑁以三公書宣告天下,歷陳董卓十罪,傳檄天下,號召州郡各起以兵,討伐董卓。

    第二天,兗州牧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冀州牧韓馥、渤海太守袁紹起兵響應。

    接著,典軍校尉曹操,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青州刺史焦和、廣陵太守張超、豫州牧孔胄、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等陸續宣告天下,舉義兵討伐董卓。

    消息傳到京城,董卓大怒,隨即宴請眾臣於相國府。席間,董卓命御史中丞許靖高聲誦讀三公檄書。眾臣大驚失色,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司空荀爽跪地請罪。

    這時,河東傳來消息,征北大將軍胡才加入伐董聯盟。

    董卓頓時臉色大變。

    「快,立即擬旨,急召右將軍朱俊回京,命令他見旨即回,不得耽擱……」

    「急書叔穎(董旻),叫他想盡一切辦法把皇甫嵩留在長安,務必不能讓他離開長安。」董卓說道,「槐裡大營的兩萬北軍剛剛由董越接手,這時候急需時間整頓和安撫,所以千萬不要把皇甫嵩逼急了。」

    「急書董越,立即趁著過年的時候收買北軍各級軍官,叫他務必在一個月後完全控制這兩萬北軍。」

    「急書牛輔和賈詡,重兵駐防黃河渡口,嚴密監視河東白波軍的動向。如果白波軍大量集結,立即攻佔安邑。」

    「急書張揚,重兵駐防河陽、溫縣一帶,以防王匡率軍攻擊兵臨黃河。」

    「命令胡軫領兵馬到洛陽東南的滎陽一帶駐防,呂布到洛陽西南的陽人一帶駐防,以防止各州郡兵馬率先發起攻擊。」

    「命令郭汜率部進城,駐防洛陽十二城門,巡檄京師。把我的三千飛熊軍全部調進城內警戒相國府。」

    十二月下,天子又下旨,罷免東郡太守橋瑁,並將其定為叛逆大罪,誅九族。接著天子又連下十幾道聖旨送往各地州郡,嚴厲責斥後將軍袁術和其他十幾位州郡長官不能明辨是非,聽信橋瑁構禍,竟然舉兵參予叛亂。天子明言,只要諸位州郡長官能迅速罷兵,急送賦稅入庫,獻請罪表,可免死罪。

    …………

    雒陽。

    荀彧大步走進了司空府。

    荀彧二十多歲,身高體瘦,白面短鬚,一張稜角分明而剛毅英俊的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清雅而略帶稍許孤傲。荀彧是少府屬官守宮令,他要辭職不幹了,特意來找叔父荀爽幫忙。

    因為袁紹等聚集大軍討伐董卓,雒陽的大量官員離開雒陽,所以此時董卓隨即奏請天子下了一道詔書,洛陽京官要是再有人敢私自棄官逃離,將禍及宗族家人。此旨一下,洛陽各級官吏掾屬逃亡數量大大減少。再有逃的,也就是象許靖這樣家小不在洛陽的人。

    荀爽歎息道:「文若,國家危難之際,應該義不容辭為國效力,而不應該……」

    荀彧不屑地冷笑道:「叔父大人,今日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而不是大漢的朝廷,我不願意為董卓這樣血腥殘暴之徒效命。董卓是誰?不過是一介莽夫,這種人,如何能治理國家?他以為他的刀要比我們的筆犀利,以為帝國儒士都給他嚇破了膽,這種蠢人,他懂什麼?而且妄圖想與賊寇白波軍聯合,這種人在幹什麼?他要遺臭萬年。」

    「正因為董卓是一介武夫,是一個血腥殘暴之徒,危害到了社稷的存亡,我們才更要留下來。難道只有用武力才能挽救大漢於即倒嗎?」

    「武力只會加快我大漢的敗亡。」荀彧搖頭道,「我不願意留下來,也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我只有逃避了。我回家之後,要帶著族人向南遷移,以躲避戰禍。穎川乃四戰之地,必有兵災,我必須要立即趕回去拯救宗族。」

    荀爽沉思良久,緩緩點頭道:「也好,家中也確實需要你這樣的人回去拿拿主意,否則會出事的。」

    「叔父大人,我要帶著家小一起離開洛陽,請叔父大人多多幫忙。」

    荀爽為難地說道:「你為什麼就不能等一等?為什麼非要這個時候離京?董卓如今對離京的官僚非常痛恨,說這些人都是叛逆,假如他一氣之下派人於中途……」

    「叔父大人,來不及了。白波軍這一次打敗了董卓的西涼軍,是不會放過這個趁火打劫的機會,一旦白波軍渡過黃河,那時戰火連天,恐怕誰都走不掉了。」荀彧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荀彧是荀家的人,是豪門士族,對白波軍也和其他的豪門士族的人沒有區別,在荀彧的眼中,白波軍和董卓一樣,是危害大漢帝國的。這一次董卓派李傕去討伐白波軍,荀彧為此對董卓有所改觀,但是沒想到白波軍打敗了西涼軍。而現在白波軍與袁紹等人聯合討伐董卓,荀彧也不看好袁紹等人,只想帶人離開。

    「好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