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十八章 身份問題 文 / 燕天

    第十八章

    大漢帝國初平元年,正月,雒陽。

    正月辛亥(初十),天子下旨,大赦天下、原東郡太守橋瑁不在赦免之列,其餘參加叛亂的諸州郡官吏盡數被赦。

    天子詔告諸州郡官吏,只要在正月底之前,能向天子效忠,獻請罪表,送賦稅到洛陽入庫,天子不但既往不咎、盡赦死罪,而且還官封原職,依舊安排他們在原地為官。

    同時從冀州傳來了最新的消息,渤海郡太守袁紹向天下宣告弘農王、廢帝劉辯的「詔書」。

    弘農王劉辯懇求各地州郡兵馬盡早攻擊雒陽,剷除奸佞、護衛社稷。為此,劉辯以大漢天子的身份,拜渤海郡太守袁紹為車騎將軍,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統一指揮討董大軍,節制各地兵馬,而且還授權袁紹可以代替天子任命朝廷和州郡上的各級官吏。

    袁紹一方面迅速向各地州郡傳遞「承製詔書」,請求各州郡官吏共襄義舉、匡正漢室,一方面大肆分封各地州郡官吏,約定會盟時間。

    各地州郡官吏先以三公檄書起兵,現在又名正言順以廢帝詔書會盟,謀反叛亂的事實至此再也無法遮掩。

    董卓知道這一戰已經無可避免了,讓天子下旨,所有舉兵叛亂的州郡官僚和將士盡為大漢叛逆,依律誅九族,永不赦免。罷免太傅袁隗、太僕袁基,袁閥所有在京宗族男女全部逮捕下獄。前太尉袁逢於年前病逝,倖免於難。所有叛逆在京畿一帶的九族親眷一律抓捕。考慮到袁閥的親戚大多是朝中權貴,如果按九族(九族,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來抓,牽扯面太大。所以天子又另下一旨,說袁閥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為大漢建下了赫赫功勳,特意從輕發落,僅禍及本族而已。

    同時,董卓開始調動大軍,準備一戰。

    …………

    河東,安邑,征北大將軍府。

    董卓任命胡才為征北大將軍,胡才沒有推遲,只要當今天子還在,他這個官位就名正言順。而且,就任征北大將軍,好處顯而易見。

    此時袁紹的盟書已經到了安邑,雖然胡才加入伐董聯盟,但是怎麼打他還沒有決定,這一次與李傕大戰,他的兵馬損失慘重,現在軍中大部分是新兵,短短一個月的訓練。不足於讓他們有與西涼軍一戰的能力。

    更何況袁紹等人比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居心叵測,胡才豈會不知?不過這聯盟必須參加。

    但是胡才擔心自己一離開河東,董卓的大軍就會進入河東,這對白波軍會產生嚴重危險,所以他遲疑了。

    同時,這個月河東接連幾場暴雪終於引發了大雪災,軍幕府最擔心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河東的災民因為飢寒交迫而死去的人越來越多,牧場的牲畜也因為耐不住嚴寒和缺乏草料而逐漸死去。為了賑災,征北大將軍胡才下令緊急徵調河東的折衝府兵馬,安邑的虎賁軍駐軍步卒,以幾萬大軍的力量投入救災。河東的南北,到處都是白波軍忙碌的身影。糧食和各類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安邑運到各地。同一時間,河東也陷入了流民的狂潮。

    軍幕府參謀司李肅不得不仰天長歎,他雖然未雨綢繆,搶在過年之前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準備用於後三年的應急。但轉眼之間,河東的幾個大庫就被搬得一乾二淨了。他yu苦無淚啊,明年怎麼辦?諸侯和朝廷對峙,這仗如果打起來,明年就是有錢都買不到糧食了。

    但是胡才的態度堅決。他絕不願意見到一個百姓無緣無故的餓死,這些百姓在胡才看來是寶貴的資源,他絕不願意在有糧草的情況下犧牲百姓。

    一月份,進入河東的難民十幾萬,從四面八方進入河東,給河東的軍幕府的壓力很大。胡才不得不把這十幾萬難民集中在一起,建立屯田兵。

    這十幾萬屯田兵集中在北屈一帶,那裡人煙稀少,土地肥沃,加上靠近河套,胡才這是為這裡河套作準備。

    不過這十幾萬屯田兵的建立,糧草至少需要提供大半年時間,這對河東軍幕府來說是沉重的負擔。為此,軍幕府的不少人找到胡才,讓胡才想辦法。

    胡才無奈,在安邑的幾十萬石糧草,在經過與南匈奴大戰,與李傕大戰,又是雪災的,現在只剩下三十萬石了,這還需要供養幾萬大軍,這天寒地凍的,讓他怎麼想辦法?

    但是河東的安定關係著白波軍的死生存亡,他必須想辦法弄的糧草,沒有糧草,河東不能安定。

    就在這時,逄紀來到了安邑。

    這是逄紀第二次來安邑,上一次來的時候是為了對付白波軍,但是現在是為了與白波軍合作。逄紀心裡不由感慨萬分。

    胡才在征北大將軍府招待了逄紀,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逄紀,胡才記得這逄紀是袁紹的大謀士,在袁紹崛起的時候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

    胡才對逄紀仔細解釋了河東目前的困難,認為自己沒有南下的條件,而且自己也不同意三公檄文裡給董卓所定的十條罪狀,更不同意廢黜當今天子。逄紀注意到,胡才自始至終沒有對各地州郡起兵一事給個明確的態度。州郡舉兵討董在胡才的心裡,到底是叛亂還是戡亂?

    這個時候,逄紀也不把胡才當成一個賊寇看待。特別在胡才面前的時候,這個時候要利用胡才,就必須不胡才當成一個重要人物。

    胡才說,我打敗了李傕,是為了警告董卓,警告他不要惡意擴大利用危機,禍害社稷,否則我可能聯合各州郡兵馬夾攻利用。我不去陳留,是警告袁紹和袁術,讓他們不要打利用,我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不管你們誰對誰錯,這仗不能打,利用不能亂,這是我白波軍生存,社稷得以穩定的首要條件。誰要打,誰就是大漢叛逆,我就聯合另外一方把他殺個片甲不留。

    對於胡才來說,袁紹、董卓和白波軍,三方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董卓不離開雒陽,天下就不會大亂,白波軍就還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如果像歷史上那樣發生的話,這對白波軍非常不利,所以他需要改變歷史。

    只要一到兩年休養生息,等白波軍兵強馬壯,到時候白波軍不需要害怕任何人。不過這也只是胡才的想當然。諸侯大軍與董卓一戰迫在眉睫,想改變恐怕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

    胡才對逄紀說,我大漢天子地位尊寵,神聖不可侵犯,袁紹和各地州郡長官憑什麼想廢就廢?誰給他們那麼大的權柄?弘農王嗎?弘農王被廢是何太后同意,公卿百官一致通過的,誰說是董卓一個人做的事?當時如果公卿百官一致反對,他能廢帝嗎?他當時有那麼大的權勢和力量嗎?如果董卓廢黜少帝是他最大的罪責,那朝堂上的所有官僚就是董卓的幫兇,包括太傅袁隗大人在內。將來董卓不在了,袁紹是不是把這些人也一起殺了?

    逄紀啞口無言,他見識到了胡才的口才,這還只是一個出身草莽的賊寇嗎?

    胡才對逄紀說,要我起兵也可以,但是我要正身。

    逄紀一愣,連忙問為什麼。

    胡才說,我胡才也是有父母的,不過我母親只是個婢女,得不到家族的承認,也就是說,我是個私生子,但你們想我對付董卓可以,但要我家族的人承認我的身份。胡才對逄紀說,我爺爺是胡廣,是安樂鄉候胡廣,我需要胡家對我的承認。

    胡才拿出了證明自己身份的證據,包括他的生辰八字,胡家玉珮。這些是胡才出身的時候就有的,還有胡廣的私人印章和筆記,這做不了假。

    胡才只是個私生子,私人有證明,但是並不受胡家的承認,這是他當年離家出走的原因,但是現在不同,他需要這個身份為自己服務。

    逄紀驚呆了,胡才是胡封的孫子,這怎麼可能?胡廣歷事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為官三十多年,可謂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權勢,一心匡扶東漢的時局,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制。」在外戚梁冀專權時,反對梁冀專權亂綱的行為。官至太傅、錄尚書事,封安樂鄉侯。

    逄紀萬萬沒想到,胡才是胡廣的孫子,逄紀看過胡廣的文章,自然明白胡才拿出來的東西不是假的,但這突如其然的事讓他措手不及。

    胡才是胡廣的孫子,這勢必影響白波軍在豪門士族中的地位,但是這件事想隱瞞也瞞不住,如果袁紹不承認胡才的身份,胡才就會找董卓,董卓為了得到白波軍幾萬大軍的幫忙,一定會同意的。

    逄紀不得不承認胡才的高明,如果他的身份早一點拿出來,恐怕不會有效果,但是現在拿出來,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下,逄紀飛馬去稟報袁紹,這是拉攏胡才最後的機會,而且胡才的身份想不承認都難,有幾萬白波軍在手,胡才在大漢帝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時,胡才的身份被他的手下人知道了,一個個驚的目瞪口呆,不過旋即大家都大喜,胡廣的孫子,這身份足以抵幾萬大軍。

    特別是軍幕府的王旭等世家子弟,一個個心思大變,他們的世家怎麼比得上胡家?

    而逄紀知道了胡才的身份,對他的態度也是一變,他知道這個胡才絕對不是一個賊寇了,只要袁紹一證明胡才的身份,胡才就會成為大漢帝國的新貴。

    兩人聊了很久,最後還是講到了眼前的事。

    胡才說,此時董卓和你們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我如果南下幫助你們打董卓,雒陽必毀。即使我們聯手把他逼到了長安和西涼,但我大漢已經名存實亡了。那時我們面對關東的廢墟,董卓的虎視,這對帝國有不利的影響。

    胡才說,我雖然加入白波軍,成為白波軍統帥,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百姓的事,我在河東開墾慌地,收留難民,是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我打河東只是為了消滅被十常侍控制的河東官員。

    逄紀知道,胡才滿口胡說八道,但不得不笑容滿面。

    逄紀笑道:「大人是不是想入主雒陽,獨攬權柄?」

    胡才遙遙頭:「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是個臣子,我是不會這麼做的。我希望這一仗不要打起來,現在董卓有十萬大軍,袁紹有二十多萬大軍。你想讓他們不打,可能嗎?我除了捨命攔在他們中間,給河東爭取時間外,我還有什麼辦法?」

    「原來大人只想著自己的河東,而不是大漢社稷。」逄紀搖頭歎道。

    「我也沒那個雄心壯志說什麼振興大漢,我只求河東這一百多萬人不餓死、不凍死就行了。」

    「大人這是借河東之名,行割據之實。」逄紀不客氣地說道,「大漢有今日之亂,和你有莫大的關係。大人先是以白波軍起兵,戰牛輔,張濟,攻安邑,你知道你這是幹了些什麼嗎?你肆意踐踏大漢律,欺凌皇權,嚴重傷害了大漢的根基。如果沒有你,大漢未必會這麼快走到今天的危亡之局。」

    胡才冷笑,說道:「大漢能有今天,其實和天下的豪門士族有關,天下五千萬人口,豪門士族有多少土地?百姓有多少土地?袁閥是天下第一門閥,有土地幾十萬畝,家僕幾萬,私軍幾萬,這是什麼?這難道不是割據?我在河東分配土地,就是為了讓天下的百姓有飯吃,你們在幹什麼?」

    逄紀心裡大怒,胡才不愧是私生子,世家子弟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哼,大漢帝國的根基是天下的豪門士族,沒有豪門士族就沒有大漢帝國。百姓?這算什麼東西?

    胡才看著逄紀,繼續說道:「你們做事太武斷了,就像你們對付宦官一樣,你們都認為宦官禍國殃民,但是這宦官為什麼存在,你們想過沒有?這宦官也有好有壞,比如曹騰就為大漢做了許多好事,同樣,天下的武人、士人也有好有壞,但這個好壞不能以人品來論,而是以他對社稷做出的功績來論。比如董卓,他過去為大漢戍守邊塞,歷經百戰,身上的傷疤都有許多,你們為什麼要對付他?無非是看不起他的出身而已。你們這樣做只會天怒人怨。」

    逄紀冷笑,董卓是好人,那你為什麼與董卓一戰?你消滅的幾萬西涼軍都是對大漢帝國的有功之臣。

    胡才冷笑,這是董卓不自量力來打河東,為了河東百萬百姓,他不得不打敗董卓。

    其實胡才也知道,這些士人,門閥,他們不會成為他胡才的助力,哪怕他的身份得到承認,也不會得到他們的支持,是因為他加入了白波軍,是因為他佔領安邑,是因為他殺了衛家的人。

    在這些豪門士族的眼中,其實他和董卓一樣,殺起士人來,血腥殘忍。特別是他佔領河東,安置流民屯田,重開鹽鐵私營,鼓勵商賈經營,以法治河東。而又與朝廷的大軍大戰,就是他是胡廣的孫子,也不會得到那些豪門士族的擁護的。

    現在軍幕府中都是哪些士子在幫他?王旭不過是個旁門子弟,仕途坎坷,一輩子都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在他的威逼利誘下,才留在軍幕府。霍邱更不用說,如果不是因為霍詩的關係,早就離開了。

    既然如此,他還恭維逄紀幹什麼?天下人不能做的事他就去做了,是非成敗以後就知道,他不會因為逄紀的三言兩語而影響。

    「大人還是不想去陳留?」逄紀眼中閃過一絲遺憾。

    「不錯,在春耕前不去,我需要在河東主持春耕。」胡才堅定不移的說道。除了春耕外,他需要幾個月時間練兵。

    …………

    陳留,酸棗。

    曹操帶著五千人馬趕到了。

    去年十二月,刺殺董卓未遂的曹操亡命逃回老家陳留。在孝廉衛弘傾盡家財資助下,曹操募兵買馬。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仁的弟弟曹純隨即帶著一千多家丁私兵火速會合曹操。

    招募了五千兵馬,曹操就接到袁紹的榜文,他就立刻帶著軍隊前往酸棗。此時的酸棗大軍雲集,連綿幾百里。

    到了酸棗大營,曹操很不痛快。站在轅門外迎接他的只有陳留太守張邈,督領酸棗大營兵事的東郡太守橋瑁和其他州郡官吏連個影子都沒看到。

    張邈一眼就看出曹操的不快,急忙解釋道:「孟德啊,事情有變化,橋大人和其他幾位大人正在大帳軍議,所以……

    「孟卓兄,出了什麼事?董卓打來了?」

    「不,青州黃巾軍暴,黑山軍打進了河內。」張邈說道。

    「什麼。」曹操大驚失色。這個時候是討伐董卓的好時機,黑山軍和黃巾軍出來搗亂幹什麼?難道他們是收了董卓的好處?

    「白波軍呢?白波軍現在有什麼動靜?」曹操突然想到什麼,連忙問道。

    ps: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