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九章 平衡之道 文 / 燕天

    第十九章

    張邈回答道:「白波軍在去年打敗了李傕的西涼軍後,一直休養生息,本初兄雖然邀請胡才加入聯盟,但胡才一直不肯來陳留。」

    曹操冷笑一聲:「賊寇就是賊寇,他是沒有膽子來陳留的。」

    張邈拉了拉曹操,說道:「孟德,這話你千萬別這麼說,這個胡才的身份比你還高。」

    曹操不屑道:「不就是被董卓封為征北大將軍嗎?這有什麼?」董卓是什麼?禍連朝廷的罪魁禍首,曹操自然不會承認董卓所封的官。

    張邈苦笑道:「我說的不是這個身份,胡才是安樂鄉候胡廣的孫子,胡廣在士族中有很高的地位,胡才是他的孫子,,這恐怕天下的士人都不會對他不敬。」

    曹操大吃一驚:「這怎麼可能?」他曹孟德不過是宦官之後,這胡才要是是胡廣的孫子,這身份的確比他強。

    「這事已經得到證實了。」張邈苦笑道。他剛得到消息,也大吃一驚,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在這個時候,誰敢否認胡才的身份?

    曹操臉色變了變,胡才真的是胡廣的孫子的話,自己是不應該這麼說他,否則就是得罪天下的士人,胡廣六朝元老,身份地位非比尋常,他曹操也對胡廣尊敬有加。

    「孟德啊,胡才的這個身份,我們就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去看他了,這一次他雖然沒有答應來匯盟,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力量。」張邈看著曹操開口說道。胡廣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尋常,張邈也不得不小心對待。

    …………

    就在曹操們在討論董卓的時候,胡才在安邑召開了軍幕府會議,對於討伐董卓事件展開討論。

    現在軍幕府的人已經知道了胡才的身份,一個個欣喜若狂,胡封的孫子,雖然只是個私生子,但是以胡才今時今日的地位,這和胡廣的嫡系傳入沒什麼區別。在眾人看來,胡才有了這樣的身份,以後一定會如魚得水。

    同時,這一次討伐董卓,是提高聲望的時候,如果沒有這一次打敗四萬西涼軍,眾人心目中沒有多少信心,但是消滅了四萬西涼軍,又與袁紹等人二十幾萬大軍支持,討伐董卓必勝無疑,這樣的好事不參加是白癡。

    只是胡才的想法和他們不同,胡才知道袁紹在利用他,雖然他公佈了身份,讓袁紹有些顧忌,但是袁紹是什麼人,如果這一點可能解決不了,他怎麼會成為盟主?

    袁紹想讓白波軍從河東對董卓壓制,這分明就是借刀殺人。

    胡才冷笑,「他們先是算計董卓,現在竟然連我也算計上了……」胡才恨恨地罵了兩句。

    要想壓制董卓,至少需要五萬到八萬兵力,也就說,只有放棄河東其他地方,把其他地方的大軍全部徵調回來。捨小利顧大利?他胡才是做不到的,他絕對做不到。正如逄紀說的,他只是為了他自己。

    逄紀對胡才說,大漢有今日之禍,不是因為董卓,也不是因為士人,而是因為皇權衰落。皇權衰落的原因不是董卓造成的,也不是士人造成的,更不是黃巾軍造成的,而是大漢皇帝自己造成的。

    逄紀告訴胡才,只有袁紹才能讓皇帝君臨天下。

    胡才冷笑,袁紹有多大的本事能讓天子威臨天下?袁紹不過是個世家子,還能拯救大漢社稷,扶持天子?袁紹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但恐怕這件事他沒有能力做。

    「力保河東不失。」胡才斷然說道。

    力保河東不失那就要維持三方權勢的平衡。董卓、袁紹、白波軍,現在在天下大亂前,這這三方爭霸,所以軍幕府參謀司的李肅隨即提出了具體的制衡之策。對董卓一方先扶後抑,先幫助董卓以威脅士人,分化士人,然後以壓制董卓為條件要挾冀州立即調撥錢糧。對士人一方先棄後保。先威脅打擊士人,得了冀州的錢糧後,轉而幫助士人逼迫董卓退出雒陽。待危機緩解後,再解決三方之間的目的。這時就是拖,無限制的拖,一直拖到制衡被打破為止。

    白波軍需要大量的糧草,而冀州有糧草,想讓冀州拿出糧草來,就應該讓他們知道白波軍的重要性。否則袁紹怎麼會心甘情願的把冀州的糧草拿出來?

    「制衡一旦被打破,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奪取雒陽。」李肅興奮地說道,「雒陽居天下之中,合天下之全勢。只要雒陽在手,則社稷恢復在望。」

    對李肅的話,胡才並不認同,現在白波軍沒有佔領雒陽的實力,佔領了雒陽,白波軍就成為了天下的大敵,這對白波軍非常不利。

    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現在最重要的是利用這一次機會從冀州獲得糧草,他雖然加入了聯盟軍,但董卓不是白癡,自然看不出白波軍是不可能與袁紹同流合污的,特別現在胡才是征北大將軍。袁紹以什麼命令他?

    為了先穩住董卓,胡才命令白波軍按兵不動,同時向董卓要官要糧,同時暗中命令朱雀軍向河內移動。

    胡才安排好了諸事之後,笑著問李肅道:「李肅,你看我應該什麼時候南下?」

    「主公不要急著南下。」李肅笑道,「主公留在安邑,說明主公對此事的態度還沒有最後明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震懾。只要得到了足夠的好處,我們在南下不遲。」

    胡才緩緩地點了點頭,幾萬白波軍,袁紹如果不拿出好處來,他可以投靠董卓,相信董卓是不會拒絕的,到時候他自己去攻冀州。

    ………………

    大漢國初平元年二月。雒陽。

    董卓看了征北大將軍胡才的急書後,大為高興,立即回書一封,催促他盡快到河東東恆主持平叛。

    對於董卓來說,這個時候對付袁紹等人才是重中之重,自然不想與胡才開戰,否則他雖然四萬左右兵馬對付胡才,這讓他的兵力嚴重不足。

    所以,董卓連忙派李儒去河東,試圖說服胡才。

    ………………

    河內郡,懷城。

    袁紹帶著他的幾萬大軍已經到了河內,河內離雒陽近在咫尺,是討伐董卓的其中一路。

    現在的伐董大軍在四個方向集結。雒陽東北方向是袁紹、王匡的大軍。現在袁紹已經率軍進入河內,駐軍於河內郡治所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南),而王匡的速度最快,前鋒已經到達河陽一帶,和呂布的大軍遙相對峙。冀州牧韓馥駐軍於鄴城,沒有進入河內的跡象,估計他主要負責給大軍提供糧草輜重。兵馬有五萬。

    雒陽正東方向是伐董大軍的主力,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曹操的大軍已經進駐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濟北相鮑信、青州刺史焦和的大軍正在路上。這裡除了廣陵太守張超的廣陵兵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兗州兵。兵馬有八萬。

    雒陽東南方向主要是豫州牧孔胄的大軍,他們已經進駐到穎川郡治所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兵馬有兩萬。

    雒陽正南方向是袁術的大軍。袁術現在進駐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兵馬有四萬。

    為了對付董卓,袁紹煞費苦心,如果再加上白波軍,可以對雒陽形成包圍之勢,但是白波軍的反應出乎意料。

    袁紹的目的是要逼迫聯軍高舉正義大旗盡早結盟,以便向雒陽快速推進,從而讓白波軍盡早南下,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士人們的預料。白波軍的大軍是南下了,但矛頭對準的卻是他們自己。

    袁紹知道,這是胡才在逼迫自己,在知道胡才的身份後,袁紹就知道胡才想要什麼。

    但是袁紹不甘心,他不甘心被白波軍利用,他早知道這個胡才不簡單,沒想到胡才是胡廣的孫子。

    「各州郡大軍是否已經集結完畢?」袁紹問道。

    「還沒有。」許攸搖頭道,「西面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已經集結了三萬多人,目前只剩下青州刺史焦和和濟北相鮑信還沒到。曹操已經答應出兵了,他已經趕到酸棗。陳國相許瑒、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至今沒有出兵的意思。其他州郡雖然接到了檄文,有的甚至口頭答應了,但都在遲疑觀望中,暫時還指望不上。主公,我們必須要早一點會盟,以便聚集力量。現在各州郡兵力這樣分散,無法對董卓形成巨大威脅。」

    「會盟的事我已經拜託孟卓(張邈)在辦了。」袁紹說道,「只待大軍集結完畢,立即歃血為盟。」

    袁紹隨即說到了自己擔心的幾件事。

    袁紹承製天下,以車騎將軍領兵馬討董,袁閥隨即成了大漢叛逆。袁隗和雒陽的袁閥親族自然要被抓起來處斬,這也是大家預料中的事。袁隗為討董所做出的犧牲天下士人有目共睹。沒有人因為這件事唾罵袁紹,在大義面前,個人家族的犧牲是避免不了的,袁閥將會因為自己的犧牲而搏得萬世美名,受到世人的敬仰和崇拜。

    但是這樣的後果很明顯,袁閥這麼做,一定會受到打擊,而袁術與他袁紹並不是一條心,很可能袁閥為這件事而分裂,他要得到的是整個袁閥,而不是半個袁閥。

    犧牲必須要有價值。

    袁閥是天下豪門士族的代表。而袁隗的目的是要以這份「詔書」來確定袁閥在討董中的中堅地位和將來在朝廷上的主宰地位,同樣也是這份承製詔書,把追隨袁閥的士人統統逼到了當今天子的對立面,讓他們徹底失去了退路,唯有一條道走到頭。

    袁紹明白,如果當今天子掌權,袁閥是不會有出路,另立新帝才是唯一的出路。

    同時,河東的白波軍對袁紹的影響很大,幾萬白波軍在天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是普通的軍隊,這是打敗了四萬西涼軍的軍隊,他的存在無任說董卓還是對討董聯盟都有影響力。

    現在河東缺少糧草物質,對急需幫助和賑濟的白波軍來說,糧草是最重要的因素,無任是他們還是董卓,誰為白波軍提供糧草,白波軍就可以對付另外的一個人。不過袁紹認為胡才最後肯定要倒向討董聯盟一方,他根本沒有第二個選擇。現在就算胡才幫助董卓,他的軍隊要吃要喝要軍餉,他怎麼解決?胡才聯合袁紹打董卓之後,當今天子對他來說就是個潛在的隱憂。此時袁紹如果提出重立新帝,胡才恐怕不答應也得答應了。袁紹有了胡才的支持,不但可以重立新帝,更有了伺機主政的機會。

    和董卓一樣,在袁紹看來,現在雖然對付不了胡才,但是胡才雖然是胡廣的孫子,但卻因為所處的環境的原因,胡才只是個武夫,對付一個武夫,非常容易。而且白波軍只有河東一地。能有多少兵馬?

    只要立新帝,他袁紹就是大將軍,可以調幾十萬大軍消滅胡才。但是這個胡才很難對付,他沒有出兵對付董卓,而是向河內進兵,他這是要幹什麼?

    如何盡快知道胡才對起兵討董的態度?如何盡快把胡才拉到自己一邊,聯手對付董卓?

    弘農王不知所蹤,讓袁紹失去了分寸,袁隗和袁紹一幫人的想法是想重新擁立一個藩王為新帝,這樣士人大權獨攬,可以毫無阻礙地修訂和執行國策,迅速穩定社稷。但袁紹現在不敢公開自己的想法。

    一來將來的朝廷名義上是士人獨掌權柄,其實就是袁閥主政,這會引起士人之間的內訌,有可能失去利用士人和各地州郡士人的支持。現在袁閥如今實力不濟,根基未穩,因為州郡起兵討董而造成的危局尚未解決,此時宣佈這個想法,無疑是自取滅亡。

    而且袁紹想利用這一次討董而掌控天下之兵。

    不過天下人並不是白癡,現在弘農王不知所蹤,那討董以後幹什麼?難道立新帝?到時候他們怎麼辦?

    如何解決此事?現在袁紹已經否定了當今天子,甚至污蔑他不是先帝的兒子,袁紹都沒了退路,此時用什麼辦法重新鼓起大家討董的士氣和信心?

    董卓沒有錢糧了,胡才在為錢糧絞盡腦汁,而袁紹也在擔心自己的錢糧。

    大漢帝國這一段時間天災**,哪怕是冀州,糧草也有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黑山軍、黃巾軍時常出擊,但是這壯大了地方的豪強。但是豪強的橫徵暴斂,讓大量百姓飢寒交迫,加入黑山軍和黃巾軍。

    先帝曾經為此下旨,命令各地州郡徵募郡國兵,門閥富豪自建義兵,以便迅速剿殺流民的叛亂。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平叛效果並不好。相反,流民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尤其是去年十月穀物成熟後,黑山軍,黃巾軍遍地都是,各州郡為了準備這次討伐,幾乎沒有賑濟,結果惹得天怒民怨。

    這一段時間老天連下暴雪,帝國各地流民飢寒交迫,屍盈遍野。然後就是暴,頻繁的暴,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雖然這些小叛亂大部分都被官軍迅速撲殺了,但流民的怨怒已經達到了極致。這時,太平道的不少人趁機在泰山青州舉起了黃巾大旗,各地叛亂首領以及流民紛紛聚集而去,大暴一觸即發。

    同時,太行山的百萬黑山軍更是對冀州、并州、幽州、兗州產生嚴重的威脅。

    這次為了討伐董卓,冀、兗兩州和河內郡的兵力幾乎是傾巢而出,而青州和徐州也有部分州郡舉兵響應,這麼多郡國兵和各地門閥富豪的義兵聚集到陳留郡的酸棗,後方兵力的空虛那是顯而易見的。

    黑山軍,黃巾軍會不會趁機發動大暴?兩個月後,如果冀、青、兗、徐四州爆發黃巾大叛亂,聚集在酸棗的大軍至少有一半要急速撤離。如果城池給黃巾軍佔了,這些州郡官吏們就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了,而是在哪裡落腳的問題了。根基都沒有了,還打什麼仗?

    袁紹為什麼趕那些災民進入河東,除了給胡才壓力外,何嘗不是在減少各地的威脅。但是胡才卻給了他一道難題。

    本來,在袁紹的眼中,白波軍和黑山軍、黃巾軍沒有區別,只不過他覺得胡才更會做人而已,所以他想利用白波軍對付董卓,想不到胡才的身份突然公佈,讓他措手不及,胡才加入聯盟,就必須承認他的身份,但是承認他身份容易,想要他出兵,還需要大量的糧草。他們本身沒有什麼糧草,他怎麼可能給白波軍,這是養虎為患。

    但是袁紹沒有選擇,他要得到白波軍出兵,必須解決白波軍的糧草問題,否則董卓會利用白波軍對付他們。

    胡才是胡廣的孫子,如果他忠心當今天子,天下不少士人會投靠天子,這是袁紹絕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胡才和白波軍的問題,是袁紹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