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五十四章 世家之亂(10) 文 / 燕天

    第五十四章

    「看樣子我那一刀沒白砍。」袁紹笑道,「長安朝廷裡的那些大臣們總算頭腦清醒了。這個辦法不錯,利用胡才,慢慢地把白波軍控制在手中。將來社稷穩定了,我們給冤死的四位大臣樹個碑,以感謝他們為大漢社稷做出的犧牲。」

    接著他問道,「正南,你剛才說但是是什麼意思?」

    審配點點頭,「在長安朝廷眼中,主公在他們眼裡,不過就是個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親自趕到河內來,就是想問問主公,主公打算束手待斃?」

    袁紹神色略顯尷尬地笑笑。

    審配隨即把這幾天冀州的韓馥和冀州府的意見說了一遍,「我說要到河內問問你,韓大人顯得極為不高興。主公,現在你的處境……」

    袁紹和眾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們說,我叔叔怎麼會看上韓馥?怎麼會把他安排在冀州?」

    「走吧,我們回城再說。」

    審配的意見沒有得到許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冀州在袁紹眼中,早就是一塊肥肉了,所以袁紹絕不願意冀州落到別人手中,哪怕現在韓馥是冀州刺史,袁紹對他也十分防備。

    袁紹背著手,一直低頭來在回踱步。許攸看著他,低聲問道:「主公,你看,是不是應該動手了?」

    「不,不要急,還沒到時候。」袁紹搖手說道,「我們首先必須考慮清楚,這個時候,胡才想幹什麼,這非常重要。」

    袁紹說道:「胡才是并州刺史,征北大將軍,難保他不對冀州有意思,如果我們動手的時候,胡才大軍東進,這對我們非常不利的。這幾年,我們不是平叛就是討董,還要預防天災**,相當於在三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所以我們要想盡快穩定社稷,必須要整合所有力量。如果動亂時間太長,根基被毀,社稷恢復起來就難上加難了。」

    袁紹意味深長的說道:「征北大將軍的武力是我們能否盡快振興社稷的決定性力量,因此,我們現在不但不能壓制和掣肘他,反而要盡可能幫助他,讓他發揮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董卓。」

    「董卓的勢力只是京畿一地,十幾萬大軍,但黃巾軍遍佈三四個州,上百萬兵力,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朝廷衰微,錢糧匱乏的情況下,我們再想像幾年前一樣輕鬆擊敗黃巾軍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我們只有先擊敗董卓,等董卓敗亡後,我們再集中所有力量平叛。基於這一點考慮,我認為,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幫助白波軍。讓征北大將軍去對付董卓,負擔我們來自董卓的壓力,但韓馥這個人辦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個人必須要拿掉。但現在拿掉韓馥,阻力太大,必須要得到胡才的幫助。但胡才不可能幫助我,在我和韓馥之間,他更願意選擇韓馥。我們應該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胡才和豪門士族的矛盾,讓胡才成為第二個董卓,讓胡才的白波軍寸步難行。」袁紹看看眾人驚異的目光,微微一笑,「如此,則大事可定。」

    「胡才是誰?一個征北大將軍而已,不其侯伏完等人會心甘情願的跟他賣命?只要他們的矛盾激發,胡才就必須忙於內亂。況且,最重要的是幽州的劉虞是重要的因素,如果伏完他們有劉虞的幫助。嘿嘿。到時候我們重建皇統。重建皇統有什麼好處?可以重建真正意義上的朝廷,天子、三公、九卿、百官俱齊。從社稷到黎民,人人可以從中收益,所以沒有人會不答應。那誰做皇帝?太傅劉虞。劉虞乃東海恭王劉強的六世孫,宗室中聲望最隆之人,擁戴此人為帝,必定振興我大漢。」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劉虞會答應嗎?不會。其他人會答應嗎?不會。征北大將軍胡才會答應嗎?他傻了。反對?他不敢。冀州和我們都竭力擁戴劉虞為帝,劉虞又是幽州刺史,公孫瓚是劉虞的手下,劉虞手中有幾萬鐵騎。他敢說什麼?答應?他更不敢?劉虞成為帝皇,胡才怎麼辦,并州怎麼辦?河東怎麼辦?他敢答應?他只有不說話。」

    「但是,我我就是要他不說話。我們一旦要擁戴劉虞為帝,劉虞必定不會答應。將來勤王討董成功,天子主政,劉虞死定了。劉虞反對,公孫瓚恐怕不答應,公孫瓚雖然是劉虞的手下,但是兩人有些矛盾,如果劉虞反對,公孫瓚想成為開國元勳,一定不會同意,那麼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而且,這個時候,如果不其侯等大漢帝國忠心耿耿的老臣和胡才的目的激發,胡才會怎麼辦?如果殺了他們,胡才的真面目暴露於世,他是董卓第二,而且比董卓更加殘暴,更加狠毒,更加卑鄙,天下誰能融他?」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河東內部矛盾激發,冀州斷絕對白波軍的支援,我還是討董大軍的車騎將軍。到了那時,征北大將軍就要和我談談了。我的條件很簡單,拿掉韓馥,我做冀州牧,我成為朝廷的三公之一,我代行丞相事,我和征北大將軍共掌權柄。」

    「到時候北方一分為二。我居冀州,主掌大漢行政;征北大將軍居安邑,主掌大漢軍事,然後我們兩個再……嘿嘿。」

    書房內靜寂無聲。

    良久,荀諶才輕輕問道:「主公,如果征北大將軍憤而駁斥呢?」

    袁紹只是冷冷的一笑。

    「韓馥會擁戴劉虞為帝?」許攸懷疑地問道。

    「這件事,子遠和正南去辦,我相信你們會有許多辦法,會讓韓馥高高興興地答應。」袁招望著他和審配笑道,「另外,我會派人告訴劉岱、曹操,袁遺、張邈、王匡等人,我會聯合各地州郡一起聯名上奏。」

    逄紀有些遲疑的說道:「如果征北大將軍和我們再度決裂怎麼辦?」

    「不可能的。」袁紹自信地笑道,「胡才要想得到冀州的錢糧,要想緩解白波軍危機,只有和我聯手,捨此以外,別無他途。」

    「這件事你們要秘密進行,千萬不要走漏了風聲。」

    「正南,你先回鄴城。」袁紹說道,「你告訴韓馥,我渤海郡鼎力支持韓大人。」

    審配躬身答應。

    袁紹突然想起什麼,笑瞇瞇的問道:「前段時間,我請你幫我征辟沮授和田豐兩位先生,這事怎麼樣了?如今社稷危難,他們怎麼能待在家裡看書唸經,不問國事?」

    審配笑道:「過完年,大人去信催一催,他們應該會來的。」

    袁紹大喜,「好,好,多謝正南了。」

    ……………

    南陽,宛城。

    穎川和南陽一帶戰事頻繁,路途危險,李肅帶著五十名親衛晝伏夜行,以最快的速度再次趕到了宛城。

    早在十月的時候,李肅就奉命到南陽拜見過一次袁術。

    袁術在得知北軍出武關攻打南陽後,火速從襄陽撤兵回援,而劉表也趁機再次派蒯越到宛城和袁術和解。此時袁術率軍在宛城一帶和董越激戰,急需錢糧軍械,所以無奈之下他只好答應了劉表提出的條件,承認劉表為荊州刺史。

    李肅到宛城後,袁術不待李肅說話,立即要求李肅命令郝昭,請郝昭率軍從穎川方向攻擊胡軫和呂布,從而讓孫堅從魯陽脫身,迅速回援宛城,擊敗董越。

    郝昭手中有幾千兵馬。是胡才派他和袁術合作對付黃巾軍的,本來袁術想讓他們攻打荊州,但是郝昭說什麼也不願意進入荊州,加上這一次董卓來襲,袁術不得不另做打算。

    李肅安慰了袁術幾句,然後把胡才攻擊雒陽的計策做了說明。

    李肅對袁術說:「郝昭即使率軍支援,兵力也有限,無法改變戰場上雙方實力的對比。現在北軍有三萬大軍在穎川和南陽一帶,如果孫堅和孔胄等人能把這三萬大軍拖在這裡,可以極大地幫助大將軍和袁紹在最短時間內擊敗董卓,攻佔雒陽。」

    事實上,袁術、孫堅和孔胄三人雖然兵力上和董卓北軍不相上下,但雙方實力差距較大,目前固守城池有餘,擊敗北軍很難,因此袁術對胡才提出的攻擊之策也沒什麼反對意見,不過他對攻佔雒陽之後的事有自己的看法。他不願意和袁紹一起出現在雒陽。

    想了想,袁術就請李肅回復胡才,要麼把袁紹趕出雒陽,要麼把劉表趕出荊州,袁術說,我需要雒陽或者荊州。

    李肅帶著袁術這句話迅速回到安邑,但他還沒進安邑,胡才就告訴他,你要再到宛城去一趟。

    袁術看到李肅又來了,非常驚訝,「河東又出了什麼事?」

    李肅對袁術說,董卓這一次攻擊南陽,很可能就是想關東發生大戰。征北大將軍想佔領雒陽,佔領長安,需要他袁術的支持。

    「關中有千里沃野,險要地勢,再加上董卓擁有二十幾萬大軍,西疆之根基,所以沒有十年,我們想都不要想。」袁術笑道,「當年六國攻秦,六國大軍可有越過潼關之時?這個比喻也許有點不恰當,但你想想現在。自從先帝重建州牧地方權重之後,董卓挾持天子皇權沒落之後,青州黃巾軍大亂社稷各方義兵興起之後,各地州郡已經漸成擁兵自重之勢,我們根本無力勤王。這你都沒有看出來?」

    「征北大將軍是第一個擁兵自重的大漢重臣,其次是誰?是韓馥、劉岱和所有不向朝廷繳納賦稅的州郡長官。州郡不依律繳納賦稅,那還叫什麼州郡?大漢律法形同虛設,天子和朝廷不就成了擺設?」

    「朝廷?天子?這與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有什麼區別?你看看劉表老兒不聲不響地跑到襄陽,倚仗一幫門閥私兵的支持,竟然自己封自己為荊州刺史。一個一無所有就帶著一張嘴一個黨人帽子的宗室大臣,都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有錢有兵有地盤的州郡長官們會怎麼做?」

    「現在各地州郡擁兵自重,雖然沒有相互攻打,但這像什麼?像不像過去的諸侯國?」袁術兩手一攤,無奈地苦笑道,「我堂堂一個大漢國的後將軍,竟然淪落到要帶著軍隊去打一個自稱是荊州刺史的老頭,由此可見,州郡擁兵自重已經到了什麼地步。我承認,我算一個,我也是擁兵自重,我也不希望征北大將軍勤王成功。所以,大將軍攻佔雒陽可以,但他要想擊敗董卓,攻佔長安,根本不可能。」

    袁術口中李肅,問道:「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李肅急忙搖頭。

    「大將軍勤王成功了,皇權威臨天下,州郡還怎麼擁兵自重?一州一郡的賦稅是交給朝廷好還是留在自己家裡好?這恐怕沒有誰不明白的,比如我袁術……」

    袁術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道,「我為什麼要打劉表?因為我想拿到整個荊州的賦稅。勤王如果成功了,我能得到這麼一個取之不竭的錢庫?」

    「劉表為什麼要奪取荊州?他難道是為了討董勤王嗎?他要討董勤王,為什麼不來給我出謀劃策?為什麼不帶著襄陽的門閥私兵攻打雒陽?說白了,他就是為了荊州的錢,荊州的軍隊,他和我一樣,甚至比我還無恥。」

    「在這個時候,說什麼漂亮話都沒用,都是放狗屁。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因為野心,就是因為野心,所以才會這麼做。」

    李肅目瞪口呆,張口結舌。

    「大將軍要勤王,要討董,要打雒陽,最後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我早就說過,人要現實一點,君子還要顧其本,何況我們這些不是君子的人。如果自己都吃不飽了,還勤什麼王?拯救什麼社稷?這不是笑話嗎?」

    袁術指著李肅說道,「你把這句話一定要帶給大將軍,你告訴他,他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打了,而是打冀州。大將軍幾個月後就算把雒陽打下來了,他也很難解決白波軍的糧食財賦危機。你一路上來,你都看到了,董卓和北軍幾乎把大半個穎川和南陽翻了個底朝天,宛城裡塞滿了流民,大將軍已經很難得到荊豫兩州的援助了。現在我的幾萬大軍也很難,我還要打劉表,打襄陽,否則,我就要餓肚子。」

    李肅腦子一片混亂,袁術這番話他很難接受,也很難理解。在李肅看來,袁術是這樣的人,劉表和袁紹是這樣的人,他們現在的想法已經改變了,已經不想打董卓了,他們是想自立。

    大將軍說的不錯,袁紹,袁術果然不可靠。但是大將軍打雒陽是另有打算。剛開始他有些不理解,但是現在他已經明白了,恐怕大將軍已經知道了袁紹袁術他們的心思,所以才打雒陽。

    …………

    河東,安邑、

    李肅帶回來的消息讓胡才非常高興,但郝昭的回書卻讓胡才憂心如焚。

    郝昭、朱治兩人率軍先到陳留郡,和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王肱(橋瑁被劉岱殺死後,袁紹就安排自己的親戚,穎川名士王肱為東郡太守)合兵一處,屯軍於濟yin郡的定陶。

    而此時的曹操已經迅速的漲大,在袁紹的支持下,現在曹操手中有一萬兵馬,在定陶會合張邈對郝昭等虎視眈眈。

    曹操對白波軍極度仇視。他看到郝昭在定陶,當即帶著人馬到濟yin郡的成陽去了。兗州牧劉岱,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的大軍都在那時,他們已經敗了好幾戰了。九月中,劉岱率聯軍於巨野和黑山軍大戰,再遭敗績,不得不退回定陶。

    而曹操在成陽連戰連捷,打敗了幾萬黃巾軍,軍隊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如果不是糧草問題,恐怕現在的曹操兵馬有兩萬到三萬了。

    同時曹操安排黃巾軍俘虜屯田,以獲軍資。

    九月,劉岱率聯軍會合山陽太守袁遺,於山陽郡的武唐亭擊敗黃巾軍吳霸,戰局因此得到了扭轉,聯軍隨即轉入全面反攻,連克東平國、任城國和魯國。大軍隨即一分為二,一路繼續東進,攻打濟北、泰山,一路南下攻打徐州的沛國、彭城。

    十月,張邈、袁遺、高覽等人和徐州刺史陶謙會合於彭城國的彭城,與司馬俱、徐和、何議等數十萬黃巾軍對壘。

    郝昭說,陶謙正在準備一場大戰,估計十一月中左右要和黃巾軍決出勝負。從目前局勢來看,取勝肯定沒有把握,但由於冬天即將來臨,黃巾軍要逐漸退出戰場,所以在未來幾個月裡,兗青徐三州的戰火會暫時平息一段時間。

    郝昭認為黃巾軍全部集中到青州和泰山一帶不是什麼好事,黃巾軍經過幾個月的休戰後,實力得到恢復,明年的戰事將會更加激烈。

    兗青徐三州的連番戰火讓三州百姓苦不堪言,無數的流民向南北兩個方向滾滾而去。現在三州不但田地裡顆粒無收,就連樹皮樹葉都給吃得差不多了,到處都是死屍盈野,人爭相食的慘狀。

    百姓沒有吃的,軍隊也沒有吃的,戰馬已經殺光了,能吃的都吃到肚子裡去了。所以郝昭他希望大雪早一點來臨,這樣黃巾軍就會撤走了,只是,大雪一下,流民們就死得更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