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五十九章 雒陽之戰(5) 文 / 燕天

    第五十九章

    南陽。

    孫堅再次攻佔梁城,奪取了廣成關,前鋒直指陽人。

    呂布、候成稍加抵抗,隨即率軍後撤。呂布退入伊闕關,候成退入大谷關。

    孫堅吸取上次教訓,不敢再孤軍深入,而是屯兵於陽人、廣成關一線,等待袁術大軍前來會合。孫堅急書袁術,速速北上會合攻打雒陽。

    袁術本來就無意攻佔雒陽。攻佔雒陽以後幹什麼?繼續西上勤王?自己不願意,袁紹更不願意。天子迎回來了,自己和袁紹這幫人的腦袋也快落地了。我只要把荊州拿下,我就掌握了主動。白波軍大軍要勤王,就要先解決錢糧,要錢糧,就要求我。等到他們求我的時候,我提的條件他們還敢不答應?

    袁術接到孫堅的書信後,立即命令橋蕤領三千兵,帶著糧草急赴魯陽。兵可以不出,但糧食不能不給。雒陽要是真的打下來了,自己憑藉著這點功勞,再兼領一個荊州牧絕對不成問題。楊弘、閻象諸吏已經給袁術說服,也不再堅持出兵打雒陽。

    袁術看到雒陽方面的戰事已經如約展開,南陽境內恢復了安定,隨即把駐防在南陽北部的大軍急速調到新野、朝陽一帶,同時派楊弘到襄陽,以攻打雒陽的大軍糧餉短缺為由,請劉表再次給南陽調撥錢糧。

    這一次為了能夠得到荊州,袁術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個劉表不可能拿的出來的數目。

    劉表為了爭取時間平定華容貝羽的叛亂,解決武陵曹寅和長沙蘇代之間的紛爭,只得忍氣吞聲,滿足了袁術一次又一次的無理要求。但這次他實在忍無可忍了,因為他根本拿不出來這麼多錢糧。

    不僅僅是劉表,襄陽的門閥也憤怒了,蒯越和蔡瑁隨即決定趁著袁術大軍北上攻打雒陽之間,奪回南陽,趕走袁術。

    劉表猶豫不決。現在各路大軍正在攻打雒陽討董勤王,此時自己突然攻打袁術,無論成敗,都將嚴重影響討董勤王的大業,更會給自己的一世清名留下難以抹去的污跡。

    但是荊州的那些門閥卻不這樣認為,因為袁術的所作所為嚴重的影響了他們這些荊州門閥的利益。

    蔡瑁、蒯越等荊州大吏百般勸說劉表。華容縣的貝羽之亂已給蒯越、黃祖和文聘率軍平定,荊州江北的南郡和江夏郡也已經穩定下來。現荊州有兩萬大軍,實力不俗,完全可以趁著袁術沒有防備的時候,一戰而下。

    蔡瑁對劉表說:「主公現在不打袁術,馬上就會被袁術趕出荊州。此次征北大將軍攻打雒陽的兵力有十幾萬之眾,聽說僅鐵騎就有三萬,由此可見董卓必敗,雒陽必克。征北大將軍和袁術關係一向不錯,攻打雒陽又有功勞,只要袁術開口,征北大將軍肯定會逼迫主公把荊州交給袁術。到了那時,主公何去何從?」

    蒯越也說道:「征北大將軍攻佔了雒陽後,接著就要攻打長安,要西上勤王。如果天子回到雒陽重新主政,袁閥的命運可想而知,所以袁紹、袁術未必會真心幫助征北大將軍攻打雒陽。從袁術逼要錢糧這件事來看,袁術本意不在錢糧,而在荊州,他想找借口打襄陽,佔據荊州。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如果主公佔據了南陽,也就完全統領了荊州七郡。將來天子回京主政後,主公憑著趕走袁術,衛護荊州這一件事,就可以向天子證明自己不但和袁閥無關,而且還為討董勤王拱衛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蔡瑁、蒯越等人的訴說下,劉表被說動。他氣勢洶洶地告訴楊弘,「你回去告訴袁公路,我有錢有糧,但我就是不給他。有本事,你叫他到襄陽來找我,看我不把他的腿打斷,把他的頭割下來餵狗。」

    楊弘聞言驚慌失措的離開襄陽。

    袁術聞言,哈哈一笑,命令紀靈率一萬五千大軍攻打襄陽,雖然襄陽的荊州軍還有兩萬,但袁術相信解決這兩萬人輕而易舉。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紀靈的大軍在襄陽附近中伏。一年多來,袁術軍將士們歷經戰事,實力增長很快,並沒有因為突然中伏而崩潰。紀靈也是袁術手下的大將,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從容指揮大軍展開反擊。

    荊州軍本來佔據絕對優勢,但隨著袁術軍穩住陣腳,反擊得力,這種優勢逐漸失去,反而被袁術軍打得苦不堪言,節節敗退。

    「殺……」

    紀靈親臨戰陣,酣呼鏖戰,勇不可當,士卒們受到激勵,無不以一當十,一往無前。荊州軍抵擋不住,眼睜睜地看著袁術軍突圍而去。

    紀靈知道劉表已經做好了應戰準備,雙方實力相當,強行攻擊必會遭到更大損失。隨即匆忙撤軍回到朝陽城,急報袁術求援。

    南陽的袁術知道後大為憤怒,急令萇奴帶著五千兵趕去支援。

    萇奴是袁術手下僅次於紀靈的大將,他的加入讓袁術軍的實力猛增。

    荊州軍首戰即勝,士氣大振。蒯越立即整頓軍民,率軍猛攻朝陽城。因為兵力不夠,劉表、蔡瑁急召南郡和江夏郡的門閥世家,還有各地宗族,向他們徵集私兵。短短時間內,劉表便集結了六千大軍開赴南陽。

    雙方在朝陽、新野一帶展開激戰。

    袁術萬萬沒想到,劉表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便擁有了和自己相差無幾的實力,這更堅定了他要擊敗劉表的決心。在袁術看來。劉表之所以這麼強,就是因為荊州的原因。

    袁術明白。現在不把劉表擊敗,將來就是劉表擊敗自己了。

    於是袁術調回了孫堅,派他去荊州打劉表,孫堅是少有的悍將,袁術相信他一定會幫他佔領荊州的。

    而袁術這一命令,討伐董卓的南路軍也沒了。

    …………

    河內郡。

    許攸,逢紀和陳琳匆匆返回河內,同行的還有冀州府的審配。

    最近韓馥感到了袁紹對他施加的壓力,心裡有點驚恐不安。這次征北大將軍讓他代理國事,暫掌權柄,讓袁紹代領監御史。兩個人的權柄加起來相當於控制了大半個朝廷,正好是一次重修舊好的機會。於是韓馥就派審配來探探袁紹的口風。審配早先準確預計到了朝廷形勢的變化,這讓韓馥對審配非常賞識,對審配也逐漸倚重起來。

    無任是袁紹還是韓馥都明白,現在還不是把矛盾激化的時候,所以韓馥派審配的目的就是為了試探袁紹。

    袁紹看著審配笑道:「正南,現在韓大人是不是很著急?」

    審配其實早就投靠袁紹了,只不過韓馥不知道而已,此時他聽到袁紹這麼問,就笑了笑說道:「韓馥不得不怕,征北大將軍雖然支持他,但現在征北大將軍在鞏固并州的上黨等郡,沒有多少兵馬幫助他,現在冀州的大部分門閥投靠主公,韓馥能安心才怪。」

    袁紹聞言哈哈大笑,胡才想利用韓馥對付他,但他小看了袁閥在豪門士族中的影響力,恐怕也只有韓馥才明白袁閥的影響力,這大概與韓馥是袁閥的門生故吏有關。

    逄紀說道:「現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想要討伐董卓,振興大漢帝國,必須要一塊據地。」

    袁紹渾身一震,不過發生了這麼多的事,袁紹覺得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將來。

    這一年多來為了討伐董卓,他袁紹聯合了天下的豪門士族殫精竭慮,浴血奮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袁紹心裡都想著重振社稷。但面對今日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局勢,袁紹有些茫然了,這到底怎樣重振社稷,他們卻一直沒有清晰的思路。特別是逄紀的那番話,猶如醍醐灌頂,撥雲見ri,讓袁紹突然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霸業是什麼?討伐董卓即謂謀霸業。

    春秋時,天子失政,王權旁落,諸侯紛擾而起。率先挑戰王室權威的便是鄭莊公。鄭莊公經常冒犯周桓王,周桓王率兵討之,結果大敗。霸權之鋒芒,開始於鄭莊公,但真正登上霸主之位的卻是齊桓公。

    齊桓公在管仲的大力輔佐下,國勢日益強盛,不過,齊桓公沒有去挑釁王權的威嚴,而是提出了「尊王攘夷」之策。他多次召集諸侯會盟,由自己擔任盟主,扶持周王室,討伐不臣諸侯,意圖重建周公輔國安邦之偉業。周王知道王室衰落,皇權已輕,自己已經無力統攝天下。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正視現實,依托一方霸主穩定社稷。於是,周王詔告天下,賜齊桓公侯伯與王命,輔國安邦。(侯伯,即諸侯之長。王命,即持王命以號令諸侯的權力。)

    齊桓公之後繼為霸主的是晉文公。晉文公時,周襄王的異母弟弟子帶率狄師(胡族軍隊)攻佔了王城,自立為王。襄王敗逃後隨即向晉、秦兩國求助。晉國大臣咎犯勸晉文公出兵勤王。晉文公遂出兵戡亂,幫助襄王復位。不久,晉文公又在城濮大戰中擊敗強大的楚軍,從此威鎮中原。周襄王聞訊後,立即賜晉文公侯伯與王命,與自己共治天下。

    這便是為後人所稱道的「桓、文之功」。

    當時,孔子以為諸侯的霸權能夠輔佐周王,成就輔國安邦之業,所以稱之為仁者的行為。但等到戰國時,諸侯逐王,先後僭號,周王只好自稱天王,以別於僭越的諸侯王。這時孟子看清了諸侯由稱霸而稱王,代周而立的實質,遂稱春秋五霸為三王之罪人。

    大秦帝國末年,劉邦還不是一樣?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隱而不發,以漢中為基,建立大漢帝國,而他袁紹現在面臨的問題和這些先輩們一樣,是不是也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袁紹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和春秋戰國也差不多,圖謀霸業,輔國安邦,不失為拯救和振興社稷的一條出路。

    再加上他自己本有謀篡之心,如果霸業可成,則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

    不僅僅是他袁紹,袁術也一樣,只不過他袁本初隱藏的更好而已。上一次在雒陽的時候,袁紹曾經透露過他的野心,但是被他的叔父罵的狗血淋頭,所以現在的他只是把這個心思隱藏在腦海中。

    袁紹明白,雖然現在的豪門士族支持他,但如果現在就透露他想稱王稱霸的野心的話,誰也不會支持他。

    稱霸只是手段,稱王才是目的。袁紹知道,如果要成就霸業,就要得到州郡大吏的支持。但是他如何才能讓州郡大吏相信他稱霸不是為了稱王,而是為了中興社裸之大業?

    只是現在這個時候圖謀霸業,是不是不合時宜,或者時機未到,太早了?

    逄紀道搖搖頭,「此時天子蒙難,皇權旁落,各方勢力雄起,國祚瀕臨滅絕,天下已經大亂,正圖謀霸業的時候,若再遲延,天下社稷就難了。放眼看看當今天下,也只有主公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主公若不再圖霸亞,則大漢亡矣。」

    「今日天下已形成五大勢力。最強者就是董卓,董卓挾持天子和朝廷,擁有關中之利,手下有雄兵二十萬。兵強馬壯,只要他恢復了元氣,短短數年來,他就能橫掃天下。此時的董卓就像是大秦帝國,而我們大漢帝國也是起自關中而雄霸於天下。其次就是征北大將軍胡才。胡才擁有天下最強悍的武力之一,十萬白波軍的戰鬥力不可小瞧,特別是他吞併了度遼將軍的一萬jing騎,麾下的鐵騎兵有三萬,戰鬥力不必董卓的西涼鐵騎差,卻因為佔據了天下最貧瘠的并州,實力大打折扣。」

    「再次就是主公。大人雖只有渤海一郡之地,手下也只有兩萬軍隊,但主公乃袁閥家主,討董聯盟的盟主,奉旨承製天下。僅此三樣,就讓主公擁有了天下最多的財富,得到了各地州郡的鼎力支持,曹操、劉岱等人以主公馬首是瞻。同時還佔據了天下最大的大義。主公若以此為基礎圖謀霸業,和董卓、胡才相抗衡,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第四是袁術,袁術因為入主南陽,又得到了荊、豫兩地袁閥力量的絕對支持,再加上孫堅、孔胄的相助,他也勉強可以算作一大勢力。」

    「黃巾軍是第五大勢力。黑山軍可分為黑山軍和青州黃巾軍,雖然黃巾軍是大漢叛逆,但他們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係到了大漢和上述四大勢力的生存,所以這黃巾軍絕對是當今天下一大勢力。這是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

    「更何況,就是我們不承認,只要征北大將軍承認,這黑山軍和黃巾軍就會倒向征北大將軍,這是我們絕不允許看到的。征北大將軍的白波軍,其實和黑山軍,青州的黃巾軍一脈相承,所以如果征北大將軍聯合黑山軍和黃巾軍的話,征北大將軍的武力將突飛猛進。」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這黑山軍和黃巾軍是一股勢力,讓他們duli於其他勢力之外,只有如此才能阻止黑山軍、黃巾軍與征北大將軍的白波軍結合。」

    「此時主公同時面對四個對手,有幾成把握可以擊敗他們?主公估計自己需要幾年才能穩定社稷?」逄紀問道。

    袁紹想了一下,搖搖頭,他心裡沉甸甸的,面對董卓,胡才,袁術,黑山軍和黃巾軍,他一點信心和把握都沒有。他無法回答。

    「主公想成就霸業,必須拿下冀州,主公如果拿下冀州,以一州之地和董卓等四大勢力相杭衡,估計能支撐多久?」逄紀又問道。

    袁紹沉思良久,長歎搖頭。他還是無法回答。冀州糧草豐富,可以養十幾萬大軍,但是無任是征北大將軍胡才還是黑山軍和黃巾軍,都不會讓他得到冀州的,況且,就是得到了冀州,冀州的發生潛力不一定比得上董卓,如果讓董卓佔領南陽,佔領荊州,董卓的發展潛力比他強多了。

    「董卓會放過主公和袁閥,會饒恕所有參與討董的人嗎?」逄紀說道,「不會,他會殺光所有反對他的人。所以主公沒有選擇。」

    「征北大將軍胡才會放過主公和袁閥,征北大將軍野心勃勃,他想佔領冀州就,所以征北大將軍是不會放過主公的。」

    「袁術會甘心情願臣服於主公嗎?不會。袁術想成為袁閥閥主,所以至少目前不會。更何況此時的袁術與主公勢如水火。」

    「黃巾軍會放過推倒漢室的機會嗎?不會,主公是天下豪門士族的代表人,是黑山軍和黃巾軍的敵人,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黃巾軍將成為我們最主要的對手。」

    「既然主公面對董卓,胡才,袁術,黑山軍和黃巾軍已經走投無路了,那主公還猶豫什麼?此時不建霸業,主公何時才能輔國安邦,振興漢室?」

    「只要建立霸業,才能振興我大漢帝國,才能在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逄紀說的眉飛色舞,興奮不已,袁紹成就霸業,他逄紀就是開國功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