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六十章 雒陽之戰(6) 文 / 燕天

    第六十章

    審配、許攸等人緊隨逄紀之後,紛紛發表了同樣的見解。袁紹顧慮漸去,隨即下定決心,圖謀霸業。

    要圖霸業,首先要一塊立身存命的根基之地。

    董卓現在有關中、關東和西疆。胡才有并州河東。袁術據有袁閥的根基之地,荊、豫兩地的所有州郡很快將成為他的囊中之物。袁紹現在只有一個渤海郡。所以袁紹的當務之急是立即拿下冀州,但冀州能不能作為圖謀霸業,振興社稷的根基之地?

    荀諶、陳琳等人認為冀州應該是振興社稷的根基之地。荀諶說道:「主公,當年光武皇帝憑借河北之地中興了大漢,今天袁紹一樣可以效仿。以冀州之利,北上可以聯幽州的劉虞、并州的胡才,西進可以擊黑山軍,南下可以平定青州黃巾軍。一兩年後,主公不但擁有冀青兗徐四州之地,百萬帶甲之雄師,更有無數英雄豪傑雲集而來。主公的勢力將遍佈黃河南北,霸業可成。然後主公挾雷霆之威,先取袁術,後聯胡才,西上共擊董卓,迎天子還都於雒陽。此時天下形勢已變,胡才以一併州之地,豈能與主公相抗衡?至此主公可以獨攬權柄,號令天下,征伐叛逆。」

    當然,荀諶此策的前提是袁紹要尊奉當今天子,要聯合征北大將軍胡才。荀諶說道:「現在隨著董卓退居關中,實力會越來越強,將來我們要想獨自在關中和西疆擊敗董卓,非常困難。冀州雖然人口眾多,物資豐富,但董卓的幾萬西涼鐵騎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南北軍是大漢帝國的精銳之師,關中易守難攻,單我們的力量難以拿下,所以如果我們能得到征北大將軍胡才和白波軍鐵騎的幫助,事情要容易得多。」

    頓了頓,荀諶繼續說道:「相反,如果我們和征北大將軍胡才先打起來,董卓就會得利,主公想獨攬大權也變得遙遙無期了。要聯合胡才,就不要提其他的條件。至於天子,因為被董卓挾持已久,威儀盡失,只能退位。我們重振社稷,匡正漢室,不是為了當今天子一個人,胡才也不是天子的死忠,他不會在這件事上糾纏不清,胡才需要的是并州的穩定,是白波軍的穩定,所以我們就給他穩定。」

    面對荀諶的話。審配、郭圖等人對這個意見提出了反對。他們認為荀諶這個策略是不錯,但他這個策略是建立在征北大將軍對大漢的絕對忠誠上。穩定社稷需要很多年,誰能保征胡才不會參與天下爭霸?不會圖謀王霸之業?

    胡才是什麼人?他雖然出身名門,但卻是白波軍起家。他是不是野心勃勃,是不是想爭霸天下,這誰也不知道,他們不應該把胡才放在對大漢帝國忠心耿耿的位子上。

    雒陽大亂的前前後後大家都清楚,如果當初董卓不進京,或者進京後放棄權柄,帶著西涼軍回關中,哪裡會有今天的社稷傾覆之禍?

    征北大將軍有十萬白波軍,他是不是和董卓有一樣的想法?如果是,他們應該怎麼辦?

    還有,冀州的北面是劉虞,西面是胡才,一個是幽州,一個是并州,都是窮地方。這幾年因為中原叛亂不止,流民紛紛北上,兩地人口暴增,再加上董卓之禍後朝廷應該給他們賑濟也沒了,所以兩地現在危機重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叛亂。在這種情況下,胡才也好,劉虞也好,眼睛都盯著冀州。

    胡才和劉虞需要冀州的糧草,我們怎麼辦,給還是不給?就是答應一定保證給并州和幽州的錢糧,但他們誰會相信?

    審配說道:「征北大將軍胡才肯定要拿下冀州,他不會讓冀州控制并州的生存,而且,他還一定會在我們立足未穩的時候攻打冀州。所以,冀州我們即使拿到手了,也守不住,無法作為根基之地。」

    「另外,征北大將軍拿下了冀州,實力會突飛猛進,沒有了糧草的危機,將來不存在向我們俯首稱臣的可能。他和我們聯手擊敗董卓後,肯定要和我們決戰,這是雙方無法避免的命運。」

    審配等人隨後提出以中原為根基的策略。審配說道:「如果我們與征北大將軍爭不過冀州的話,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佔據中原,控制洛陽、兗州、豫州、荊州大部,然後再把勢力向青州、徐州、揚州等地延伸,只有這樣我們既能得到充足的錢糧,迅速發展實力,同時又能暫時避開和征北大將軍的衝突,積蓄力量。將來雙方即使打起來了,同時我們也能保證進退自如,立於不敗之地。」

    審配說道:「以中原為根據,我們將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要盡快擊敗袁術,把袁術趕走。否則袁術佔據豫州,南陽,荊州,他是不會讓我們立足的,二是要盡快擊敗董卓,拿下雒陽。沒有雒陽,中原西北防線就不安全,主公也沒有足夠的名望。」

    「同時要想擊敗袁術,首先就要佔據雒陽,佔據豫州,然後和劉表前後夾攻,到時他要是不走,就是死路一條。」

    「而要想佔據雒陽,就要擊敗董卓。這次胡才策劃的三路夾攻中路取勝之策,正是最好的機會。所以屬下建議主公,全力幫助和配合征北大將軍。我們不僅僅出兵出錢出糧,更要聽從朝廷的旨意,暫時不要動韓馥。全面出兵,而這個時候我們和韓馥鬧翻了,把韓馥逼得無路可走了,白波軍軍勢必要失去錢糧支持。佔領雒陽的機會就渺茫了。」

    「當然,我們如果出兵雒陽,就沒有兵力阻擋黑山軍南下了。不過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必要阻止黑山軍南下,既然我們不以雒陽為基業,那麼我們就不能讓征北大將軍胡才和劉虞輕而易舉的得到冀州、我們不僅僅要放黑山軍他們南下,而且我們還要幫助他們和青州黃巾軍會合。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抽調兵力去打雒陽。這樣一來,我們未能阻擋黑山軍南下的罪責就被討董勤王的大義掩蓋了,我們失敗的名正言順,別人想指責我們都沒有借口。讓黑山黃巾軍和青州黃巾軍會合的目的,就是要黃巾軍北上攻打冀州。」

    「而我們讓黑山軍攻打冀州有三個目的。一是逼迫韓馥讓出冀州牧,免除主公強行奪取冀州軍政大權的罪名。黃巾軍北上後,韓馥的兵力不夠,擋不住。他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向主公求救,二是向幽州劉虞求救。」

    說到這裡,審配陰沉沉的笑道:「主公此時已經兵退兗州,無暇北上,只有公孫瓚可以南下相助。公孫瓚到了冀州,大人可以許以豐厚的條件,讓他威逼韓馥讓出冀州牧。韓馥面對白波軍糧餉斷絕的危機,面對自己即將承擔的討董失敗的罪名,面對公孫瓚的強大武力,面對冀州諸府官吏的指責,面對部下的背叛,面對主公不斷施加的壓力,只有選擇放棄冀州軍政大權。到時候,主公與他之間的矛盾就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到時候他不得不聽主公的命令。」

    「第二個目的就是誘使公孫瓚南下。黑山軍和黃巾軍不打冀州,公孫瓚就不會南下。公孫瓚的實力雖然比不上征北大將軍胡才,但是比劉虞強多了,公孫瓚的手中有兩萬幽州鐵騎,其中一萬是精銳的白馬義從。白馬義從的戰鬥力比董卓的西涼鐵騎毫不遜色,所以如果公孫瓚南下後,主公把能給他的權力統統給他,反正主公手上有承製詔書,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激發公孫瓚的驕恣之心,讓他輕視我們,認為我們不堪一擊。然後我們再挑撥他和劉虞、征北大將軍胡才之間的關係,蓄意激怒公孫瓚,讓他產生奪取冀州,稱霸天下之心。到時候公孫瓚與黑山軍黃巾軍打起來,沒有了冀州的糧草支持,征北大將軍會怎麼樣?胡才一定會派兵進入冀州,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在冀州打起來了。」

    「冀州一亂,對主公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時候主公可以趁機佔據雒陽。征北大將軍胡才打下雒陽後,一定會西進討伐董卓,但這個時候冀州亂了起來,胡才會怎麼樣?沒有了冀州的糧草支持,胡才不可能去打長安,所以他只能去打冀州,這個時候主公進入雒陽,大事可定。」

    「到時候主公佔據了雒陽,而此時胡才陷在冀州戰場上,無力西顧,只有乾瞪眼的份。白波軍失去了雒陽,也就失去了荊州和豫州的錢糧支援。這時,胡才也只有全力猛攻,先拿下冀州再說了。如果冀州被公孫瓚佔了,而雒陽又丟了,胡才的十萬白波軍,一百多萬,近兩百萬人口怎麼養活?是依靠并州?依靠河東?依靠河套?以現在的情況看,胡才就是屯田,也至少少十萬人的糧草,胡才會把十萬白波軍解散?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沒有了這十萬白波軍,胡才還是征北大將軍嗎?那些與胡才有不共戴天仇恨的人,會放過胡才嗎?這兩年胡才接二連三的打仗,擴充軍隊,他的目的是什麼?因為他在害怕,沒有了白波軍,沒有了軍隊,他什麼都不是。胡才為什麼在安邑駐紮了這麼多軍隊,就是因為他害怕。」

    「當然,胡才如果和公孫瓚握手言和,我們的壓力就非常大,但兩人如果打你死我活,我們就輕鬆了,可以安安心心地籌劃霸業,振興社稷。所以怎麼樣讓公孫瓚和征北大將軍打才是關鍵。」

    「而主公拿下了雒陽,主掌權柄,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當然可以像胡才提議的那樣,建立關東朝廷,到時候主公想幹什麼都名正言順,包括攻打袁術。至於征北大將軍,主公還是盡力安撫,因為將來攻打董卓,我們需要征北大將軍的鼎力相助。只有如此才能盡快的消滅董卓。」

    這時逄紀笑道:「諸位大人也許過慮了。征北大將軍就是需要野心,因為他想要稱霸一方,他的第一目標當然是冀州。或許我們這麼做,正合征北大將軍的心意。」

    袁紹和在坐諸吏互相看看,會心一笑。的確,如果說野心,除了董卓外,現在征北大將軍的野心最大,這兩年征北大將軍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看在眼中。

    「大家都是大漢臣子,做人做事都要合乎禮法,免得落人口實。」辛評拍拍自己的臉頰,微微笑道,「這張臉,還是要的。」

    眾人大笑。

    …………

    冀州魏郡,鄴城。

    自從袁紹在河內大敗後,韓馥就感覺形勢不對了。首先就是府衙內的從事掾屬和各地來往的信件驟然增多。其次就是荀諶到了鄴城,四下拜訪遊說,天天宴請名士諸吏。鄴城到處流傳著冀州牧韓馥即將到朝廷任職三公,袁紹繼任冀州牧的消息。

    韓馥很生氣,他才是冀州牧,袁紹這是想幹什麼?於是把荀諶喊到府衙,指桑罵槐地罵了一通,然後把他請出了鄴城。荀諶走了,鄴城的氣氛是緩和了一點,但接著就發生了冀州軍大吏違抗軍令的事。黃河化凌解凍,逐段開河後,流民開始渡河北上。校尉潘鳳等人無視韓馥的命令,拒不封鎖各處的黃河渡口,任由流民成群結隊地湧入冀州各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冀州就多了十幾萬流民。

    這十幾萬流民可不是小數目,如果黑山軍和黃巾軍打過來的時候,這十幾萬流民加入黑山軍或者黃巾軍,對冀州來說是滅頂之災。韓馥為此非常惱火,但他不敢過分指責,惟恐激怒了大軍將士。

    同時,袁紹派了自己的親信心腹收買離間韓馥的手下,讓韓馥的手下離心離德,這讓韓馥非常惱火,因為袁紹的手段,不少親信心腹已經離開了他。

    三天後,袁紹急報,為了配合征北大將軍攻打雒陽,他已命令淳於瓊領五千兵馬向河陽而去,準備再度向對雒陽發起攻擊。現在自己兵力少,考慮到黑山黃巾軍馬上就要下山,所以他特意徵詢韓馥,能不能把駐守在河內冀州軍調給自己指揮。

    韓馥當然不願意。河內的冀州軍是他掌控的一支重要的人馬,他絕不願意讓給袁紹,韓馥的手下耿武立即建議韓馥,把駐守在河內的一萬大軍調回魏郡,以防不測。韓馥隨即下令,徵調大軍回冀州駐防。

    半個月後,袁紹再次急報,黑山軍突然下山,自己兵力不濟,只好渡河撤到兗州去了。

    此時,黑山軍於毒已經帶著幾萬大軍直奔鄴城而來。韓馥急調校尉潘鳳一萬大軍回援鄴城,但他置若罔聞,不但沒有支援,反而大踏步向兗州東郡退去。

    潘鳳對韓馥回書說,「黑山軍白繞的主要目的是南下渡河,到兗州東郡會合青州黃巾軍,所以於毒那一路人馬不過是誘敵之計而已,大人不要上當。只要把白繞堵在黃河以北,冀州就沒事。」

    兗州牧劉岱、東郡太守王肱急書韓馥,青州黃巾軍在司馬俱、徐和、管承等人的帶領下,以百萬之師向東郡殺來,情況萬分危急,請速來援。

    韓馥大為震驚,急書幽州牧劉虞,請求援兵。冀州若失,幽州也就岌岌可危了。

    韓馥不知道的是,黑山軍張燕的十萬黑山軍已經整裝待發,準備攻入冀州。

    …………

    幽州薊城。

    劉虞接到韓馥的書信,毫不猶豫,立即催請討逆將軍公孫瓚,校尉田楷,盡起三萬步騎,火速南下平叛。

    公孫瓚非常吃驚,幽州總兵力才四萬,這派三萬南下,幽州怎麼辦?

    劉虞不聽公孫瓚的話,他認為消滅冀州的黑山軍和黃巾軍才是重中之重。沒有了冀州,幽州的四萬大軍的糧草怎麼辦?

    其實在一個月前,長安的劉和的書信送到幽州,懇求劉虞出兵相助,勤王討董。劉虞一接到兒子的信,就急忙調大軍南下。公孫瓚勸阻道,此去南陽,千里迢迢,大軍如果南下,哪有軍資糧草?

    但是劉虞聽不進去,執意要派兵南下。公孫瓚理解他的心情,也不好太過阻擋,於是就讓公孫越帶著兩千鐵騎,急速南下到南陽會合劉和。如果真的打下了劉虞,劉虞、劉和父子也算立了戰功。他公孫瓚也少不了功勞。

    只是這個時候派兵去冀州,公孫瓚有些接受不了,幽州的兵馬是防備鮮卑人的,這要是南下了,幽州怎麼辦?

    為此,劉虞把公孫瓚罵的狗血淋頭。這是公孫瓚和劉虞在一起多年,第一次被劉虞罵的體無完膚,公孫瓚勃然大怒,當日袁紹想讓劉虞稱帝,劉虞不願意,現在劉虞不顧幽州的安危,要去打冀州的黑山軍和黃巾軍,公孫瓚絕不能容忍的。沒有了幽州,天下哪裡是他公孫瓚的立足之地?

    所以,公孫瓚怒了。兩人的矛盾開始爆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