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十九章 冀州(1) 文 / 燕天

    第十九章

    張燕這幾天心情非常不好。雖然張白騎是他的兄弟,他還是對張白騎耿耿於懷。一個帶兵打仗的人,竟然犯這種低級錯誤,他想不通。

    左彥倒是很理解。白波軍鐵騎南下,李大目全軍覆沒,這都是血淋淋的例子。誰敢拍著胸脯說,我可以擊敗胡才。要有就是張燕。張白騎當然不相信他的話。

    「張帥不來救你,反倒說明他有問題。如果在天黑之前,胡才率部撲上來,以他們的戰鬥力,撕開車陣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那個時候我們在人數上已經不佔優勢了。大帥,你不要再忿忿不平了。沒有發生的事,誰能說清楚。」

    「俊義,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守不到半夜?」張燕望著左彥,口氣冷峻地說道。

    左彥大膽地直視著張燕,語氣誠懇地說道:「大帥,事實上我們的確沒有把握。假如胡才和你一樣,要不惜一切代價消滅對方,他那裡還在乎自己的損失。」

    張燕沒有做聲,他其實也理解張白騎的無奈。但他實在是太恨胡才了。十萬人,除了攻城的三萬多人以外,全部被他的鐵騎一點一點的蠶食了,吞噬了。他恨啦。

    「大帥,我們還是採取張白騎的意見,放棄輜重,盡快撤回冀州吧。」左彥看到張燕沒有發脾氣,趁機提議道。

    「怕什麼,難道胡才還會長了翅膀,飛到前面堵住我們?」張燕不屑地說道,「這麼多糧草輜重,運回去可以解決黑山軍許多問題,決不能放棄。」

    左彥面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

    「大帥,這批糧草輜重沒有了,我們還可以補充,但我們這三萬多戰士沒有了,就無從補充了。」

    張燕冷冷地望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孫親急匆匆地跑進了大帳。

    「大帥,李明的部隊出現在潞縣。」

    張燕面色一沉,呆呆地望著地圖,半天沒有回聲。

    「孫帥,潞縣如何?」左彥急忙問道。

    「張帥派人送來消息,他讓李帥帶著一千人守城,大部隊已經隨他急速南下了。」

    「大帥,我們趕快返回潞縣吧。」左彥焦急地說道:「潞縣現在就是一座空城,一旦給閻柔佔去,我們就被他堵在漳水了。」

    「你急什麼?」張燕狠狠地瞪著左彥,指著地圖說道:「李明昨天還在對岸吆喝,今天跑到潞縣,他飛呀?」

    「胡才可能讓李明在對岸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主力渡河到潞縣,然後直撲毛城,堵住我們,這完全有可能的。」左彥立即反駁道。

    孫親走到地圖前,指著潞縣說道:「潞縣北方我們沒有兵馬,胡才在那裡悄悄渡河趕到潞縣的可能性的確很大。他故意不打自己的旗號,反而打李明的旗號,說明他想故佈迷陣,希望我們舉棋不定,為他搶佔毛城贏取時間。」

    「潞縣的部隊呢?」張燕問道。

    「張帥臨走前,讓他們撤回毛城了。」孫親小聲說道。

    張燕苦笑一聲:「他這是逼我回去啊。」

    他挺直身軀,恨恨地說道:「這個小子現在手上有幾萬大軍,翅膀長硬了,越來越不聽話。如果在屯,他不提前行動,現在哪裡還有胡才,我們何止於這麼狼狽。」

    「大帥,他是你的生死兄弟,說什麼他都是你的人。」左彥安慰道。

    張燕自嘲地笑了一下,失望地說道:「他嘛。算了,不說他了。」

    張燕用力地一揮手,好像把心中所有的煩惱都丟了出去。

    「命令劉石立即率部趕回毛城,我們繼續留在這裡。明天最後一批輜重過河之後,我們直接趕到毛城。」

    左彥驚喜地問道:「大帥,我們回魏郡?」

    「你說得對。」張燕神色平靜地說道:「張白騎怎麼說都是我的兄弟,我相信他不會背叛我的,如果我死了,張白騎就是黑山軍首領。」

    左彥和孫親頓時目瞪口呆。

    「大帥……」左彥吃驚地喊道,「你……」

    「俊義,西征軍全軍覆沒,我回去後,還能繼續統帥黑山軍嗎?如其讓別人推下去,不如我自己主動下來。把這個位子給張白騎,我也放心。」張燕下了決心之後,好像整個人都變得輕鬆了,他很隨意地說道。

    「大帥,張白騎恐怕難以服眾啦。而且,你的部下能服嗎?即使你的部下願意跟隨他,黑山軍其他首領呢?楊鳳,於毒,五鹿,哪一個不是衝著你的威名聚到這桿大旗下面的。」左彥激動地說道:「現在西征失敗,冀州戰場戰況吃緊,這件事千萬不要再提。一旦傳出風聲,黑山軍必定軍心大亂,人心渙散,失敗將成定局。」

    張燕慎重地點點頭。

    「我知道這件事情的輕重。這事關係到黑山軍幾十萬人的性命,黑山軍的將來,我自會小心處理。況且我又不是死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也會安排一切的。」

    …………

    李明望著對岸逐漸消失的黑山軍,很是佩服地說道:「張燕就是張燕,果然是一代豪雄。明明知道我們的部隊出現在潞縣,他還是不慌不忙,一點油水都不給我們。」

    冀州方面終於來了消息。

    本月,冀州袁紹集結了大約五萬軍隊,在袁紹的指揮下,對盤駐在常山國的黑山軍,發動了攻擊。袁紹親自率軍攻打常山國的欒城、九門,大軍直接威脅真定城。

    但是因為冀州軍隊的數量不足,攻擊效果一直不理想,目前和黑山軍處於膠著狀態。所以袁紹需要在冀州的張遼出兵攻擊黑山軍,此時的張遼和公孫瓚對峙,但雙方很克制,並沒有爆發大戰。

    消息遲遲沒有送到并州的原因,是因為太行山一帶的黑山軍,造成交通不暢,快騎難以迅速趕到。

    證實了黑山軍從上黨撤退原因的確是因為他們受到冀州軍隊的攻擊之後,胡才就開始調兵遣將。

    并州現在除了各城的守備軍,邊塞關隘的邊軍,哪裡還有什麼軍隊,能夠拉出去打仗的部隊現在都在上黨戰場上。晉陽倒是有五千部隊兵馬。是虎賁軍中營,有周倉統領,但這是并州的預備部隊,是為了保護晉陽的安全的。

    所以胡才留下徐晃的五千兵馬鎮守上黨,自己帶著飛虎衛、近衛軍、驃騎軍右營前往冀州,準備匯合張遼對付黑山軍。

    張燕帶著部隊沒有進毛城,直接奔向漳水。前往魏郡涉縣。

    毛城北城樓上,李大目面色蒼白,默默地望著城外移動的大軍,黯然傷神。

    屯留全軍覆沒之後,他就一直很沮喪,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一直沒有勇氣去見張燕。大帥一直信任自己,重用自己,事事都和自己商量,結果在關鍵一戰中,卻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大帥圍殲白波軍的計劃功虧一簣。

    這一戰黑山軍不但因此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更將大帥推進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大帥聲名受損倒是小事,嚴重的是大帥可能因此失去黑山軍大首領的位置。

    李大目難以想像,如果黑山軍沒有張燕的領導,黑山軍的那些統帥們還能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現在黑山軍除非在太行山,否則只有冀州的一條路,但冀州有袁紹軍,白波軍,公孫瓚的幽州軍,想佔領冀州,就是有青州黃巾軍的幫助,黑山軍面對四面的敵人,恐怕舉步維艱。

    李大目明白,張燕攻并州,其實就是為了殺出一條血路來,因為此時的并州不過一兩萬白波軍,但是各種各樣的意外,特別是他是行動,讓黑山軍損失慘重。

    李大目陷入了深深地自責。張白騎擔心他會因為張燕的責罵而自刎謝罪,所以一直有意安排他避開張燕。

    張燕雖然痛恨李大目無能,屯留一戰讓他大失所望,但李大目畢竟是黑山軍中一位文武雙全的猛將,為黑山軍立下過許多戰功,不能因為這一戰的失敗就徹底否定人家。所以張燕也一直不提這事。他想等這件事平息之後,再讓李大目去統率軍隊。

    劉石匆匆跑上城樓,對李大目叫道:「李帥,大帥要見你。」

    李大目面無表情,他呆呆地望著城外,苦笑了一下。「我不去。我丟下兩萬兄弟獨自逃生,我沒臉去見他。我不去。」

    劉石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知道他還沒有從戰敗的陰影裡走出來,心情極度沮喪。

    他對身後的侍從揮揮手,叫他去回復大帥,自己走到李大目身邊,小心翼翼地說道:「大帥說了,屯留一戰,失敗的責任在他,和你並無多大關係。李帥不要過度自責了。」

    李大目心裡一顫。對大帥的感激之情,對大帥的知遇之恩,對戰死士兵的歉疚,對自己的痛恨,各種複雜的感情霎時間湧上心頭。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大帥要放棄毛城嗎?」

    劉石馬上說道:「是的。現在常山,魏郡的情況危急,官軍攻打得很猛,大帥必須迅速趕回魏郡指揮作戰,所以他命令孫帥和左司馬押運糧草輜重渡河,留下李帥和我在毛城堅守一段時間,牽制尾追而來的白波軍。」

    ………………

    天上的雲非常厚,看不到太陽,灰濛濛的,蒼茫而蕭瑟。河面上的風很大,不時從光禿禿的樹梢上掠過,發出一片厲嘯。清澈的河水露出絲絲的涼意,輕輕地拍打著兩岸低矮的灌木。

    張白騎站在漳水河邊,默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情緒有些低落。

    他已經連續派人催促張燕先行動身,急速南下。如果張燕接到他的消息立即上路的話,現在應該趕到易渡了。

    魏郡的情況現在非常危急,到了必須要張燕親自趕回去處理的地步。

    由於張白騎的五萬軍隊及時趕回魏郡,他們配合於毒,王當的部隊,很快將袁紹的進攻打退了。

    隨之而來就是張燕西征失敗的消息在黑山軍中傳開了,這立即引發了黑山軍的大地震。各懷心思的黑山軍首領們無心打仗,一個個開始拉幫結派要重新推舉新的黑山軍大首領。

    更多的首領產生了保存實力,重回太行山的念頭。他們考慮到張燕的十萬主力基本上在西征中喪失殆盡,黑山軍的前途一片渺茫。許多首領甚至命令自己的部隊撤出前線。後方的一些小首領開始偷偷的搶運糧食進山,準備隨時撤回太行。

    軍心的渙散直接導致了戰場上的失敗。固守襄國的左校部因為補給供應不上,損失慘重,無奈撤出戰場。他一氣之下不但沒有回魏郡和楊鳳軍會合,反而直接帶著部隊上太行山了。

    魏郡黑山軍王當部,一直尾隨追擊袁紹,也是因為補給問題,不得不中途撤回,結果在九侯城城附近遭到袁紹的伏擊。一直跟在他後面的五鹿不但不及時支援,反而掉頭先撤了。王當部堅守不住,最後全軍覆沒,只有王當帶著幾百人拚死突圍逃了出來。

    王當立即會合張白騎的部下,在涉縣包圍了準備逃進太行山的五鹿。現在雙方正在交戰。敵人不打,自己反而先打起來了。

    張白騎不停地抬頭看看天色,長吁短歎,憂心忡忡。

    現在就算張燕趕回魏郡,形勢也很難挽回了。張燕損失了幾萬軍隊,這對黑山軍的打擊太大,高漲的士氣轉眼之間蕩然無存。如果要想重振黑山軍的士氣,穩住黑山軍的軍心,除了張燕自己要立即趕到魏郡的九侯城附近,最好張燕還能帶領部隊擊敗冀州軍隊,連打幾個勝戰,攻佔幾座城池。

    難,太難了。如果大帥不操之過急,急於西征攻打并州,今年黑山軍的形勢非常好。但是一切都晚了,從并州的胡才率部南下開始,厄運再次降臨到黑山軍的頭上。

    白波軍,不愧是白波軍,白波軍的實力果然非同小可,幾千鐵騎消滅了他們幾萬人,一個校尉鎮守上黨,可以抵擋黑山軍十萬大軍的一個月攻擊。黑山軍什麼時候有這樣的實力啊?

    「來了,張帥,大帥來了。」

    他身後的護衛指著對岸,突然大叫起來。

    …………

    張燕看到張白騎,心裡暖乎乎的。

    接到張白騎的告急,他猛然醒悟,自己定下的西征計劃的確是大錯而特錯了。即使沒有白波軍胡才,即使他的十萬大軍正在攻打并州晉陽,面對如今這種情況,他也只有撤退回援了。

    他忽視了張白騎和楊鳳等人提出反對西征的深層意思。現在他突然明白了,但已經晚了。

    他和其他黑山首領在太行山總結去年黑山軍失敗的原因時,總結了許多,但卻忽視了一個致命的原因,那就是每個人的私心。張燕自己問心無愧,他的確是繼承義父張牛角的遺志,為天下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但其他人呢?願意追隨和勉強願意追隨他的人呢?他們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嗎?

    張燕知道不是,有的人是為了報仇雪恨,有的人是為了自己能夠發財,有的人是為了自己能夠掌控更多的軍隊,能夠為所欲為。如果張燕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分裂,失敗也就是遲早的事。即使今年能夠打勝戰,明年呢?後年呢?

    不解決黑山軍大小首領目的不一的問題,不在黑山軍中豎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不在黑山軍中建立一套嚴格的軍律,不徹底掌握黑山軍的每一個戰士,黑山軍的失敗都是必然的。

    白波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白波軍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白波軍現在在胡才的手中,就是一周紀律嚴明的軍隊,白波軍是胡才的一言堂,在白波軍中,誰能反對胡才?

    胡才是主公,而不是大帥。

    張燕神色冷峻,但急促的語氣掩蓋不了他內心的焦急,他看到張白騎立即說:「白騎,我們今天連夜趕路吧。」

    「大帥,你不到城中歇一下嗎?」張白騎關切地問道。

    「不了。越早回去越好,遲了恐怕黑山軍都給王當這個混小子打完了。」

    張白騎無奈地搖搖頭,「王帥性格暴躁,要打恐怕早就打完了。我們還是考慮回去怎麼收場吧。」

    張燕狠狠的朝空中抽了一馬鞭,怒聲說道:「這小子要是把禍闖大了,弄得黑山軍四分五裂,看我不宰了他。」

    張白騎看看張燕的親衛都已經陸續趕到,趕忙上馬對張燕說道:「走吧,大帥。部隊上午就出發了,現在在三十里外。我們快馬加鞭,天黑之前可以追上他們。」

    「城中留了多少部隊?」張燕問道。

    「五千人留在這裡。我讓他們注意看護漳水沿岸的三個渡口。等到孫帥和左司馬的部隊趕到,總共有三四萬人保護這批糧草輜重過河,安全上絕對不會有問題。」張白騎立即回道。

    張燕回頭望著漳水,擔心地說道:「希望李大目能夠帶著部隊安全地撤回來。」

    張白騎驚訝地問道:「你沒有喊他一起回來?」

    「我讓他守在毛城,阻擊李明的騎兵。」張燕看著張白騎,眼睛內露出一絲悲傷,小聲說道:「他不願意見我。」

    張燕和張白騎帶著一百多名護衛策馬狂奔,密集的蹄聲迴盪在空曠的平原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