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五十六章 魏郡(2) 文 / 燕天

    第五十六章

    審配不得不承認胡才電話不錯,胡才如果和公孫瓚合作,對袁紹來說是災難,袁紹的計劃是建立在胡才和公孫瓚對打的基礎上,如果胡才和公孫瓚合作,這就不成立了。

    所以他想弄清楚這是不是真的。

    想到這裡,他說道:「大將軍,你這是驕恣枉法?」

    「你說我嗎?」胡才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道,「我驕恣枉法?那袁紹呢?是誰把冀州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接著胡才瞪著審配說道,「你說,袁紹是不是想趁著我和公孫瓚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出手打我,以便漁翁得利啊?」

    審配還想辯解,胡才揮手制止了他,「三天後,如果袁紹不打公孫瓚,我就打他。」

    審配臉色鐵青:「大將軍,你……」

    胡才冷哼一聲,打馬就回。

    …………

    審配匆匆回到大營,把胡才的一番話對袁紹說了一遍。

    袁紹和諸多僚屬商議了很長時間,無法確定胡才的話是真是假。胡才和公孫瓚聯合?這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兩人沒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在袁紹的手下中,。沮授、田豐、荀諶等人都認為河套的白波軍已經南下或者正在南下,以胡才的性格和用兵,他絕不會打這種必敗之仗。

    但袁紹和審配等人不認同這種觀點。袁紹認為胡才這個人打仗,無法用常理去揣測,他認為這很可能是胡才故弄玄虛。

    「主公的意思,是說公孫瓚招降的青州黃巾軍可能臨陣倒戈?」沮授疑惑地問道。

    「別忘了李峰是身份,他的白波軍其實和黃巾軍一脈相承,以他們的能力,策反一部分幽州軍裡的原黃巾軍將士很正常。」審配說道,「聽說,最近黑山的部分黑山軍跑到邯鄲受撫了。由此可見,胡才說他能戰勝公孫瓚,其信心定然來自於青州黃巾軍的倒戈一擊。」

    「我看,胡才急於擊敗公孫瓚。」袁紹背著手,在大帳內一邊走動,一邊說道,「他今天帶著三千鐵騎來威脅我,可見他非常著急了。為了避免白波軍在未來幾個月裡陷入兩線作戰,他必須要立即展開攻擊。」

    袁紹隨即說了自己的打算。他認為目前黃河還沒有解凍開河,張燕,於毒和眭固的黑山軍正滯留於黎陽一帶。如果他們能在三月初渡河南下會合司馬俱的黃巾軍,那麼,黑山軍和黃巾軍最早也要到四月前後才能北渡黃河攻擊冀州。公孫瓚肯定可以堅持到四月,但黃巾軍會不會在四月北上?

    雖然今年和去年不同,但去年東光一戰,三十萬青州黃巾軍全軍覆沒,因此,袁紹並沒有把握青州黃巾軍會再次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二次北上征伐。為了確保黃巾軍能在四月渡河北上,袁紹認為首先要保證黑山軍黃巾軍能在三月的時候渡河南下,其次要切斷黑山軍返回黑山的道路,逼迫他們迅速南下。

    為了順利切斷黑山軍的後撤之路,袁紹打算答應胡才的要求,大張旗鼓地出兵甘陵國,欺騙和麻痺黑山軍。等黑山軍渡河之後,大軍立即脫離甘陵國戰場,以最快速度殺向黑山。

    而能不能順利攻佔黑山,掃清盤駐黑山的黑山軍,直接關係到河內的穩定和大軍進駐雒陽後的安全。為此,袁紹命令兗州的各路大軍適當後撤,讓張燕、於毒和眭固帶著更多的黃巾軍渡河南下,同時命令東郡太守曹操率軍趕到黑山相助。

    袁紹還急書屯兵陳留的袁譚、高幹,盡快發動對豫州的攻擊,以便和劉表前後夾擊袁術。

    「白波軍丟失了控制豫州的機會,關西戰場和冀州戰場又同時陷入苦戰,在這種情況下,胡才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雒陽,轉而集中兵力攻打冀州。」

    袁紹最後說道,「這個辦法和我們過去所定的計策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我們的大軍要離開魏郡進入甘陵國,魏郡的各城要加強駐防,以免遭到黑山軍的侵襲。」

    「二是曹操到黑山和我們一起攻殺黃巾軍。曹操來了,還有兩萬大軍,到時候我們的實力就強了,同時,我們還能抽調一部分兵力駐防魏郡。」

    袁紹停下腳步,看看眾人,神情凝重地說道:「由於公孫瓚佔據了渤海和河間國,導致今年我們的錢糧供應非常緊張。現在我們不但要給自己的大軍幾萬大軍供應糧餉,還要給白波軍供應糧餉,我們已經難以為繼了。」

    「所以幾個月後,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拿下雒陽和豫州,大軍的一部分糧草輜重就只能依靠魏郡來提供。因此,魏郡的穩定和安全,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不容有失。另外,沮授,你現在去雒陽,為我軍進入雒陽作準備。我們必須盡快的拿下雒陽和豫州。」

    「是。「

    …………

    三天後,胡才率領大軍離開界橋,向一百里外的甘陵城進發。

    同一天下午,公孫瓚接到消息,立即率軍迎上了胡才的大軍。

    雙方在距離界橋五十里的夕烽亭相持。

    也在這一天,袁紹率軍離開了清淵城,向甘陵城方向緩緩而去。

    白波軍與十幾萬公孫瓚軍,大戰一觸即發。

    …………

    冀州,魏郡,鄴城。

    清晨,東方剛剛露出一絲魚肚白,古老的鄴城掩映在淡淡的薄霧中。

    城樓上的衛兵長長地伸了個懶腰,睡眼惺忪地向城外望去。

    驀然,他睜大眼睛,張嘴發出一聲恐怖嚎叫,「白波軍……敵……」

    密集的馬蹄聲由遠而近,一隊鐵騎衝出霧靄,越過密密麻麻的士卒,直達陣前。

    戰馬猛地剎住身形,揚蹄長嘶而立。張遼面色冷峻,穩坐馬上向遠處的城樓望去。

    迎風飄揚的大纛矗立於雲霧之中若隱若現,來回奔跑的人影依稀可見,急促而猛烈的戰鼓聲響徹了鄴城上空。

    鄴城,城高牆厚。

    張遼看著鄴城,眉頭緊皺。

    從接到征北大將軍胡才的軍令開始,張遼就在籌劃著冀州戰事。要想取得冀州戰場的勝利,必須要取得先機,拿到戰場的主動權。而要想佔據先機,首先就要拿下鄴城,拿下魏郡,把袁紹趕出去,以確保白波軍不會腹背受敵。

    目前冀州戰場上,徐晃的軍隊人數有限,只能起到牽制和誘敵的作用,真正解決問題的是驃騎軍和近衛軍,麒麟衛,黑鷹鐵騎。為了能讓近衛軍、驃騎軍、麒麟衛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冀州,達到奇兵致勝的效果,張遼想胡才上一次佔領巨鹿郡後,秘密命令折衝府的兵馬一律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佯裝成民夫,分成數隊,帶著糧草輜重,急速南下。

    徐晃退廣宗城後,立即按照張遼的要求,在距離廣宗城百里之外的巨鹿城興建了一個巨大的糧草輜重營。驃騎軍、麒麟衛、三千營在胡才的安排下,進駐巨鹿大營。由於這幾萬大軍來得早,行蹤又非常隱蔽,公孫瓚和袁紹派出去的斥候都沒有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壺關和飛狐要塞兩地,根本沒有想到白波軍的援軍早已進入冀州,而且還就在戰場後方很近的地方。

    巨鹿城距離鄴城將近三百里。張遼帶著佯裝成民夫的三萬折衝府大軍,晝伏夜行,於列人方向渡過漳水河,然後連夜疾行一百二十里,於拂曉時分悄無聲息地包圍了鄴城。

    傳令兵縱馬狂奔,從各處飛馳而來。

    東門、西門、南門都已完成包圍,隨時可以發起攻擊。

    張遼看看越來越濃的大霧,心裡知道,能不能拿下鄴城至關重要,這一次三萬折衝府兵馬被他帶來了,能不能拿下魏郡關係著冀州的計劃。

    張遼大聲命令道:「急令江政、廖化兩位大人,立即按排各部將士就地休息。」

    …………

    鄴城。

    全身甲冑的袁熙手握劍柄,意氣風發地站在城樓上,對身旁來來往往、驚惶失措的士卒們不屑一顧。

    袁熙是袁紹的次子,他不比他大哥驍勇善戰,所以袁紹並不喜歡他,不過現在袁紹他們不在鄴城,袁熙顯得意氣風發。

    「許大人,白波軍現在正在界橋一帶和公孫瓚激戰,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袁熙十分懷疑地說道,「是不是他們看錯了?」

    許攸努力睜大眼睛,意圖透過濃霧看清遠處的一切。他疑惑地搖搖頭,沒有回答袁熙。他不喜歡這位英俊瀟灑,自命不凡的二公子。這位二公子沒有大公子的驍勇善戰,沒有三公子的寬宏大度,為人驕傲,很有些孤芳自賞的味道,相比大公子袁譚的沉穩和謙恭,他在許多方面要遜色許多。

    這個許攸可不是一般人,中平元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立合肥侯,最終以失敗告終。王芬自殺,許攸等逃亡。

    永漢元年),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投奔冀州,許攸跟隨並成為袁紹的謀士,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

    在歷史上的建安元年,漢獻帝東歸,許攸勸袁紹迎接獻帝,袁紹不聽,許攸深感不滿。由此可以看出許攸智慧過人。

    而此時的許攸投袁紹不久,負責守衛鄴城。

    袁熙瞥了他一眼,笑道:「許大人,你搖頭是什麼意思?難道你認為城下真的是白波軍?」

    站在一旁的陳琳說道:「也許是黑山軍在打著白波軍戰旗招搖撞騙。不過,最近沒聽說有黑山軍打到鄴城附近啊?」

    在袁紹從黑山撤軍後,為防止留守在黑山的黑山軍趁機下山攻打魏郡,他在黑山一帶布下了大量斥候。只要黑山軍下山,消息立即就會送到鄴城。陳琳的疑惑也是站在城樓上其他官員的疑惑,大家幾乎一致認為,城下的大軍是黑山軍,而且人數不多,對鄴城形成不了威脅。

    許攸側耳傾聽了很長時間,然後嘴角上泛起了一絲嘲諷之色。他抬頭看看天,大聲說道:「立即派人從北門出城,急報主公,白波軍已經秘密趕到冀州,現正在攻打鄴城,請主公速速回援。」

    袁熙和眾人臉色一變,誰都沒有說話。許攸轉臉看看稍顯驚愣的袁熙,手指濃霧深處,「你們聽聽,仔細聽聽……城外一點聲音都沒有,黑山軍能做到嗎?如果是黑山軍,外面早已是戰鼓喧天,人聲鼎沸了。這是白波軍,而且是白波軍的主力。快啊,你還愣著幹什麼?快下令啊。主公如果不能及時回援,我們今天就死在這裡了。」

    許攸一句話,頓時驚醒了眾人。大家和黑山軍打了幾年戰,這點常識還是有的。只不過事出突然,剛才一陣驚慌,把這個細節都忘了。

    袁熙心慌意亂,急忙下令。如果城外是黃巾軍,鄴城當然是固若金湯,但如果是白波軍,鄴城就危險了。

    「子遠,難道胡才沒有去界橋?或者……」陳琳遲疑道:「這是并州來的援軍?」

    「胡才打仗向來不依常理,我也不知道。」許攸擺擺手,焦急地說道,「這個胡才非常狡猾。但誰能想到,冀州大戰的第一戰,胡才竟然選擇了鄴城。奇兵?這支奇兵從何而來?難道……」

    想到這裡,許攸渾身一冷。

    「快,傳令,傳令……命令三千守軍全部上城。」袁熙雖然很驚懼,但舉手投足間,依然很有幾分儒雅之氣,「冀州府立即就地徵調城中百姓幫助守城。」

    許攸神情一呆。三千人?三千人能守到大軍回援嗎?此去界橋四百多里。大軍日夜兼程的往回趕,至少也要兩三天的時間,還來得及嗎?

    城外的幾萬白波軍是白癡嗎?

    時間不長,一個剛剛出城的斥候連滾帶爬地跑了回來,「大人,北門被敵人封鎖,我們衝不出去。」

    袁熙和許攸等人面面相覷,心裡冰涼的。

    這個斥候渾身上下濕漉漉的,鮮血染紅了後背,狼狽不堪,「大人,出城求援的十幾個弟兄都被殺了,到處都是敵人,怎麼辦?」

    許攸劇烈地喘了幾口氣,振臂高呼:「準備死戰……」

    …………

    并州人驍勇善戰,折衝府的兵馬在經過訓練後,比一般的郡兵強悍,這一次胡才來到冀州後,胡才教訓了整軍。

    張遼,江政本來是虎賁軍的,不過現在虎賁軍在晉陽,所以這一次在四萬折衝府的兵馬中把朱雀軍、黑鷹鐵騎等軍隊的人數補足了,然後其他的兵馬分成四軍,張遼,江政、杜橋、廖化各領一軍,每軍八千人。

    廖化以校尉的身份獨領一軍,得益於徐晃的舉薦。兩人都認為,廖化是個用腦子打仗的人,應該予以重用。

    這一次張遼、江政、杜橋南下,張遼從受撫的黑山軍中徵募了一批青壯之士,湊足三萬人。如今這三萬大軍都在鄴城城下列陣以待,準備發動攻城大戰。

    三萬大軍,對付只有三千人的鄴城,如果張遼拿不下,以後張遼他怎麼單獨領兵?

    胡才是相信張遼,所以才讓張遼帶三萬白波軍南下鄴城,只有拿下鄴城,等於拿下魏郡。白波軍才能在冀州立於不敗之地。

    金色的陽光穿透乳白色的霧靄,輕輕地灑在了大地上。

    鄴城上空的霧越來越淡。大纛在風中狂舞,發出巨大的聲響。城上的人屏住了呼吸,目不轉晴地望著遠處,任由心臟劇烈地跳動著驀然,大霧散去,氣勢雄渾的大軍方陣豁然躍入了每一個人的眼簾,震駭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袁熙絕望地呻吟一聲,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握住劍柄的右手情不自禁地顫抖起來。

    許攸眼睛霍然瞪大,盯著大軍後方高高飄揚的「漢」字大纛和白波軍的黑龍戰旗,臉色霎時蒼白。

    驚叫聲和淒厲的狂呼聲在沉寂片刻以後,突然爆發,「是胡才的……白波軍……」

    「擂鼓……擂鼓……」

    「死守鄴城……援軍馬上就到,馬上就到……」

    咚咚……

    …………

    張遼抬起頭,瞇著眼睛望著嬌嫩的太陽,全身上下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身心一片寧靜。

    無論安邑大戰還是河套大戰,他都沒有這一刻的愜意和溫馨,這是他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打下冀州,在白波軍強大的武力下,河北之地將是白波軍的根據地。

    「舉起大旗……」張遼慢慢閉上眼睛,揮手說道。

    戰鼓聲沖天而起,驚天動地。

    無數雙手臂同時舉起了武器,吼出了他們心中最強烈的願望:「殺……」

    「傳令各軍,全力猛攻,猛攻……」張遼猛地睜開眼睛,舉手狂吼,「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鄴城。」

    嗖,嗖,嗖……

    長箭如雲,遮天蔽日。

    轟隆隆……

    人如狂潮,吼聲如雷。

    鄴城上空烏雲密佈。伴隨著驚心動魄的刺耳厲嘯,血戰的帷幕瞬時拉開。

    袁熙膽戰心驚的站在城樓上,雖然他不經歷過幾次戰陣,但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瘋狂的血腥大戰。他見識過密集的箭陣,但從來不知道世上如此威力驚人的箭陣。

    看到一個個人死在他面前,他非常懼怕,抱著腦袋蜷曲著身軀躲在牆根下,大聲呼喊著,聲嘶力竭地叫著。他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喊什麼,但唯有這樣,才能減輕自己心裡極度的恐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