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六十章 冀州大戰(2) 文 / 燕天

    第六十章

    公孫續帶著三千步軍急速殺進,迅速進入黑龍灣,再行兩百步,就可以到達正在激烈廝殺的戰場了。

    突然,異變突生,「嗚嗚嗚……」雄渾的號角聲破空而起,一隊鐵騎呼嘯殺出,驃騎軍八百鐵騎如同一把擎天巨刀,劈頭蓋臉地剁了下來。

    崩潰,公孫瓚軍霎時崩潰。

    公孫瓚軍正在行進當中,雖然隊列整齊,將士們也全神戒備,時刻準備作戰,但從黑龍灣突然殺出來的八百鐵騎正對他們的側翼,擋無可擋,唯一能做的就是跑,拚命地跑,有多快跑多快,否則就是鐵騎的刀下亡魂。

    公孫續又叫又吼,竭力阻止,但沒人聽他的,也聽不到,上至軍官,下至號旗兵,一轉眼都跑了。

    這些人對逃生很有經驗,他們是黃巾軍的俘虜,他們不往前跑,前面是戰場,跑進去就是死;也不往相反方向跑,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八百鐵騎一人殺幾個,三千人就沒了。他們都往後跑,後面是大軍本陣,距離本陣越近越安全,有本陣弓箭的掩護,逃生的希望大大增加。

    公孫瓚拔刀就砍,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想阻止。他這一砍激怒了士卒,有人瘋狂咆哮,把他推到了馬下,奪馬而逃。你不逃,那你留著,把馬給我,我要逃。公孫續墜落馬下,當即被踩得連聲慘叫,他的兩個貼身扈從奮不顧身,拿刀砍死好幾個,硬是把他從地上拽了起來。短短幾息之間,公孫續就被踩得血流如注,人都嚇得快癱了。

    ………………

    徐晃還以為有一場惡戰,誰知鐵騎一出,敵人就崩潰了。

    騎士們興奮不已,歡呼聲沖天而起,戰馬奔行的速度驟然加快,現在可以肆意砍殺了,痛快啊。

    徐晃卻暗暗叫苦。崩潰了就麻煩了,平原上的公孫瓚軍看到戰局不利,極有可能撤退,想殺他們就殺不到了。

    「吹號,銜尾追擊……」徐晃斷然下令,暫不殺戮,驅趕三千遼兵衝擊他們的本陣,然後乘機殺進公孫瓚軍本陣,攻擊幽州中軍,只要砍翻公孫瓚軍大纛,公孫瓚軍本陣必然潰散。

    「嗚嗚……」悠長的號角聲雄渾有力,響徹戰場。

    驃騎軍鐵騎驀然發力,戰馬如龍,蹄聲如雷,風捲殘雲一般直殺公孫瓚軍本陣。

    「舉旗……」徐晃衝著號旗兵連連揮手,「告訴霍大人,請他攻擊敵軍本陣,即刻攻擊……」

    …………

    「咚咚咚咚……」

    戰鼓如雷,驚天動地,跟著殺聲四起,戰場上霎時沸騰了。

    公孫瓚軍駭然變色。

    嚴綱瞪大眼睛望著柴雲墜,恐懼從心底驀然升起,漸漸瀰漫全身,他感覺很冷,身軀微顫,接連打了幾個冷戰。

    公孫續在兩個扈從的攙扶下正隨著人流逃亡,聽到黑龍灣再度傳出戰鼓聲,頓時後悔不迭,剛才應該想到的,白波軍有可能集結主力於黑龍灣,攻殺我援軍,我應該提醒一下,悔之晚矣。

    幽州馬軍早已堅持不住,當黑龍灣第三次傳出戰鼓聲,他們崩潰了,肝膽俱裂,再也不顧主帥的命令,拚死突圍,捨命逃亡。

    …………

    黑龍灣的殺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劇烈,如同陣陣春雷轟然炸響。

    「轟……」人潮湧出。

    一萬多人,數不清的戰旗,數不清的武器,鋪天蓋地,如同決堤洪水,呼嘯而出,浩浩蕩蕩,氣勢磅礡。

    「殺,殺……」

    滔滔洪水一瀉千里,殺聲的咆哮聲一浪高過一浪,天地震撼。

    公孫瓚軍失去了勇氣,那震天撼地的殺虜聲讓他們魂飛魄散,巨大的恐懼讓他們驚惶不安,逃生之念油然而生。

    三千逃兵狼奔豕突,蜂擁而至。

    八百驃騎軍鐵騎變陣鋒矢,迅速突進逃兵中,鋒銳直指公孫瓚軍本陣。

    三百多步外,一萬多白波軍士卒飛速狂奔,士氣如虹,一往無前。

    公孫瓚軍本陣弓箭手引弓待she。

    嚴綱猶豫了,如果下令射箭,三千公孫瓚軍步卒首當其衝,死傷纍纍,如果任其衝陣,本陣動搖,兵敗如山倒。

    三千逃兵預感到了危險,淒厲的叫喊聲讓人聞之心碎。

    「吹號……」徐晃聲叫了起來,聲嘶力竭,「衝陣,衝陣……」

    八百鐵騎加速,戰馬四蹄如飛,幾乎騰空而起。

    鐵騎前方的逃兵無處可躲,被戰馬直接撞上,接二連三地飛了起來,更多的人被踩在了馬蹄下,屍骨碎裂。驃騎軍騎士掄起戰刀,揮起長槍,舉起弓箭,肆意射殺,一時間血雨腥風,斷肢殘臂漫天飛舞。

    逃兵們嚇得鬼哭狼嚎,跑得更快了,身體的潛能瞬間被徹底激發,一個個像飛一般衝向本陣。

    嚴綱驚懼不已,馬上下令射箭,但這個命令已經太遲了,逃兵衝進了本陣,而本陣士卒隨即掉頭逃亡,整個前軍立即陷入混亂。

    驃騎軍鐵騎氣勢洶洶地殺進了公孫瓚軍戰陣,直奔中軍。

    嚴綱知道大勢已去,撥馬就走。扈從們護衛左右,打馬如飛,飛速撤離。

    中軍緊接著崩潰。

    驃騎軍鐵騎殺進中軍,揮刀猛砍,殺得酣暢淋漓。

    公孫瓚軍大纛轟然倒塌,全軍潰敗。

    徐晃指揮鐵騎繼續追殺。

    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只要搶到公孫瓚軍逃兵前面展開圍殺,他們就死定了。

    一萬多義軍步卒如潮水一般衝了上來,血腥屠殺。

    …………

    清淵城。

    張遼率領大軍疾行三百餘里,到達清淵城。再往前一百多里就是甘陵城和貝丘城。這兩座城池能不能拿下對白波軍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即和趙雲會合,切斷公孫瓚和袁紹的撤退之路,完成合圍。

    張遼駐馬山崗,遙望遠處依稀可見的清淵城,心急如焚。

    這一路上,大軍只經過了兩座城池,一個是館陶城,一座是清淵城。為了避免給敵人發現,大軍趁著黑夜繞過了館陶城,但到了清淵後,大軍就沒有必要再隱瞞蹤跡了,因為袁紹的後路已經給擋住了。

    張遼命令江政放棄糧草輜重,帶著將士一路小跑,以最快速度趕到甘陵城和貝丘城,斷絕公孫瓚的退路。不管泰興的鐵騎是否趕到了兩地,先佔據公孫瓚向東和向南兩個方向撤退的馳道。

    張度帶著十幾名斥候急馳而來。張遼心裡一鬆,打馬迎了上去。

    「張度,臨清亭方向可有動靜?袁紹的大軍可有異常舉動?可否發現度遼將軍的鐵騎?」

    張度氣喘吁吁,躬身說道:「回大人,袁紹的大軍就駐紮在六十里外的臨清亭,一切正常。我們回來的時候,袁紹軍中的三個斥候盯上了我們,被我們殺了。」他伸腳踢踢掛在馬頸子上的兩個人頭,得意洋洋。

    張遼瞅了一眼,「怎麼只有兩個人頭,還有一個呢?」

    張度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道:「那個人跑了。我們射了他幾箭,有兩箭射中要害部位,活不了了。」

    張遼沒在意。這種斥候間的互相廝殺太常見了。

    「我們一度深入貝丘城附近三十里,但沒有發現泰興將軍的鐵騎,也沒有發現鐵騎大軍的斥候。」

    張遼焦慮不安地轉動著手中的馬鞭,略顯詫異地小聲說道:「難道大軍渡河耽誤了時間?難道東武城沒有拿下來?按時間推算,他應該到了。」

    當初預計攻打鄴城至少需要兩天,但大軍一天就打下來了。第二天,杜橋帶著五千人守城,自己帶著大軍出發往甘陵國。是不是泰興還是按兩天的攻城時間在推算自己到達甘陵國的時日?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雙方會合的時間就要延遲一天了。

    一天時間,足夠袁紹和公孫瓚突圍而走了。

    張遼想了很久,斷然下了一個決定。

    「急令江政,向臨清亭方向靠攏,明天清晨向袁紹發動攻擊。」

    「傳令大軍,立即休息。凌晨時分,急行六十里,偷襲袁紹。」

    「張度,你再辛苦一趟,帶上十幾個弟兄,急馳東武城,尋找泰興將軍的鐵騎大軍。一旦遇到泰大人,請他急速殺奔臨清亭。」

    ………………

    黑龍灣。

    胡才和公孫瓚的大軍對峙了五天之久。徐晃消滅了公孫瓚的幾千兵馬,公孫瓚再也不敢出戰了。

    幾千人馬,對於十幾萬公孫瓚軍來說不算什麼,關鍵是三千鐵騎的損失,對公孫瓚來說是個打擊,他雖然已經從東武城調動大軍過來,但白波軍太強悍了,他也不敢亂戰。

    胡才書信邀請公孫瓚出營一晤,公孫瓚也不回復。

    胡才並不在意,天天帶人在界橋和黑龍灣一帶巡視。

    這一路上,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非常多,胡才常常下馬和他們聊聊,問問各人家鄉的情況。此次為大戰徵募的民夫,都是中山、常山一帶的人。幾乎家家受益於民屯,對大將軍很感激。關於這次大戰,百姓們的反應很出乎胡才的預料。百姓們只認一個死理,大將軍給了他們一塊存身立命之地,大將軍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大將軍是個好人,所以只要是大將軍打的仗,那就是正義的仗。能為大將軍效力,是榮耀,死了也值。

    胡才很感動。他捫心自問,自己沒有為這些善良樸實的百姓特意做過什麼。他不過是恪盡職守,保住了白波軍的安寧,讓白波軍的百姓們吃飽穿暖了。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義務。自己身為征北大將軍,身為主掌白波軍政的大吏,要做的本來就是這些事。只不過,他做得還遠遠不夠。

    看到一張張充滿希望的臉,聽到一聲聲讚美之辭,胡才想起自己這兩年來的所作所為,想起自己所受的諸般艱難困苦,心裡不禁非常欣慰。自己沒有做錯,絕對沒有做錯。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能吃飽穿暖,自己就沒有做錯。

    今天,面對昔日許多把酒言歡,並肩殺敵的兄弟,面對許多厚顏無恥,禍亂社稷的州郡大吏,自己無愧於手中舉起的這把戰刀。他們驕縱枉法,無視法紀綱常,肆意摧殘社稷,荼毒生靈,這種人不殺,天理不容。

    他要把這些人斬盡殺絕,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他要建立自己的帝國,讓帝國千秋萬代。

    也有人痛罵大將軍,甚至當著胡才的面破口大罵。當然他們不知道眼前這個面色和善的軍官就是大將軍。在他們看來,胡才不過是白波軍大軍裡的一個小軍官而已,沒什麼了不起。

    這些人都是滯留在中山、常山一帶的流民,他們對胡才滿腹怨言。有人說,今年大將軍下令封鎖了進入白波軍的關隘,他只顧白波軍的百姓,不顧天下的百姓,他不是好人。也有人說,大將軍是個賊子,他是想造反。還有人說,大將軍手裡有天下最厲害的軍隊,但他卻任由天下大亂,任由天下蒼生在死亡的深淵裡掙扎,不聞不問。大將軍是為了自己的私yu。

    胡才聽力這些話只是淡淡的一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

    距離界橋三十里的地方叫雲亭。這裡是一處坡地,坡不是很陡,但有兩百餘步的長度。坡地的左右兩側是小山崗。

    李肅和徐晃正在指揮士卒和民夫們架設據馬和鹿砦。兩側的小山崗上許多戰車營的將士正在安置弩炮,並給弩炮裝上偽裝。

    看到胡才驅馬而來,李肅和徐晃匆忙迎了上去。

    「李肅,公明,你們看,這地方擋得住幽州鐵騎的攻擊嗎?」胡才笑著問道。

    李肅笑而不語。徐晃恭敬地回道:「大將軍已經派人在界橋北岸架起了石炮,可見大將軍並沒有在此死守的打算。」

    胡才點點頭,手指兩旁山崗說道:「我們在這裡阻擊一陣子,消耗一部分公孫瓚的實力。主戰場還是在界橋。到了界轎後,我們可以依靠清河的天然屏障進行阻擊。只待張遼和泰興兩位大人擊敗了袁紹後,我們就可以把公孫瓚團團圍在界橋,徹底解決他。」

    「公孫瓚很謹慎,一直不願出戰。」李肅擔心地問道,「如果袁紹提前得到我們攻打鄴城的消息,和公孫瓚合兵一處,那這一仗我們打起來就很辛苦了。」

    「辛苦也要打。」胡才揮手笑道,「這一仗我們誰都輸不起,只有死戰。不過,如果公孫瓚和袁紹合兵一處,他們必然要互相猜忌。這一仗我們可能就贏定了。袁紹一門心思要保存實力逃出包圍,他不可能和公孫瓚齊心協力。說不定到了關鍵時候,他還會在背後給公孫瓚一刀。」

    「他們合兵一處,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胡才頓了頓,憂慮地說道,「我擔心公孫瓚和袁紹事先看出我們的意圖,兩人一東一西掉頭逃跑,那我們就真的很辛苦了。不僅僅是現在,將來更辛苦。」

    高覽帶著幾個義從衛士飛馬而來。

    「主公,泰興大人派人送來口信,黃河開河了。」

    胡才、李肅、徐晃等人心裡一沉,臉上無不顯出焦急之色。時間拖得越長,形勢對白波軍就越不利。田楷和劉備,還有黃巾軍,隨時都有可能渡河北上。目前公孫瓚在左有白波軍,右有冀州軍的情況下,因為擔心兩面受敵,遲遲不敢開戰。

    「主公,不出意外的話,張遼和泰興的大軍很快就要會合,我們的意圖將全部暴露。」李肅神情嚴峻地說道,「我們必須拖住公孫瓚,讓張遼和泰興集中所有力量猛攻袁紹。戰局如果繼續僵持下去,公孫瓚看到白波軍主力已經全部南下,必定會掉頭東撤。」

    「走,我們回營。」胡才飛身上馬,凌空狠狠抽出一鞭,「明天攻打公孫瓚。」

    ……………………

    公孫瓚非常惱火。袁紹這個老奸巨猾的東西,明明居心不良,還裝出一番振振有辭的樣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聯手。

    袁紹的大軍距離夕烽亭只有六十里,公孫瓚無論如何也不敢冒然發動攻擊。眼看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白波軍的援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公孫瓚不禁憂心如焚。對面大營裡的白波軍只有兩萬多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了,重創白波軍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肥美的鮮肉已經進了嘴,卻被人卡住了喉嚨,就是吞不下去。

    其實公孫瓚也不是沒有想過白波軍的其他軍隊去幹什麼了,不過現在他只想消滅眼前的白波軍,所以沒有想那麼多。

    ………………

    袁紹大營。

    袁紹離開鄴城的時候,和袁熙約好,兩天給一個消息,但今天已經是五天了,依舊沒有接到袁熙的任何書信。這幾天自己派往鄴城的幾個信使也如石沉大海,一點回音也沒有。袁紹有點驚恐不安了。

    袁熙沒有依約送來書信,只有兩個可能。要麼鄴城被包圍了,要麼鄴城失陷了。黑山軍的主力已經隨張燕、於毒、眭固到了黎陽和頓丘一帶的黃河岸邊,留駐黑山的黑山軍沒有這麼強大的實力。難道白波軍的援軍悄悄來到冀州,包圍了鄴城?聯想到那日胡才一反常態,氣勢洶洶地帶著近衛軍鐵騎威脅自己的事,袁紹頓時心驚肉跳,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