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冀州大戰(13) 文 / 燕天

    第七十一章冀州大戰(13)

    張遼駐馬於戰場後方,心急如焚。

    公孫瓚在決心突圍的情況下,肯定不惜一切代價猛攻胡才所部的白波軍。由於胡才和徐晃兵力不足,極有可能讓公孫瓚突圍而去,所以張遼這次也發了狠,命令石皮從正面攻擊雲亭,命令都尉楊平領三千精兵從側翼攻擊雲亭。張遼要求他們務必拿下雲亭,以便大軍迅速北上攻擊公孫瓚。

    「殺……」前方戰場上突然發出一聲驚天巨響,石皮的大軍高聲歡呼著,像潮水一般越過了幽州軍的最後一道阻擊陣線。

    張遼大喜,縱馬揚鞭,大聲叫道:「走,我們上雲亭。」

    從雲亭上向下望去,戰場上殺聲震天,混亂不堪。白波軍分成數支長龍,正在分割包圍潰不成軍的幽州軍。

    「急報大將軍,黃昏時分,我們將趕到戰場。」

    「傳令石皮,雲亭戰場的善後由他們負責。」

    「傳令楊平,立即撤出戰場,隨我追殺公孫瓚軍。」

    戰鼓擂響,張遼一馬當先,帶善五千尚未出動的預備大軍沿著戰場邊緣,急速北上。

    戰場上,楊平指揮本部兵馬逐漸撤出戰場,準備隨後跟進。

    下午,戰場正面。

    胡才和徐晃吸取了界橋大戰的教訓,為了有效阻止幽州軍和自己打消耗,他們把近衛軍和三千營放在了大軍的左右兩翼。當幽州軍步卒衝過密集的箭陣後,兩翼鐵騎隨即發動,以配合步卒展開攻擊。

    白波軍的這一招非常奏效,給了幽州軍沉重一擊。

    公孫瓚馬上改變了攻擊陣勢,把幽州鐵騎也放到了左右兩翼。當幽州軍步捽髮起攻擊時,鐵騎隨後出動,和白波軍鐵騎展開兇猛纏鬥,以阻止他們支援白波軍步卒。

    胡才身先士卒,帶著近衛軍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正面對決。雙方勢均力敵,殺得天昏地暗。

    徐晃只有九千步卒,雖然武器精良,但大軍元氣大傷,無法發揮正常的戰鬥力。徐晃斷然下令撤退。

    徐晃和李肅的意思是直接撤回界橋,憑借清河之險擋住公孫瓚,等張遼大軍到來後,雙方前後夾擊,但胡才堅決不同意。胡才一定要在這裡和公孫瓚再戰一場,以消耗公孫瓚的鐵騎,把公孫瓚打得不能動彈為止。

    白波軍一口氣退出十里,才停下腳步。這時,從界橋趕來的那個曲長送來了界橋失守的消息。胡才和徐晃等人大吃一驚。胡才懊悔不迭,早知道公孫瓚今天裡應外合,要全力突圍,昨天就不應該讓李明離開,去會合泰興攻擊避風亭的青州軍。如果戰場上多了李明的五千鐵騎,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李肅安慰了胡才兩句。戰局千變萬化,出現失誤很正常。現在就看張遼的大軍能不能及時趕上來了。只要張遼能趕到,公孫瓚今天就死定了,出現在界橋的那支幽州軍也休想逃掉。

    …………

    大軍立即依據地勢開始設陣,準備阻擊公孫瓚突圍。

    這時,斥候急報。一支幽州軍從界橋方向殺來,距離戰場只有五里。

    徐晃難以置信。這支悄悄跑到白波軍後面的幽州軍趁機奪取界橋已經非常幸運了,難道他們還意猶未盡?還要幫助公孫瓚突圍?

    「厲害,這人會用兵。」徐晃不由脫口讚道,「公孫瓚有這樣的部下,怎能不縱橫天下?」

    胡才急忙俯身看向地圖,「我們中計了,避風亭那裡,可能是一座空營。」

    胡才心裡破口大罵,劉備這個王八蛋還真是會用兵,這出其不意的一擊,讓白波軍的計劃功虧一簣。

    劉備的突然出現,很可能會給戰場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劉備這個常敗將軍的能力恐怕不是一般人瞭解的。在白波軍中,恐怕沒人會把他放在眼裡。

    徐晃和李肅聽到「劉備」兩個字也是暗自心驚。再聽胡才一說,頓時恍然大悟。

    「田楷和劉備的援軍繞到了我們後邊。」李肅吃驚地說道,「這麼說,避風亭和磐河的援兵都是誘敵之計了?」

    「如果劉備是前軍,田楷的大軍在後面,那麼今天這一戰……」徐晃看著地圖,突然氣得猛地凌空抽出一鞭,大聲吼道,「張遼,張遼的大軍在哪?」

    胡才抬頭看看憤怒的徐晃,搖手說道:「公明,不要著急,文遠馬上就會來,我們還來得及。」接著他問李肅道,「今天大軍傷亡多少?」

    「還沒有具體數目。」李肅說道,「不過,據各部的初步稟報,步卒應該有兩千的傷亡,鐵騎大概也有近千,能作戰的兵力大概在一萬五千多人。現在我們遭到幽州軍的前後夾擊,以一萬五千人的兵力,想把公孫瓚牢牢地困住,難度很大,除非……」他手指南方,無奈地說道,「除非張遼大人立即趕到戰場參加參戰,否則我們只能任由公孫瓚成功突圍了。」

    「打吧,還猶豫什麼?」徐晃說道,「大將軍在這裡指揮阻擊公孫瓚,我帶人去阻擊劉備。我倒要看看,這個劉備到底是個什麼人物。」

    「公明……」胡才站起來,伸手攔住了徐晃,「你等等……」

    胡才低著頭,在山坡上來回走動,心中委決不下。

    公孫瓚的幽州軍的戰鬥力驚人,現在如果不惜代價全殲公孫瓚,那麼大軍在幽州軍的前後夾擊下,白波軍傷亡將非常驚人,即使張遼能及時趕來,也很難阻止幽州軍的瘋狂攻擊。人看到了活路,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豈會輕易鬆手?公孫瓚看到援軍來臨,會發瘋的。

    另外,劉備出現了,田楷是不是就在界橋?到了晚上,如果田楷也殺到了,自己的大軍被夾在中間,那無論如何也擋不住公孫瓚的攻擊了。

    胡才想消滅公孫瓚,也想消滅劉備,但不可能因為要殺兩人讓白波軍損失慘重,白波軍損失太大,以後怎麼面對黑山軍和黃巾軍,就是袁紹也想重新佔領冀州。

    田楷和劉備的大軍之所以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界橋,說到底是自己的責任。自己太疏忽了。胡才自責不已,連連搖頭。

    既然攔不住公孫瓚,那不如把公孫瓚放走。公孫瓚突圍了,劉備和田楷的目的達到了,他們就會離開界橋。這樣,白波軍和田楷、劉備就不會發生激戰,白波軍的傷亡將大大減少。公孫瓚逃了,他的後續大軍也就失去了指揮,士氣必將低落,而自己全殲幽州軍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更重要的是,白波軍又能減少一部分損失。

    沒有了軍隊的公孫瓚,以後想消滅他們,並不是一件難事。他需要冀州,想得到冀州必須要軍隊的支持,沒有軍隊,得到了冀州沒有用,他不能因小失大,讓白波軍處於危險中。

    公孫瓚和劉備,既然他們要跑,那以後再對付他們不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為一個上位者,必須要忍。

    胡才走到徐晃和李肅身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算了,讓公孫瓚走吧。白波軍不能損失太大。以後再對付他。」

    李肅似乎已經想到胡才會有此策,微笑點頭。

    徐晃兩眼一瞪,剛要反對,突然看到李肅臉上的笑容,頓時想到什麼,把到嘴的話又吞了回去,「主公是什麼意思?只放走公孫瓚一個人?但主公想到公孫瓚離開界橋的後果嗎?他會重整大軍,會和我們再打下去的。主公今天放走公孫瓚一條性命,將來我們可能要為此付出數萬條性命。」

    胡才點點頭,「我知道,但有兩個問題,你想過沒有?」

    「兩個問題?」徐晃詫異地問道,「請大將軍明示?」

    「我們殺了公孫瓚,大漢帝國的那些豪門士族會怎麼想,他們會認為我是董卓第二,袁紹他們一定會因此聯合豪門士族對付我?」胡才仰頭望天,歎了一口氣,「我趕走袁紹,攻殺公孫瓚,佔據冀州,這是事實。不管他們兩人曾經做了什麼事,但最後佔據冀州的是我,所以,豪門士族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這冀州的豪門士族在大漢帝國是最多的一個州,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這些冀州的豪門士族就會反對我,我怎麼統領冀州?而且,幽州的劉虞會放過我嗎?公孫瓚怎麼說是劉虞的手下,殺了他,劉虞一定會出兵的,到時候北有劉虞,南我袁紹,黃巾軍,我們白波軍能夠抵擋嗎??」

    徐晃愣了一下,半天沒有做聲。

    「這麼說,大將軍早有放走公孫瓚之意?」李肅小聲問道。

    「我如果殺了公孫瓚,劉虞大人也好,袁紹等人也好,他們會放過我嗎?公孫瓚是袁術的盟友,我殺了公孫瓚,袁術就第一個和我翻臉,到時候我們怎麼去荊州等地買糧草?」胡才苦笑,「我只想抓住公孫瓚,然後把他送回幽州去。現在仗打到這個份上,幽州軍全軍覆沒已經在所難免,我何不順手送個人情?」

    李肅臉上頓時變色。

    徐晃驀然想到什麼,心中一窒,眼內露出一絲憤怒,一絲驚懼。大將軍打下冀州,從目前形勢來說,肯定要成為第二個「董卓」,第二個亂臣賊子。劉虞也好,袁紹也好,各地州郡大吏也好,顯然不會認為征北大將軍佔據冀州是為了振興大漢社稷。大將軍佔據冀州後,如果劉虞一定會第一個對付大將軍。到時候幽州就是冀州的第一個危險,大將軍在佔領冀州,必須解決幽州問題,到時候一定和劉虞打。

    劉虞和胡族的關係不錯,完全可以組建幾萬鐵騎,到時候大將軍怎麼抵擋?況且還有黑山軍和黃巾軍。袁紹等人居心叵測。

    大將軍當然不願意背下這個惡名,但如果任由劉虞割據一方,這爭霸天下的大業又如何完成?如果劉虞將來接到天子詔書,天子要他攻打冀州,大將軍又將怎麼辦?劉虞大人和大將軍打起來了,天下人怎麼看大將軍?

    劉虞在大漢帝國的影響力驚人,又是劉氏宗族的人,大將軍如果對付劉虞,等於和劉氏宗族為敵。大將軍在沒有絕對實力面前,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況且,大將軍佔領了冀州,需要佔領幽州才能統一北方,才能有龐大的實力,所以大將軍急需一個攻打幽州的借口,所以他要把公孫瓚放回去,或者,他要把公孫瓚趕回幽州去。公孫瓚要報仇,要打大將軍,那麼,大將軍就可以起兵攻打幽州。至於劉虞,將來,大將軍可以把他送到天子身邊,或者,大將軍為了永絕後患,乾脆趁著攻打幽州的機會……

    徐晃後心一涼,感覺不寒而慄。大將軍為了得到幽州,所以才不得不放過公孫瓚,公孫瓚一回去,大將軍就有借口打幽州了,況且,公孫瓚回到幽州,一定會招兵買馬,到時候公孫瓚和劉虞大人的關係一定勢如水火,大將軍完全可以利用公孫瓚殺死劉虞,到時候劉虞死在公孫瓚手中,大將軍就可以為劉虞大人報仇,從而佔領幽州。

    徐晃看了一眼胡才,悄悄退了一步,站在了李肅身後。大將軍不愧是大將軍,此時的大將軍和這兩年的大將軍不同,這一切都變了,殺氣越來越濃了。

    李肅扭頭看看徐晃,兩人四目相望,無言以對。

    「大將軍,還有一個問題……」李肅小心翼翼地問道。

    胡才笑而不語。

    其實在這一次大戰前,胡才就明白為什麼歷史上的袁紹沒有在這一次大戰中解決公孫瓚,因為公孫瓚不能死,公孫瓚一死,就沒機會解決幽州問題,就不能統一北方。

    而他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個世界並不是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武力只是基礎,政治才是轉變因素。如果這一點都不知道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統一天下。

    打下冀州之後,不論有沒有幽州的事,白波軍的境況都會得到改善。此時,才有機會面對另外的問題、只要有幾年時間,就可以把冀州經營的固若金湯。

    胡才解釋了一下,然後問道:「現在,你們認為公孫瓚是不是應該放?」

    徐晃一言不發,躬身領命,飛身上馬而去。

    李肅躬身說道:「我都忘記大將軍主掌國事了。如今大將軍手裡掌握著社稷的危亡,漢祚的命運,大將軍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實在無須告訴我們。」

    胡才輕聲歎息,「我親自到冀州主持兵事,就是擔心徐晃處理不好,壞了大事啊。」

    「公孫瓚死了,幽州的事就麻煩了。」李肅點頭道,「這個我能理解,畢竟公孫瓚南下,是劉虞的命令。如果大將軍把幽州軍滅了,把公孫瓚殺了,對劉虞大人來說,無論是臉面還是實力,都損失巨大,劉虞大人無論如何不會善罷甘休。現在主公讓公孫瓚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幽州,也算是給了劉虞大人一個台階。不過,我聽說劉虞大人和公孫瓚之間矛盾很深,如果公孫瓚回到幽州,和劉虞大人發生衝突,那劉虞大人的性命……」

    胡才笑而不語,他需要劉虞死,但他不會說出來。劉虞在大漢帝國,在北方,在幽州的影響力太大了,劉虞不死,白波軍還能統一北。

    李肅憂色重重,「大將軍,如果我們把公孫瓚趕到青州,讓公孫瓚形成霸佔青州的事實,那麼,以劉虞大人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他會不會理解大將軍今日所為,從而繼續中立?」

    在李肅的心中,劉虞是個可敬可佩的人,所以不想讓劉虞出事。

    「公孫瓚先後平定了冀州和青州的黃巾之亂,這是事實,也是他的功勞,劉虞大人不會看不到,他不會相信我的。」胡才眼中閃過一抹奇光,歎道,「劉虞大人是個剛直不阿的人,我不想傷害他。」

    …………

    公孫瓚帶著大軍殺到。

    不待公孫瓚的大軍站穩腳跟,杜磊率先帶著鐵騎殺向了幽州軍的左翼。公孫范率軍迎敵,三千營鐵騎且戰且退。

    就在這時,白波軍背後一片大亂,報警的戰鼓一聲高過一聲。

    杜磊看到令旗連搖,大吼一聲,「回頭,回頭擊殺幽州援軍……」

    三千營鐵騎呼嘯而退。公孫范大喜,揮軍猛攻。公孫瓚不聽關靖的勸阻,帶著白馬義從隨後跟進。鐵騎大軍竟然奇跡般地殺出了白波軍的包圍。

    劉備和四千將士抱著必死之心,一路狂攻。突然,他們看到了公孫瓚的戰旗,看到了飛奔而來的幽州鐵騎。劉備大喜,縱聲狂呼:「兄弟們,撤,撤……」

    公孫瓚遠遠看到「劉」字戰旗,看到渾身浴血的劉備,淚水頓時模糊了雙眼,「好兄弟。」

    兩人合兵一處,急速向界橋退去。

    幽州軍的步卒被擋在了包圍圈內,全軍迅速崩潰。

    杜磊帶著鐵騎一路追擊,劉備帶來的幽州精銳步卒因為無法跟上鐵騎的撤退速度,全軍覆沒。

    界橋上空濃煙滾滾,殺聲震天。

    公孫瓚和劉備大驚失色,帶著五千多鐵騎象颶風一般向界橋衝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