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七十二章 冀州大戰(14) 文 / 燕天

    第七十二章冀州大戰(14)

    留駐廣宗城的白波軍校尉溥才聽說幽州軍的一支奇兵突然佔據了界橋,並且主力已經南下後,立即組織人馬,向界橋展開了反攻。

    今天白波軍正在攻擊幽州軍,如果大軍長時間得不到軍械補充,將士們的傷亡不但會大大增加,公孫瓚也有可能殺出重圍。為白波軍校尉溥才憂心如焚,揮軍猛攻。雖然城內只有一千多白波軍的士卒,但他們有犀利而充足的軍械,這極大地彌補了兵力上的不足。

    白波軍的凌厲攻勢,讓駐守界橋的幽州兵苦不堪言。簡雍眼看抵擋不住,急忙命令部分士卒從河堤下的樹林裡砍來大樹,堆在河堤上縱火焚燒,以阻擋和遲滯白波軍的進攻。

    就在雙方激烈交戰的時候,公孫瓚和劉備帶著鐵騎趕到了界橋。

    溥才遠遠看到幽州軍的戰旗和呼嘯而來的鐵騎大軍,知道公孫瓚已經突圍,無奈之下,只好帶著軍隊急速撤回了城內。

    簡雍滿頭大汗地迎上去,看到劉備夾在眾人當中,頓時如釋重負地長吁了一口氣。不過看到跟隨劉備前去救援的四千步卒所剩無幾,心中不禁很是難受。關羽、張飛等一百多人都是從戰場上搶到無主戰馬後才逃了回來,否則也是生死未卜了。

    公孫瓚擔心被白波軍鐵騎追上來,要求直接北上,從安平國方向撤退。劉備反對,因為大軍沒有糧草,繞道從安平國撤回河間、渤海,時間上要有所耽擱。

    「一路去搶。」公孫瓚揮鞭叫道,「走,向北,一直向北。」

    ………………

    黃昏

    張遼率領大軍以最快速度趕到清亭,把向南潰敗的幽州軍全部包圍了。

    聽說公孫瓚帶著鐵騎逃跑了,張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公孫瓚跑了,這怎麼可能?

    張遼在馬上呆坐了很長時間,然後慢慢地翻身下馬,步履沉重地走到路邊的坡地上坐下,神情極度沮喪。

    這一次冀州之戰,是他提出來的,以大將軍和徐晃的兵馬正面誘敵,以自己和泰興的鐵騎實施兩翼包抄,力爭全殲袁紹的冀州軍和公孫瓚的幽州軍,這個計策最早也是由他自己提出來的。

    張遼的本意是想一戰解決冀州問題,盡早招撫各地黃巾軍和安置流民,從而確保白波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

    張遼對自己的這個計策能否最後成功雖然也抱著很大的懷疑態度,但真到了決戰的時候,自己非常渴望勝利。不是因為自己可以建下功勳,而是因為遍佈冀州郡縣的流民和飽經災難的黃巾軍。

    張遼對黃巾軍非常同情,在他來到冀州後,看到屍橫遍野的冀州,看到黑山軍,他就決定一定要讓天下的百姓有飯吃。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遼才對胡才忠心耿耿。他覺得胡才可以做到這一切,胡才在河東,在河套,在并州做的一切他看在眼裡。

    張遼相信,胡才是真心實意的為天下人。而且只有跟著胡才才能建功立業,才能封妻蔭子。

    然而,今天的事實無情地告訴自己,自己的計策徹底失敗了。雖然白波軍重創了袁紹,幾乎全殲了幽州軍,佔據了魏郡和甘陵國,但袁紹和他的冀州軍還在,公孫瓚和他的幽州軍也還有垂死掙扎的力量。白波軍依舊還要苦戰,冀州的戰火還要繼續蔓延。

    袁紹逃離包圍的時間怎麼選擇的那樣恰到好處?自己原本打算和泰興會合後,以三萬到四萬大軍包圍和突襲袁紹軍,力爭全殲和擊潰袁紹的三萬冀州軍,把袁紹徹底趕出冀州。但袁紹先跑了,功虧一簣。這樣一來,合圍冀州軍和幽州軍,先打袁紹,後打公孫瓚的計策首先就沒有成功。

    張遼不知道公孫瓚怎麼一直把突圍方向選擇在界橋?大將軍和徐晃已經盡力了。大將軍和徐晃的大軍加在一起只有三萬人。他們以三萬人抵擋十萬幽州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一戰再戰,最後幾乎全殲了幽州軍,這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更何況在這之前,大將軍和徐晃的兵馬損失也不小,田楷和劉備的到來,幾千鐵騎又被調走了。

    如果說此戰未能全殲公孫瓚,責任還在自己。自己一直擔心兵力受損過大,打算等到公孫瓚糧草盡絕,軍心大亂後,再發動攻擊。因為自己遲遲不願發動決戰,大將軍也不好強迫自己,結果導致幽州軍的援軍兩路並進,迫使泰興的鐵騎不得不分兵阻擊。沒想到,公孫瓚和袁紹一樣,也選擇了一個最為恰當的時機,發動了第二次突圍大戰。

    公孫瓚逃了,袁紹也逃了,冀州的局勢更加複雜了。公孫瓚一定會東山再起,袁紹也不會甘心冀州的失敗,一定會捲土重來。到時候冀州的戰爭還需要幾年才能結束,這對冀州的影響是很大的。

    張遼心中悲痛欲絕,他發現自己的計劃有些想當然了,如果不是他想保存實力,想讓白波軍減少傷亡,說不定現在已經消滅袁紹軍和公孫瓚軍了,那還如此的被動?

    袁紹和公孫瓚怎麼會跑?就是袁紹跑了,公孫瓚也插翅難飛啊,可是現在連公孫瓚都走了,以後想殺公孫瓚恐怕就更加困難了。

    在原來的計策中,如果先打袁紹,大軍的損失必定很大,所以為了防止公孫瓚急速突圍,白波軍馬上就會集中所有力量圍殲公孫瓚。那個時候,自己對大軍的損失並不計較,為什麼袁紹跑了以後,自己反而對決戰猶豫了?難道,是因為自己認為白波軍實力足夠強大,圍殲公孫瓚已經萬無一失了?

    楊平飛馬而來,急步跑上山坡。

    「大人,公孫瓚跑了,還有數千幽州鐵騎。」楊平氣喘吁吁地說道,「聽說,田楷和劉備帶著援軍佔據了界橋,從界橋方向攻擊大將軍。大將軍腹背受敵,所以……」

    張遼意態索然,毫無反應。現在說什麼都沒有意義。如果大軍提前發動對公孫瓚的圍殲,這種情況就不會出現。

    「大人,大將軍來了。」楊平看出張遼心情不好,不敢打擾,轉身要走。這時,他看到胡才帶著一隊鐵騎穿過戰場,正匆忙而來。

    張遼自覺無顏以對,跪地謝罪。

    胡才一把扶起他,「文遠兄,界橋一戰,我們贏了。我們用兩萬多人的代價基本上全殲了幽州十萬軍,重創了袁紹,攻佔了魏郡和甘陵國。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戰績,文遠兄居功至偉,何罪之有?」

    「界橋一戰,先是跑了袁紹,今天又跑了公孫瓚,事關全局的問題一個都沒有解決。」張遼痛心疾首,「如果我能痛下決心,早日發動決戰,何至於……」

    胡才搖搖手,打斷了他的話,「文遠兄,有些事,不是靠打仗就能解決的。」他湊近張遼,低聲說道,「公孫瓚,是我命令放走的。」

    張遼霍然心驚,「主公,你……」

    「走,我們談談。」胡才拍拍張遼,神情嚴肅地說道,「將來的仗,到底應該怎麼打,我們的想法必須一致。」

    兩人走在暮色裡,說了很長時間。

    ………………

    八日清晨,泰興,霍平,李明率領一萬鐵騎,突然向避風亭發動了攻擊。

    田楷早有準備,帶領士卒棄營而逃。由於大河故瀆裡泥濘不堪,戰馬寸步難行,追擊不得不停止。

    面對空蕩蕩的營寨,泰興、霍平和李明一時哭笑不得。

    打了許多年仗,這還是第一次襲擊一座空營。威名赫赫白波軍鐵騎竟然上了田楷一個大當。這事要是傳出去,笑掉人大牙了。

    泰興擔心界橋有失,匆忙和霍平率軍返回。他命令李明率軍沿著大河故瀆一帶巡視,尤其是對高唐和磐河兩地的幽州援軍,要嚴加防範。

    …………

    九日,白波軍齊集甘陵城下,準備發動對甘陵城的進攻。

    諸將於征北大將軍營軍議。

    征北大將軍胡才對界橋大戰的評價是,大獲全勝,實現了戰前所有目標。

    隨後李肅對界橋大戰的前前後後做了一番全面的解說。李肅說:「界橋大戰白波軍能夠取得大勝,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是白波軍的兩萬援軍於去年十二月中秘密趕到巨鹿城,一直沒有被冀州軍和幽州軍發現。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二是袁紹能率軍離開清淵城,逼近甘陵城。如果袁紹堅持不動,張遼的大軍攻打鄴城後,極有可能被袁紹發現,繼而袁紹會掉轉矛頭攻打張遼,那合圍之計隨即失敗。白波軍將和幽州軍在界橋死戰,魏郡和甘陵國都拿不下來。第三就是張遼大軍用一天時間拿下鄴城,這是事先所有人都沒有估計到的。鄴城如果遲遲不能拿下,合圍之策也就成了紙上談兵。」

    界橋大戰也有幾件讓白波軍始料不及的事。

    一是黃河提前解凍開河,青州兵迅速過河支援,導致白波軍只好分兵阻擊。如果不是劉備和田楷軍的出現,公孫瓚想離開沒有那麼容易。

    二是袁紹逃出包圍。袁紹逃出包圍,白波軍的第一個圍殲目標消失,這隨即導致了白波軍幾位統軍大將在圍殲公孫瓚一事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和爭執。特別是張遼,在他看來袁紹已經離開了,消滅公孫瓚的時候不需要損失很多就可以實現,從而讓公孫瓚離開了。

    第三就是公孫瓚把突圍方向非常準確地選擇在白波軍兵力最為薄弱的界橋,這也是白波軍事先沒有想到的。公孫瓚持續攻擊界橋,一直把界橋作為突圍方向。白波軍在兵力處於極度劣勢的情況下誓死奮戰,結果遭受了巨大的傷亡。

    同時,劉備的意外出現,讓白波軍的諸將充滿震驚,這他們有一種小瞧了天下人的感覺,特別是胡才,徐晃,張遼這些白波軍高層,把劉備放在重要的地位。

    李肅接著介紹了交戰雙方的傷亡數目。白波軍開戰前有張遼的三萬軍,徐晃的兩萬軍,泰興的一萬鐵騎軍,還有征北大將軍的近衛軍和三千營,總共七萬大軍。在歷經數戰後,共傷亡了兩萬三千人。

    這一次損失慘重,傷亡達到三分之一,這一次的損失是白波軍有史以來傷亡最大的,但白波軍在十幾天內,共殲敵十二萬左右,其中擊殺冀州軍和幽州軍大約八萬多人,俘虜三萬多人。戰果也不錯。

    由於現在無法準確知道袁紹和冀州軍的位置,所以鄴城方面要再派兵力,以防止袁紹發動對魏郡的攻擊。征北大將軍胡才命令徐晃率軍回援,同時把三萬多俘虜押回鄴城,選擇精壯之士徵募入軍。

    有徐晃的一萬兵馬,加上杜橋的五千兵馬,鎮守鄴城可以平安無事。

    胡才又命令泰興和霍平率軍北上,楊平隨後跟進,迅速佔據安平國。李明和杜磊率領三千營鐵騎於高唐、磐河一帶警戒。張遼、江政、石皮率軍攻打甘陵國。

    「何時攻打渤海郡?」江政焦急地問道。

    「先把甘陵城拿下。」胡才笑道,「然後張遼將軍攻渤海,泰興將軍攻河間,爭取速戰速決。」

    胡才馬上命令軍幕府立即派人到冀州,一方面安撫郡縣重建府衙,一方面安置流民屯田,爭取在魏郡、安平和甘陵三地完成四月的春耕。

    佔領了魏郡,鄴城,胡才有把軍幕府搬到鄴城的想法,不過這需要冀州穩定以後才能開始,胡才需要在冀州穩定後,這一次冀州之戰結束後,胡才覺得是應該調整兵馬了。這一次冀州一戰,白波軍損失慘重,各部,各軍需要整頓。

    朱雀軍。近衛軍,三千營,黑鷹鐵騎,還有幾萬折衝府兵馬,在這一次冀州之戰中損失不小,是應該整頓一下了,而且李峰發現,一個軍一萬人在大軍團作戰中並沒有充分的發揮他的作用,也應該調整了。

    …………

    關西,弘農城。

    弘農渡口上,車馬雲集,人流如潮。河面上,來來往往船隻川流不息。

    吳川站在城摟上,指著遠處熙熙攘攘的渡口,回頭問道:「今天可以運完所有的物資?」

    李臨站在他身後,恭敬地回道:「完全可以。大將軍派往南方郡縣購買糧食的十名掾屬都已經順利返回。由於去年遭受戰火侵襲的郡縣太多,大家都到南方去買糧,所以南方的糧價一漲再漲。糧價漲了,錢用完了,有糧食也買不到了,他們只好早早回來了。」

    接著他笑道,「如果不是黃河提前開河,河東的漕船趕來相助,我們就是想快也快不起來。」

    吳川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笑著點點頭,「黃河開河後,風大浪急,船橋立即就撤了,當時我非常著急。」

    「牛輔從二月下就開始發起攻擊了。他攻得很凶,我們一味死守,傷亡太大了。我必須要把大軍撤下來,但我又要保證白波軍和洛陽之間的馳道暢通無阻,所以我很難啊。」吳川沿著城牆,一邊走,一邊說道,「這次多虧了李大人你啊,否則,短短時間內,哪有這麼多漕船和民夫趕到弘農相助?」

    李臨笑了笑,跟在他後面,神態悠閒地說道:「大人也應該謝謝袁術袁大人。這些糧食和物資能順利進入白波軍,袁大人也是功不可沒。如果不是因為袁術出兵豫州,想把這些糧食運回來恐怕很難……」

    「袁術主要也是為了他自己。」吳川說道,「他和劉表鬧翻了,無法從荊州南部買糧,只好到豫州、楊州買。我現在擔心的就是袁術,不知道他和劉表什麼時候開戰。」

    李臨呵呵一笑,「大人好像很著急啊。我估計,四月之前,袁術肯定要動手。當然了,前提是袁術得到豫州,不過袁紹也看著豫州,袁術想得到幽州,恐怕必須與袁紹一戰。」

    「其實豫州和雒陽如果在袁術手中,比在袁紹手中好,主公現在在冀州,如果讓袁紹得到雒陽和豫州的話,馬上就會有一戰。」吳川摸摸短鬚,停下了腳步說道。

    李臨說道:「袁紹想得到雒陽和豫州,所以他才放棄冀州,袁術和袁紹相比,還差一點,所以想讓袁術得到雒陽和豫州,恐怕……」

    在袁閥兩兄弟中,李臨根本就不看好袁術,袁術自私自利,否則以袁閥現在的情況,怎麼會連個豫州都解決不了。

    「我擔心袁紹和袁術聯合。」吳川說道。

    「袁氏兄弟握手言和?」李臨笑道,「不會。我們只要把雒陽讓給袁術,他兄弟兩人必定打起來。」

    吳川轉身望向波濤洶湧的黃河,任由迎風飄揚的戰旗拍打著自己的臉頰。

    「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這裡了,到時,河面上的船沒了,渡口冷清了,河東和我們也失去聯繫了。」

    「大人當真不派援軍回去?」李臨小聲問道。

    「段煨攻打河東,純屬牽制攻擊,不會全力以赴,李晨定能守住。」吳川十分自信地說道,「我手上兵力有限,不會回援。至於河東的屯田兵,必須要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磨煉一下,以便大軍回撤并州後,立即予以補充。我已書告主公,請他盡可能徵調兩萬到三萬屯田兵,到蒲阪津一帶參加大戰。此事二月底我就急奏主公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