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八十四章 鄴城(8) 文 / 燕天

    第八十四章鄴城(8)

    黃龍等人離開後,胡才攤開案几上的地圖,指著并州太原郡說道:「并州的這裡有鹽,有鐵,如果全年開採,鹽鐵之利大約有多少?」

    鄒鉉想了一下,說道:「大約五億錢。」

    「官價還是私價?」

    「官價。」

    「私價呢?」

    「五倍。」

    胡才嘿嘿冷笑,「二十五億,還真不少啊。」

    鄒鉉和徐峰看著殺氣騰騰的胡才,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還以為胡才因為大漢帝國的國庫而憤怒。

    他們卻不知道,此時胡才已經被鹽鐵之利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二十五億可以養十五萬步卒大軍了,或者五萬騎兵了,但是這鹽鐵以前一直在朝廷的天子手中。

    胡才有些後悔,早知道并州的鹽鐵這麼驚人的話,他就不甘這麼久才提出來。否則的話,白波軍的發展還要快。

    當然,胡才也知道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這幾年他根本沒有時間關心鹽鐵,就是知道了這鹽鐵的暴利,也無濟於事。

    如果不是想解決黑山軍的問題。如果不是想讓冀州發展起來,他根本就不會想到這鹽鐵之利。

    「大將軍,鹽鐵之利皆入少府,而少府的錢是給皇室使用的。」鄒鉉鎮定了一下心神,解釋道,「我大漢國有三十四個鹽官,四十九個鐵官,其所得之利數倍於賦稅收入,但皇室開支太大了,你到雒陽去過,應當知道陛下吃一頓飯大約要多少錢。由此而推之,那整個皇宮裡的人,一頓飯要吃掉多少錢?所以,大將軍你也不要生氣,我大漢國國庫空虛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

    「如今的少府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當今的王侯權貴、門閥官僚,有幾個不到鹽鐵撈一把?再加上鹽鐵所在地的官僚富豪們互相勾結,從中貪贓枉法,盤剝抽利,真正送到少府庫裡的,一年也不過就一百多億,所以以前天子常常沒有錢用。天子沒有錢用,他就開始賣官賣爵,結果越賣越沒錢用。其實那錢都在別人的家庫裡。」

    胡才怒氣沖沖地哼了一聲,壓低聲調說道:「如今并州的鹽鐵在我手上……」

    鄒鉉和徐峰立即心領神會。并州現在在白波軍的手中,就在胡才的手中。

    「大將軍,那黑山軍……」

    「招撫之後,我會命令冀州和并州的鹽池和鐵礦所在地的黑山軍立即撤走,這些地方由征北大將軍部接管。」胡才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緩緩說道,「從現在開始,我要糧食,要屯田用的物資,但我現在沒那麼多錢。所以,你們先把這些東西賒欠給我,欠你們的錢,就用這些鹽鐵相抵。」

    「大將軍太看得起我們了。」徐峰苦笑道,「我和鄒鉉兄的家財加在一起,也不夠大將軍屯田所需的十分之一……」

    「是嗎?」胡才冷笑道,「你沒有錢,你可以去借。但如果你不想淌這趟渾水,恐怕現在來不及了。」

    徐峰狠狠地瞪了一眼鄒鉉,嘴裡嘟囔了兩句,估計是在罵他陰險狡詐。他寧願和董卓合作,也不願意和胡才合作,和胡才合作的危險性太大了。

    「幾年?」徐峰突然下了決心。反正都已經上了胡才這條船,想跑也跑不掉,還不如把腦袋提在手上,賺一點是一點。

    「只要我在并州或者冀州,這并州的鹽鐵就有你們的份。」

    「就我和鄒鉉兄,其他的人不准再介入。」

    胡才點點頭。

    「官價,五五分利。」

    「你搶錢啦。」胡才瞪著他說道,「不行,這幾年我要錢用。私價,三七分利。」

    徐峰睜大一雙眼睛,高聲叫道:「大將軍你搶劫啊?我就是死了,本錢也撈不回來。」

    胡才的手握到了刀把上,眼睛裡的殺氣頓時噴湧而出。

    徐峰大驚,脖子不由自主地縮了起來。

    鄒鉉想了一下,小心翼翼地低聲說道:「大將軍,這的確不行啦,你把我們掏光了,屯田的事就難以為繼了。」

    徐峰看到胡才絲毫沒有改口的意思,頭都大了。他沮喪地低下頭,哀歎自己的好運總算到頭了。突然,他的眼睛看到了案幾地圖上的一個小黑點。徐峰霎時靈光一閃,興奮地叫了起來:「有了,有了。」

    「大將軍你看,這地方叫安邑,是河東郡的治所所在。」

    胡才怒極而笑,說道:「河東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大將軍,黃河以北鹽鐵最多的地方是河東郡,而不是并州,你知道嗎?」徐峰急切地解釋道,「黃河以北的鹽池,首推河東郡的字邑,其次是解縣。安邑之鹽甲天下,它以產量高、質地佳著稱,主要供應京畿地區。本朝設置鹽官的時候,河東郡的安邑就在第一位。」

    「河東郡的安邑鹽池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經過歷代開採,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長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一十六里的巨大鹽池,其規模之大,質量之佳,乃本朝第一。解縣、安邑兩縣共有五個鹽池,其產量最高的時候曾達到一年萬斛,其鹽利之大,相當於冀、並兩州的賦稅,大人大概沒有想到吧?」

    「另外,河東的安邑、皮氏、平陽、絳四城皆有鐵,其產量幾乎佔到本朝產鐵總量的十分之一。」

    「你到底想說什麼?」胡才皺著眉頭問道。

    徐峰嘿嘿一笑,反問道:「大將軍。這河東是白波軍的,是嗎?」

    胡才有點明白了。

    「大將軍,河東的鹽鐵啊。「徐峰笑嘻嘻地說道,「大將軍,你要知道,流民還會源源不斷地湧入并州冀州,僅靠并州或者冀州的田地是安置不了的。河東郡因為靠近北方,屢屢受到胡人的侵掠,人口流失嚴重。現在汾河沿岸就有幾十萬畝荒蕪的田地無人耕種,大將軍,你是不是……」

    胡才冷冷地看著他,沒有說話。

    徐峰好整以暇地笑道:「大將軍,河東的鹽鐵,我和伯庸兄只要分一杯羹就行了,但這一杯羹一定要多一點,好讓我們早點賺回本錢。」

    胡才冷笑一聲,河東的鹽鐵他是想收到軍幕府的,上一次河東鹽鐵開放,他雖然給軍幕府帶來了不少的錢,但胡才還是覺得這麼大的鹽鐵之利,應該收到自己的手中,現在白波軍的財賦,大部分就是這河東鹽鐵所帶來的。這徐峰到是有眼光,看到了河東的鹽鐵。

    第二天,鄒鉉和徐峰兩人就糧食和屯田所需物資的數量、價格等問題,和胡才、左彥等人詳細擬訂了一份文書,然後兩人匆匆告辭,回荊州具體操辦去了。

    五天後,張燕派人送來答覆,繼續談。胡才大喜,心中的憂慮頓時一掃而光。

    他高興地走出大帳,觀看今日的拒馬陣演練。

    二十個統軍將領組成兩隊小拒馬陣迎戰一百騎飛虎衛,以挑落五十名飛虎衛士卒為贏。這其中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要默契,大家就要團結一心,要團結一心,大家就要互相熟悉,互相交朋友。將領們彼此之間再有意見,經過這種戰陣的考驗之後,也煙消雲散了。

    胡才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告訴自己的部下,不團結,鬧矛盾,失敗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而且還牽連到整個軍隊。

    張燕和部下們再次來到了鄴城大營,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討論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招撫。如今,面對越來越多的流民浪潮,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

    雖然於毒李樂他們想攻冀州,但是白波軍的戰鬥力並不弱,張燕他們這些人放不下流民,所以才被逼無奈。

    雙方的商談進行的非常順利,黑山軍所提的一些小要求,在胡才的干涉下,迅速得到了解決。

    三天後,雙方談妥,剩下的就是蓋印畫押了。胡才希望張燕能夠用那枚平難中郎將的印,但張燕拒絕了,他拿起自己那枚黑山軍大帥的印章,重重地蓋在了絹布上。

    「我還是黃黑山軍的大帥。」

    張燕到巨鹿郡,立即安排人手組建郡縣府衙,組建五萬郡國兵和二十萬屯田兵,同時派人回太行山遷移流民下山。

    胡才一面將招撫協定上奏長安天子,一面組建征北大將軍府,同時命令李肅趕到巨鹿,和典農都尉張白騎商議軍屯的具體細節,隨行的各級官吏多達三十多人。這些人都是李肅和張平等人徵募而來的朋友和太學學士,他們陸續到達軍營後,都受到了胡才的重用。

    胡才命令從冀州購置的第一批糧食送到了巨鹿城。

    這時,聶榮從巨鹿郡匆匆趕了回來。

    …………

    楊鳳在晏明的陪同下,趕到了魏郡的鄴城。

    他的確很矛盾,他不像張燕那樣,有百萬流民的拖累。在黑山附近,他的大軍加上流民也不過只有十萬人。而且,他們距離冀州的魏郡和常山國非常近,下山就可以搶,搶了就可以跑回山,所以做流寇還是很舒服的。

    黑山軍裡,除了張燕,就他和白繞的勢力最為龐大,但白繞比他有人緣,聲望也高,所以楊鳳有目的地把大軍拉到了巨鹿郡附近,準備有機會的時候脫離黑山眾部,割據自守。現在白繞已死,楊鳳又沒有跟著李峰他們去中原,在白波軍打敗黑山軍和公孫瓚軍後,楊鳳一直呆在山上。

    但是現在,楊鳳的想法已經變化了,因為冀州已是白波軍的天下,黑山軍在佔領冀州恐怕已經不可能了,而且還有可能在冀州生活不下去。

    張燕在胡才大軍的逼迫下,迅速答應受撫,這讓楊鳳很不高興。無論如何,他們是太平道的弟子,是黑山軍首領,這麼做,他無法接受。

    晏明和聶榮的到來也沒有能夠打動他,但晏明和聶榮的到來卻驚動了黑山軍將士和跟隨黑山軍的流民。他們聚集在城裡城外,希望自己的首領同意受撫。他的手下的幾個小帥也同意受撫。楊鳳很震驚,終於動搖了。

    楊鳳看到胡才、張燕等人一起出城迎接他,再無話說,拜伏於地。

    胡才封楊鳳為黑山校尉,招撫巨鹿的黑山軍。

    在胡才的計劃下,黑山軍張燕部,張白騎部,楊鳳部等三十五萬黑山軍被招撫,七十萬流民下山進入并州和冀州。

    胡才把二十五萬黑山軍安排在巨鹿郡,幾十萬流民安排在并州,冀州各郡,白波軍在防備於毒等黑山軍的時候,安排張燕等部的事務。

    二十萬屯田兵不算,五萬郡國兵的戰鬥力不弱,這意味著如果有事,胡才可以調到這五萬郡國兵。

    雖然答應張燕不拿這就郡國兵對付黑山軍和黃巾軍,但打公孫瓚軍和袁紹軍還是可以的,特別是北方的鮮卑人,如果有了這五萬郡國兵,北方的白虎軍和驍騎軍可以南下,三萬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投入南方戰場,可以起決定性作用。

    本月,因為張燕等突然投靠白波軍,黑山軍的於毒和眭固、苦蝤等首領多方磋商之後,決定還是繼續率軍北上。如今冀州白波軍較少,在實力上黑山軍佔有絕對優勢,哪怕張燕投靠了胡才,黑山軍攻佔冀州全境不是沒有可能。

    但解決了張燕等黑山軍問題,白波軍還是沒有多少實力對付於毒等人,只能以靜制動。

    這並不是胡才不願意解決冀州的問題,而是這個時候長安的事讓他無暇顧及冀州。只能讓張遼徐晃等人見機行事。

    …………

    長安。

    屋外大雨滂沱,偶爾還有幾聲雷聲從遙遠的天際轟然傳來,震撼天地。

    呂布負手站在司徒府的書房內,透過薄薄的雨幕,望著窗外綠茵茵的花草,沉默不語。

    關中從二月開始,先是陰雨連綿,接著又時不時下兩場暴雨,間或還有幾次風暴,氣候非常反常。由於陰雨不止,導致莊稼受損,渭水河暴漲,春耕也成了問題。

    天子隨即下旨,祭拜天地以祈求老天顯靈,讓關中盡早見到太陽。祭拜一事應該由太師大人負責,但太師董卓一直待在郿塢,除了新年的時候到未央宮覲見了一次天子外,就再也沒到長安來過。天子的聖旨送到郿塢後,董卓推說身體不適,請司徒王允大人代為主祭。今天就是主祭的日子,司徒王允大人率領公卿百官於郊外設高壇拜祭天地,祈求關中早日放晴。

    呂布輕輕歎了一口氣。這麼大的雨,今年的關中收成可能又沒有了,這對西涼軍來說是個打擊。

    一陣清冷的微風輕輕掠過,淡淡的水霧隨之飄進書房,把點點水星悄悄灑落到呂布臉上,些許寒意隨即滲進了皮膚,直透心脾。呂布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自從太師大人下令出兵關西後,呂布的軍隊就由槐裡城調到了陳倉。董卓顯然不相信呂布和他的并州兵,他大概擔心呂布和吳川對陣的時候,會臨陣倒戈。於是就把呂布的大軍調到了扶風郡的西面,以幫助皇甫鴻駐防大散關,防止韓遂和馬騰的大軍趁著關中空虛的時候出兵騷擾三輔。

    呂布沒有不滿,相反,他很高興。白波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強,他的并州兵只有這麼一點點,損失一個就少一個。

    呂布慢慢轉過身,在書房內緩緩踱步。

    自己認識王允,是因為胡軫的關係。王允家世顯赫,名震天下,又是朝中三公重臣,憑自己的身份,無法攀交。雖然自己也是兩千石的中郎將,但因為自己的出身、學識等緣故,王允不會正眼看自己。

    在西涼軍中,呂布一直和胡軫的關係不錯,特別在董卓帶著天子進入長安後,雙方的關係更進一步了。

    胡軫的老師是皇甫嵩,和王允有多年的交情,胡軫也算是王允的子侄輩。因為軍餉的事情,胡軫去找王允幫忙。王允聽說是為了給并州軍補餉,一口答應,而且馬上就辦妥了。自己很感激,和胡軫一起登門拜謝。

    王允對自己非常好。自己無法表達對王允的感激之情,只能說「好」。自從那次認識之後,王允經常邀請自己到司徒府參加各種筵席,給自己介紹許多門閥權貴,名士豪傑,還暗中給并州軍添置了許多軍械。另外,新年的時候,他又給自己在長安購置了一套豪宅,讓自己把家小安頓了,但這些都不是自己感激王允的最主要原因。自己之所以願意肝腦塗地效忠於王允,是因為王允相信自己。

    呂布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或者說呂布是一個權利望比較大而已,只是在并州的時候,一直被打壓。投靠董卓後,董卓對他並不信任。所以呂布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

    胡才是個武人,卻因為白波軍而成為大漢帝國的第二諸侯,董卓是個武人,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呂布為什麼不可能?

    他手下有精銳的并州鐵騎,手下有郝萌、曹xing、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為什麼不能像胡才,董卓那樣呢?

    所以在他失落的時候,王允的出現卻讓他看到了機會。王允是大漢帝國并州王閥的人,可以說是呂布的同鄉,所以,對於王允,他心目中有認同感。而且呂布感覺到,王允對董卓並不是那麼的忠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