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十一章 胡才的反應(1) 文 / 燕天

    第十一章胡才的反應(1)

    胡才帶著趙雲,賈詡走進來,吳川,郝昭,李臨,付傑起身相迎,他們不明白胡才怎麼突然從冀州到了關西。

    胡才在主座下坐下,看了眾人笑道:「大家一定很奇怪我為什麼會來這裡吧?王允在長安秘密殺董卓,現在關中大亂,我是因為這件事來關西的,不過我不希望透露我在這裡的事。」

    吳川等人對望一眼,不由一愣,他們剛接到消息,主公怎麼就來了?

    吳川連忙把聖旨拿出來交給胡才。

    胡才看了吳川一眼,把聖旨扔到一邊,心裡卻不由想到,如果今天自己不來,吳川會不會尊這聖旨?

    多疑的他就是吳川這樣的心腹,他也不信任,他的錦衣衛和秘兵在他手下的文武身邊都安排了人,但聖旨剛來,他還沒有接到消息。

    「董卓沒有死。」胡才開口道:「不過董卓也沒有殺死王允他們,現在王允他們撤到了扶風郡,調查從關西調了軍隊去對付王允。」

    頓了頓,胡才繼續說道:「這是我們的機會。」

    …………

    并州,晉陽,軍幕府。

    蔡邕接到聖旨,大驚失色。

    「天子危矣。」

    董卓死了,後果是什麼?董卓的部下帶著大軍,一路殺進長安。天子也罷,公卿百官也罷,全部玩完。

    「這是假的。」伏完緩緩捲起聖旨,把它放到了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裡,「董卓要篡立了。」

    現今這種情況下,董卓連睡覺都睜著眼睛,誰能殺他?

    「那長安為何要送來這樣一份聖旨?」

    「因為董卓想知道,征北大將軍和白波軍的主力是不是在晉陽。」伏完苦笑道,「如果白波軍不能立即發起對關西北軍的攻擊,那麼董卓就可以肯定,征北大將軍和白波軍主力如今都在冀州,也就是說,他可以篡漢自立了。」

    伏完雖然對征北大將軍胡才恨之入骨,但是他對董卓更恨,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董卓問題,所以在對待董卓的時候和白波軍的眾人一樣。

    伏完和王允,黃琬,楊彪,皇甫嵩等人一眼,認為對付胡才必須在解決董卓以後,如果董卓不能解決。他們把胡才殺了,天下誰能對付董卓?

    蔡邕,伏完緊急約見石泉,王旭,霍邱。

    諸位大臣無一例外,認為憑借王允等長安大臣們的力量,想殺死董卓,簡直是白日做夢。要殺董卓就要有軍隊,就算皇甫嵩從大漠上借了羌騎,那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大臣們討論了很久,最後一致認為這是董卓要篡漢自立的先兆。董卓這個蠻夫,終於忍不住了。

    「當務之急,一是全面、徹底的封鎖關中和河東,并州。河套的所有聯繫,二是督令吳川大人,在確保河東無恙的基礎上,力保關西不失。至於雒陽,立即放棄,不要再管它了。」伏完在大帳內走來走去,焦躁不安,「石大人,你立即急書大將軍,請他務必盡早拿下冀州,最好能在五月之前拿下冀州。」

    王旭答應了一聲。伏完走了兩步,隨即衝著他連連搖手,「不,不,這份書信還是我親自來寫。」

    蔡邕唉聲歎氣,懊悔不已,「早知道董卓有這樣大的膽子,竟敢篡漢自立,當初就應該聽大將軍的,先拿下冀州,以確保白波軍有實力迅速攻打關中。失策,失策啊。」

    「董卓一旦弒君,天下不是大亂,而是徹底傾覆了。」王旭垂頭喪氣,一臉悲憤,「這是先帝種下的禍,是太傅袁隗大人種下的禍,也是你……」王旭伸出乾瘦的手,指著伏完恨聲說道,「你說,當初太傅大人為何要放董卓入京?」

    伏完霍然止步,轉身望著二重,想說什麼,但終究沒有說出來。誰能想到,jiān閹突然瘋狂,殺了大將軍何進,誰能想到?

    「好了,好了,現在要討董勤王,立即討董勤王。」蔡邕站起來,焦急地說,「我們不能讓董卓篡立,更不能讓他殺了天子,所以吳川大人要立即對牛輔展開攻擊,李晨大人要立即發動對關中的攻擊。無論如何,我們要讓董卓知道,白波軍還有足夠強大的力量殺進關中。」

    接著他望著霍邱和石泉問道:「霍大人,石大人,征北大將軍府如何定策?是不是立即發動進攻?」

    征北大將軍府,是胡才被封為征北大將軍的時候在軍幕府中組建的,在蔡邕,伏完他們來到河東後,征北大將軍府才正式運行,主要負責白波軍的軍事行動,這也是胡才為了防止伏完蔡邕他們把手伸到白波軍中來。

    霍邱,石泉,李肅這些胡才的心腹,都在征北大將軍府中,同時也是軍幕府的一員。

    霍邱和石泉互相看看,低頭不語。

    蔡邕臉色一變,頓時冷若冰霜,「霍大人,你為什麼不說話?」

    霍邱苦笑,「冀州戰場的情況,諸位大人很清楚,白波軍現在無力兩線作戰,只有等到大將軍拿下冀州後,白波軍才能騰出手來攻打關中。」

    「咚……」一聲,王旭面色鐵青,一拳砸到案几上,接著拿起一卷竹簡,狠狠砸向霍邱,「天子危在旦夕,你做為大漢重臣,竟然說出這種混帳話,我打死你……」

    霍邱側身讓過,羞愧不已。

    石泉急忙站起來,一把抱住狀若瘋狂的王旭:「王大人,你冷靜一點。」

    石泉憤怒地站起來,從懷裡拿出一份文書用力摔到案几上,「鮮卑人要南下了,你們知道嗎?」

    雁門關的李大目急報晉陽,西部鮮卑大人邪歸逆於三月底開始聚集兵馬,與慕容恪一起攻打和連。同時幾萬鮮卑鐵騎開始聚集,有南下的準備。

    李大目在書中說,大漠烽煙再起,形勢難以預料,請大將軍立即徵調援兵進駐邊郡,震懾胡族諸部,以免事態惡化。

    目前河套有屯田兵,朔方雲中有李蒙的鐵騎,一旦徵調,幾萬大軍的糧餉如何解決?

    「請諸位大人看看地圖……」石泉十分不滿地說道,「今白波軍在冀州、關西、河東、邊郡四個戰場上作戰,十幾萬大軍需要晉陽提供糧餉軍需,在這種情況下,白波軍哪來的軍隊和糧餉攻打關中?我也想立即殺進關中,救出天子,但事實可能嗎?」

    這個消息猶如大漠上的寒風一般,冰冷刺骨,大帳內頓時安靜下來。

    伏完仔細看完李大目的書信,然後走到霍邱身邊,疑惑不解地問道:「去年大將軍殺了步度根,現在鮮卑人還敢南下?」

    「邪歸逆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他率先挑起大漠戰事,也就等於點燃了大漠的戰火。」霍邱擔憂地說道,「如果他和慕容恪消滅了和連,西部鮮卑的主力馬上會南下。」

    「有這麼嚴重?」蔡邕拿起文書略微掃了一眼,「鮮卑人的內亂這麼快就會平定?」

    霍邱說道,「西部鮮卑的慕容恪精心策劃了幾年,想消滅鮮卑大王和連不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去年,步度根大敗和連,和連損失幾萬鐵騎,雖然步度根被大將軍殺看,但慕容恪的主力沒有損失,而且這幾年大漠氣候反常,冬天暴風雪不斷,雨季越來越長。尤其是大漠北部,生存條件非常惡劣。大漠西北部無法居住,只有南遷,但南遷只能與我們打。」

    「幾萬鐵騎南下,無任對我們,還是對幽州來說是一場災難,大將軍今天打冀州,其實就是為了這一次北方的大戰,因為不把鮮卑人打疼了,鮮卑人就不會甘心呆在大漠,我們的北方就不可能穩定。」

    「今年白波軍急於攻打冀州,只留下了三萬大軍駐守邊郡。邪歸逆和慕容恪看到機會來了,馬上迫不及待地動手了。」霍邱看看氣喘吁吁的王旭,遺憾地說道,「上次我在兩府合議上,就曾提到大漠的事,希望諸位大人考慮一下大漠胡人的生存,適當的時候把邊郡人口南遷一部分到冀州,從而為胡人南遷邊郡提供條件。但諸位大人一搖頭,把這事否決了。」

    伏完、蔡邕等人互相看看,沉吟不語。

    石泉歎了一口氣,捋鬚說道:「從目前形勢來看,當初征北大將軍和白波軍堅決不同意放棄邊郡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我們當初放棄了邊郡,胡人現在肯定要南下侵擾,長城以北的邊郡又是戰火連綿了。剛才霍大人也說了,現在西部鮮卑之亂是因為西部鮮卑鐵騎想南下,我覺得霍大人的說法很有道理。這事,我看大家應該仔細考慮了,否則,將來麻煩大了。」

    「這是屯田校尉、朔風太守、雲中太守、定襄太守幾位大人的聯名書信。」石泉拿出一卷文書放到了案几上,「死位大人在書信中說,近幾年遷到邊郡的災民、流民都是冀州、兗州等地的百姓,他們很難適應邊疆的氣候,也無法象胡人一樣靠畜牧生活,苦不堪言。這兩年邊郡氣候越來越惡劣,屯田區的糧食產量非常低,再加上屯田人口多,許多人吃不飽,無法維持生存,於是開始有人大批逃離邊郡,返回冀州。」

    石泉看看幾位神色凝重的大臣,繼續說道:「四位大人建議朝廷,一旦大將軍拿下了冀州,則急速南遷邊郡百姓,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邊郡人口,緩解邊郡壓力,穩定邊郡形勢,也能極大地減少朝廷對邊郡的賑濟,節約軍幕府開支。」

    伏完等大臣明白了征北大將軍府的意思。

    因為邊郡人口眾多,邊郡難以支撐,於是打算南遷人口,而大漠胡族因為大漠氣候惡劣,無法生存,很可能要南下。這樣一來,漢人百姓回冀州了,胡人需要南下攻城略地,邊郡危機重重,必須就要再次增加邊疆駐軍人數,軍幕府的軍資開支就要大幅增加,軍幕府承擔得起嗎?

    石泉無奈地說道:「諸位大人請仔細想想,算算帳,現在我們要盡快拯救社稷,要集中所有力量剷除jiān佞,如果我們總是被胡族牽制在邊郡,總是首尾難以兼顧,腹背受敵,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拯救社稷,重振社稷?」

    伏完用力一揮手,「好,這事我們兩府立即商議,盡快拿出解決的辦法。」

    「石大人,請你立即回書李大目大人,讓他們鞏守雁門關,不讓鮮卑人一兵一卒南下。」

    「邊郡人口南遷的事怎麼辦?」石泉問道,「是不是請幾位大人盡快議事?」

    蔡邕和伏完小聲議了兩句。

    「暫時等一等。」蔡邕說道,「等大將軍拿下冀州後,再請幾位大人南下,同時,把冀州的李肅,張平幾位大人也請來。當初北遷,流民、災民一窩蜂,路上死了許多人。現在南遷,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再死人了。」

    蔡邕歎道,「大漢的百姓如果再這樣無休止死下去,過幾年就要死絕了。」

    「長安呢?天子呢?我們不管了?」王旭大聲問道。

    王旭是王閥的人,王允是這一次殺董卓的幕後主使者,如果沒有白波軍的幫助,殺董卓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所以王旭心裡著急。

    在白波軍和王閥之間,王旭選擇的是王閥,上一次他去長安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王允想幹什麼,他返回晉陽就是為了讓白波軍幫助王允對付董卓。

    所以現在眾人的決定,王旭惶恐不安。

    在王旭看來,現在大將軍不在晉陽,如果軍幕府決定了什麼事,大將軍也不好反對,但是他沒想到伏完和蔡邕他們聽力霍邱和石泉的話,就不去攻擊關中了,這豈不是……

    諸位大人神色難堪,大眼瞪小眼,一籌莫展。

    董卓現在怎麼樣誰不知道,如果董卓沒死,憑董卓手中的十幾萬大軍,以河東和關西的白波軍,根本沒辦法攻入關中。

    「諸位大人,董卓是不是死了,天子是不是危險,目前我們誰都不知道。但有一點很肯定,王允大人還在長安主持大局。所以,我覺得,朝廷有必要派一位大臣立即到長安去。」

    石泉看了王旭一眼說道,「此去長安一千多里,日夜兼程的話,這位大臣十天後就能趕到長安。到了長安後,他再以八百里快騎送回消息,這樣我們大約在十二天後就能知道長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此刻,大臣們也別無選擇,只有這麼辦了。

    王旭臨危受命,急赴長安。

    …………

    關西,弘農郡。

    胡才坐在案幾後面,雙手抱在胸前,右手不停地在下巴上搓來搓去。

    案几上,正中擺著聖旨,左側是石泉和霍邱的聯名書信。

    這一個多月,北疆、關中、關西、關東就發生了這麼多事,這讓胡才頭痛欲裂,心力交瘁。

    董卓死了?絕無可能。因為錦衣衛的幫助,現在董卓還控制著長安,但王允給白波軍的聖旨是怎麼回事?傳國玉璽怎麼會在王允手中?

    這聖旨顯然別有用意。什麼意思?難道袁紹敗出冀州的消息已經送到長安,王允他們為了幫助袁紹奪回冀州,特意用這樣一份聖旨來欺騙他,迫使他調轉方向,以主力大軍攻打關中救回天子?不可能。袁紹敗出冀州才一個多月,消息不可能這麼快傳到長安。

    難道是因為王允在扶風郡抵擋不了董卓的反撲,所以想讓自己幫忙?但是按照時間來看,王允的這聖旨是在長安的時候發出的。

    也就是說,王允在派人把這聖旨發出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這一次殺董卓會失敗。所以想是讓白波軍對付關西的牛輔大軍?只是現在殺董卓失敗了,想利用白波軍的目的沒有變?

    至於董卓要篡漢自立?更不可能。晉陽的幾位大臣對董卓懷有很深的仇恨,凡事都往壞處想。董卓雖然是個武人,但他是個非常有頭腦的武人。這個時候,他篡漢自立,不是自取死路嗎?他才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

    胡才搖搖頭,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現在鮮卑人還沒有南下,北方有吳慶和李蒙的幾萬軍隊,現在不需要去擔心,除非鮮卑人大規模的南下,否則他不需要長別的地方調兵。

    關中的事有晉陽一幫大臣們去應付,關西、關東的事有吳川李臨在,都可以放到一邊不去理睬。唯獨冀州的事,必須要抓緊時間解決。

    伏完,蔡邕,石泉,霍邱等諸多大臣無一例外,在書信中一再催促自己,盡快拿下冀州。然而,冀州的事越來越麻煩了。

    胡才的目光慢慢地轉向堆在自己身側的書簡上。

    這是太傅劉虞大人來書了。劉虞對於他出兵冀州非常不滿,認為他是董卓,是大漢帝國的叛逆,對不起胡家的列祖列宗。

    胡才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劉虞在大漢帝國的地位比他這個征北大將軍還大,所以他不得不重視劉虞的建議,佔領冀州後,他需要佔領幽州,但是劉虞是幽州牧,如果向劉虞開戰,很多人是不會同意的。

    胡才陷入深深地苦惱中,劉虞的問題怎麼解決?劉虞不死,白波軍就不能統一北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