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匈奴叛(2) 文 / 燕天

    第三十八章匈奴叛(2)

    「那為什麼不追?」

    「大單于要出面調停。」吳川恨恨地說道,「金源泉這個軟蛋,沒事就做什麼和事佬,哪天給屠蘇宰了,我看他還做什麼和事佬。」

    金源泉是現在南匈奴的大單于,是胡才所立,南匈奴被胡才殺了幾萬人,但為了方便控制,他還是立了南匈奴大單于,金源泉懦弱無能,方便控制。

    畢竟在河套,并州,除了南匈奴這個遊牧民族外,還有屠各胡、月氏胡、秦胡等部,這些部落和南匈奴一樣,只不過比較弱小而已,如果殺光了南匈奴人,這些部落一定會造反的,現在天下未定,胡才不想節外生枝,所以就立了金源泉為南匈奴大單于。

    晚上,吳川召集了虎賁第八軍各部將領議事。

    在安邑不過兩萬兵馬,雖然現在南匈奴反,調到第八軍已經是極限了、

    第八軍的五位軍司馬都很年輕,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五六歲。朝氣蓬勃,預示著虎賁軍欣欣向榮。

    現在冀州流民多如牛毛,大將軍北征鮮卑,匈奴人反,可以說晉陽朝廷控制下,早已風起雲湧。

    雖然今天消滅了三千匈奴人,但吳川還是想打。

    「金源泉要調停,隨他調停去,我們打我們的。」吳川說道,「主公率部北上,并州防守兵力很少,如果屠各人一直這麼反覆作亂,對并州穩定是個巨大的隱憂。我們把屠各人打痛了,把同時殺了,對匈奴,對并州,對晉陽朝廷的穩定都有好處。」

    付傑激動地站起來,大叫道:「好,這就對了。我大漢國對匈奴人已經夠好了,連自己的疆土都讓出來給他們住。但這個屠蘇和屠各族豬狗不如,不但不感激我們大漢皇帝的聖恩,還一門心思想著殺我們漢人,搶我們漢人,這種人不殺,這種族不滅,我大漢國天威何在?」

    吳川皺著眉頭說道:「付傑,你聲音能不能小一點,我是聾子?」

    眾人哄堂大笑,付傑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坐了回去。

    軍司馬徐平笑道:「今天屠蘇沒有應戰,突然後撤,有點反常。我看,我們是不是也往後撤一撤,誘他主動來攻。這樣將來大單于要怪罪,我們也有借口。」

    「我也這麼想。」吳川說道,「我們撤過老虎夾,在躍馬原打他……」

    正在這時,帳外突然傳來了奔雷一般的急驟馬蹄聲,吳川一驚,抬頭向帳簾方向望去。

    一個匈奴信使渾身浴血,連滾帶爬地衝進了大帳。

    「大人,大單于被殺了。」

    大單于金源泉聽說屠各族又反了,十分生氣。依照匈奴現在的實力,想和大漢國抗衡,根本就是癡心妄想。鮮卑大王和連帶著十二萬大軍南下攻打大漢國,結果如何?和連死了,十二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大漢國的國內雖然戰禍連綿,國勢ri衰,但相對於今日的匈奴來說,它還是不可戰勝的巨人。

    匈奴自本朝宣皇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五單于爭奪王位引發內亂之後,實力巨減。後來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稽侯珊附漢為藩臣,大漢國皇帝待之以殊禮,大單于位居諸侯王之上。到了光武皇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駐牧於匈奴之南,管領南邊八部之眾的蔜韉ri逐王比(呼韓邪單于稽侯珊之孫)臣服大漢國,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於是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自此匈奴就逐漸走向了沒落。

    本朝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漢國的軍隊出擊塞外,漢軍和南單于的軍隊聯手攻擊北匈奴,大破北匈奴於大漠南北,北單于受創遁逃,於永元三年率領一部分部眾西遷。鮮卑人檀石槐雄起大草原之後,北匈奴殘部被強大的鮮卑人趕到了遙遠的漠北西北角,苟延殘喘,而殘留在漠北的十餘萬戶匈奴餘眾加入了鮮卑,變成了鮮卑族人。

    臣服於大漢國的南匈奴經本朝光武皇帝允許先建單于庭於五原,後因屢遭北匈奴攻擊又遷移到了西河的美稷。歷代單于都和大漢國關係密切,他們以保存族眾為第一要務,從來不敢忤逆大漢國皇帝的聖旨,唯恐激怒大漢國遭到滅族之禍。

    幾年前,南匈奴左賢王貪心不足,南下攻打白波軍,攻打胡才,結果讓胡才勃然大怒,十幾萬匈奴人死在胡才的刀下。

    金源泉雖然現在是南匈奴大單于,但是他明白,現在的大漢帝國,特別是大漢帝國的大將軍胡才是不可以惹的。但今天的屠各族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要激怒大漢國,好像還要入侵攻打大漢國。

    屠各族反叛到底想幹什麼?難道就是想趁著大將軍胡才不在,打到太原擄掠財物?金源泉覺得很好笑。你屠各族現在即使能打到太原搶到無數的財寶,但之後呢?大漢國會放過你?大漢帝國的大將軍胡才會放過你?

    大漢國的大將軍胡才一旦從北方返回,帶著漢軍討伐屠各族,他要對付的就不是一個屠各族,而是整個匈奴了。所以金源泉毫不猶豫地帶著三千人馬衝出了美稷,直接趕往位於黃河南岸的匈奴右部落。他要和須卜骨都侯再次勸撫屠蘇,他希望屠蘇頭腦清醒一點,不要一意孤行,禍及整個匈奴。

    右部落首領輿篷王須卜骨都侯是匈奴單于庭的左谷蠡王(僅次於左、右賢王的匈奴高官),他還兼領左大將,權力非常大。他和右谷蠡王屠蘇是至交好友。

    大單于金源泉趕到輿篷之後,吃驚地發現須卜骨都侯竟然瞞著他私自集結了三萬大軍,而且屠蘇的手下當戶(匈奴的高級軍官)徐中雄也在他的大帳內。金源泉感到問題嚴重了,這次屠蘇不是反叛,而是另有目的。

    金源泉瞪著須卜骨都侯,大聲問道:「你想幹什麼?想做大單于嗎?這是拓跋武的主意還是屠蘇的主意?」

    須卜骨都侯冷笑不語。

    「我們匈奴人內訌,互相打起來,最後好了誰?是你還是拓跋武?是我們匈奴人還是鮮卑人?」金源泉憤怒地罵道,「匈奴大亂,大漢國豈會袖手旁觀?吳川的軍隊就在我們身邊,他們馬上就會打過來。」

    「大單于,你以為漢人的一萬步卒擋得住我們十萬大軍嗎?」徐中雄不屑地笑道,「大單于,你不要做夢了。并州現在是我們的了。」

    金源泉大為震駭,失聲問道:「十萬大軍?你們竟然集結了十萬大軍起兵叛亂?」

    「大單于沒想到吧?」徐中雄笑道,「你天天坐在美稷的王庭裡喝著大漢國皇帝送給你的美酒,享受著大漢國皇帝送給你的美女,何曾想過我們在喝什麼?我們在享受什麼?你知道我們一直在幹什麼?」

    金源泉鎮定下來,冷笑道:「你們想把匈奴徹底葬送嗎?你們想過大將軍胡才一旦從朔方返回……」

    「大單于,他回不來了。」徐中雄大笑道,「胡才到了朔方郡,死定了,你不要指望他回來救你了。」

    金源泉看看他們,無奈而失望地搖搖頭,大步走了出去。他可以理解須卜骨都侯的背叛,因為他想做匈奴的大單于,自己這個大單于畢竟是大將軍胡才一手推立的,不是合法的繼承者,但他不理解須卜骨都侯和屠蘇為什麼一定要打過長城。除了擄掠一番,還能幹什麼?難道把匈奴人遷到太原去種地嗎?等匈奴人和漢人打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匈奴就完了,鮮卑人一擁而下,不但草原沒了,連匈奴族都沒了。一幫愚蠢而自以為是的匈奴人,他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須卜骨都侯沒有攔他,任他離去,在他的眼裡,金源泉已經是一個死人了。他和屠蘇為了這一天已經籌劃了很久。

    從胡才殺死了十幾萬南匈奴人開始,他們和胡才之間就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了,在他們眼中,胡才就是匈奴人的劊子手。

    匈奴人想要重振冒頓大單于的雄風,必須殺光并州的漢人,佔領并州。

    現在大漢帝國內亂,正是他們崛起的時候,為了今天,他們準備了好幾年。

    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金源泉在回美稷的路上被須卜骨都侯預先埋伏的一萬大軍包圍了,大單于夷然不懼,率軍奮戰,最後被亂箭射死。須卜骨都侯看到金源泉的首級之後,隨即率領大軍殺向美稷。單于庭的大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右賢王於水連利用浦水河的有利地形,死守美稷,堅決捍衛單于庭的領地。

    吳川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大軍全速趕往美稷救援。這個時候,能把匈奴單于庭的人救出來一個是一個,否則,如何向大將軍交待。

    「劉偉,你親自趕回晉陽,向徐大人討要援兵。」

    「通知長城要塞和雁門關,匈奴人反了,叫他們立即做好應戰準備。」

    吳川掃視帳內眾將一眼,大聲吼道:「犯我強漢者,殺無赦!」

    屠蘇聽說虎賁軍突然急速北上,急忙率軍追趕,但吳川根本不予理睬,只顧督軍狂奔,大軍於第二日下午趕到美稷。虎賁軍沿浦水河西岸列下陣勢,和浦水河東岸的單于庭軍隊互為犄角。須卜骨都侯看到虎賁軍趕到,隨即停止了攻擊。當天晚上,屠蘇大軍趕到,匈奴叛軍將美稷圍了個水洩不通。

    左賢王呼蘭盛是大單于的金源泉,也是「儲副」,就是未來的大單于。但他現在不在美稷,無法在大單于死後立即繼位,所以現在單于庭的一切事務都由金源泉的從子右賢王於水連主持。右賢王匆匆趕到虎賁軍大營和吳川會面。

    吳川站在浦水河邊,望著遠處密密麻麻的匈奴叛軍營帳,鼻子裡發出了一聲輕蔑的冷笑。他轉臉望向於水連,問道:「美稷有多少糧草?」

    於水連四十多歲,身材健壯,鬍鬚濃密,眼神像雄鷹一樣銳利有神。他滿臉悲憤,低聲回道:「糧草很少,牲畜也不多,能支持十天半月就不錯了。」

    「有援兵嗎?」

    「南方的巨藕狼部落還能集結一萬人。」於水連說道,「他是單于庭的ri逐王(匈奴高官),和大單于情同手足,應該不會背叛大單于。我已經叫我弟弟左大都尉蒲城帶人趕往南方找他求救了。」

    「什麼時候能到?」

    於水連搖搖頭,說道,「最快也要十幾天之後。吉朗一旦知道右部落和屠各部落背叛大單于,舉兵作亂,一定會先帶著自己的部落往長城要塞方向撤。只要部落安全了,他就會北上。」

    吳川想了半天,突然說道:「撤,今天晚上就撤。」

    站在吳川身後的眾將和單于庭的官員們驚愣不已,一時間大家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

    「為什麼要撤?」於水連激動地喊道,「大人為什麼要撤?十幾天後援兵就到了,我們可以裡應外合,擊敗須卜骨都侯和屠蘇,把他們趕到黃河以北。」

    「大人,并州還有兩萬大軍,右賢王也還有一萬援軍,我們在實力上並不比叛軍差多少,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大人為什麼要後撤?」付傑十分不滿地問道。

    「既然我們可以擊敗叛軍,那為什麼須卜骨都侯還敢殺死大單于,攻打美稷?」吳川劍眉倒豎,大聲說道,「那是因為他們背後有鮮卑人,有和連,有拓跋武。」

    「須卜骨都侯和屠蘇為什麼這個時候舉兵叛亂?難道僅僅就是為了大單于這個王位嗎?拓跋武有必要為了一個匈奴人的大單于興師動眾嗎?」

    吳川手指東北方向,厲聲說道,「他們是為了拖住我們,把并州的所有兵力都誘到西河,誘到呂梁山以西,這樣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雁門關。雁門關一失,胡人就可以長驅直入,一直打到晉陽,肆意燒殺擄掠。」

    吳川盯著右賢王於水連,繼續說道:「你可以為大單于報仇,可以為部落的背叛血腥殺戮,但我不能不要并州,不要晉陽,我要守衛的是大漢國的疆土,我要看護的是大漢國的子民。」

    大將軍現在從朔方郡北上,如果鮮卑人和匈奴人佔領雁門關,斷了大將軍的糧道。大將軍的八萬大軍有可能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吳川心裡倒吸一口冷氣,如果真是這樣,這太可怕了。他們是想消滅大將軍。

    一旦大將軍出事,晉陽朝廷完了,虎賁軍也完了。

    大將軍的八萬大軍是虎賁軍的主力,其中四萬鐵騎是虎賁軍所有的鐵騎,是虎賁軍立足北方的根本。如果損失了這八萬大軍,不僅僅需要面對南匈奴和鮮卑人的攻擊,冀州也守不住。

    關中的董卓,關東的袁紹,幽州的公孫瓚,兗州的曹操,他們都會趁火打劫。

    晉陽朝廷的那些士人們,更是會發起反撲,大將軍辛辛苦苦幾年建立的基業就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於水連咬牙說道:「這美稷難道不是大漢的國土?我匈奴人難道不是大漢的子民?」

    於水連雖然心向大漢,但他是匈奴人,所以關心匈奴人,在他看來,南匈奴投靠大漢,就是大漢的子民,大漢軍隊有義務保護他們。

    同時,於水連對胡才對南匈奴的鐵與血的政策有些不滿,如果不是這一次調走了一萬鐵騎,屠蘇他們會反嗎?

    「正因為你們是大漢國的子民,我才要立即後撤。」

    吳川揮手說道,「右賢王想過沒有,等到叛軍全部集結完畢,就是五萬人對決十萬人,我們還能剩下多少人?你到底是為了替大單于報仇還是想把匈奴滅族?此戰過後,即使須卜骨都侯和屠蘇被你殺了,但因此戰而死的絕不僅僅是匈奴叛逆,還有更多無辜的匈奴人。」

    看了於水連一眼,吳川繼續說道:「撤出美稷,我們迅速南下,在長城要塞的支援下,進可攻,退可守,先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接回左賢王呼蘭盛繼任大單于。只有我大漢國天子認可的大單于才是匈奴人真正的大單于,這一點,幾十萬匈奴人都知道。只要單于庭重建,大單于舉旗高呼,殺死大單于的須卜骨都侯即使自立為大單于,也得不到匈奴人的擁護,到那時,他和屠蘇進退失據,敗亡也就是早晚之間的事。」

    「我們以三萬兵力在西河一帶拖住叛軍,這樣并州的兩萬大軍就可以支援雁門關,擋住鮮卑人的入侵。鮮卑人失去了匈奴叛軍的支援,攻打要塞又受阻,我看他還怎麼玩?只要大將軍率軍從朔方郡返回,他們就等死吧。」

    於水連望著滔滔不絕的吳川,看著他義正言辭,慷慨激昂,一副我都是為了你匈奴人著想的樣子,心裡一陣陣冒火,肺都氣炸了,恨不得和他當場撕破臉。

    說到底,吳川不是匈奴人,吳川一門心思想的都是如何守住雁門關,如何保住太原上黨不受侵擾,他才不管匈奴人的死活,不管單于庭能不能繼續存在。

    在吳川的眼中,匈奴人就是死絕了也沒關係,如果不是沒有實力,於水連恨不得現在就殺了吳川。

    吳川接著又說了一句讓於水連氣得幾乎噴血的話。

    「右賢王要是不走,我們走。你死了其實無所謂,無關大局,反正繼任大單于的是左賢王,和你沒什麼關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