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并州危機(1) 文 / 燕天

    第三十九章并州危機(1)

    站在右賢王后面的單于庭官員和一般大小將領頓時亂了起來,有的忍不住破口大罵。

    胡雄拔刀吼道:「叫什麼叫?找死啊。」

    吳川怒視匈奴人,非常驕橫地指著單于庭一幫官員說道:「你們必須跟我走,一個都不能留下,重建單于庭還要靠你們。」

    「右賢王,你想好沒有。」吳川指著他說道。「如果想好了,立即收拾東西,能帶走的統統帶走,不能帶走的一把火燒掉。」

    於水連強忍怒氣,站在河邊想了很長時間。吳川如果帶著大軍走了,靠他這一萬人肯定很難守住美稷,而且吳川一走,吉朗的援軍還會不會來就很難說了。要想給大單于報仇,要想重建單于庭,要想剿平叛軍,僅僅靠自己左部落的這點人馬肯定不行,必須要依靠大漢國和大漢國的軍隊。雖然叛軍的背後有強大的鮮卑人撐腰,但自己如果得到戰無不勝的大將軍胡才相助,有什麼事做不成?

    「好,我們南撤。」

    右賢王一瞬間剛剛離開,須卜骨都侯的信使就到了。

    且渠(匈奴軍隊高官)老謝潘是匈奴貴族,家世地位都很顯赫,他直截了當地對吳川說:「大人只要同意左谷蠡王須卜骨都侯為大單于,我們就撤兵議和。」

    「議和?」吳川冷笑道,「須卜骨都侯有什麼資格和我議和?」

    「大人,左谷蠡王須卜骨都侯和右谷蠡王屠蘇聯手起兵,並不是背叛大漢國,這只是匈奴內部之爭而已。」

    「內部之爭?笑話。你們殺了大單于,危害我大漢國邊塞安寧,這還不是背叛我大漢國?」吳川冷笑一聲。

    老謝潘是個四十多歲的消瘦中年人,小眼睛裡露出一絲精明,他看看吳川,心裡十分不安。這個虎賁軍的將領怎麼這麼難說話,難道非要打個你死我活才過癮?

    「大人,金源泉這個大單于不是我們大單于的繼承者,也不是匈奴各部所共同推立的。是他篡奪了大單于之位,他早就該死了。匈奴的大單于本來就應該是須卜骨都侯。」老謝潘說道。

    老謝潘本來想說,金源泉這個大單于是大將軍胡才立的,這在南匈奴不算數,不過想到吳川是胡才的手下,所以他說話有些委婉。

    吳川冷哼一聲,說道:「我不管其他的事,我只知道匈奴的大單于是金源泉,這是我大漢國的皇帝陛下親口告訴我的。你們殺了他,就是造反。」

    老謝潘有些惱火了。你當真以為我們怕你?我們是給你臉,給你台階下,要不然早就把你殺了。他忍了又忍,強做笑臉道:「大人,如今事實擺在這,大單于已經死了,匈奴各部要求擁立須卜骨都侯為新大單于,大人何不順水推舟答應了。這樣大人既能得匈奴之心,又能平匈奴之亂,還能建功立業,一舉三得的事,大人何樂而不為?大人為什麼一定要你我雙方打得血流成河?」

    「須卜骨都侯不僅僅想做個大單于吧?」吳川怒極而笑道,「他想做大單于?做夢去吧,我叫他作鬼都不成。」

    大將軍北征,這個時候南匈奴反,這不是陰謀是什麼?如果不是這些年他的耐心大了,早就動手殺人了。

    老謝潘再也忍不住,推案而起,大聲說道:「大人太過份了,難道我匈奴人怕了你?」

    吳川猛地一拍案幾,縱聲吼道:「難道我怕了你匈奴人?」

    「來人,給我殺了他,斬下頭顱送給須卜骨都侯。」

    ………………

    須卜骨都侯望著地上血淋淋的頭顱,氣得咬牙切齒。

    須卜骨都侯野心勃勃,如果不是胡才的出現,歷史發生了改變,須卜骨都侯在幾年前就會反動兵變。

    因為蝴蝶效應,須卜骨都侯不僅僅沒有在兩年前死去,而且多準備了兩年反動兵變。

    同時,也因為蝴蝶效應,須卜骨都侯的野心更大了,他不僅僅需要成為南匈奴的大單于,還需要佔領并州,逐鹿中原。

    但是他知道這必須一步一步來,所以成為南匈奴大草原是第一步,所以在成為南匈奴大草原前,在掌控南匈奴所有的勢力前,他暫時不想和大漢翻臉。

    況且,匈奴人臣服大漢國已經兩百多年了,歷任大單于繼任之後都要得到大漢國天子的承認,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匈奴各部也不會俯首聽命。以金源泉的身份根本不夠資格坐上大單于之位,但因為大漢國的支持,他照樣做了大單于,匈奴各部落也不得不聽命於他,他的後代也照樣可以繼承大單于之位。

    這次眾多的匈奴部落首領雖然被須卜骨都侯和屠蘇兩人軟硬兼施,答應支持他們,但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你須卜骨都侯必須要做大單于,得到大漢國承認的大單于。否則,將來誰保證他們的生命?

    只要須卜骨都侯做了大單于,得到了大漢國皇帝的承認,大家就不是叛亂份子,該怎麼生活還怎麼生活。但如果不是這樣,大家就是大漢國的敵人,是單于庭的背叛者,後果不言而喻。和連之死就是前車之鑒,強大的鮮卑國都被打敗了,不要說匈奴人了。

    「大單于是匈奴人的大單于,和他大漢國有什麼關係?」屠蘇笑道,「我們說你是匈奴人的大單于,你就是大單于。」

    須卜骨都侯苦笑。如果沒有大漢國皇帝的承認,自己就是做了大單于也沒幾個部落會依從。只要左賢王呼蘭盛一回來繼任大單于,重建單于庭,匈奴眾部落十有仈jiu都會跑到呼樓蘭的單于庭去。大漢國的天威已經在匈奴人心中紮下了根,不是動動嘴皮子,有幾萬大軍就可以改變的。尤其去年鮮卑人的大敗更是讓匈奴人畏懼的大將軍胡才。

    同時,這個大將軍胡才更是所有匈奴人的噩夢,他殺了幾萬匈奴人,殺的匈奴人血流成河,二十幾萬南匈奴老弱婦孺成為了胡才的俘虜,這讓那些沒有聚集在單于廷的其他匈奴部落惶惶不安。

    幾年的發展,南匈奴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如果不是遊牧民族有遊牧民族恢復的彷彿,他須卜骨都侯怎麼可能聯合其他部落起十萬大軍造反?

    「呼蘭盛回不來了,胡才也回不來了。」屠蘇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捋鬚笑道,「大單于放心吧,過不了多久,大漢國皇帝就會派人來恭賀大單于了。」

    須卜骨都侯沉吟良久,問道:「拓跋武的大軍到了雁門關嗎?」

    …………………………

    八月。

    并州刺史霍邱接到吳川的急書,立即命令雁門關守軍嚴陣以待。

    「吳大人懷疑拓跋武要來攻打雁門關,你看有這可能嗎?」黃琬和李大目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崇山峻嶺,心情沉重。

    「匈奴人敢在這個時候反叛,一定有所倚仗,他們難道不想想後果?」黃琬歎道,「你也知道,鮮卑人雖然去年在雁門關大敗,但損失的主要是中部鮮卑的人,拓跋武的損失其實微乎其微。拓跋武的野心大啊,他看中的不僅僅是北疆四郡,而是整個北疆。假如他此時入侵,時機的確掌握得非常好。」

    「匈奴人大亂,我們必定要全力平叛,以免禍及整個北疆,如此一來,則雁門、太原和上黨就沒有什麼防禦兵力了。如果鮮卑人和匈奴人趁機攻打雁門,擄掠太原上黨,他們不但能發財,還能摧毀并州南部。但我大漢國遭此重擊,恐怕……」

    李大目臉上憂色更重。

    「要不要向大將軍府求援?」霍邱問道,「或者,給大將軍寫信……」

    「大將軍府的留守兵力要看護太原、上黨和河東三郡,還要到西河支援吳川,徐大人已經捉襟見肘了,還是再等等吧。」

    李大目搖頭道,「至於大將軍……朔方的情況相比我們來說,更為嚴重。幾萬鮮卑人從南下,一旦等到胡人佔據了朔方郡等,首當其害的就是河套。河套是我大漢國的重中之重,冀州假如禍亂不止,會直接動搖我大漢國的根基,所以我們還是不要把并州的事早早告訴大將軍,免得他心憂并州,無心戰事,以至於危害了國家社稷,那就罪莫大焉。」

    關外的馳道上響起了急促的馬蹄聲,要塞的斥候們紛紛打馬而回。鮮卑人來了。

    鮮卑大王魁頭,北部鮮卑大人拓跋武率領五萬大軍趕到了雁門關。

    霍邱望著關外鮮卑大營裡高高矗立的大纛王旗,不禁大笑起來。「這個魁頭就像和連一樣,這麼急著要建功立業,他是不是擔心自己王位不保啊?不過他和拓跋武怎麼跑到了一起?他難道不怕自己象和連一樣,一命歸天?這個拓跋武可是很走霉運的一個人。」

    「這也可以理解,他年紀輕,又沒有功勳,怎麼服眾?」李大目冷笑道,「魁頭雖然有慕容恪給他撐腰,但……」

    李大目突然臉色一變,望著霍邱說道:「這一切是不是慕容恪策劃的?」

    霍邱聽到慕容恪三個字,笑容頓斂,神情有點緊張,「鋪成,你怎麼突然想到了他?」

    「你看,鮮卑人屯兵關下,屠各人叛亂,把大將軍的兵力拖在了朔方郡,如果兩軍會合,實力大漲,那麼鮮卑人和烏丸人會不會乘虛而入,佔據并州中部和東部的郡縣?」

    「這有可能。」霍邱點頭道,「慕容恪一直野心勃勃想佔據并州邊郡,他在背後支持和連的大軍從朔方郡南下,這可能就是條件之一。」

    「去年由於大將軍府及時招撫了張燕和楊鳳,冀州戰場上的戰事少了,我們可以從冀州調兵,鮮卑人的陰謀就不會實現了。」霍邱皺著眉頭說道,「慕容恪奸計不能得逞,於是一計不成再生一計,這次他趁著大將軍率部北上迎戰和連之際,先唆使匈奴各部叛亂,再讓魁頭和拓跋武結盟南下入侵,其目的無非是想佔領雁門關,佔領并州。」

    「屠蘇狡猾透頂,拓跋武更是陰險狡詐,他們會上慕容恪的當?大將軍一旦回師并州,他們可就慘了。」霍邱懷疑地說道。

    「所以魁頭親自來了。」李大目說道,「這是慕容恪對他們的一個承諾,他一定會保證屠蘇和拓跋武不會空手而歸。」

    「那這麼說,魁頭不僅僅是代表慕容恪來坐鎮指揮,他還想大撈一筆。」霍邱說道,「但假如大將軍不顧一切率軍而回呢?」

    「慕容恪既想把大將軍逼回來,又想把并州摧毀了,還想保住朔方河套目前的形勢,所以對他而言,最關鍵的就是什麼時候讓大將軍回并州。我想他已經有辦法了,大將軍未必想什麼時候回來就能什麼時候回來。」李大目冷笑道。

    「大將軍的大軍到了受降城之後,首先沒有打敗和連的大軍他不敢回來。其次,他即使要回來,糧草輜重的供應也是一個問題。屠蘇和拓跋武正是看出了這幾點,所以才敢大膽出兵響應和連。等到胡人侵入了太原和上黨,大將軍再趕回來的時候,他們早就滿載而歸了。」

    「到時候,和連的大軍南下佔領朔方,佔領河套,而并州盡毀,北疆岌岌可危,大將軍的命運可想而知了。」

    李大目痛心疾首地說道:「你說,我這個猜測有錯嗎?慕容恪不死,我北疆永無寧日。」

    霍邱仰天長歎,「鋪成,我們堅守雁門關,就是死了,也不讓胡人越過長城一步,我倒要看看,他慕容恪怎樣毀我北疆!」

    雁門關外,鮮卑大王魁頭在自己的弟弟邪歸逆,北部鮮卑大人拓跋武等人的簇擁下,遙望關隘。

    「雁門關啊,這裡就是雁門關,幾百年來,我們還未曾聽說有誰攻破過雁門關,殺進晉陽。」魁頭那雙晦澀的眼睛直直地盯著雄偉的雁門關,緩緩說道,「今天,我們能不能做到?」

    拓跋武揮動馬鞭,自信地說道:「大王放心,這次有大王親自指揮,鮮卑大軍定能拿下雁門關,直殺晉陽。我聽說大漢的天子就在晉陽,如果我們抓了大漢的天子,我們就可以以大漢在天子的名義,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我鮮卑鐵騎可不是大漢人可以抵擋的。」

    拓跋武野心勃勃,作為鮮卑拓跋家族的族長,他有常人沒有的眼光,在拓跋武看來,現在大漢戰火紛飛,是他們鮮卑人崛起的時候,只要打入長城,鮮卑鐵騎誰能抵擋?大河上下,還不是鮮卑人的地盤?

    拓跋韜也在一旁笑道:「大王拿下了雁門關,創下驚世偉業,不僅僅從此大草原上就是大王的天下了。說不定佔領并州,佔領冀州,佔領幽州,成為名符其實的皇帝。」

    魁頭四下看看眾人,眼裡閃過一絲嘲諷之色。這次慕容恪已經安排好了一切,為的就是給自己創造建立功勳的機會。指望你們這些人,我還不成了和連第二。

    「匈奴人和烏丸人什麼時候能到?」

    「快了。」豪帥邪渠回道,「虎王屠蘇說,等須卜骨都侯做了大單于後,他就立即率部趕來會合。代郡的烏丸人已經在路上了。」

    魁頭笑笑,「大單于?派人去恭賀一下,順便催催屠蘇。」

    「大王,什麼時候開始進攻?」

    「立即開始。」

    ………………

    晉陽。

    大將軍府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

    徐晃看到胡雄親自回到晉陽求援,知道美稷的形勢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候。他二話不說,立即命令黃龍帶著虎賁第十三軍支援吳川。

    「大人有什麼交待嗎?」胡雄和黃龍臨走時問道。

    徐晃攤開地圖,指著位於上郡龜茲的長城要塞說道:「你們回去之後,告訴吳川,叫他務必撤回平定、白土一線。依托長城要塞的支援,和匈奴叛軍對峙。」

    「大人擔心東羌人?」胡雄問道。

    「對。如果屠蘇和東羌有勾結。突然從側面攻擊我們,大軍的退路就會被截斷,糧草很難接應。」徐晃點了點頭。

    東羌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東漢時西羌族內徙的一支。當時分佈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一帶

    「如果單于庭的人執意要進攻呢?」

    徐晃想了一下,說道:「如果他們執意進攻,你就告訴他們,我們會轉而支持須卜骨都侯為匈奴大單于。」

    「大人,北軍什麼時候趕到西河?」

    「沒有援兵了。」徐晃堅決地說道,「你告訴吳川,兩萬大軍,再加上兩萬單于庭的匈奴軍,他手上已經有四萬大軍了。如果他還不能擊敗匈奴叛軍,你叫他自己想想後果。」

    晉陽總共才兩萬虎賁軍,一萬北軍和三千禁軍,調走了一萬虎賁軍,只剩下兩萬三千人,晉陽有天子,有文武官員,兩萬大軍只能守衛晉陽城。

    徐晃送走虎賁第十三軍,立即上奏天子,說明情況。

    「命令晉陽戒嚴。」

    「命令北軍駐紮龍山。」

    一匹匹快馬飛奔出營,到各地傳達徐晃的命令。

    就在這時,雁門關的求援信送到了徐晃的手上。左彥和石泉都極力要求徐晃立即徵調冀州的兵馬北上支援,但徐晃斷然拒絕了他們的建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