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并州危機(3) 文 / 燕天

    第四十一章并州危機(3)

    「憑三家在匈奴的聲望,如果反叛,他們可以召集上千部落幾萬大軍,再加上屠各人,他們至少可以湊足十萬大軍攻殺大單于……」阿雄歎了一口氣,想起家鄉的父母親人,心裡又是擔心又是悲傷,恨不能立即殺回美稷。

    「將軍,你讓我和阿雄回家吧,就是給我們三千鐵騎也行。」奧普突然跪下,淚流滿面,磕頭不止。阿雄也跪了下去,連聲哀求。

    胡才俯身把他們扶了起來,低聲安慰了兩句,然後說道:「你們不要擔心,匈奴即使大亂,情況也不會像你們想像的那樣糟糕。如果你們一定要走,我也同意,但你們考慮到沒有,左賢王呼蘭盛被刺的消息一旦在匈奴軍中傳開,軍心必會大亂,你們能把這一萬鐵騎平安帶回美稷嗎?」

    被仇恨和擔憂沖昏了頭腦的阿雄和奧普駭然心驚,兩人面面相覷,頓時清醒了許多。這一萬鐵騎雖然都是左部落各族士卒,但領兵的各部當戶、且渠、千長、百長和匈奴三大貴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誰能保證這些人在回家途中不舉兵作亂?左賢王呼蘭盛都被自己的侍從殺了,還有什麼事不會發生?

    如果這一萬匈奴鐵騎不能控制,他們怎麼為呼蘭盛報仇雪恨?

    「你們匈奴人這幾年休養生息,收了不少北匈奴的部落,現在在河東你們匈奴人就有幾萬人,單于庭有一萬多人,美稷南部的左部落其他部族還有一萬多人,再加上大將軍的支援,保護大單于的軍隊至少有五萬人。匈奴其他各部即使全部叛亂,勉強湊齊十萬大軍,也不會危及到大單于的安全,雖然平叛需要一段時間,并州的安危受到威脅,但情況絕對不會糟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胡才看著兩人說道:「現在局勢不明,你們帶一萬鐵騎千里迢迢的趕回去,無助於解決匈奴目前的混亂局面,相反,假如一萬鐵騎在回家途中叛逃潰散了,反而會增加匈奴的混亂,讓局勢更加惡化。」

    阿雄低頭不語。胡才這麼一說,他心裡安穩了許多,有五萬大軍在匈奴,大單于應該不會有什麼事,麻煩的不過是如何平定匈奴叛逆而已。回家還是不回家?他很猶豫。

    「大將軍是什麼意思?」奧普也冷靜下來,低聲問道。

    現在匈奴人和胡才榮辱與共,以胡才的心狠手辣,如果沒有得到他的同意,胡才是不會放他們離開的,弄不好胡才真的會趕盡殺絕。

    況且,金源泉,呼蘭盛他們是胡才支持的,現在呼蘭盛出事了,胡才一定不會坐視不理的,這等於是得罪了胡才,如果胡才置之不理,以後他胡才怎麼管理南匈奴?

    「你們還是留下來繼續作戰。」胡才說道,「匈奴鐵騎立下大功後,天子一定會非常高興。這無論是對大單于的平叛還是對匈奴的將來,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奧普繼續問道「那左賢王的事怎麼辦?我們怎麼向各部將士解釋?」

    「瞞是瞞不掉的。」胡才說道,「就說是叛軍的刺客刺殺了左賢王,一來可以安定軍心,二來可以激起匈奴將士對叛軍的仇恨,有助於平叛大戰。」

    阿雄突然抬頭問道:「大將軍可曾想過,假如匈奴叛軍主動向大漢皇帝臣服,說這是匈奴內部事務,要求重立大單于,而大漢皇帝又答應了,我們這些匈奴兵一樣會反的。」

    胡才很堅決地搖手道:「你放心,我只要接到匈奴叛亂的確切消息,立即向陛下上書,懇請陛下全力支持大單于,保證不會出現這種事。同時,我向大將軍府和護匈奴中郎將部發出急令,命令他們盡一切力量幫助大單于平叛。」

    「至於左賢王的事,我會派人向大單于詳細說明,並且要求大單于以右賢王於水連為左賢王,匈奴儲副。」胡才看了一眼阿雄,不理眾人驚愣的目光,從容說道,「以大當戶為單于庭左大當戶,統領平叛大軍。」

    阿雄的神情略顯激動,半天沒有說話。奧普的臉色卻有點難看了。

    左賢王是匈奴儲副,雖然死了,但他的實力猶在,新的儲副自然應該是呼蘭盛的兒子,單于庭右大都尉唐木華。而且,唐木華的舅舅就是ri逐王吉朗,實力也很強勁。所以說,這個新的儲副怎麼輪也輪不到於水連。

    胡才不知道是不懂匈奴的事還是為了留下匈奴軍穩定軍心,竟然出此下策。這樣做的後果可能直接導致匈奴舊亂未平而新亂又始。

    奧普是吉朗的侄子,當然向著唐木華,所以他心裡十分不高興。

    但這個時候當著阿雄的面,誰都不敢出言阻止,然而胡才猶嫌不足,又說了一句更加令人震駭的話。

    「此戰過後,只要我在北方,你就是儲副,就是未來的大單于。」

    奧普臉色劇變,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震駭,脫口驚呼道:「大人,阿雄上面有四位哥哥,他既沒有領地也沒有兵馬,將來回到匈奴後怎麼辦?」

    奧普不管了,他就是得罪了胡才,得罪了阿雄,他也要出言阻止了。

    阿雄是於水連的第五子,奴隸所生,庶出,既不是部落小王,也不是單于庭的高官,僅僅是於水連所在部落大軍的一個軍官而已。

    這次大漢國皇帝徵調虎賁軍北上迎戰鮮卑人,匈奴貴族的子弟都知道有惡戰要打,都不來。左賢王親自率軍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他為了討得大漢國皇帝的歡心和支持,無論如何都要做做姿態。

    左賢王沒辦法,最後就給了阿雄一個大當戶,把年少輕狂的阿雄給哄來了,他自己的兒子反而一個都沒帶。像阿雄這種庶出身份的貴族子弟在匈奴多如牛毛,無論有多高的戰功都沒用,根本就沾不上權力的邊,至於說做儲副,那更像做夢一樣。

    但是偏偏胡才想讓阿雄以後成為大單于,難道胡才是真不知道匈奴人的規矩嗎?

    胡才不但在匈奴舊亂上添新亂,連匈奴將來的內亂都安排好了。

    阿雄自己當然清楚,所以他瞪大眼睛望著胡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胡才冷笑道:「我大漢國數萬將士幫助大單于平定內亂,難道提這麼點要求也不行嗎?阿雄在大單于幫助大漢國打敗鮮卑人,立了戰功,他就是我大漢國的功臣,背後有大漢國皇帝的支持,將來他做個儲副,做個大單于,怎麼不行?」

    他手指帳內眾人,對阿雄說道:「今天當著眾人的面,我胡才發誓,只要我在北方,你阿雄就是匈奴的儲副,就是將來的大單于。即使我不在北方,我也讓你有足夠的實力坐上大單于之位,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大帳內霎時死一般的寂靜,大家驚呆了。

    張燕和眾人雖然覺得胡才之議大大不妥,但想到這可能是胡才為留下匈奴大軍而想的權宜之計,所以誰也沒有太在意,忽然聽到胡才發誓,這才知道事情嚴重了,胡才不是在敷衍哄騙阿雄,而是來真的。

    眾人目瞪口呆地望著胡才,心神俱震。

    阿雄為大單于,這是怎麼回事?胡才上一次雖然任命金源泉為大單于,但是金源泉在南匈奴的影響力還是有的,所以,其他的匈奴人才會支持,但現在,阿雄一個奴隸之子,他怎麼可能可以成為大單于?

    阿雄大悲之下突逢大喜,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奧普憤怒了,他握緊雙拳,張嘴就要大吼。說到底,胡才的眼裡只有他的大漢國,根本沒有匈奴,他巴不得匈奴人一直亂下去,死絕了才好。

    上一次河套一戰,南匈奴死了幾萬人,這一次南匈奴一亂,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胡才這是想幹什麼?他不是想幫助南匈奴,而是想滅亡南匈奴。

    胡才突然轉臉瞪著奧普,滿臉的殺氣,那駭人的眼種似乎在告訴他。你要膽敢吼一嗓子,我就殺了你。奧普雖然滿腔悲憤,卻終究沒有喊出來,他衝著悲喜交加的阿雄,咬牙說道:「還不跪下謝過大將軍大人。」

    阿雄撲通跪下,感激涕零,連連磕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跪在左賢王呼蘭盛遺體旁邊的一幫侍從和幾個當戶、且渠因為聽不懂大漢話,也不知道胡才和阿雄他們剛才說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但看到阿雄給胡才磕頭,也急忙跑過來跟著磕了幾個頭。

    胡才把奧普喊到一邊,低聲安慰了幾句。奧普很難過,也很氣憤,低著頭,一言不發。

    此時,胡才非常需要得到奧普的幫助,他的特殊身份讓他在匈奴中下級軍官中非常有威信,說話也有份量。胡才看他情緒很激憤,問道:「奧普,你從金源泉成為大單于以後就跟我在一起,我是什麼樣的人你清楚。兄弟之間,沒什麼話不能說。你說,我什麼地方做的不對,讓你這樣生氣。」

    「大將軍,你這種做法,雖然穩住了阿雄,穩住了一萬匈奴鐵騎,但後果是什麼?你想讓匈奴人互相殺到什麼時候?你……」奧普漲紅著臉,忍不住還是把後面的話說了出來,「你居心何在?你想把匈奴滅族嗎?」

    胡才搖搖頭,鄭重地說道:「奧普,你錯了,你為什麼只看到匈奴單于庭的王權之爭,卻看不到匈奴部落的穩定?」

    南匈奴要麼滅亡,要麼漢化,這是胡才對胡族的方針政策。上一次河套一戰,俘虜的幾十萬匈奴人,但是胡才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匈奴人,那個時候,他只有河東一地,雖然在河套,朔方等安排了十萬屯田兵,但在地廣人稀的河套,十萬屯田兵根本不足以讓他對河套,對邊郡的控制。

    加上在河東的時候,在李肅的介紹下,有不少南匈奴部落投靠他,事後他統計了一下,這些南匈奴部落有幾萬人,但是胡才覺得這些人安排在河東大本營是一種危機,所以他就安排在了河套等地,立金源泉為大草原,招匈奴人入軍。

    從那個時候,胡才就已經安排了南匈奴內亂的種子,現在南匈奴內亂,胡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有要在這其中放一把火。

    「我看不出大人這樣做對匈奴各部的穩定有什麼幫助?」

    「屠各族為什麼反?須卜氏等三家貴族為什麼要謀奪大單于之位?左賢王為什麼被刺?」胡才歎了一口氣,說道,「這都是因為單于庭的實力不足以震懾匈奴各部所導致的結果。如果金源泉手中有幾萬匈奴大軍,或者如果阿雄坐擁大軍,再輔以大漢國的強勢幫助,讓他實力倍增,傲視匈奴各部,試問匈奴還有誰敢反?」

    頓了頓,胡才說道:「我大漢國在度遼水設置重兵,為什麼?為了幫助單于庭震懾匈奴各部心懷不軌者。如果單于庭以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震懾四方,還需要我大漢國在度遼水駐紮重兵嗎?」

    「要想穩住匈奴,這是目前唯一的辦法。」胡才看著奧普說道,「我大漢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北疆,而北疆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匈奴,匈奴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單于庭。只有如此,我大漢國才能安穩,北方才能安穩。」

    奧普低頭想了一下,情緒漸漸穩定了下來,「大人,那阿雄怎麼雄起於匈奴?」

    「打敗了鮮卑人以後,我們立即回并州。凡大軍所平之匈奴部落,皆歸阿雄。」胡才意味深長的說道。

    匈奴各部將領聽說左賢王呼蘭盛被叛軍刺殺,無不怒氣衝天,發誓要誅殺叛軍,為左賢王報仇雪恨。

    大軍停留三天之後,隨即出發,行軍速度大大加快。

    胡才雖然留下了匈奴鐵騎,穩住了軍心,但他的做法還是讓大多數部下難以接受。如果匈奴的事按胡才的辦法處理,難度很大,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匈奴內部頻繁的動亂。匈奴不能穩定下來,對并州是個很大的威脅,同時,大漢國也要為平定匈奴內亂而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得不償失。胡才不願意和部下過多的談論這事,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并州的消息終於傳到了胡才手中。因為雁門關被鮮卑人攻擊,大將軍府的信使只能翻山越嶺,從小路繞到朔方郡,時間上大為耽擱。

    大單于被殺,匈奴大亂,情況遠比胡才所想像的要糟糕得多,而鮮卑大王魁頭和北部鮮卑大人拓跋武在雁門關的入侵,更是讓胡才寢食難安。北征大軍的主要將領和幕僚聚集在一起商量了很長時間,誰都想不出好辦法。除了盡早打敗和連的大軍,盡早回援,別無他途。

    最重要的是,現在雁門關因為被鮮卑人攻擊,匈奴人內亂,大軍的糧草是個問題,如果在一個月內打敗不了鮮卑人,胡才的八萬大軍糧草就沒了。

    胡才憂心忡忡,八萬大軍的糧草消耗驚人,除了這八萬大軍外,還有十幾萬的民夫,如果不是胡才在出兵前命令,大軍至少帶一個半月的糧草,現在大軍就是返回朔方郡,也來不及了。

    「大人,是不是可以徵調冀州的大軍到雁門關?」朱鵬問道。

    「不行。」胡才堅決地說道,「告訴消耗,無論如何不能徵調冀州大軍。下個月末,莊稼就要收割了。為了確保穀物進倉,冀州必須要遍佈冀州各地,以防公孫瓚,袁紹等人,還有黃巾軍的擄掠。」

    「主公,大單于被殺的事要不要告訴阿雄和奧普?」趙雲問道。

    「我親自告訴他們。」胡才想了一下,對聶榮說道,「聶榮,你派個心腹手下回并州,帶個口信給消耗。」

    「主公請說。」聶榮道。

    胡才沖聶榮抬抬手。聶榮走到胡才身邊,附耳傾聽。胡才小聲說道:「叫他告訴吳川,找個機會,不露痕跡地把唐木華殺了,動作要快一點。」

    聶榮心領神會,笑著問道:「左賢王被刺的事要不要……」

    「先放一放,暫時不要告訴消耗。」胡才說道,「等我們打敗了鮮卑人再說。」

    …………

    九月中,袁術趕到穎川,會合了孫賁、朱治,兩軍合而為一,急速向陳留而去。

    大軍剛剛進入兗州,就接到了兗州爆發瘟疫的消息。

    袁術氣得破口大罵。驚駭之餘,他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前進。大軍一路暢通無阻,順利進駐雍丘城。

    陳留太守張邈突然聽說袁術率軍到了兗州,頓時大驚失色。袁紹好狠的手段,竟然這麼快就把袁術趕出了南陽,但袁紹這招驅狼吞虎,也未免太狠了一點。虎狼相殘,兗州危矣。袁術為了生存,勢必要拚命,而曹操為了活著,也不會束手就擒,這下兗州遭殃了。

    兗州在他的眼中,是中興大漢帝國的希望,如果兗州被毀,他們還怎麼中興大漢,他們還怎麼消滅胡才,董卓,袁紹這些叛逆?

    為了讓袁術退出兗州,張邈一邊急報曹操,一邊親自趕到雍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