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十八章 大獲全勝(6) 文 / 燕天

    第十八章大獲全勝(6)

    蘇靈山。

    魁頭集結了一萬三千大軍,在朝陽升起的時候,向蘇靈山發起了猛攻。邪歸逆前天帶著一萬人攻打,結果打了一天,損失了兩千人馬。今天,他吸取了教訓,命令兩個小帥各帶兩千士卒沿著馳道兩側的山林進攻,先把埋伏在山林裡的屯田兵弓箭手給殺散,同時,他指揮鐵騎以五百人為一隊,輪流齊射,輪流衝殺。鮮卑鐵騎由於攻擊隊形又小又密,輪流攻擊的速度又非常快,結果把屯田兵打得措手不及,阻擊陣地丟了一個又一個。

    指揮阻擊的楊鳳渾身浴血,誓死不退。那天他給胡才罵慘了,憋了一肚子氣。這一次死戰不退。

    中午的時候,楊鳳撤退不及,被鮮卑人的長矛刺中了大腿,鮮血就像噴泉一樣射了出來。楊鳳痛得破口大罵,連滾帶爬好不容易逃了回去。他找胡才要援兵,說支持不住了,正面戰場只有兩三千人了,再不發援兵就完了。

    胡才回答得更簡單,什麼時候全部打完了什麼時候再說,援兵沒有。楊鳳氣得跛著一隻腳把胡才的祖宗八代都罵了一遍,但罵歸罵,仗還要打。他一手拿根長矛做枴杖,一手拿著戰刀繼續帶著士卒奮勇衝殺,「兄弟們,不要指望援兵了,我們拼吧,拼完了為止。」

    北面戰場打得激烈,南面戰場打得就是慘烈了。

    拓跋武和落羅旭集結了兩萬八千大軍進攻蘇靈山。落羅旭前天猛攻一天,也損失了將近兩千人,今天他和邪歸逆選擇了同樣的攻擊辦法,只不過他派了更多的士卒從兩側山林攻擊前進。負責在馳道上阻擊的屯田兵因為缺少兩翼弓箭的支持,死傷慘重。

    到下午的時候,步平傷痕纍纍地被抬到了山嶺上,五千多屯田兵被徹底打散了,沒死的都逃到附近山嶺裡去了,鮮卑人的攻擊太可怕了,根本擋不住。胡才沖步平拍拍手,大聲讚道:「好,好樣的。」隨即他帶著一萬屯田兵精銳對上了鮮卑鐵騎。鮮卑人頓時覺得就像撞到了鐵板上一樣,寸步難進。

    此時,鮮卑人密密麻麻地擠在蘇靈山兩端近十里長的馳道上,許多鐵騎士卒都是輪流上陣攻擊幾次了。蘇靈山上兩里長,五百步寬的戰場上,殺聲震天,血肉橫飛。

    北面的阻擊也被打散了,楊鳳被幾個屯田兵士卒連拖帶拽拉到附近樹林裡去了。他雖然一心要求死,但士卒們好心好意,把他捆起來抬著跑了。

    胡才的主力兩面受敵,岌岌可危。胡才夷然不懼,大聲命令點燃山嶺上的火堆。

    在山中埋伏了好幾天的鐵騎將士們看到出擊的信號,個個吼聲如雷,士氣如虹。他們順著馳道兩側的山巒狂奔而出,一時間,蘇靈山上,驚雷陣陣。

    李蒙帶著一萬人攻擊蘇靈山北面魁頭的大軍。泰興帶著兩萬人攻擊蘇靈山南面拓跋武和落羅旭的大軍。

    這三萬鐵騎此時殺出,對鮮卑人的心理衝擊和震駭那是相當驚人的。看到滿山遍野的鐵騎,要說心裡不怕,那是假話。

    鐵騎,虎賁軍的鐵騎出現了。

    拓跋武瞠目結舌。此時,他才真正感覺到自己這次出關攻擊晉陽實在是太冒失了,自己的確是中了漢人的奸計,不承認都不行。漢人放棄雁門關,誘敵深入,步步設計,早就算計好了要擊敗自己,可惜,自己直到現在才明白過來。但他有一件事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漢人的戰將皇甫嵩、朱俊,盧植,個個只用幾萬人就能擊敗幾十萬黑山軍黃巾軍,為什麼自己和幾萬鮮卑鐵騎卻不行,還反而被幾萬黑山軍出身的屯田兵給算計了,給打敗了。他不服氣,他真的不服氣,為什麼會這樣?

    還有,胡才的鐵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他們不是去了朔方郡了嗎?難道他們回來了,他為什麼不知道,大王為什麼沒有消息傳來?

    突然,遠處的鮮卑人大亂,恐怖的叫喊聲讓人毛骨悚然,好像天地都要塌了一樣,無數的鮮卑鐵騎慌不擇路,縱馬狂奔。弩炮的吼聲隨之響了起來,此起彼伏,震撼山野。張白騎帶著屯田兵追殺而來。

    「殺……」

    「殺……」

    鮮卑人拚命了,蘇靈山上的廝殺聲已經被恐懼瘋狂的吼叫聲徹底淹沒了,幾萬人糾纏在幾里長的馳道上,殺得如醉如癡,全然忘記了身在何處,只知道殺,往前殺。

    殺……

    虎賁軍鐵騎飛馳,休息了幾天,將士們已經恢復了戰鬥力,此時面對鮮卑人,戰意高昂。

    「殺……」

    屯田兵被鮮卑人殺得眼珠子都紅了,不要說退,就連性命都不要了。胡才殺得暈頭轉向,逮到人就砍,根本不管是敵是友,先砍幾刀再說。

    蘇靈山附近,虎賁軍鐵騎,屯田兵,鮮卑人,進行了殘酷的廝殺,三萬虎賁軍鐵騎彷彿成為了鮮卑人的噩夢,無數鮮卑人倒在虎賁軍的鐵騎下。

    徐晃在急急忙忙中找到了胡才:「主公,讓開一條路。」

    胡才明白徐晃的意思,圍三缺一,這才能更好的殺死鮮卑人,否則鮮卑人破釜沉舟,對虎賁軍和屯田兵的傷害就大了。

    「命令撤退。」

    …………

    殘陽如血。

    黑夜來臨,蘇靈山上燃起了一堆堆的大火,綿延十里不絕。

    虎賁軍和屯田兵士卒有的精疲力竭地躺在戰場上,有的興奮地跑來跑去大喊大叫。幾萬民夫從山裡走出來,開始打掃戰場。

    胡才,徐晃、張白騎、楊鳳、王當幾人聚到一起,幾雙手激動地握到了一起,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盡湧心頭。

    「贏了,這一仗我們總算贏了。」徐晃顫抖著嗓音,眼含淚花,「屯田兵從此名揚天下,名垂青史。」

    張白騎淚水滾落,哽咽無語。

    深夜,初步戰報呈送了上來。屯田兵從攻佔蘇靈山開始,到今天黃昏主動放走鮮卑人為止,總共殺敵兩萬三千人,屯田兵折損一萬八千人。

    胡才非常滿意地笑道:「雁門關一戰,我們總共殺敵六萬八千多人,屯田兵的損失加上雁門關將士的損失大約四萬人。此仗打完,屯田兵將無敵於天下了。這件事yin山的鮮卑人,這一次鮮卑人損失了十幾萬兵馬,幾年內,北方就安穩了。」

    …………

    雁門關。

    「報……」

    慕容恪和拓跋武,魁頭,落羅旭剛見面,一騎快馬來到了雁門關。

    「報,yin山一戰,大王被虎賁軍胡才打敗,十幾萬大軍損失慘重,大王戰死。」

    「什麼?」

    慕容恪,拓跋武,魁頭,落羅旭等人臉色大變,和連死了,這怎麼可能?

    魁頭眼中山谷一絲喜色,和連一死,拓跋武這一次損失慘重,他魁頭就更有機會成為鮮卑人的大王了。

    想到這裡,魁頭把目光看向慕容恪。

    慕容恪知道,現在鮮卑人不能亂,大王和連一死,鮮卑人有不少人想當鮮卑人的大王,但是有實力的沒有幾個,現在雁門關魁頭有兩萬鐵騎,如果不讓魁頭成為大王,恐怕魁頭馬上會翻臉不認人。

    於是,在慕容恪的支持下,魁頭成為了新的鮮卑大王。拓跋武雖然有心反對,但他手中不過一萬多殘兵敗將,根本沒有機會反對。

    於是,慕容恪,拓跋武,落羅旭在雁門關歃血為盟,共推魁頭為鮮卑大王。

    慕容恪在雁門關和拓跋武,落羅旭談了大約一個多時辰,然後拓跋武面無表情地帶著僅存的一萬五千名士卒連夜出關,回自己的北部鮮卑去了。

    第二天上午,魁頭、慕容恪,落羅旭帶著一萬多殘兵開始了返回草原的行程。

    慕容恪駐馬回首望著雁門關,久久無語。

    雁門關攻下了,可是鮮卑人在雁門關呆了不到一個月,就要還給漢人,慕容恪感慨不已。

    中午,胡才、徐晃、張白騎、楊鳳帶著大軍進駐雁門關,巨大的漢字大纛在雁門關上空高高飄揚。

    雁門關大戰結束三天後,吳慶等步卒大軍來到雁門關,胡才命令李大目出屯田兵中補充兵馬,繼續駐守雁門關。然後與吳慶,胡才等帶著大軍主力返回晉陽。

    北疆的險惡形勢並沒有因為雁門關大捷而得到任何改善,但胡才和徐晃都清楚,整個北疆的被動局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生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他們不知道;北疆的被動局面何時會得到徹底扭轉,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只有等待,耐心地等待。

    胡才接著向屯田兵各部首領提議,雁門關大戰後所剩下的屯田兵應該全部轉為虎賁軍,補充到虎賁軍各軍中。張白騎和楊鳳大喜,他們當然願意了,但朝廷會不會答應?尤其這次他們戰勝了鮮卑人,殺敵數萬,其強悍的實力一定會震撼朝野,讓朝廷內外惶恐不安。

    胡才笑道:「陛下不會不答應。」

    張白騎和楊鳳他們都清楚,現在張燕是征北將軍,統領北方幾萬大軍,這是胡才對他們的信任。

    當初胡才信誓旦旦地說要招撫黑山軍,張白騎是半信半疑,楊鳳根本就沒有半點信心,但胡才卻奇跡般地說服了天子和朝廷成功招撫了。胡才憑什麼能說服天子?天子憑什麼信任他?

    就是因為胡才的武力,胡才想自己建立晉陽朝廷,所以想要強大的武力。現在看起來胡才的招撫非常有遠見,否則這次并州十有仈jiu就丟了,但當時誰會想到今天的事?誰會想到屯田兵會成為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回頭想想,胡才的許多神話背後都有出色的謀劃,招撫他們恐怕是為了解決兵馬武力問題。

    兩人雖然明白了許多事的關鍵,但心裡卻無半點喜色,反而面顯憂色,茫然無語。歷朝歷代,凡牽扯到皇統的,很少有善終的。胡才如果因為皇統的事倒下了,跟在他後面的從屬故吏都要受到牽連,能保住性命的就非常不錯了。尤其象張白騎和楊鳳這種人,想不死都難。

    張白騎和楊鳳望著胡才從容鎮定的神情,突然發現自己把受撫的後果想得太簡單了。招撫只是讓黑山軍鑽進一個繩套,而雁門關大戰,卻讓這個繩套把黑山軍屯田兵的脖子卡緊了。屯田兵受撫之後,本來還有一點dulixing,但經此一仗後,僅存的那點dulixing卻徹底喪失了。現在黑山軍將士們的命運已經和胡才的命運緊緊地捆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要想擺脫這種局面,除非再造胡才的反,但現在再造反已經很難了。這些士卒在胡才身上看到了希望,在并州種下了希望,在雁門關打出了希望,再想鼓動他們造反,勢比登天還難。

    雁門關大戰之後,屯田兵威勢大起。但在天下人的眼裡,看到的不是張白騎和楊鳳的實力,而是胡才的實力。

    胡才招撫了黑山軍,組建了屯田兵,胡才坐鎮并州看護屯田兵,胡才的大將軍府指揮屯田兵擊敗了鮮卑人,屯田兵的強大實力其實就是胡才的實力。

    現在原黑山軍大帥張燕是征北將軍,但是他手下的虎賁第六軍,第十軍,驃騎軍,只有第六軍是張燕的親軍,其他的第六軍和驃騎軍,還不是胡才的?張燕在北方,張白騎,楊鳳等人跟著胡才身邊,以後就是見面也難了。

    這一點,就是已經被胡才一語驚醒的張白騎和楊鳳也不得不承認,而胡才正是因為這一點才和他們商討屯田兵的將來。否則,胡才不會在大戰結束之後,立即告訴他們大將軍府的絕對機密。

    雁門關大戰之後的屯田兵,從士卒到各部首領,都已經被并州的土地和胡才的大將軍府牢牢地控制了。

    楊鳳眉頭深鎖,顯得很不甘心。張白騎卻很坦然,他湊到楊鳳耳邊小聲說道:「大賢良師組建黑胡椒舉兵起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不是我們個人的財產,也不是胡才和朝廷的財產。他們是天下百姓的兵。只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屋子住,只要百姓安居樂業無憂無慮,我們就算成功了。誰做不到這一點,誰就指揮不了他們,誰就控制不了他們,他們自己就會造反。」

    楊鳳一想到大賢良師,心裡頓時有了感悟。大賢良師當時振臂一呼,百萬百姓雲集響應,這不是因為大賢良師神仙一般的超然身份,而是因為大家都想造反。雁門關大戰之後,這些原黑山軍黃巾軍的將士雖然把希望都種在了并州,但只要這個希望破裂了,不管是誰,就是胡才也控制不了他們,因為在他們的骨子裡就是叛逆。

    楊鳳望著張白騎,微微一笑,心中再無芥蒂。

    胡才看著張白騎和楊鳳離開,心裡鬆了一口氣。三十萬黑山軍招撫,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哪一天他們造反,對虎賁軍,對他來說打擊是很大的,所以胡才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解決這個麻煩。

    晉陽朝廷建立,胡才整編虎賁軍,他就想方設法的把張燕的五萬郡國兵挑選精銳編入虎賁軍。

    這一次北征,他把張燕帶在身邊,把徐晃留在晉陽,就是為了削弱張燕在冀州的影響力,畢竟冀州有二十五萬屯田兵。同時胡才也知道,這一次鮮卑人南下就多路南下,雁門關就是其中之一。雁門關的李大目的虎賁第十二軍大部分也是黑山軍的將士,所以他才命令徐晃讓李大目守衛雁門關,不給他支援,然後調到冀州的屯田兵,利用他們打一個反擊戰。

    這一次雁門關之戰,屯田兵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不會在心裡仇恨胡才,反而會感激胡才,覺得是胡才給了他們的希望。而胡才通過這一次雁門關之戰,牢牢地控制了屯田兵,把這些屯田兵轉為虎賁軍,冀州的屯田兵實力就削弱了。

    可以說,這一次雁門關之戰,胡才大獲全勝,這不僅僅是對鮮卑人,同樣是對內部的,削弱了黑山軍的屯田兵,解決了後顧之憂,以後他可以專心致志的對付晉陽朝廷的哪些老傢伙和其他各個諸侯了。

    同時,yin山之戰,雁門關之戰,兩次打敗鮮卑人,殺死鮮卑大王和連,他胡才的威望更是到了鼎峰,也加強了晉陽朝廷的威望,讓天下人看到了胡才中興大漢的希望。

    十月,晉陽。

    雁門關大捷的消息轟動了大漢國。當大軍回到晉陽時,受到了數萬百姓的夾道歡迎,留著熱淚的百姓們高聲歡呼著,聲震雲霄。

    八月吳川的大軍在谷羅城大勝匈奴叛軍,九月胡才的北征軍在yin山殺死鮮卑大王和連,徐晃張白騎指揮大軍大勝鮮卑人,北疆的捷報一個接一個地送到今天,讓晉陽朝廷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朝野上下更是把這些大捷背後的危機拋到了九霄雲外。

    晉陽,司徒府。

    王允臉色陰沉的在書房走來走去,yin山之戰,雁門關之戰,對大漢國,對晉陽朝廷來說是規模空前的勝利,但在他王允看來,這是大漢國災難的開始,胡才建立晉陽朝廷以後,就已經飛揚跋扈起來了,這一次yin山和雁門關的兩次大勝,還不無法無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老爺,楊大人來了。」門口傳來管家的聲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