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二十三章暗流(5) 文 / 燕天

    第二十三章暗流(5)

    現在幽州,冀州,關西,兗州等地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如果長時間的陷入晉陽朝廷的內鬥,胡才也沒有這麼多的精力。

    當初胡才之所以立天子,就是為了天子這一塊招牌,同時也為了掌控更多的權利,所以他決不允許別人成為他的絆腳石。

    當初讓皇甫嵩他們組建北軍和禁軍,是為了得到他們的支持而作出的讓步,現在是該把北軍和禁軍收回的時候了。

    軍權,這對胡才來說至關重要,他決不允許任何人掌控他的軍權,哪怕是吳慶等心腹也一樣,他幾次三番的整軍,就是為了不被別人掌控軍權。更何況朝廷尚書檯的人。

    不過胡才也明白,想要收回北軍和禁軍的軍權,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讓別人不可反駁的理由。

    這天,在尚書檯,胡才終於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現在匈奴人叛亂,并州長城外烽火連天,虎賁軍經過yin山和雁門關之戰,損失慘重,特命北軍出兵平叛。

    尚書檯的幾位大臣對胡才要求立即發動并州大戰持有不同的意見,幾個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皇甫嵩堅決支持胡才的提議,他認為現在鮮卑人大敗未穩,南匈奴叛軍首尾不能兼顧,正是趁機平定叛亂,伺機奪回南匈奴叛軍佔領的土地的最佳時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定要戰。

    楊彪認為現在朝廷為了賑災已經不堪重負陷入了財政危機,根本無力支持軍隊的征伐,還是等到十月穀物成熟賦稅入庫之後為好。雖然平叛的最佳機會可能錯失,但鮮卑人的實力在雁門關大戰後被嚴重削弱是個事實,鮮卑人遲早都要因為各部實力的不平衡而發生內亂,南匈奴叛軍孤立無援,收復上郡和西河郡的機會還是存在的。而且,鮮卑人剛剛大敗,如果這個時候馬上對付南匈奴叛軍,讓鮮卑人感到生存受到了威脅,鮮卑各部有可能出兵并州南匈奴叛軍,那時,我們的攻擊阻力反而更大。所以,楊彪認為并州還是暫時休戰為好,給鮮卑人一段充足的喘息時間,鮮卑各部會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率先解決內部威脅,從而發生內亂。鮮卑人內亂之後,無力南顧,收復失地,消滅南匈奴叛軍還不是輕而易舉。

    黃琬和蔡邕兩人的反對態度很堅決,他們從國內的危機和枯竭的財政出發,竭力反對再起戰事。不要說十月之後了,就是明年開戰他們都不同意。國內的事實擺在那裡,兩三百萬災民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安置,馬上就會變成難民、流民。百姓們沒有吃的,不能生存,隨即就會發生暴亂。

    目前這批災民的人數多,地點集中,一旦暴亂其威力必定驚人,其規模肯定要比中平元年的黃巾之禍大,特別是冀州,可能要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黃河水災給大漢國造成的傷害太大了,朝廷要想恢復到受災前的狀態,大概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為此朝廷大約要付出幾十億錢的代價,除了眼前的賑災,安置,幫助百姓恢復耕種以外,還包括減免賦稅,免征徭役,重修堤壩溝渠等等,耗費太大,以現在晉陽朝廷的財政狀況,不要說打仗,就是賑災安置難民都困難重重。

    況且,最重要的是,幽州,兗州等地的諸侯虎視眈眈,如果他們趁火打劫,對晉陽朝廷來說,是天大的災難。現在虎賁軍經歷了yin山和雁門關大戰,八萬虎賁軍主力損失慘重,需要時間恢復。

    而河東,冀州的虎賁軍,需要面對董卓,公孫瓚,袁紹,曹操他們,根本無兵可調。而北軍組建時間不到一年,雖然這一段時間都在訓練,但這一萬北軍沒有經歷過戰爭,根本不是幾萬南匈奴叛軍的對手,現在調北軍去對付南匈奴叛軍,萬一北軍有什麼意外,對晉陽朝廷來說,是一個打擊。

    董承對兵事不懂,對民政也不甚了了,但他知道只要皇甫嵩同意了的事,肯定能行。所以他堅決站在皇甫嵩一邊。

    董承說,我們大漢國和胡人打了幾百年的仗。從打匈奴開始,然後就是打羌人,打烏丸人,打鮮卑人,陣亡將士和耗費軍資盡皆無數,但結果如何?胡人越打越多,胡人的疆域越打越大,而我們大漢國卻越打越弱,土地越打越少。這是什麼原因?各位大人知道嗎?各位大人不能只看眼前,現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個可以重創胡人的機會,怎麼能白白放棄?難道還要任由胡人在長城外猖獗,屢屢入侵我大漢國嗎?難道非要等到我大漢國長城以北的土地全部丟失了再打嗎?

    董承向尚書檯的人問道,我請問諸位大人,到了那時,我們即使國力昌盛了,但我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把丟失的土地奪回來?我們為此要花多長時間死去多少將士耗費多少軍資?恐怕要十倍百倍於現在吧?

    現在大將軍打敗了鮮卑人,殺死了鮮卑大王和連,胡人膽戰心驚。南匈奴叛軍更是心驚膽戰,這個時候不去對付南匈奴叛軍,什麼時候去對付他們?

    皇甫嵩補充道,「大將軍在南方叛軍眾多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和鮮卑人打?八萬虎賁軍,如果守衛雞鹿塞和雁門關,就是鮮卑人再強,也打不進來,但是大將軍為什麼要以攻代守?諸位看看西疆,我們為了保住西涼的疆域,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打了幾十年的仗,幾十萬將士戰死在西疆,把一個強大富裕的大漢國都拖累垮了,難道這個慘痛的教訓還不夠嗎?難道我們還要把這個慘痛的經歷搬到北疆去嗎?如果我們失去北疆邊郡,任由胡人直接攻擊長城,鮮卑人現在雖然被大將軍打的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一定會捲土重來的,到時候,他們一定會瘋狂的南下,到時候在鮮卑人的攻擊下,大漢國還有什麼安全可言?大漢國還有什麼穩定可言?大漢國還有什麼昌盛可言?」

    黃琬和蔡邕反駁說,「正是因為西疆的教訓,我們才要慎重出戰。現在我們只有并州和冀州,還有一個河東和河套,這些地方有但是財富?有多少糧草?我們的財政年年枯竭入不敷出,如今連災民的事都解決不了,還打什麼仗?大將軍這一次出兵,八萬虎賁軍,三十萬民夫,還有雁門關一戰,五萬屯田兵,十萬民夫,這已經消耗了大量的糧草和財富,現在雖然已經開始秋收了,但秋收的糧食需要安置流民,需要堅持到明年開春,這個時候如果出兵,豈不是把糧食消耗王了?這對朝廷有什麼好處?」

    楊彪說道:「朝廷財政枯竭,災民無法救濟,國內形勢岌岌可危,這正是我們要繼續打仗的理由。董卓禍國殃民,袁紹居心叵測,曹操左右逢源,袁術小人得志,這些都是我大漢國的叛逆,我們需要強大的軍隊來震撼他們。大漢國上至天子下至逆賊,人人都知道北方的胡人才是危害我大漢國生存的罪魁禍首。如果我們此時擊敗胡人,把胡人趕出我們的國土,這個巨大的勝利不但可以振奮大漢國的民心,還可以讓百姓們看到大漢的天威,對陛下和朝廷奉若神明,更可以讓那些舉兵叛亂的逆賊們噤若寒蟬,肝膽俱裂。他們一定會在想,我大漢的軍隊連強大的胡人都擊敗了,難道還不能平定一幫逆賊?只要我們竭盡全力擊敗了胡人,奪回了失地,我們就可以挽回民心,拯救大漢國於危難之時,陛下更能得到萬民的景仰,建下舉世功勳,成為我大漢國最偉大的一代明君。」

    天子聽到楊彪這麼一說,大悅,要打這一仗的決心更大了。如果自已得到萬民景仰,成為一代聖主,自己還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誰能阻礙自己?那時不要說大將軍了,就是自以為是的士人們也不敢忤逆自己。朕是一代明君啊,朕要做的事怎麼會有錯?

    這幾年,天子雖然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了幾年,但是他的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甘心做一個傀儡,他需要重掌皇權,所以他需要朝廷的大臣們支持。需要軍隊的支持。但是天子明白,大將軍胡才的虎賁軍是大將軍自己一手組建的,是大將軍的心腹擔任統領的,人根本插不了手,唯一支持他的是北軍和禁軍,所以這一次他才希望北軍出兵。只有北軍打敗了南匈奴的叛軍,才能更好的為他所用,才能在以後有實力和大將軍對抗。

    王允等人雖然看上去對他忠心耿耿,但雒陽事變的時候,他已經看清楚了這些豪門士族的真面目,所以他根本不相信王允他們,他只相信皇甫嵩和董承,覺得只要他們才能幫助他重掌皇權。

    黃琬和蔡邕聽到楊彪的話,不敢再說了。難道自己要阻止陛下建功立業,成為一代明君嗎?

    黃琬說,「陛下,這事關係到大漢社稷,還是朝議一下,聽聽各方意見為好。即使要打,也要想一個萬全之策,要絕對保證并州之戰大獲全勝才行,否則,這就成了禍國之舉了。」

    天子雖然對并州之戰的前景充滿了憧憬,但事實就是事實,沒有錢打什麼仗?他心裡惴惴不安,下旨朝議。

    大臣們在朝堂上爭論了很長時間,意見很多。

    以司徒王允為首的大臣們堅決反對,他們要求陛下堅守攘外必先安內的祖宗法度,先賑濟災民,平定叛亂,穩定國內,等國力增強了,再談重開戰事,收復北疆疆域的問題。

    以尚書令皇甫嵩為首的大臣們堅決支持,他們認為目前鮮卑人的實力已經大為削弱,應該利用北疆的有利形勢,趁勝追擊,消滅南匈奴叛軍,盡快收復北疆已經丟失的邊郡。

    大將軍府的人卻在這個時候沉默不語,察言觀色。

    鮮卑人被虎賁軍打敗了,連鮮卑大王和連也死了,這個時候,北軍出兵消滅南匈奴叛軍,根本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因為北軍組建不到一年,沒有戰鬥經驗,所以就是要消滅南匈奴叛軍,也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所以皇甫嵩提出,這一次出兵,北軍為主力,虎賁軍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南匈奴叛軍。

    以楊彪為首的大臣們雖然支持北疆戰事繼續打下去,但他們認為要等一段時間。最起碼要等到十月之後,等糧食收割賦稅入庫,國家財政得到緩解,災民安置也已經基本辦妥之後再出兵開戰。

    以大將軍胡才為首的大臣們卻沒有發表意見,出兵的事是大將軍胡才提出的,大將軍府的人知道胡才想幹什麼,所以在這個時候沉默不語,想看看朝廷的這些人在這個時候是怎麼選擇。

    第一天各方情緒激烈,沒有討論出任何結果,大家不歡而散。第二天,天子下旨把王允等幾位老臣再一次請來了。眾臣再議。各方爭論得更加激烈。蔡邕和董承一言不和,破口大罵,差點就要動手打架了。

    晚上,王允、楊彪、皇甫嵩、盧植等人聚在王府繼續爭論。因為王允等人都極力反對出兵,所以皇甫嵩和董承打定主意要把他們說服了。如果這些人不同意,北疆戰事根本就沒有重開的可能。

    楊彪攤開地圖,翻出精心準備的各類文卷,和皇甫嵩兩人輪流對北疆能否繼續開戰,開戰後能否戰勝胡人等諸多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說。

    皇甫嵩說:「這一次北軍出兵,雖然是大將軍借刀殺人,但是卻是北軍的機會,大將軍的虎賁軍我們難以插手,所以,我們如果想忠心大漢國,就必須有自己的軍隊,大將軍在晉陽朝廷組建時,答應組建北軍和禁軍,但北軍和禁軍不過一萬三千,這些兵馬太少了,大將軍在虎賁軍在晉陽至少駐紮兩萬,如果兵變,我們根本不是大將軍的對手,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充北軍。但是在晉陽,在大將軍的眼皮底下,我們怎麼擴軍?大將軍會同意嗎?不,大將軍是絕對不會同意的。而且在北軍中,有多少是大將軍的人,你們誰知道?現在機會來了,大將軍想借刀殺人,削弱我們北軍的力量,但我們北軍可以借此機會擴充大軍。到時候我們就有何大將軍分庭抗禮的本錢了。」

    「南匈奴叛軍還有七八萬,這七八萬鐵騎想消滅他們,沒有十萬兵馬是不行的的,但是十萬兵馬現在朝廷根本沒有,在晉陽的虎賁軍雖然有五六萬,但大將軍不是說虎賁軍需要休整嗎?既然如此,我們北軍是不是可以擴充幾萬兵馬?有了這些兵馬,雖然增加了朝廷的負擔,但是我們能夠把他們控制在手中,就是大將軍也不敢小瞧。」

    「平叛我們要先後出動五萬大軍,近十萬民夫,根據測算,大約要耗費軍資十到十二億錢。這還是在yin山大戰和雁門關大戰後,鮮卑人實力虧損的情況下。如果按你們說的,等國力增強後再打,那至少需要再等十年。十年後,鮮卑人早就恢復了元氣。十年後我們北征,所需花費的時間和軍資恐怕大漢國根本無力承受,換句話說,北疆長城以北的疆域也就徹底丟了。雖然有朔方郡和雁門關在,但虎賁軍在北方只有三萬大軍,南匈奴叛軍和鮮卑人裡應外合,朔方郡很難守住。另外,此次北疆大戰的戰場都在大漢國的疆域以內,最遠的地方也就是五原和雲中境內,大軍的糧草運輸完全不成問題。只要有了充足的糧草保證,北疆之戰定能勝利,諸位大人無須擔心大戰會失敗。」

    黃琬說,「諸位大人所擔心的無非是大漢國庫空虛和大漢國內的危急形勢。但是并州的豪門有的是錢,這個時候,在大漢國生死存亡的時候,他們是不是要應該支持大漢國,支持天子?現在大漢國搖搖欲墜,他們難道不應該幫助大漢國嗎?」

    「董卓,袁紹等人野心勃勃,他們是大漢國的叛逆,需要去消滅他們,以後朝廷的兵馬財賦都需要安排在這上面,所以以後再打,大漢國的損失更大。這對誰都沒有好處。」

    王允幾人不同意,他們認為,大漢國從中平元年黃巾叛亂開始直到現在,十年了,戰火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無論是百姓軍隊還是國家,都飽受戰亂的摧殘,大漢國的臣民和軍隊早就不堪忍受了,而大漢國更是搖搖欲墜奄奄一息。這個時候不是發動大戰,而是要休養生息了。大漢國就像一個連續奮戰了十年的無敵勇士,這位勇士傷痕纍纍疲憊不堪,現在再讓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發起最凌厲的一擊,其後果必定是油盡燈枯,轟然而亡。

    并州之戰一旦開始,有幾個憂患。一是軍資能否保證,二是并州和冀州百姓能否忍受,三是朝廷能否穩定,這三者任何一個出現變故,并州之戰必敗。

    同時,這個時候董卓他們這些叛逆是不是會趁火打劫,他們會不會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出兵并州和冀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