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暗流(6) 文 / 燕天

    第二十四章暗流(6)

    特別是幽州的公孫瓚,他會不會捲土重來?北軍不過一萬兵馬,就是擴充到了五萬,這還是不是南匈奴叛軍的對手?如果失敗,朝廷怎麼辦?大漢國可能會成為這一戰損失慘重,轟然倒塌。

    大將軍胡才野心勃勃,居心叵測,他就是為了借刀殺人,他會讓北軍在這個時候擴充?他會視而不見?如果北軍離開晉陽,晉陽就只剩下三千禁軍了,如果這個時候大將軍動手,應該怎麼辦?天子怎麼辦?大漢國怎麼辦?

    皇甫嵩說道:「我們就是要利用這一次戰爭逼迫大將軍動手,剷除大將軍胡才。

    皇甫嵩笑道:「大漢國能否振興,不是靠這場并州大戰,而是要靠剷除大將軍以滅絕禍害國家的根源,要靠天子鞏固皇權,要靠天子盡早確立皇統以穩定社稷。并州大戰是輸是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為了大漢國振興而打,不是為了收復并州失地而打,這一點請諸位大人務必想清楚了。」

    「在我們的努力下,現在已經得到了并州不少的豪門士族的支持,大將軍也對此一無所知,冀州有伏完,馬ri磾等人,得到冀州不少士人的支持,但是如果這一次我們拒絕出兵,大將軍一定會警惕起來,現在大將軍還大權在握,現在晉陽更是還有幾萬虎賁軍,天下的叛逆還沒有消滅,我們還需要大將軍的武力,所以我們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動手,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消除大將軍的警惕,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以後給大將軍致命一擊。」

    「我很理解諸位大人的心情,大家都是為了大漢國,都擔心強行發動并州大戰會激發朝野上下的各類矛盾,從而導致大漢國分崩離析。但如果我們不發動并州大戰,難道大漢國就能解決目前所有的禍亂根源和危機嗎?現在的大漢國,胡才,董卓這些人都是危害大漢國的危害,不消滅他們,大漢國永無寧日,所以我們要打并州之戰,董卓這些人看到我們打并州之戰,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定出兵北上,到時候大將軍的虎賁軍不得不與他們一戰,大將軍手中二十萬虎賁軍,對我們大漢國,對朝廷來說是個危險,如果他與董卓他們大戰,無任勝敗,虎賁軍一定會損失的,到時我們就可以發動兵變了。」

    「這一次出兵,北軍擴充,還有并州的南匈奴叛軍進行練兵,只等大將軍的虎賁軍和董卓他們兩敗俱傷,幾萬北軍出兵,一舉消滅他們,還大漢國朗朗乾坤。」

    「這就好比人身上的毒瘤已經發作了,割不割都有可能要死。但有的人擔心一割就立即死了,於是留著它慢慢治療,天天忍受痛苦,天天企盼出現奇跡,最後哀嚎而死,直到臨死前還在後悔,我為什麼當時不一刀割下毒瘤呢?也許割下來很痛,也許割下來還是要死,但最起碼不用天天忍受痛苦了。我們已經經歷了兩次黨錮之禍,難道大家還希望經歷第三次黨錮之禍?難道大家還希望看到我們士人死絕嗎?」

    皇甫嵩笑道:「諸位大人放心,我有十足的把握打贏并州之戰,我所說的這個毒瘤割下來之後,不但不會死,而且還會立即痊癒。」

    皇甫嵩微微笑道:「雁門關大勝,給了我們一個發動并州大戰的機會,也給了我們一個剷除一切毒瘤,振興大漢國的機會。并州大戰結束之後,權傾朝野的大將軍沒了,大漢國朝野上下一片清朗,我們盡力輔佐陛下,力爭在十年之內,再建一個強大而昌盛的大漢王朝。」

    皇甫嵩的話讓幾位反對者猶豫不決。

    楊彪問道:「我們既要剷除大將軍,又要誅殺董卓等人,只有一來,如果失敗了,後果不堪設想。晉陽就會大亂。」

    王允道:「怎麼會失敗?大將軍胡才野心勃勃,他本來就是叛逆,他比董卓等人更可惡。晉陽亂了又如何?」

    「天子怎麼辦?」黃琬問道。

    「天子?天子在長安。」王允冷笑道。

    楊彪等人臉色一變。王允到現在還沒有承認晉陽天子。

    王允冷笑道:「別忘了大將軍何進是怎麼殺的,天子會放過你們嗎?」

    楊彪等人臉色大變。沉默不語。

    …………

    大將軍府。

    胡才,徐晃等商量大事。

    讓北軍出兵,胡才蓄謀已久,但是他絕對不會讓北軍擴充兵馬,他最好希望北軍能在這一次中全軍覆沒,這樣一來,就少了一個隱患,這對他,對虎賁軍來說是絕對有好處的。

    同時,胡才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利用這一次機會,對晉陽朝廷進行一次大清洗。接下來的幾年,他需要統一北方,爭霸天下,所以必須要把晉陽朝廷的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

    統一北方,消滅公孫瓚,這需要幾年時間,以虎賁軍現在的實力,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消滅公孫瓚,但想南下統一天下,必須要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否則,就可能像歷史上的袁紹一樣。

    歷史上的袁紹就是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才被曹操打敗。以前的時候,想到袁紹不聽田豐的話出兵南下有些傻,但此時胡才並不這麼想。

    北方,特別是冀州,雖然潛力雄厚,恢復很快。但是中原,特別是豫州,他的潛力並不比冀州小,再加上徐州,要恢復,冀州拍馬也趕不上。

    況且,北方的并州和幽州還有胡人為亂,需要幾萬大軍駐守,這幾萬大軍的糧草需要冀州的支持。

    歷史上,袁紹不過青州,幽州,并州,冀州,但幽州和并州有胡人,青州殘破不堪、只有一個冀州才能發展。

    而曹操擁有兗州,徐州,豫州,還有淮南,南陽郡,除了兗州外,其他的幾個地方都比幽州并州好,南方只有劉表等幾個胸無大志的小諸侯,如果讓曹操發展幾年,袁紹未必比得上。這恐怕就是歷史上的袁紹迫不及待的出兵想消滅曹操的原因吧?

    現在佔領北方是的他胡才,他也不得不在這方面看來,兗州的曹操已經發展起來了,袁紹在雒陽,豫州和南陽,袁術現在也在兗州。但是胡才明白,袁術是絕對不會是曹操的對手的,一旦曹操打敗袁術,他一定會出兵徐州,把徐州佔領了,到時候可以在他和公孫瓚打的時候,出兵青州,南下淮南。有了徐州和淮南的糧草,曹操絕對是個大敵。

    同時,現在已經佔領雒陽,豫州,南陽的袁紹,也不會寂寞,關中和荊州是他的目標,如果佔領荊州和關中,袁紹的實力一定會突飛猛進。

    而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他的虎賁軍南下,袁紹和曹操一定會聯合,到時候他是對手嗎?如果他統一北方,別看他的虎賁軍有二十萬,但是在幽州和并州的北疆需要五萬到八萬大軍駐守,防備胡人,而從河東到青州,幾千里的戰線上,十幾萬大軍根本是不夠的。當然,他可以擴充兵馬,但擴充兵馬需要糧草和財賦,但他少的就是這個,一個冀州根本堅持不了。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諸侯,劉備等人不可不防,這些渾水摸魚的傢伙才是最可怕的。

    胡才覺得自己不能墨守成規,必須想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糧草和財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更有把握。

    怎麼樣解決糧草和財賦問題?在胡才看來,商路才是其中之一,只有開通了商路,才能有財賦流入。

    不過這些問題怎麼解決,不是短時間能夠想到的。

    本來絲綢之路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想開起絲綢之路,要先統一西北,這對虎賁軍來說,現在是不可能的。對此,胡才只能另外想辦法。

    接下來胡才問了關於南匈奴叛軍的事。

    徐晃說,吳川在糧餉短缺的情況下,依照胡才的軍令,派遣五千兵馬冒充三萬大軍,日夜出沒於美稷城附近,已經牢牢把匈奴叛軍拖在了黃河南岸。匈奴叛軍首領須卜骨都侯和屠蘇多次派人刺殺大單于於水連,意圖刺死於水連分裂單于庭,從而達到逼迫大漢國承認須卜骨都侯為匈奴大單于的目的。於水連防不勝防已經被刺傷兩次了。

    吳川說,他打算把於水連秘密送到晉陽去待一段時間,這樣於水連更安全,而且也可以加劇匈奴叛軍諸部的分裂。

    另外,徐晃還說,冀州災民正在開始陸續北上,準備由邯鄲沿馳道進入上黨郡的壺關。一路上,六十萬災民們的食物由沿途各郡縣提供,進入壺關後由并州府提供。徐晃說,如果本月底陛下還不能給并州一個肯定的答覆,還不能給并州提供賑災錢糧,那麼,大軍的糧餉將徹底斷艷。

    胡才憂心忡忡,現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雖然解決了鮮卑人的威脅,但內部問題並沒有解決,天災**,流民叛軍,這不是打遊戲,這是爭霸天下,這是亂世。

    …………

    朝堂內外,天子百官日日圍繞著并州之戰爭論不休,不久,從并州送來的五府聯名奏章又扯出了六十萬災民的事。

    北遷六十萬災民的事並沒有經過朝議,僅僅就是尚書檯和天子隨便議了一下就下旨了,許多大臣都不知道這事。結果此事遭到了外廷大臣們的猛烈抨擊,尚書檯的幾位大臣被眾官連續詰難,個個被罵得面紅耳赤。

    這時天子說話了,他說并州五府聯名奏章中寫得很明白,這六十萬災民雖然無地可種,但可以作為出塞作戰的民夫。等將來收復了上郡和西河郡後再把這六十萬人口北遷,問題就解決了。

    大司農劉安毫不客氣地說:「陛下,這五府聯名奏章中還說了,六十萬災民的賑濟要朝廷出錢,出塞作戰要朝廷出錢,陛下,朝廷有錢嗎?」

    北疆之戰的事之所以爭論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就是因為錢的事。雖然天子也有做一代聖君,建下萬世功業的想法,但他沒有錢,需要并州豪門士族的支持,這是有代價的。而這些代價並不是他想答應的。

    這時,太僕楊彪說,北疆大戰是大漢國的大事,幾十年一遇的大事,商議這種大事的時候竟然沒有太尉,是不是違背大漢律了。他舉薦馬ri磾為大漢國的新太尉。

    馬ri磾上任後,在第一天的朝議上就成功說服天子同意了并州大戰。同天下午,馬ri磾和并州的幾個豪門士族代表長談了一段時間,隨即并州的豪門士族出款五億錢到大司農府準備并州大戰。天子還下旨大將軍府,同意他們的懇請,把并州的鹽鐵之利賒借給大將軍府以賑濟六十萬災民,直到并州大戰結束為止。

    朝堂上下無不震驚。

    天子不顧諸多大臣的強烈反對,同意了大將軍胡才的奏議,下旨命令尚書檯擬制并州大戰的詳細策略。

    反對的大臣們雖然還在連番上書勸諫,但奏章猶如石投大海轉眼就被沸騰的主戰狂潮淹沒了。許多反對的大臣心憂大漢的安危,捶胸頓足痛心疾首,更有甚者要上書請辭一走了之。天子一律不准。

    并州大戰事關重大,目前只有朝中的大臣們知道,各地方官僚目前都還沒有接到消息。天子擔心消息洩漏了,引起天下恐慌。另外,這次反對出戰的大臣不是很多,而且這些人還隸屬不同的派系,不能形成反對的力量。但這些人有共同點,一是出身好,基本上都是名士大儒,都很有學問。二是這些人對大漢國忠心耿耿,天子要用他們,當然不願意讓他們離開朝堂。

    將來在對付士人和大將軍的時候,他需要這些人的支持,他可不想成為一個傀儡。

    天子為了安撫他們,特意找了幾個位高權重的大臣談了一次。天子說得很直白,說自己在這個時候發動并州大戰,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要收復失地要對得起列祖列宗,不能讓祖宗打下的江山從朕的手裡丟了,不能讓朕和朕的後人永世蒙羞,不能讓大漢國和大漢國的子民遭受蠻胡的蹂躪。

    天子還說,朕要建下讓萬世景仰的功勳,要成為大漢國的一代明君。反對出戰的大臣們不敢說話了。天子把話說到這份上,還怎麼反對?總不能說自己就是要讓陛下和陛下的後人永世蒙羞,不讓陛下成為一代明君吧?

    反對的聲音沒有了,君臣上下齊心,這事情就好辦多了。

    天子和尚書檯、三公府、大將軍府、九卿諸臣們就并州大戰的諸多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討,最後由尚書檯擬訂了一個并州大戰的初步方案。

    為了解決南匈奴叛軍,北軍的一萬兵馬不夠,所以北軍需要擴充兵馬,擴充到五萬人,然後聯合朔方郡的虎賁軍和吳川的虎賁軍,對南匈奴叛軍進行打擊。

    皇甫嵩說,陛下堅持承認於水連為匈奴大單于是一個英明決策。如果當時我們聽信了某些大臣的建議,為了盡早平息叛亂而向匈奴叛軍低頭承認了須卜骨都侯為匈奴大單于,那我們今天就無法出塞作戰了。也就是說,北方兩郡幾乎已經失去了收復的可能。原因大家都清楚,匈奴人須卜骨都侯、屠蘇和拓跋武都是盟友,今年鮮卑人攻打北方四郡的時候,就得到了他們的暗中幫助,甚至不遺餘力地以舉兵叛亂來幫助鮮卑人入侵我大漢國。匈奴叛軍和鮮卑人為了徹底佔據我大漢國長城以北的大片土地,肯定要聯手對付我們,他們一旦聯手,我們就很難出塞作戰了。但現在情況改變了。雁門關大戰後,拓跋武損失慘重,他現在就是想幫匈奴人的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皇甫嵩認為,明年春天,大軍一定可以出塞攻擊匈奴叛軍。如果平叛順利,三到四個月就可以結束戰事。如果平叛不順利,讓匈奴叛軍逃到了黃河以南,那事情就很複雜了。平叛大戰有可能直接演變為收復邊郡的大戰,大軍直接和鮮卑人對決。

    所以這需要大將軍的虎賁軍支持,需要朔方郡,雲中郡的虎賁軍給南匈奴叛軍施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南匈奴叛軍的問題。

    胡才看到尚書檯的計劃,滿臉冷笑,擴充五萬北軍,尚書檯的那些老傢伙還真是想的出來啊,五萬北軍?虎賁軍總共才多少?尚書檯的南下老傢伙還真把他當白癡了。

    不過這一次讓北軍出兵是他提出來的,這個時候如果反對,很顯然有些不明確,但是需要怎麼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王允他們為了這一次出兵,得到了并州的那些豪門士族的支持,特別是并州的王閥,光糧草就出了五萬石。看到這些信息,胡才除了憤怒還是憤怒,他在并州這麼多年,這些人從來沒有這麼大方的支持過他。

    該死,該死。

    胡才心裡忍不住破口大罵,但還是忍不住眉頭緊皺,思考對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