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明洋天下

大道小說網 【196】醉下王朝 文 / 上官兒

    013-08-14

    岳峰所在的畫船在秦淮河上遊走。各式各樣的遊船,在明暗相間的波光中遊走,宛如巨型的螢火蟲飛舞在夜空。品酒賞景。

    雖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處於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卻不承認它屬於南方,因為它不夠精緻。而比它更北的城市也不認同它的粗獷,因此南京也不屬於北方。雖說是十朝古都,但是每一個王朝都英雄氣短不成氣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萬三為對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資修建了南京的一半城牆。城牆建起,沈萬三被判謀反,巍峨的中華門城樓見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帶口北遷,只留秦淮河水繞石城。明朝逃過了短命王朝的劫數,而南京卻只有做薄命紅顏的份兒,守著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牆發發類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幽怨。

    在畫船經過的地方岳峰遠遠看到了巍峨的城牆,還有大明朝的一些官兵在上面遊走。可在二十一世紀岳峰也遊覽過南京的城牆。現在想起似乎還歷歷在目。

    在南京,無論是徒步、騎車、坐車,在靠近城牆時,總是會下意識地放慢腳步。觸摸著青磚發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發呆的會是誰,一百年後誰又會在此徘徊。如今的城牆上早已沒有了守軍,然而城牆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在靜靜守候:清晨的中華門城樓前,晨練的人在太陽升起之前就早早地聚齊了。在新雨後的城牆下漫步是件愜意的事,不過,要提防那些綠了牆面的爬山虎,它們隨時都會用葉片滯留的水滴借風勢在人們頭上形成二次降水,不過,被露水打濕也未嘗不是件好事。雨停時,在中華門城樓中避雨的人們相繼走出城門,沿著綿延的城牆漸行漸遠,或者靜靜地靠著高大的城牆坐下,讓溫暖的陽光烘乾頭上的水滴。運氣好的話,還會看到那雨後的彩虹,從城牆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從彩虹中穿過的,是車水馬龍。

    當然,城牆邊最亮麗的風景還是那些悠閒的南京人。秦淮河分為內秦淮和外秦淮,內秦淮沉澱著六朝金粉,一直是南京的煙花之地;而外秦淮則是南京城的護城河。號稱「世界最完整的城牆」的南京明城牆就是依外秦淮河而建。

    在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前,他的死敵陳友諒曾經率領戰艦逆秦淮而上。明城牆下是交戰最酣處。徐達、常遇chun等明朝開國大將,正是在城樓下喝完壯行酒後登上戰艦,投入到你死我活的戰鬥中。也是在明城牆外,朱元璋把烈酒綁上征遼東大將馮勝的坐騎,以烈酒御遼東之寒;也是在明城牆外,朱元璋擺酒設宴迎大將藍玉征北元凱旋。然而,當擊敗競爭對手陳友諒,解除北方威脅後,朱元璋開始把目光投向一起打江山的兄弟,當年出征時獲贈烈酒御寒的馮勝,最終卻被同一個人賜毒酒見了閻王;開國元勳中唯一得善終者徐達,則主動辭官,交出兵權,宅在內秦淮河畔的瞻園中,飲各地名酒為樂,聽秦淮歌ji為娛,享聲色犬馬之歡。

    正是明朝統治者對人的寬容,對聲色犬馬的鼓勵,讓明朝成為中國繼宋代之後第二個人社會。而歷史,都是人書寫。人懷念明朝時的ziyou,就像沒落的南京市民懷念昔日「didu」的輝煌。人墨客用字表達他們的情緒,平民百姓則把情愫融入生活中。

    所以在岳峰看來現在自己還沒有完全融入這個大明朝的政壇體系,雖說前途艱難可自己也要慢慢去做,只有慢慢做了後面才能慢慢的變的更強。

    在週末時,總會有一波接一波的人背著帳篷到玄武湖靠城牆的一邊佔位,邊枕著城牆聽著波濤聲看一輪新月掛在紫金山上,邊聊著《明朝那些事兒》裡的章節,邊喝著啤酒,多麼愜意的事情。

    南京是最沒有排外情緒的城市,因為那場屠城的災難讓所有南京人都變成了「外來」。但南京人的懷舊卻是深入骨髓的,因為南京昨日的聲勢地位在今天的南京人看來已可望不可即。無法重現以前的輝煌,那麼就保存過去的記憶吧,小心呵護著每一處古跡。

    岳峰喝了一口酒,自顧自的看著聽著歌姬的優美的歌聲,思緒一直在飄飛,學而優則仕是自隋唐至清末千餘年來無數學子畢生努力奮鬥的目標,從入學堂開始學習、到參加鄉試、會試、殿試等一系列的科舉考試,他們一心求學,只為有一天能夠金榜題名,繼而走向仕途、出人頭地。正如古人總結,朝廷就像一個大染缸,進去了就別想再出來,只能是越陷越深,當自己官居高位、萬人敬仰之時會有高處不勝寒之感,當自己被捲入政治漩渦身敗名裂、大廈傾頹之時,猶悔當年十年寒窗之苦讀。來到秦淮河畔,昔日學而優則仕的人舉子雖已不在,但身處孔廟、學宮、貢院之中,或許還能體會到其中滋味。

    岳峰現在正想著官居一品是何種的讓人敬仰,明洋天下,雖說後面會被犬儒政治漩渦身敗名裂、大廈傾頹之時,猶悔當年十年寒窗之苦讀。但也必須有進取精神,沒了進取精神什麼都沒了,這是肯定的。

    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於國家祀典內容之一,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於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於一側。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後學的佈局,孔廟、學宮與東側的貢院通過考試來取士的考場組成三大教古建築群。

    說道孔廟就不得不說道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ri,即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ri,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孔子所處的東周王朝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化認同的漢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明朝的孔廟有一定的佈局形式。一般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欞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夫子廟的大照壁位於秦淮河南岸,建於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全長110米,氣勢磅礡,為中國照壁之最。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於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有「天下樞」牌坊,遊人至此可憑欄小憩,瀏覽秦淮河風光。

    院內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兩旁石階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顏回、子路等十二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莊嚴的大成殿,重簷飛翹,斗拱交錯,龍吻脊中有雙楷戲珠立雕,雙重飛簷中海藍色豎匾上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鵬飛的手書。

    學宮位於大成殿後街北,原有「東南第一學」門坊,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雲樓、崇聖祠等古建築。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建築,科舉時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這裡聽訓導宣講。中國的學宮都稱「明倫堂」,而夫子廟的學宮獨稱「明德堂」,據說是宋代天祥題寫的「明德堂」匾額之故。

    位於學宮東側的「貢院」即岳峰將要考試的江南貢院,始建於宋乾道四年(1168年)。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遷都běijing,但此地仍為江南鄉試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舊,道光年間曾重新修建。咸豐年間廟、學宮俱遭兵火,貢院卻獨能倖存。同治時又重擴建,範圍更大,居中國各省之冠。整個貢院成正方形,內有號捨(俗稱考棚)20644間,一人一間,每次考試可容納2萬多人。

    唐伯虎、鄭板橋、天祥、吳敬梓、袁枚、林則徐、施耐庵、方苞、鄧廷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陳獨秀等歷史名人均為江南貢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國最後一個狀元劉chun霖也出於此。

    岳峰當然希望在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出現自己的名字,這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自己的機遇。

    明遠樓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道光年間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面為牆,各開有圓拱門,四簷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樑柱交織,四面皆窗。登臨四顧,整個貢院一目瞭然。它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警戒、發號施令的地方。

    富貴與享樂我想是不會有人拒絕的,自古以來追求享樂生活的人不計其數,實現享樂生活的人也大有人在,若是把環境放在古代中國,能夠實現享樂生活的人莫過於皇親貴戚、達官貴人,而與作為社會底層的黎民百姓是絲毫沒有關係的。在大明王朝,在南京城,在秦淮河畔,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明王朝的開國元勳,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女親家,他是明朝開國功臣中少有幾位善始善終者,他的府邸花園和私人別墅被後人保留至今,儘管朝代變遷、歲月流逝,今日的光景雖不比百年前的明朝初年,但置身其中,仍能夠使我們感受到其奢華之狀、其享樂之景。這個人就是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這所府邸花園就是瞻園,這所私人別墅就是白鷺洲公園。

    人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於是總有很多忠誠的信徒被歷史的十字架壓得亦步亦趨,進而迷失在歷史的光暈中。南京是一座承載了過多歷史的城市,每一朝的風波就如同每一夏在太平洋上生成的強熱帶風暴,會不定期地給這座城市帶來強風和強降雨。而它,卻如盛裝舞步中訓練有素的純種阿拉伯馬,雖然會偶爾馬失前蹄稍顯狼狽,但大部分時間能保持處變不驚的優雅。

    而岳峰此時正悄悄然的踏臨了此地欣賞著此地美景,進一步要在這裡實現自己的理想。

    江南貢院是整個夜秦淮的中心,在明清之時,江南貢院是整個江南地區科舉考試會試的地方。而江南貢院前面,則是那有名的「秦淮人家」酒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白天才出考場,晚上便進酒館,是那些趕考的學子們的真實寫照。無論科舉高中,還是榜上無名,喝酒都有充分的理由。金榜題名者,在秦淮河畔的畫舫中大宴賓客;考場失意者,在秦淮河畔的小酒館中月下獨飲。

    唐伯虎、董其昌、吳敬梓、曹雪芹等歷史名人,有的在此魚躍龍門,有的在此心灰意冷。畫舫酒樓上曾經到處是他們的身影,以至於如今的夫子廟前特地鑄造了他們的銅像。但是吸引遊人注意的,不是這些人雅士的銅像,卻是河邊畫有金陵十二釵肖像的十二隻大燈籠,還有河邊照壁上秦淮八艷的八幅雕像——人墨客自古以來就不是秦淮河的主角,秦淮河一向是女人們的舞台,無論是金陵十二釵還是秦淮八艷,都已經不再是女子代名,而成為了一種化現象。

    金陵十二釵,出自《紅樓夢》,她們大多出自南京地,是南京人認為的大家閨秀的楷模,代表的是對女子最傳統的審美傾向;秦淮八艷,出自野史筆記,她們多是南京的外來者,是風塵女子的最高成就者,她們更多的是作為花邊新聞,豐富了達官貴人的履歷。

    家國大事,來是男人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在南京,這份責任更多的則是由女人們代勞。商女唱後的庭花,不是不知亡國恨,是因為聽者眾;秦淮八艷堅持民族氣節,做著反清復明的事情,只因為士大夫們都已經被招安;而金陵十三釵們「救國」,是因為應該扛槍上戰場的男人們已經跑光了……

    一晚上的思緒都隨著美酒、秦淮河的景色不斷地醉著岳峰也醉著自己,醉著河也醉了心。明日也許將醉下一個天下。醉下一個大明王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