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明洋天下

大道小說網 【197】愛鈔愛俏 文 / 上官兒

    013-08-15

    當晚幾人一別後岳峰便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好好地睡了一覺。

    日後的幾天岳峰除了複習功課便會到這秦淮河畔逛一逛。

    這些日子也好,自從金門海戰之後閩浙地區海防一下子安靜了許多,倭寇似乎一下子也靜了下來,顯然金門海戰已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岳峰安心住下來後,一邊用功複習功課,一邊在秦淮河畔逛逛看看有沒有可以做的事情,秦淮河畔幹什麼的都有,而最引人注目的無外乎兩個院即妓院和貢院。

    經過岳峰仔細觀察他還發現了一點那就是將妓院開在考場的對門,不愧為生意人一項精明的決策。

    古代的妓院,招待的多當然是讀書人,常見的稱呼是「士子」。當時的士子,地位很高,人數也少,不像現在的大學生那樣滿街都是,更何況他們口袋裡揣著銀子與詩稿。銀子和詩稿,銀子象徵著財富,詩稿象徵著才華,銀子給老闆、詩稿則更多的是吸引佳人的目光,這兩樣當然是好東東,自然而然就成了青樓大院最好的通行證。

    對妓院的老闆來說,有銀子的就是大爺,是活菩薩,故而其熱情如冬天的一把火,恨不得將南極的冰雪都能融化,只要你出銀子你的話就是聖旨,你需要什麼都可以給你提供,除了辦不到了,只要是有的要什麼給什麼。

    而對青樓的妓女來說,她們多數是學愛好者,因而面對滿腹詩,錦繡章的才子,便不時秋波暗送,做做佳人會才子的美夢。所謂「鴇兒愛鈔,姐兒愛俏」,這都是青樓千古不變的真理。

    舊時的考場叫貢院,尤以人才輩出的江南貢院為最。江南貢院的歷史非常悠久,屢經變遷。據史書記載,東晉丞相王導建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故立太學於秦淮北岸,是為江南貢院的前身。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江南貢院正式建立,起初供縣、府學考試之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鄉試與會試於此。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běijing,這裡仍留作鄉試考場。後經不斷擴建,至清同治年間已形成一座佔地30餘萬平方米、僅考生號捨就達20644間,成為明清兩代蘇皖兩省的科舉考場。

    在考生眼裡,貢院是他們通往富貴功名的必由之路,是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因而每當秋風桂子之年,開科取士之日,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紛至沓來。既然考生雲集,他們的吃住玩樂都要有人照應,這便給商人發財提供了機會,許多青樓、酒樓、茶館、小吃應運而生,而貢院邊上的秦淮河,也因為這些設施而變得嫵媚動人,形成「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的繁華景象。

    中國的士子與青樓有不解之緣,從古至今,關於才子與佳人的風流韻事便經久不息。從唐代開始,參加科舉幾乎是士子求取功名的惟一選擇,一旦高中進士,便意味著錦繡前程,因而需要慶祝,而向鍾情的妓女寫情詩,炫耀才華,是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雅事。對於大部分士子來說,面對科考失意,無奈之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此時,醇酒佳人,又成為減輕他們落榜痛苦的安慰劑,所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是也!

    提到妓院和貢院,那麼皇帝會不會支持呢?這裡就不得不說我們的大明鐵腕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其實岳峰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這個皇帝。在朱元璋的鐵腕政策下,士子與青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設置妓院,稱大院,朱元璋親自為大院題寫對聯,作piaod娼的動員報告。

    他的上聯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下聯是:世間多癡男癡女,癡心癡夢,況復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

    這對聯寫的是多好呀,山水中的風花雪月都傳為千秋佳話才引的世間的癡男癡女盡享釋放著自己的情意成就一代一代的癡人。

    皇帝勸piao,倒也新鮮,只不過,皇帝勸piao的對象是「商賈之士」這樣的大款,美其名曰為國家增加稅收。只不過,皇帝的好意商人並不領情,反倒是引得一幫官員人趨之若騖,以致每天下朝之後,武百官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樓報到,形成一片百官爭piao的「壯觀」景象。

    如此一來,官員每天的公務變成了談piao論經,哪還有心思放在政事上?一向勤政的朱元璋自然非常不滿,為此下達了嚴厲的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減一等,若官員子孫宿娼者罪亦如之」。這樣的法令不可謂不嚴,但依然擋不住百官向青樓前赴後繼的的勇氣,朱皇帝夫奈之下,國家稅收也不要了,下令撤銷國營妓院,希望就此將官員士子的惡習壓制下去。然而結果卻令朱皇帝大失所望,國營妓院停辦,私營妓院卻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秦淮風月一時呈欣欣向榮之勢。

    在岳峰現在所在的嘉靖年間私營妓院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景象。

    秦淮風月之所以興盛,當然與士子們的傾力捧場有關,而士子們捧場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青樓為士子緊張的考試生活提供了一個舒緩的空間。為防止作弊,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定了嚴格的選拔機制,有些部分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據余秋雨先生的《十萬進士》裡介紹,到了清朝,科舉制度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為防止作弊,考生們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滿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科場檢查十分嚴格,有著嚴格的搜身。進考場前,兩列兵丁夾道搜查,頭髮都要打散查,衣服夾層都要摸過;盛食物和筆墨具的是考場統一發放的竹籃,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無法夾帶入場;如果一旦發現夾帶,夾帶人將遭受毒打,捆綁在考場前石柱上示眾一月之久,並終身不得參考。進入考場之後,考場即封號柵,須等三天考完之後方才打開。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動彈,一切吃喝拉撒,都在兩平方米左右的號房內解決。一旦天熱之際,號房內屎尿泗流,臭氣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答題做卷,沒有驚人的毅力,是很難完成的。考場三天,到士子們來說不啻於蹲三天地獄,因而放榜之日,他們如釋重負,如獲重生,到青樓瀟灑便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其次,尋找愛情與知音是他們涉足青樓的另外一個原因。既然是讀書人,對精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姓高些,因而他們到青樓中來,懷揣著尋求愛情與知音的理想,之歡倒在其次。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的士子,出門在外,少則半年,多則數年,須忍受青燈墨卷與孤獨寂寞,故而特別希望遭逢「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遇,而現實又不是蒲松齡筆下的《聊齋誌異》,

    說道《聊齋誌異》這書,岳峰更有感觸,他至今還記著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捨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章。」魯迅曾經說過,《聊齋誌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現實中完成不了的事情人們只能把他寄托於狐女仙女的身上,才有了狐女與仙女以身相許,他們的理想只有在青樓實現。此外,由於遠離家庭,又沒有家族的「監督」,不用擔心給列祖列宗蒙羞,所以,出門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擔太多的道德負擔,這與當今社會出差在外的人容易泡「三溫暖」是同樣的道理。很多男人都是藉著出差的機會放鬆一下自己的情dyu和。

    最後當然要說到交友。青樓還為士子間的交朋結友,切磋詩提供了絕佳的「宴游之所」。

    士子應試之餘,詩酬酢,交朋結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中者可以多結交幾個患難之交、詩知己,落榜者也可以憑借高中者的關係撈個差事做做,二者皆有所得,又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士子間貧富有別,有錢的公子可以攜家財萬貫,找高級的小姐作陪,住豪華套房,無錢的只有逛逛眼科,住招待所與地下室,但絲毫不會隔斷他們成為朋友的願望,這與《海上花列傳》中達官貴人與店伙西崽一起吃花酒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對士子來說,學問章往往是衡量他們高低的主要標誌。一個腰纏萬貫的公子,如果胸無點墨,也會成為青樓小姐嘲弄的對象;而一個學富五車的窮書生,一樣可以憑他高雅的談吐贏得佳人的芳心。在秦淮青樓裡,窮富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富家公子,因為想學幾句唬弄情人的詩句,反倒會有意與吟詞詠詩的書生結交,或許是為了沾幾分氣吧!

    進入青樓的士子,最大的願望是考場與歡場兩不誤。這一願望在杜秋娘《金縷衣》中得到應證: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前面兩句是勸年輕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科舉高中,功成名就;後兩句便有曖昧的味道,雖然一般人將其解釋為珍惜光陰,把握機遇,但以杜秋娘妓院老闆的派頭,恐怕用勸人及時行樂來解釋更為合理吧。杜秋娘做過妓女,又做過王妃,後來又幹起老行,當上妓院的老闆,大起大落之間,對人間的冷暖世態自然是深諳於心,再加上平日裡結交些讀書人,對他們的心思自然是瞭如指掌。

    然而對讀書人來說,要做到考場與歡場兩不誤,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古代的讀書人,人生有若干願望,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但這樣的事是可遇不可求,除王魁、滎陽生等幾個幸運兒外,其他人能實現一個願望就很不錯了。而由於沉溺歡場,導致考場失意者,則比比皆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