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1、遙遠的過去 文 / 王曄秋

    要說說司馬炎的光輝事跡,咱們先得說說司馬家族是怎麼來的。

    司馬家族,是一個根黑苗正,從幾輩子起就做剝削農民兄弟的封建官兒老爺的這麼一個家族。

    傳說中,司馬家族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顓頊(專須)的兒子重黎。顓頊讓重黎主管民事,重黎因為功勞大大被賜姓祝融。在當時那種原始社會解體、國家仍在萌芽的時代,主管民事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主管火事,比如說保管火種、製作火種。對於咱們的老祖宗來說,這火可是至關重要,所以這種官被稱為夏官,也有一種說法,重黎就是傳說中的火神祝融。也可以說,司馬家族就是火神家族、祝融家族。

    據說,這祝融家族,從被封為夏官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世世代代的擔任這個官職,這一幹就是一千多年,一直當到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到了周朝,夏官的名稱改為了司馬,但權限基本還是保持不變。到了西週末年周宣王的時候,祝融家族的後代程伯休父,仍然一直擔任司馬這個官職,並且在任內因為戰功,被周宣王以官職的名字賜姓,從此,祝融家族就正式成為司馬家族。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司馬家族裡出了一個叫司馬卬(昂)的風雲人物。這個司馬卬,本來是秦國末年起義、自稱趙王的趙歇手下的一個將軍,在進攻黃河北岸秦軍的戰鬥中,立下大功,所以項羽分封諸王時,把現在河南省黃河北岸的地方全給了司馬卬,首都就定在黃河北岸的朝歌(河南淇縣)。由於朝歌過去是商朝的首都,商朝又被人們稱作殷商,所以司馬卬就被稱作殷王。

    不久,就爆發了大家都熟悉的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大戰,由於項羽是讓司馬卬實現封王夢想的大恩人,所以司馬卬堅定的站在了項羽一邊,結果兵敗被殺,他的後人們沒有改姓、也沒有逃難,世世代代就住在了司馬卬原來被封的那個地方,一直到東漢時期。

    前面的那些事情,因為年代實在過於遙遠,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去證實它的真實性。在古代,很多顯貴的家族,都要想辦法把更早時期的聖人抬出來當成自己的祖宗,司馬家族後來成了第一家族,當然要給自己的出身打上廣告,所以,以上內容很可能是虛構的,因為這些內容是寫在專門描寫司馬家族的《晉書》裡的,為了保持對古老文化的敬意,我還是給予保留,給大家看看。

    司馬家族真正最靠譜的祖先,是司馬炎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他叫司馬均。

    司馬均是東漢時代的人,在公元115年的時候,被任命代理征西將軍。司馬均的本來官職是左馮翔太守(治所陝西高崚)。在東漢時代,長安和洛陽在一個省,都屬於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管理,今天的陝西這一部分,被分為三個郡,一個是京兆,也就是長安本身,一個是左馮翔,一個是右扶風,這兩個郡,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特別市,專門用來護衛西都長安。

    當時的長安附近地區,已經連續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羌族起義,由於東漢政府一味打壓卻不知安撫,包括長安在內的整個大西北,也就一直陷入剿了再反、反了再剿的惡性循環當中。司馬鈞被任命為代理征西將軍的時候,羌族起義已經斷斷續續的鬧了六七十年了。

    司馬鈞一開始的任務,是率領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郡共八千人的地方軍,配合護羌校尉龐參率領的中央軍,分兩路去討伐附近不肯歸附的先零羌部落。龐參的正規軍打到勇士(甘肅榆中東),被羌族將領杜季貢打敗,而司馬鈞率領的地方軍,卻一路凱歌,攻下了杜季貢的老窩丁奚城(寧夏靈武),獲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然而,杜季貢雖然被打敗,卻並沒有被打潰,他帶著人馬,一直遊蕩在丁奚城附近。

    司馬均為了讓杜季貢斷糧,趁著秋收的季節,讓右扶風仲光帶著三千人,去搶收羌族人種的糧食。仲光本來和司馬鈞是同級,如今司馬鈞一下子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有點兒不服氣,他出了城,卻不聽司馬均的命令,而是直接帶著人就孤軍深入到羌族聚集區裡。就是仲光的這一次貪功冒進,讓杜季貢結結實實的抓住了機會,把仲光三千人馬團團圍住。司馬均在城裡聽到這個消息,對仲光不聽指揮亂行動非常氣憤,硬是見死不救,結果導致仲光戰死,自己也被下了大獄,後來在獄中自殺身亡。

    說起來,司馬鈞也是個能帶兵的將領,可惜他的性格太嚴厲,本來很可能會更光輝的前途,就這樣徹底斷送。不過幸運的是,司馬均雖然死了,但他的家人並沒有受到傷害,仍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並且開枝散葉,比以前更加壯大。司馬均有一個兒子叫做司馬量。司馬量後來生了個兒子叫做司馬俊(俊),司馬俊生了個兒子叫做司馬防。從司馬均往下,司馬家族一直都是做官的,但都不是特別大,基本保持在今天市局級這個水平。

    和許多東漢時代大多數的名門望族不太一樣,司馬家族不是標準的儒學大族。如果我們越往後讀,就越會發現,繼承了東漢時代精髓的曹魏帝國和西晉時代的很多頂級高官,從爺爺輩兒甚至更早的祖先算起,就已經是精通和研究《論語》、《春秋》、《左傳》的儒學大師了,並且,他們一直把這些研究世代相傳,許多名門望族三代、甚至更多代,都研究著同幾本兒、甚至同一本兒儒家經典。這正是司馬防生活的那個時代最大的特色之一:文化幾乎被儒學所壟斷,其它學術非常不被重視,甚至遭到歧視。

    而司馬家族顯然非常不一樣,他們最靠譜的祖先司馬防,是個典型的戰將,再往後數,也沒有一個人因為精通儒家經典而出過名,到了司馬防的老爸司馬俊,好不容易有些名氣了,但他老人家也是更喜歡歷史,博學而不專學,當時的人們也沒人說他是個正宗的儒家大師,司馬俊的兒子司馬防也是這樣。

    司馬防,字建公。他是個相當正直、嚴肅、古板的人,即使是自己獨處一室的時候,也是正正規規、不苟言笑,他尤其喜歡那些古代名臣的故事,不僅把專門描寫西漢王朝的《漢書》裡的那些名臣們的事跡讀了個透,還專門寫了幾十萬字的讀後感,用來激勵和jing醒自己。通過司馬防的事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精通的是《漢書》,這本書兒更不是儒家經典。無論怎麼看,司馬家族也不是東漢時代標準的名門望族,家族歷史也沒多悠久。

    司馬俊、司馬防父子最愛歷史,並且也能憑著這個有些名氣,其實正是反映了一個現象:從東漢中期開始,儒學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改變。因為人們開始發現,光是靠著幾本兒儒家經典,實在是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比如,對於名門望族們來說,怎麼在官場裡結黨營私、聚斂錢財,對於地方豪強來說,怎麼在地方上稱霸一方、經營產業,這些儒家經典裡都沒有。為了開拓眼界,更為了學會怎麼認識和適應現實,很多人開始注重多看書、看雜書、尤其是看史書。

    在社會思想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是必然的。司馬俊、司馬防父子愛好史學,並且還要用史學深深地影響他們的後代,就決定了這樣的家族,必定在巨大的社會變化面前,適應性更強、生命力更旺。當初在獄中絕望自殺的司馬均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侍奉的東漢王朝,會因為一個董卓的出現而分崩離析;自己的後代,會以這場分崩離析為契機,成為君臨天下的第一家族;而自己的牌位,居然會進入皇家寺廟,成為全中國第一家族最正宗的第一祖先。

    司馬家族崛起的故事,現在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