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2、在亂世中崛起A 文 / 王曄秋

    東漢末年的大亂,在給許多家族帶來毀滅性摧殘的同時,也使得許多不那麼出名的家族,從戰亂之中得到崛起的機會。要說起東漢末年把司馬家族發揚光大成為名門望族的人,就必須說一說司馬防和司馬朗父子倆了。

    司馬防年輕的時候在老家當官,後來進了首都洛陽,接連當了洛陽令(首都公安局長)和京兆尹(長安市長)。在司馬防當洛陽令的時候,他推薦了一個有志青年當了北部尉(洛陽北區公安分局局長),而這位有志青年,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像當時很多居住在洛陽的京官們一樣,司馬防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董卓控制洛陽以後,司馬防又擔任了類似於文化部長的治書御史,不久,董卓就把漢獻帝先強行劫持到長安,然後自己坐鎮洛陽,和東部中國的反董卓聯盟軍繼續對抗。

    要說司馬防忠於皇帝,那是真沒的說。當時很多京官兒按照董卓的命令,要跟著漢獻帝一起西遷,司馬防毫不畏懼未知的前途,鐵了心的要跟著皇帝走到底。但是,忠心歸忠心,司馬防也不是一根筋,他自己忠心耿耿跟著皇帝進火坑,卻不願意讓一家老小跟著董卓和自己陪葬,於是,他秘密的讓大兒子司馬朗帶著一家老小,趁著整個洛陽城的人們都忙著準備搬家、一團混亂的時候,偷偷回到老家溫縣(河南溫縣)躲避戰亂。

    司馬防雖然非常正統,但這並不妨礙他老人家一連生了八個兒子。古代每個有身份地位的人,除了名字以外都有個字。司馬防把他的八個兒子們的字,都在後面用了一個「達」字,像大兒子司馬朗字伯達,二兒子司馬懿字仲達,三兒子司馬孚字叔達,所以當時的人就把司馬防的八個兒子合稱為「八達」,意思就是這幾個人孩子個個是前途光明的優秀青年,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

    俗話說長兄為父,司馬朗是大兒子,自然就是長兄。不過,相對於其他的幾個弟弟來說,他真的太年長了。他在公元171年出生,比老二司馬懿還要大九歲,其他弟弟們和他的年齡差得就更遠了,真可以說是叔侄輩兒的關係了。

    司馬朗從小就表現得非常聰慧,在同齡人中,反應和口才絕對是佼佼者。在他9歲那年,有個人來他們家,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司馬防的字,在古代,字和姓名一樣,都屬於人的名字,晚輩或者下屬直接稱呼輩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名字是很失禮的。估計這個人和司馬朗是平輩兒,或者年齡沒有司馬防大,一聽那人提到老爸的字,司馬朗就覺得非常不舒服,對那個人說:「怠慢別人父母的人,也不會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人一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趕緊向司馬朗道歉。

    司馬朗12歲的時候,經過考試,當上了本地的童子郎。這個童子郎,不是一個官職,而是漢朝專門給通曉儒家學說的小孩兒頒布的稱號,就好比現在的十大傑出兒童一樣,是全縣、全市裡在出類拔萃的小孩兒才有資格評選的,由此我們也可以見識到司馬朗的水平有多高。

    要說這個事兒,本來是個好事兒,可是到了司馬朗身上,就弄得一波三折。因為,無論是個頭兒還是塊頭兒,司馬朗都比同齡人大了整整一圈兒,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孩子,倒是非常像個小伙子,主考的考官一見他這個模樣,就懷疑他把自己的實際年齡報小了,於是把他叫住,非常嚴厲的責問他。司馬朗還是個少年,一看那個三堂會審的駕駛,不但沒有被嚇住,反而振振有詞的說:「我從內到外,打小就這麼寬大,我雖然歲數小,談不上有多高尚,但也不會為了提前出名,就虛報年齡」。在場的考官一聽司馬朗說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就相信了他的話。

    在司馬朗14歲那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黃巾起義,而他們一家所在的溫縣,就緊挨著名副其實的重災區冀州(河北南部)。當時,曾任冀州刺史的李邵住在離溫縣不遠的野王(河南沁陽),由於害怕黃巾軍打過來,就想帶著鄉親們遷到離暴亂地區稍微遠一點兒的溫縣。這個時候,司馬朗正在野王,他一聽說李邵想要逃走,就趕快去勸他說:「野王和溫縣是唇齒相依,離得實在太近了,即使跑到溫縣,黃巾軍幾天就能打過來,根本起不了什麼實際作用。您是鄉親們的主心骨,現在敵人還沒有打過來您就逃走,野王一定會立刻陷入混亂。」但是,由於司馬朗人微言輕,李邵又逃跑心切,所以他不肯聽司馬朗的建議,還是逃跑了。李邵前腳一走,野王的社會治安果然崩潰,老百姓要不跟著他逃到溫縣,要不就地做起了強盜。

    還是青少年的司馬朗,就多次表現出超人的見識,這自然逃不過身為父親的司馬防。尤其在董卓要遷都的時候,在其他七個兒子都還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司馬防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司馬朗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小伙兒了。對於司馬防來說,司馬朗既是長子,又是助手,他還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司馬家族能夠順利度過全國性災難的希望。

    司馬防把一家子交給司馬朗,自己當然就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司馬朗也抱著和父親訣別的悲壯心情,立刻組織大家收拾家當。正在準備完畢、一家人準備偷偷從洛陽溜走的時候,不知道哪個混蛋發現了司馬朗的行動,向董卓告了密。於是,董卓的士兵立刻闖進門來,把司馬朗給抓走了。

    司馬朗的才學,早就被董卓所欣賞。所以當司馬朗被帶到董卓面前的時候,這個殺人魔王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把司馬朗一刀結果,而是非常溫和的跟他說:「小伙子,你和我早死的兒子是同歲,我這麼看好你,你怎麼這麼辜負我呢!」司馬朗一點兒也沒有害怕,昂著頭說:「大人您憑著超出常人的美德,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剷除邪惡、收攬人才,您這麼謙虛謹慎,天下一定會再次安定。您的威嚴和德行是那麼盛大,您的功勞和業績是那麼顯著,然而戰爭一天天興起,各州各郡紛紛陷入混亂,老百姓不能安家樂業,只好背井離鄉、到處流浪,雖然四處的關卡嚴防死守,對流浪的人嚴刑重罰,也不能制止,我之所以也去逃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希望您看在我以前的表現上,對我網開一面,這樣您的名字就能與日月同輝,即使伊尹和周公這樣的名宰相也不能和您相比啊!」

    司馬朗的一席話,既拍了董卓的馬屁,又說明了自己搬家純屬是害怕打仗,而不是什麼想要背叛。董卓本來就很欣賞司馬朗,被他這麼一捧,覺得非常高興,就原諒了他。司馬朗就這樣撿回了一條命,但經過這次的折騰,更加堅定了他離開董卓的決心。這一次,為了更保險,司馬朗給董卓手下管事兒的人送了大批金銀財寶,求他們找個借口讓自己帶著家人公開合法的離開洛陽。有了錢財的幫助,董卓的手下就不斷勸這位殺人魔王放司馬朗回老家,董卓本來就非常喜歡司馬朗,看有人為他說情,也就臨時心軟,特別准許他在絕大多數人都要遷往長安的時候,帶著一家老小回到溫縣。

    司馬朗被允許放行,立刻和老爸司馬防含淚訣別,一路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終於逃回了老家。這時,由於誰也不願意消耗自己的實力,反董卓聯盟軍的攻勢幾乎陷入停頓,司馬朗看到這種情況,知道這些打著勤王旗幟的聯軍早晚得分崩離析、各自為政,就勸鄉親們說:「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保家衛國的時候。咱們這個地方,南邊緊挨著首都,東邊又挨著成皋關(河南滎陽汜水,洛陽的東大門),反董卓軍如果前進不了,肯定要佔領我們這裡,到時候遍地兵匪,想過安生日子都不行了。黎陽(河南浚縣)是個大兵站,那裡的營監謁者(軍營指揮官)趙威孫,娶的是我們溫縣的女人,如果咱們全鄉人都去投奔他,一定能安身立命,以後情況發生變化,咱們再回來也不晚。」

    司馬朗的看法,當時沒有幾個人認同。因為,在部隊並沒有打過來的時候,誰也不願意眼睜睜的扔掉房子、田地去逃難,最後,只有一個叫趙咨的人帶著一家子跟著司馬朗跑到了黎陽。幾個月以後,反董卓聯盟軍果然佔領了溫縣,由於聯軍將領各懷鬼胎,聯軍陷入混亂,很多士兵乾脆當起了強到,溫縣留下來的絕大多數人,將近一半兒都死於燒殺劫掠。

    公元194年,曹操和呂布爭奪兗州(河南東部),雙方大打出手,黎陽和兗州僅僅隔著一條黃河,為了防止萬一哪一撥大兵再打過來,司馬朗又帶著一家人回到溫縣。這一年,中原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饑荒,連最擅長搶糧的軍隊都吃不飽,跟別說不會搶糧的老百姓了,到最後實在逼急了,人們就開始吃人。司馬朗一家在溫縣是大家族,由田有人,所以他們家的糧食還是夠吃的,在這個糧食比黃金還要值錢的年代,他竭盡全力的收留和幫助那些吃不起飯的人,最重要的是,在肚子都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仍然教導自己的弟弟們用功讀書,從來沒有因為全國性的戰亂,而荒廢了這七個弟弟們的學業。

    可以這麼說,在司馬防遠在長安、音訊全無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司馬朗這個二十出頭兒的小伙子duli支撐,他的七個弟弟們別說學文化,恐怕早就沒命了。可以這麼說,是司馬朗保住了這個大家族從**到精神上的完整,他實在是東漢末年司馬家族得以倖存的首席功臣。但司馬家族的幸運還不止如此,更為幸運的是,在長安的司馬防,也在長安城接連不根據斷的內亂中倖存了下來,最終輾轉和家人相聚。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司馬防是在什麼時候從長安逃回來的,但公元196年漢獻帝逃出長安的時候,基本所有忠於他的大臣,都跟著他跑了,相信司馬防也不至於獨獨留在長安。不管怎麼說,當司馬防和家人再次相見的時候,相信眼淚和感慨一定是少不了的,災難並沒有拆散這個家庭,相反讓他們更加牢不可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