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2、在亂世中崛起B 文 / 王曄秋

    在一家團圓以後,司馬朗也由於父親的關係,正式加入曹操陣營。根據《三國誌》記載,司馬朗22歲那年,已經被任命為司空的曹操請到自己的司空府裡任職,不久就當了成皋縣令,後來因為生病辭職,不久又重新出山,到安平郡堂陽縣(河北新河)當了縣令。根據《三國誌》的記載,司馬朗在公元217年,也就是他本人47歲那年去世。這麼算來,司馬朗22歲那年,才是公元192年,可是根據許多史書記載,曹操是在公元196年11月把漢獻帝迎到許昌以後,才被封的司空,這前前後後差了4年。曹操被封司空的時間不會錯的,而且當他控制堂陽的時候,時間最早都已經是公元204年以後了,那時候,司馬朗別說22歲,連32歲都有了。所以,最符合所有條件的解釋就是:曹操剛剛興起的時候,司馬朗還領著一家老小在老家溫縣躲避戰亂,最早在他26那年,他才投奔了曹操,後來,最早在他34歲那年,他才當上了堂陽的縣長。

    司馬朗兄弟自小受到的就是嚴格的儒學教育,儒家歷來講的就是仁愛為本、教育為主,所以,司馬朗在治理地方的時候,仍然堅持寬厚仁愛的政策,也從來沒有不用鞭刑和杖刑這類懲戒類的刑罰,老百姓感受到了司馬縣長的溫暖,都非常自覺的遵守法律,在那種兵變、民變此起彼伏的亂世之中,司馬朗治理下的堂陽,成為一個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的人間天堂。

    有一件事兒,可以說明司馬朗被老百姓愛戴到什麼程度。當時,曹操已經基本掃平河北的袁氏家族,把根據地也遷到了鄴城(河北臨漳),為了在不久的將來征討南方,曹操在鄴城郊外搞了一個巨大的水池,專門訓練不熟悉水戰的北方軍隊。司馬朗所在的堂陽離鄴城非常近,而且和那裡共飲一條漳水河,所以他就接到了一個任務,給水軍造船。當時,鄴城也正在大規模建設之中,附近的百姓很多都被征到那裡蓋房修牆去了,司馬朗又要派人去鄴城幹活,又要造船,人手特別緊缺,很多百姓怕司馬朗不夠人手,幹完鄴城的活兒以後,又偷偷的跑回老家幫司馬朗造船。我們要知道,當時被國家征去幹活兒,老百姓不但沒有工資,還要自帶糧食路費,堂陽縣這種自願加班兒的情況,別說在北方,就是在全國,都難得一見,也就是司馬朗有這個魅力了。

    因為工作業績非常突出,司馬朗不久又平調到元城(河北大名東)。公元208年6月,曹操廢掉了東漢的司徒、司馬、司空這三個最高大臣的職位,恢復了西漢初期的丞相職位,自己當了丞相獨攬大權,司馬朗由於多年治理地方有功,回到曹操身邊,擔任了他的主簿(秘書長),從此進入了曹操政權的核心。

    曹操自稱丞相的當年,就南下荊州(湖北湖南),在赤壁一戰而敗,最終逃回鄴城,再也不敢輕言南下。雖說中國從此一直保持分裂狀態,不過對於曹操控制的中國北方來說,和平的生活終究還是來到了。司馬朗在曹操的身邊,經常提出重要的建議。比如,在大戰之後,人口死亡過半,田地荒蕪、千里赤地,司馬朗就向曹操建議,恢復西周時期土地統歸國有的井田制,不過由於井田制實在是過於落後,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嚴重不符,所以這個建議沒有被實行。

    司馬朗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就是讓州郡領兵,也就是讓刺史、太守這些省長、市長們也擁有帶兵的權力。在曹操時代的初期,軍事勝於一切,將軍們往往操縱著一個地方的全部權力,也就是說,只有中央軍沒有地方軍,只有野戰軍沒有固定駐軍。在戰爭時期,這種制度是非常有利於軍隊快速反應調動的,但是到了曹操幾乎佔據整個北中國以後,在和平時期,固定的、被地方行政長官領導的地方駐軍,就非常有必要存在了。曹操聽到司馬朗這個建議以後非常同意,很快,曹操政權的中央軍和地方軍逐漸分離,中央軍往往是由各大將軍們帶領,而地方軍就由刺史、太守、縣令這些省長、市長、縣長們帶領了。

    在不斷提出建議的同時,曹操也越來越欣賞司馬朗。不久,司馬朗功德圓滿,到相對和平的兗州(河南東部)擔任了刺史,從此成為省長級的高官。當時,雖然說兗州已經基本和平,可是畢竟是連年大戰之後,人口死亡極為嚴重,活著的人也缺吃少穿。司馬朗到任以後,仍然是堅持教育和安撫為主,他雖然貴為刺史,卻整天穿粗衣、吃粗糧,帶著人們艱苦創業,在司馬朗的帶領下,整個兗州的風氣煥然一新,人們很快撫平了戰爭帶來的巨大傷痛,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恢復建設中來。

    公元217年,在曹操的命令下,司馬朗跟著夏侯惇、臧霸到達居巢(安徽巢縣)去打孫權,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北方爆發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瘟疫,許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說曹操時代最聞名的文化明星組合——「建安七子」中的五位,都在這次瘟疫中死掉了。司馬朗那些人一到居巢,軍隊裡就立刻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司馬朗親自去巡視傷員、送醫送藥,結果也不幸被傳染,很快就暴死在軍營裡,享年只有47歲。臨死的時候,他為了不鋪張浪費,特意要求將士們給他脫去盔甲官服,換上簡樸的便裝下葬。

    司馬朗是個非常傳統的儒教徒,他的為官、他的做人、他的處事標準,完完全全是按著儒家學者的要求來的,他的以身作則、仁愛為本,就是孔子執政理念的核心要求。他的行為證明,在當時的情況下,孔子的執政理念確實是管用的,一個古代的儒家官員,確實可以做成一個聖人,在聖人的管理下,老百姓在一段時間內也確實都像聖人。

    司馬朗是一個被人懷念的人,他也是東漢時代司馬家族成員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無論是他治理下的兗州百姓,還是他的弟弟們,他的老父親司馬防,都對他感到無比驕傲和深深的懷念。司馬朗死後很多年,當時的皇帝曹睿封他的兒子司馬遺為三級侯爵——昌武亭侯,享受一百戶人家的稅收。可惜的是,司馬遺死後無子,雖然為了不讓哥哥絕後,三弟司馬孚還讓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做兒子,不過從實際上講,司馬朗這一隻血脈就此斷絕了。

    對司馬朗的死最為悲痛和感慨的,恐怕就是他的爸爸司馬防了,因為司馬朗對於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長子那麼簡單,當年父子之間的舉家托付,是一種深情,更是一種信任,還是一種充滿希望的薪火相傳。雖然白髮人送黑髮人讓人撕心裂肺,但司馬防仍然堅強的挺了下來,繼續頑強的活著。

    到司馬防晚年的時候,他的七個兒子有的都是市局級的幹部了,可見了他還都是戰戰兢兢、恭恭敬敬,不讓進門就不敢進門,不讓坐下就不敢坐下,不問話就不敢說話。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防老先生在人們孩子們眼中的地位和份量。

    司馬防晚年的時候,當年被他推舉當北部尉(洛陽北區公安分局局長)的曹操,已經成了半個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有一次,曹操就把他的老上級司馬防請來吃飯喝酒,喝到興頭上的時候就問他:「您看我現在還夠格兒當個北都尉吧?」司馬防一點兒沒有說什麼有眼不識泰山的客氣話,直挺挺的說:「當年我推薦您的時候,您正適合坐那個位置。」曹操被司馬防不卑不亢的回答折服,放聲大笑。

    之後的司馬防,依然隱居在家,兼任了一個騎都尉(騎兵指揮官)的閒職,在公元219年去世,享年70歲,比曹操才早死了一年,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在亂世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曾經的名門望族,就此被撕裂在刀槍劍戟之中。司馬家族無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司馬防和司馬朗的關係,司馬家族不僅度過了東漢末年最混亂的一段時間,還因為搭上了曹操這層關係,從此成為了曹家的親信家族,伴隨著曹家的騰飛,司馬家族也終於登上了歷史前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