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3 、西晉官職大展出A 文 / 王曄秋

    西晉時候的官職,當然和我們現在的完全不同,大家比較熟悉的古代大官兒,絕對是寥寥無幾,很多官職,我們根本都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的。舉個例子,國子祭酒這個官職,我們完全會認為它是中央造酒廠廠長,實際上它是中央大學校長;再比如太僕,您絕對不會和皇帝儀仗部長聯繫起來。

    而且西晉的官職設置,是驚人的混亂。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宰相不是宰相,部長不是部長,官職的重疊、權限的模糊,簡直讓人無所適從。僅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指揮官,就有太尉、大司馬、大將軍三個,讓人簡直弄不清到底哪個說了算。說穿了,很多官職都沒有實權,他們只不過是為了安排那些士族大伯們的座位而已。

    然而,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要說西晉的官職,我們就必須從西晉之前和西晉之後的官職說起。

    根據中國著名的儒家思想大百科全書《禮記》記載,中國最古老的夏王朝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

    三公,就是三個古代最尊貴官員的合成,說白了就是皇帝老大的副手。九卿,基本相當於國務院的九大部長。部級機構從古到今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所以我們這裡就不單獨介紹,就把九卿和三公配套起來說。

    周朝的三公是太師、太傅、太保,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名義上是皇帝的老師.這三個職務不管具體xing的事務,責任就是給皇帝提建議。秦朝的時候沒有三公,最高官員是丞相,有時候設左丞相和右丞相,右丞相為正,左丞相是副手。

    西漢時期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中丞。丞相是文武大臣的最高首領,而且實權巨大,僅次於皇帝本人,類似於現在日本的首相。太尉是武官首領,但不是常設的官職,沒有太尉的時候丞相就會兼職太尉的權力。而御史大夫,就是丞相的副手,基本就是我們現在的**官、大監察長、監察部部長、大審計長、工程部部長的合體。

    東漢初期,三公成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是武官首領、大司徒是文官首領、大司空主管土木工程和監察,這三個人分管九卿。大司馬既然是武官首領,所以它在軍隊系統裡的名號就叫大將軍,換句話說,大司馬就是大將軍。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任內,把大司馬改了名,叫做太尉,以後只要有太尉就沒有大司馬,有大司馬就沒有太尉,這兩個官職絕不同時設立。東漢末年黃巾之亂不久,漢靈帝封皇族劉虞為大司馬,可是並沒有撤銷太尉,從這個時候起,大司馬、大將軍和太尉就同時存在了。

    曹操時代,為了架空皇帝,把三公一律撤銷,由自己當了丞相,獨攬大權。到了曹魏帝國時期,太師、太傅、太保被合稱為三師,原來三公級別的大司馬、太尉、大將軍、司徒、司空也都逐漸恢復。至此,三公級別或者說一品級別的官職,就一共有了八個,這就是西晉極有特色的八公,而不是以前的三公。

    因為曹操一直想盡辦法架空漢獻帝,所以這個時候,直屬於皇帝管的三公九卿,就越來越不重要了,三公被撤銷,九卿被架空,而實權則漸漸轉移到了丞相府,曹魏建立之後,以後更是漸漸轉向原本只是皇帝辦公司裡內設機構的尚書、中書兩個部門,可以這麼說,漢王朝滅亡直到西晉興起的一百年,也是三公九卿制度快速解體的一百年,是三省六部制度開始形成的一百年。

    一般來說,三省六部就是尚書、中書、門下和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不過這個制度正式實行,已經是幾百年後的隋朝了。西晉正處在艱難的過渡時期,所以它既有三公九卿,又有三省六部,但是三公基本沒有實權、九卿只管雜事、三省還沒有門下省、六部又沒有完全掌握實權,整個一個四不像,所以我們就真的有必要鬧清楚,西晉看起來這麼相似的官職,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