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1、嵇康之死A 文 / 王曄秋

    說完了西晉建國初期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思潮,我們最終還要說說創造和帶動這種風氣和思潮的人。像東漢一樣,魏末晉初在人們中間最有影響力的人思想不是高官,而是名士,當然,在士族執政的年代裡,名士往往出身於高官家族,很多高官同時就是名士。因為這個時期玄學思想是最有影響力的思想,所以最有名的名士,就是從司馬昭時代開始大量出現的玄學名士,而最有名的玄學名士巨星組合,就是日後名震古今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曹魏時代末期到西晉年間七位有名的知識分子嵇(機)康、阮(軟)籍、阮鹹、劉伶、向秀、山濤、王戎的合稱。

    傳說,他們有一段時間,經常在山陽縣(河南修武)的竹林裡邊兒聚會、喝酒、暢談理想和人生、評論新聞和時政。這七位賢人,大都大力提倡逍遙虛無的玄學思想,反對傳統儒家道德,做出各種標新立異的行為。玄學就是在這七位賢人的大力提倡和帶領下,終於風靡全國,成為西晉為數眾多的各級官員、甚至全國百姓所信奉的時尚。

    嚴格來說,竹林七賢不能完全算是西晉時期的知識分子,其中的嵇康和阮籍還沒有看到司馬炎當上皇帝的那一天就已經死掉了,而且其中的山濤是不是特別崇尚玄學思想,都特別值得研究,甚至這七個人到底是不是特別鐵的朋友,都有人提出疑問,認為這七個人不過是後人為了湊數,製作的一個虛擬玄學文化明星組合。

    但是,不管他們是真的鐵也好,還是三三兩兩的鐵也好,這七個人,卻是魏晉時期知識分子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們就像一組當時知識分子的群體雕像,很準確的代表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和整個西晉王朝的命運,這七位名人,有的人成為了西晉的犧牲品、有的人成了西晉的大功臣、有的人卻幾乎了見證了整個西晉的興衰史。

    竹林七賢裡,最典型的、最激進的、最能體現出玄學思想反抗精神的,就要屬嵇康了。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縣人(安徽宿州西南)。嵇康的祖先其實姓奚,祖籍本來是在會稽郡的上虞(浙江紹興),他的祖先為了躲避仇家,才全家向北遷到了中原的銍縣,因為當地有一座嵇山,所以就乾脆改姓嵇。

    根據《嵇氏譜》記載,嵇康的爸爸叫嵇昭,擔任過治書侍御史(皇帝法律秘書)。但是在嵇康剛剛出生的時候,嵇昭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兒寡母。《晉書》裡記載嵇康有一個哥哥叫嵇喜,但是根據考證,嵇康還有一個哥哥。由於史料缺乏,這位哥哥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是誰了,但從嵇康之後寫的各種文章中,我們會發現,真正和母親一起承擔起教育、撫養嵇康重任的,就是這位不知名的哥哥。可能是由於過早喪父的原因,嵇康的性格比較內向,也比較隨意,他不擅長和人交際,也不喜歡穿衣打扮,但是當時的人們卻形容他是人中龍鳳。

    原因很簡單:因為嵇康出身士族,雖然父親早死,但他的家庭並沒有因此破敗;他從小就博覽群書,所以他非常有文化;成年以後的嵇康長得非常帥,身高七尺八寸,換算到今天,那就是一米**的模特身材。在當時,一個長得非常帥的、有文化的士族子弟,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只有同時擁有這三個條件,才有可能成為人人都崇拜的名士。

    人長得帥、書讀的好、又是出身士族,像嵇康這樣的人,當然不愁找一個出身非常好的媳婦兒了。我們在前面說過,嵇康的父親嵇昭在皇帝身邊(這個皇帝應該是漢獻帝)擔任過近侍,大家都知道,漢獻帝其實一直都是曹操的傀儡,他身邊的人,全是忠於曹操的,所以嵇康的父親和曹魏帝國皇室的關係非常好,嵇康也因為這個關係,很幸福的迎娶了曹魏皇室的金枝玉葉——長樂亭公主。

    長樂亭公主是曹操的兒子沛王曹林的孫女,這樣一來,嵇康也成了皇親國戚,憑著這個身份,他很快就做上了專門負責議論朝政的中散大夫,順利的進入仕途。但是,這麼舒心的日子還沒過幾年,就發生了司馬懿殺曹爽的政變,整個曹魏帝國的政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嵇康這個皇親也頓時變得無足輕重了。

    嵇康是個名士,又是皇親國戚,在當時那個時代,這樣的人是不可能不去做官的,但是司馬家族一上台,徹底毀滅了他的做官夢想。其實嵇康也不是做不了官,司馬家族對於肯合作的人是非常優待的,像賈充、裴秀、朱整、荀勖、王沈這些人,最早的時候都是和曹爽和何晏混的,但是在他們投靠司馬家族以後,都得到了重用,最後也都成為了頂級重臣,他們的家族也都跟著更加興旺。

    但是嵇康卻做不到。

    嵇康是個非常注重儒家倫理道德的人,根據《世說新語》記載,他還在學習文化的時候,就經常認真的抄寫儒家經典文章,可見他是多麼的喜歡儒家學說。儒家最講究的就是忠孝仁義,嵇康是曹魏帝國的大臣,如果投靠了司馬家族,就是對國家的不忠;他還是曹魏皇室的女婿,如果加入司馬家族,就是對曹家老一輩兒人的不孝,對於一個極度信仰儒家思想的人來說,讓他做一個不忠不孝的人,無異於讓他去死。所以,嵇康從此選擇了一條注定悲劇的道路,他要無怨無悔的跟著曹魏皇室走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