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1、嵇康之死C 文 / 王曄秋

    嵇康的一個朋友叫呂安,也是個當時非常知名的名士,也對司馬家族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呂安和嵇康的關係,似乎比「竹林七賢」裡的人們還要鐵,據說,有時候呂安為了看看嵇康,不管多遠也會駕著車來看他。自古才子風流、佳人仰慕,呂安這麼一個大才子,老婆自然也是特別漂亮,而且把呂安的哥哥呂巽(遜)都迷住了,呂巽對這位弟妹朝思暮想,後來就趁呂安不在家,讓人灌醉呂安的媳婦,把她給強姦了。

    這種事情,在一個大家庭裡,肯定是瞞不住的。不久,呂安就發現了哥哥的惡行,當然是十分憤怒了,就找去哥哥評理,嵇康認為兄弟之間還是不應該鬧翻,就給當了調解人,把這件事情壓了下去。誰知道,呂安的哥哥自覺理虧,反而想把呂安除掉來掩蓋自己的罪行,就誣賴呂安曾經打過老娘,是個不孝的兒子。和呂安不同,呂巽是司馬家族的親信,他不僅和鍾會關係非常好,還擔任了司馬昭的掾屬(秘書)。司馬昭當然是要偏向自己的親信,就以不孝的罪名把呂安判了刑。

    在大獄裡吃牢飯的呂安當然打死都不服氣,明明是你勾引我老婆,怎麼反倒陷害我,就請和自己關係特別好、口才也很好的嵇康來向司馬昭為自己證明,嵇康當然是個講情義的漢子,就出面為呂安辯護,證明是呂巽強姦呂安的老婆,並且誣告自己的親生弟弟。在這個時候,鍾會找到司馬昭,跟他說了一句話:「嵇康,是一條臥龍,不能讓他飛起來。您即使不擔心天下,也要擔心這個人。」末了,鍾會說,嵇康當年還勸山濤一起響應毌丘儉造反,幸虧山濤不答應,嵇康一個人才不敢發動叛亂,如果不趁這次機會除掉這種對司馬家族不滿的大名士,那麼其他心懷不滿的人,就會集合在嵇康的周圍,司馬家族的天下就永遠不會穩固。

    對於司馬昭來說,他也知道嵇康勸山濤響應毌丘儉叛亂這種事情根本就是瞎扯,但鍾會的後一句話是具有極大殺傷力的,此時的司馬昭,已經把曹魏皇室完全架空,他已經做好了取代曹魏皇室的準備,但是,忠於曹魏皇室的還是大有人在,嵇康是個全國聞名的大名士,而且旗幟鮮明的不肯和自己合作,為了自己未來的建國大業,司馬昭最終決定將嵇康處死,用嵇康的死,來樹立司馬家族的絕對權威。

    此時的嵇康,對自己的命運,已經猜到了幾分。在獄裡,嵇康寫下一篇叫《幽憤詩》的文章,在文章裡,他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總結,抒發了自己對道家思想堅定不移的信念,重複了自己不肯做官的誓言,在文章裡,嵇康還寫了這麼一句話:「人情世故變化太快,國家政局身不由己,只有一顆忠誠的心,來辨別是非善惡。越想越氣憤,好像有一把刀插在心上」,可以說,這句話正是嵇康一生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於自己始終不肯向司馬家族低頭的最後宣言,在文章的最後,他幻想著能夠真正拋棄人生的所有牽掛,進入心靈至善至美的境界,離開這個充滿虛偽和罪惡的世界。

    嵇康猜的不錯,他的人生,將要因為他的理想而結束了。司馬昭要殺嵇康的消息傳來,大街小巷一下子都炸了鍋,三千名太學生自發的聚集起來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求拜嵇康為師。在那個時代,這些太學生可是國家的第三梯隊,一般畢業就提干的,這麼多未來幹部都如此崇拜嵇康,我們可以看出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有多高。

    但是這些已經都無濟於事了。嵇康已經注定難逃一死,因為他終身都不肯效忠司馬家族,而且還成為很多人的精神偶像,這種反司馬家族的人要是留著,司馬家族還能有未來嗎?司馬昭就是要拿嵇康來做犧牲品,來警告其他不肯和自己合作的人,所以為他求情的人越多,司馬昭就越要嵇康死的慘。

    嵇康還是被押著走上了刑場。此刻他所想的,不是生命即將結束,而是可惜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這就是那首他最喜歡彈奏的《廣陵散》。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看出了他的心思,從人群裡走到刑台上,送給了他一把琴。嵇康定睛一看,這個人居然就是他仍然在世的另一個哥哥嵇喜。

    看著嵇喜,嵇康感慨萬千。和嵇康不同,嵇喜是司馬家族的積極分子,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嵇康從來沒有看起過他,對這位唯一在世的哥哥,嵇康卻幾乎和他斷絕交情。然而,在這個時刻,兄弟之間的親情還是難以割捨。嵇康深深的歎了口氣說:「袁准曾經想跟我學《廣陵散》,我常常小氣的不教他,可惜今天《廣陵散》就要絕傳了。」最後,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他最拿手的、寄托了無限情感的《廣陵散》,透骨**的琴聲,飛揚高亢的曲調,述說著嵇康的憤怒和理想,述說著他對司馬家族的不滿和抗爭。在《廣陵散》激盪的旋律中,嵇康毫無懼色的把頭伸向劊子手的死亡之刀,死時年僅四十歲。

    嵇康這個人對司馬家這麼不滿、這麼不合作,絕對是有原因和有理由的:一方面,他認為,司馬家族是不仁不義和忘恩負義的禽獸,這樣的人怎麼值得他去效忠呢?這代表了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對司馬家族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娶的就是曹家的公主,他的皇親國戚夢和亂七八糟的理想,正是隨著司馬家族的政變而被狠狠的擊碎的,所以嵇康接受不了自己已經成為沒人管的野狗這個殘酷的事實,他能回味的只有過去,不能接受任何未來;他過於一根筋,不能理解落了毛的孔雀不如雞的道理;所以他反抗,可是憑他,這種反抗有用嗎?或者說這種反抗有什麼意義呢?

    嵇康臨死前,給他唯一的兒子嵇紹寫了一封信,在信裡,這個後半輩子都極度宣揚道家無為思想、生活極度瀟灑隨意的玄學名士,卻一反常態的反覆教導他的兒子一定要小心謹慎,他還說:「不要對某一個人卑躬屈膝,而要對所有人謙虛恭讓;不要固執於某一方面的廉恥,而要顧全大節;像在朝廷任職卻推讓官職,在大義面前捨生忘死,在危難面前替親人去死,這才是真正的忠臣烈士的節操。」在最後時刻,真正的嵇康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相對於司馬家族那些只講究孝道的偽君子們來說,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忠於儒家倫理道德的人,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儒家認為的正人君子。

    從是否對社會有用的這個層面來說,嵇康其實早已經死了,他只剩下了一副**,被殺只不過是司馬昭對他的一種成就和成全。他的死,對於整個魏晉時期的知識分子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最終使得這些知識分子們知道了自己的命運:效忠,或者成為廢人,和司馬家族繼續對著干只有死路一條。

    嵇康死後,他的哥哥嵇喜一直以司馬家族重臣的身份繼續活著。相對於嵇康這個只留下千古傲骨名聲的名士來說,嵇喜倒是做了很多實事兒,尤其是他不僅擅長做官,還擅長打仗,在公元282年7月,也就是他的弟弟嵇康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以後,他還在徐州刺史(安徽、江蘇北部最高行政長官)任上消滅了前東吳帝國將領莞恭、帛奉的叛亂,之後擔任太僕(皇帝儀仗部長)、宗正(祭祀部長)。如果把忠於司馬家族這些事拋開不說,嵇喜其實倒是一個更真實的人、對國家和老百姓更有用的人。

    嵇康走了,他從此可以擺脫苦惱和憂愁,但是剩下的竹林好友們還活著,而活著就要面臨人生之路的抉擇,看著好友的鮮血,他們該何去何從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