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 文 / 王曄秋

    按照當時通行的軍隊管理制度,監軍的職責是監督,雖然名義上最有權威,但是不到特殊情況,一般不會直接統領軍隊,而都督或者督軍,才是真正的軍隊統帥,虞汜只是監軍,實際統兵的責任,自然落在了薛珝的身上,而大軍的先鋒,就是陶璜。

    薛珝和陶璜都是典型的南方士族。薛珝的老爸叫薛琮,曾經當過東吳帝國的太子老師(太子太傅),陶璜的老爸陶基就曾經擔任過交州刺史,因為這個原因,陶璜的仕途一路順暢,現在就被孫皓派到老爸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初期的戰鬥,其實並不順利,楊稷十分英勇善戰,而陶璜只是個先鋒,其他的將領都不大聽他的,這樣一盤散沙的軍隊剛和楊稷一接觸,就被打得大敗而回,還死了兩員大將。

    薛珝初次出軍,就因為陶璜大敗而回,自然火冒三丈。陶璜一回來,薛珝開口就罵:「你當初自己要求帶兵討賊,可是現在卻兵敗將死,你說說你該負什麼責任?」陶璜也是一肚子委屈,就頂了薛珝一句:「您是總指揮,可是又讓我帶兵,我使喚不動其他的將軍,軍令不一,這才會失敗的。」薛珝更加惱火,但因為陶璜也是有些勢力的人,不敢把他怎麼樣,火冒三丈變為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變為灰心喪氣,乾脆讓眾人收拾包袱,準備退兵了。

    陶璜對自己的失敗非常不服氣,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打敗敵軍,他挑了幾百個精裝的士兵,在當天夜裡,乘船繞過楊稷,直接去襲擊九真太守(越南清化)董元。董元聽到前方楊稷大勝的消息,只顧著高興了,哪能想到陶璜竟然乘船渡海來打自己,於是,陶璜幾百個人,不僅把董元搞得一團大亂,還搶了一大批寶物滿載而歸。

    見到陶璜渡海搶回來的幾船財寶,薛珝徹底服了。這一次,他把全部兵權都交給陶璜,讓他全權負責平叛。陶璜把眾將士聚起來一商量,覺得還是應該揀軟柿子捏,像上次一樣,陶璜和薛珝一起渡過南海繞過楊稷,直接走水路再打董元。按照陶璜的想法,董元剛遭過打擊,第二次一定不會特別順利,可是兩軍剛一接觸,董元就四散逃命,陶璜立刻察覺到他們可能是詐敗,於是在軍陣的後邊,秘密部署了一些手持長戟的士兵,命令部隊繼續追擊。

    果然不出陶璜的預料,董元退到一個地方突然殺了回來,四周伏兵也同時殺出,可是陶璜部署的長戟兵立刻發揮了作用,董元軍隊沖了幾次,都不能靠近陶璜軍陣,只好落荒而逃,陶璜也俘獲了大量財寶物品,獲得了一次更大的勝利。

    這些財物,陶璜並沒有自己享用,他知道,自己的軍隊,現在和大部隊整整隔了一個南海,是絕對的孤軍作戰,如果不能盡可能聯合一切能聯合的人,暫時的勝利成果絕對不能保持長久。於是,陶璜選出相當一部分戰利品,贈給了當地另一支小股起義軍的首領梁奇,請他幫忙一起進攻董元。梁奇起兵,無非也是為了生存,在得到陶璜大批財物以後,立刻率領一萬多人來和陶璜匯合,一起把董元圍在了九真郡(越南清化)城外。

    董元手下有一個叫解系的猛將,攻守兼備、弓馬嫻熟,陶璜進攻好幾次,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陶璜一看硬來不行,就又想到了避實就虛的好計策,他想盡辦法,把解系的弟弟解像拉了過來,然後叫他給解系寫勸降信,又故意和解像一起乘著小車兒,大搖大擺的讓大家全都看到。

    不久,困在城內的董元就知道瞭解象投降的消息,他知道解像受到優待以後,就開始懷疑解系,結果,解系被董元殺掉,失去解系的董元,又失猛將又失人心,終於在公元271年4月,被陶璜、薛珝破城。陶璜因為戰功卓著,和他爸爸當年一樣,被封為交州刺史。

    兩三個月之後的夏季,陶璜和薛珝乘勝向楊稷發起大規模進攻。這時候的楊稷,內吃敗仗、外無救兵,一仗沒打,就只能被圍在交趾城裡堅守。當初霍弋送楊稷進入交州的時候,曾經和他們盟誓,如果東吳軍隊圍城不到一百天而投降,家屬就要全部殺頭;如果撐過了一百天而救兵不到,就可以ziyou行事,責任由霍弋自己擔。而霍弋現在已經死掉,楊稷得糧食又撐不到一百天,就乾脆找到陶璜,表示願意投降。

    消息傳來,東吳部隊大聲歡呼,而陶璜的做法,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陶璜知道楊稷和霍弋的約定,所以他不接受楊稷的投降,而是白送給他糧食,允許楊稷撐到一百天。幾乎所有將領懷疑陶璜是不是腦子進水,還是陶璜自己說出了這麼做的原因,他說:「霍弋已經死了,沒人來救楊稷是肯定的了,所以我要等他們約定的日子滿了才接受他們投降,讓他們投降也不會背上罪名。我招降他們是用仁義,對內教育百姓,對外安撫鄰國,不是很好嗎!」

    於是眾人都知道了,陶璜此戰的最高目的,在於攻心,在於以德服人。當時,對於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思想的隔閡是民族和諧最大的障礙,因為有了這贈糧圍城的故事,陶璜也就從一個將軍,上升到了統帥的高度,他平定交州的事跡,也因此和諸葛亮平定雲南一樣,成為了政府安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典範例。

    交趾城內楊稷等一城軍民的心,也因此被陶璜完全征服,在守城正好一百天以後,交趾城開城投降,陶璜兵不血刃的收復了交州的省會。西晉在交州其它地區的殘餘部隊聽到楊稷的消息,也紛紛放棄抵抗,只有九真郡(越南清化)的人事部長(功曹)李祚(做)又再次奪回城市繼續堅持戰鬥,但是不久就城破人亡了。至此,持續了將近十年的交州爭奪戰,最終以西晉的完全失敗而告終。

    當初陶璜出征的時候,之間戰死在交州的大都督脩(修)則的兒子脩允也參加了這次遠征軍。等到楊稷投降以後,脩允想要替父報仇,把楊稷等人都殺掉,但是被陶璜堅決阻止。不久,已經投降的西晉將領毛炅(囧),組織了一批絕對忠誠的兄弟,想要暗殺陶璜,但是很快就被發現,於是,毛炅被捕,為了安慰一下脩允,陶璜特別安排他監督行刑。

    脩允滿肚子的火兒,如今全發在了毛炅一個人的身上,他一看到毛炅,就開口大罵:「晉賊!」毛炅就回敬:「吳狗!誰是賊!」脩允暴怒,上前一把就拋開了毛炅的肚子,然後罵著說:「還能做賊嗎!?」毛炅忍著劇痛,臨死前仍然大罵:「我立志要殺了你們那個孫皓,你爹脩則就是條死狗!」

    毛炅死後,陶璜讓楊稷等人跟隨虞汜、薛珝率主力部隊返回建業,非常湊巧的是,薛珝和楊稷走到半路,就都突發急病去世了,剩下的孟干、爨(竄)能、李松等人都到了建業,孫皓想要殺掉他們炫耀一下戰果,但是有人勸孫皓說,孟乾等人是忠誠的人,應該寬恕他們,來顯示東吳的寬大。於是,孫皓赦免孟乾等人,想要把他們流放到偏遠地區,孟乾等人找到孫皓,說他們擅長製作東吳人都很喜歡的四川側竹努,因此就留了下來,後來,孟干找機會終於逃回西晉,而爨能、李松等人卻因為孟干逃走而被殺掉了。

    孟干逃回洛陽以後,將他在東吳地區的所見所聞都匯報給了司馬炎,為了嘉獎他忠於國家、頑強抵抗的精神,司馬炎任命他為ri南太守(越南廣治),追贈楊稷為交州刺史,被東吳帝國殺掉的毛炅、爨能、李松的兒子,都被封為關內侯。

    陶璜鎮守交州以後,一方面安撫百姓,一方面繼續鎮壓不肯歸附的少數民族,在原先的地盤兒基礎上,一連新設了三個郡、三十多個縣。從此,在陶璜的鎮守下,一直到東吳滅亡前夕,交州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民變。

    陶璜收復交州,使得司馬炎想要三面夾擊東吳的計劃徹底落空,從此只好和東吳沿著長江對峙,再也不敢打交州的主意。西晉雖然暫時失敗,但司馬炎絲毫沒有動搖滅吳的決心,南北兩國新一輪的較量,將繼續展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