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 文 / 王曄秋

    早在交州戰事還剛開始進行的時候,司馬炎就已經發現單單靠武力,是很難平定東吳的,如果東吳上下一心,又有長江天險做依靠,那麼想要正視東吳,都是十分困難的。自從曹操開始,對東吳已經發動過好幾次大規模的進攻,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歷次的失敗,讓司馬炎決定換一種對抗思路。

    所以在軍事壓制的同時,司馬炎決定運用政治招降的手段,分化、離間東吳帝國的高級將領。

    司馬炎採用四川人文立的建議,開始大量任命因為蜀國滅亡之後逃到各地的、原來蜀國大臣的後代當官,其中就包括諸葛亮倖存的孫子諸葛京。在滅蜀戰爭中英勇戰死的蜀將傅僉倖存的兒子傅著、傅募,因為是罪犯家屬,被西晉罰做苦役,司馬炎也赦免了他們,恢復他們的平民身份。

    司馬炎這一系列善待前蜀國地區官員後代的善舉,使得當時四川地區的人們對西晉十分的感恩戴德,當然,司馬炎的這個善舉,可是另有目的,這是做給東吳看的。司馬炎就是要告訴東吳的官員們:我們西晉是不計前嫌的,只要你投奔到我們這裡來,優待絕對大大地。

    那麼這招真的管用嗎?管用。

    自從登基以後,孫皓越來越禽獸,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拚命的虐待他的大臣和百姓,凡是歷代殘暴荒淫的帝王做過的惡行,孫皓都要努力的學著做一遍。在屠殺親人、殘害大臣、橫徵暴斂之外,孫皓還開始任用一些來歷非常低微的小人物,然後對他們委以重任,放任他們作威作福、危害人間。

    在剛登基的這幾年裡,孫皓最信任的一個親信就是何定。

    何定本來在孫權跟前當差,但是只是個小雜役之類的人物,估計孫權對他根本沒有什麼印象。等到孫皓即位的時候,何定就給孫皓寫了封信,說自己是皇帝身邊的舊臣,希望能夠繼續給當今皇帝繼續當差。也不知道是何定的信寫得太讓人感動,還是孫皓突發奇想,還是兩人早就有舊關係,總之是何定一下子就被任命為樓下都尉(樓下禁衛軍司令),主管東吳帝國所有的採購任務。

    在那個士族掌權的年代,出身低微的何定如此鹹魚翻身,本來就招致東吳士族的集體不滿,可是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像孫皓一樣,何定也在中了大獎之後,也忘了自己姓什麼,好像整個東吳就孫皓老大他老二了,頓時把誰都不放在眼裡,而且不斷在孫皓面前得罪過他的大臣,孫皓也就真的力挺何定,只要何定說誰壞話,他一定會讓誰遭殃,很多大臣沒有任何罪過,就被全家流放,甚至是全家滅族。

    東吳的大臣已經都不敢把孫皓看成凡人,而是魔鬼。在孫皓的統治下,作為東吳帝國支柱的士族階層,已經對他們的這位皇帝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沒有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吳皇族內部。孫皓髮起飆來,連親弟弟都敢殺,而且一殺就是兩個,本來應該最擁護孫皓的東吳皇族,現在一提起孫皓就嚇得屁滾尿流。

    孫皓有個同族的兄弟叫孫秀,他的爺爺叫孫匡,是孫權的親弟弟,從血緣角度來說,孫皓和孫秀有著共同的太爺爺——孫堅。

    孫秀防守在夏口(湖北武漢),這個地方,東連著首都建業,西連著進入四川的三峽。如果把建業和西陵比作東吳長江防線的兩個鷹爪,夏口正好就是中間突出的鷹頭。

    按說孫秀是孫皓的堂弟,守衛的也是數一數二重要的軍事重地,這麼看的話,孫皓應該是挺器重孫秀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有小道兒消息說,孫皓特別討厭孫休,總有一天會對他下手,孫秀雖然搞不懂自己為什麼這麼招孫皓不待見,可是又不能去問孫皓,只好整天生活在噩夢中,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就在孫休本來就萬分忐忑的時候,公元270年年末,孫皓指派他的紅人何定帶著五千人來孫秀這裡打獵,孫秀一想,打獵用得著帶五千人麼,擺明了就是來抓我的,現在不走,以後就走不了了。於是,在聽到何定到來消息的當天夜裡,孫秀就帶著老婆孩子和幾百個親信衛士逃出了夏口,投奔了西晉。

    司馬炎對東吳皇族孫秀的投靠,十分重視,馬上任命孫秀做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司馬炎政治招降的措施剛剛實行,就取得了重大成功。

    孫秀是東吳帝國第一個出逃的皇族將領,這麼重要的軍事將領,只是見到孫皓的紅人,就怕的連夜逃到了西晉,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東吳大臣此時對無人性孫皓已經害怕到了什麼程度。而且最糟糕的是,孫秀是孫皓的堂弟,和孫皓是一個祖宗,孫秀的出逃給了司馬炎這樣一個信號:孫皓已經眾叛親離,東吳帝國這個西晉最強大敵人的末日,看來真的要到來了。

    萬事開頭難,凡事只要有帶頭的,就有跟班的。

    孫秀投奔了西晉並受到大大的優待,給了眾多的東吳官員一個重要啟示:伺候不了孫皓,還有司馬炎啊,幹嘛非要一顆樹上吊死?

    我們前面說過,東吳有三個最要害的軍事重地:首都建業(南京)、夏口(湖北武昌)和西陵(湖北宜昌),建業和西陵好像兩個鷹爪,夏口好像鷹頭,保護著東吳帝國的整個長江防線。

    夏口的孫秀剛剛投奔西晉,另一個重鎮西陵的將領就又投靠了西晉。更要命的是,孫秀只不過帶著幾百人出逃,這一位叫步闡的仁兄可是直接帶兵反水,把西陵獻給了西晉。

    說起來這位步闡叛變的原因,其實和孫秀簡直如出一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