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 文 / 王曄秋

    步闡老爸步騭(治),是孫權的鐵桿兒,他從孫權剛剛掌權不久就已經侍奉孫家,後來接連當上了東吳的交州(廣東廣西)刺史、丞相。步騭在當交州刺史的時候,幹了一件對我們中國意義十分重大的事:重新建造了原先被毀的現代廣州城的前身——番禹。步騭後來開始負責守衛西陵,步騭去世以後,按照東吳當時的世襲領兵制度,步騭的長子步協繼續守衛西陵,步協死後,他的親弟弟,也就是步闡,繼續擔任西陵督(西陵守衛司令)。

    272年8月,步闡接到孫皓的命令,讓他到首都去。

    步闡守衛著步家守了四十多年的西陵,應該說是比較兢兢業業,在任內也沒有出過什麼大的差錯,接到孫皓去建業的命令,心裡就開始哆嗦:這是我犯了什麼錯了,還是有人在無人性面前說我壞話呢?總之,現在的孫皓在東吳大臣的眼中簡直就是人間閻王,被他叫去死掉的可能性,大大高於活著回來的可能性。步闡覺得現在不應該去見閻王,所以在9月,他命令西陵全城戒備,派侄子到洛陽去當人質,宣佈投降西晉。

    聽到這個消息的司馬炎,簡直感覺像天上掉下餡兒餅,東吳如此重要的西大門,竟然就這樣被打開,司馬炎立刻給步闡來了個火箭式陞遷:任命步闡都督西陵軍事、衛將軍、侍中(皇帝高級顧問),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廣州刺史,封宜都公。同時,司馬炎命令荊州刺史楊肇(照)領兵直插西陵去救助步闡守衛的西陵;同時命令車騎將軍羊祜統率主力部隊進攻江陵,來牽制東吳軍隊;巴東(四川奉節)監軍(軍隊監察長)徐胤率水軍沿長江東進,去攻打距離西陵相當近便的建平郡(湖北秭歸)——三路部隊,同時出動。

    東吳這邊,也很快得到了步闡叛變的消息,孫皓一聽守衛西陵四十多年的步家人居然也背叛了自己,狠的牙根都要碎了,馬上命令陸抗去平定叛亂。

    陸抗,字幼節,屬於東吳帝國最大的士族之一的陸氏家族。陸抗的爸爸,就是《三國演義》裡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的軍事天才陸遜。陸抗在爸爸死後,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家族勢力,一步步升到了東吳的鎮東大將軍,統管荊州(湖南)軍事。陸抗聽到步闡背叛的消息,馬上派將軍左奕(義)、吾彥去進攻步闡。同時,他命令軍隊沒日沒夜的建造堅固高大的圍牆,把西陵團團包圍了起來。

    阱抗白天黑夜地催促建造進度,好像西晉軍隊明天就要來到眼前似的。東吳的士兵每天起的比公雞早,睡的比貓頭鷹晚,成天淨幹一些扛沙子壘土牆的活兒,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就找上級將領求情,希望不要這麼白費功夫。將領們其實也覺得光這麼造牆是浪費時間,就都勸陸抗:「目前我們的軍隊剛剛到達,士氣正旺,應該趁著這個時機馬上去打步闡。這樣西晉的援軍還沒到,我們就應該能攻下步闡,何必去做沒用功,在城外再造圍牆。這樣下去,恐怕晉軍沒來,我們自己倒先累垮了。」陸抗說:「西陵地勢十分穩固,武器彈藥和存量都很充足,我以前就守過西陵,瞭解這個地方的佈局,我肯定一時半會兒我們攻打不下來。到時候晉兵打過來我們又沒有防備,內外受敵,靠什麼來防禦?」

    不過,陸抗看出來將領們還是不服氣,就命令他們試著進攻一次西陵,果然沒有佔到便宜,還死了不少人,將領們這才服氣,齊心協力建造包圍牆。

    與此同時,都督荊州軍事(湖北軍區司令)的羊祜,已經帶領主力五萬人到達江陵城外,想要切斷陸抗的退路,配合楊肇給陸抗來個兩頭夾攻。東吳的將領們都認為應該趕緊救援江陵,防止被切斷後路。但是陸抗認為,江陵城有重兵防守,城防又十分堅固,不會被輕易打下來。即使丟掉江陵,也沒多大關係。因為當時東吳的江陵城在長江南岸,四面地勢比較平坦,即使晉兵攻下了江陵,也不容易防守;如果晉兵佔據了西陵,東吳的西大門就會大開,西晉軍隊就可以乘船順著長江直插湖北湖南。將領們都被陸抗縝密的分析折服,於是就跟著陸抗繼續進攻西陵。

    當初,陸抗因為江陵以北的道路平坦開闊,曾命令江陵守將張鹹修築大水壩截流,使河水漫上平地,這樣既可以阻止敵人從水路入侵,又可以防止叛亂者出逃。羊祜軍團到達江陵北岸以後,故意散佈消息說要破壞大壩,讓自己的步兵通過。陸抗聽到這個消息,反而命令張鹹迅速拆除大壩,將領們都迷惑不解,問陸抗幹嘛要拆掉辛辛苦苦建起來的大壩,這不是正好讓羊祜把步兵送過長江嗎?

    謎底很快揭曉,原來,羊祜的真實目的是想利用大壩阻住的水流來運送糧草物資,他故意放出掘壩的風,恰恰是怕吳軍把大壩給毀了。等羊祜聽說大壩已經被毀,不得不佩服吳軍的好眼力,只好改用車輛來運糧,效率自然大打折扣,進攻江陵的節奏也就緩了下來。這樣,陸抗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最關鍵的那個敵人——步闡。

    11月,陸抗終於等來了西晉負責援助步闡的楊肇兵團。由於楊肇的路途比較遠,所以比主力部隊羊祜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稍晚一些。按照以前定下的方案,陸抗命令公安守將孫遵率領陸軍在長江南岸抵禦羊祜,命令水軍都督留慮率領水軍,遏制住西晉徐胤率領的水軍,自己率領主力部隊憑藉之前搶修的圍城抵住了楊肇。

    在這個時候,東吳軍中又有一名叫俞讚的將領,出逃到了楊肇那裡,形勢對陸抗更加不利。因為這個俞贊,雖然官銜不高,但他是東吳的老將領,對陸抗軍隊的底細瞭解的十分透徹。陸抗當時率領的兵中,因為地域的關係,招了一部分出身湖南西北部的少數民族士兵,當時被稱作夷兵。可能是因為當時普遍存在的民族歧視等原因吧,夷兵的軍事素質比較低下。陸抗料定俞贊投靠楊肇後,一定會指引晉兵先打東吳軍隊最脆弱的部分——夷兵防守的地方。於是,陸抗連夜換下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圍牆防線。

    第二天,楊肇按照俞讚的指引,果然集中兵力攻打原來夷兵防守的地方,陸抗在牆上,馬上下令反擊,箭和石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楊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士兵變成刺蝟和肉泥。

    這樣,兩軍相持了一個月,楊肇在圍牆外攻不進來,步闡在圍牆內又逃不出去,眼看糧草就要耗的乾乾淨淨,楊肇無計可施,只得決定放棄救援步闡,帶領部隊趁著夜裡逃走。陸抗在圍牆上一看晉軍撤退,就想領兵追出去,又擔心步闡趁這個時候從西陵城裡殺出來,自己的兵力不夠分開對付兩頭,就命令士兵擂鼓吶喊,作出要追趕的樣子來。楊肇的部隊在寒冬臘月裡凍了兩個月,又打了敗仗,本來就軍心不穩,一看吳軍這陣勢,以為陸抗真的要追擊過來,嚇的丟盔棄甲、抱頭鼠竄。陸抗趁這個機會,派出輕騎兵衝擊晉軍,楊肇部隊大敗,損失嚴重。

    楊肇一路被陸抗擊敗,使得西晉掌握西陵的計劃徹底泡湯。還在進攻將領的羊祜和率領水軍的徐胤一看這種情況,也只好退兵,十分夠意思的把步闡自個兒留在了西陵等死,沒過多久,陸抗攻克西陵,殺死步闡和與他同謀的官員共幾十人,把這些人的三族,就是爸爸一族、媽媽一族、妻子一族來了個群體滅絕,把剩下的士兵都赦免了。侍奉了東吳幾十年的步家,就此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西陵之戰的結果是,東吳陸抗憑藉著高超的謀略和大膽的戰略,憑藉著個人能力避免了東吳整個湖北湖南地區的一次災難,有效的暫時遏制了東吳大臣叛逃的歪風。而相對的,西晉軍隊一共三路,再加上西陵步闡的守軍,最少在八萬人,而東吳陸抗的屬軍最多超不過三萬,別說支援和控制西陵,連步闡本人的身家性命都沒能救下來,使得東吳大臣對西晉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大打折扣,以致於此後東吳再也沒有發生重大叛變。更糟的是,西晉失去了一次得到整個湖北湖南地區、進而嚴重打擊東吳的大好機會。司馬炎對此次戰役的結果十分惱怒,把直接負責救援步闡的楊肇一撤到底,讓他做了老百姓。

    孫皓興奮了。這麼一次嚴重的叛亂,竟然被自己輕輕鬆鬆的就平定了。孫皓讓大仙兒給他占卜是否能得到天下,大仙兒掐指一算,說在公元280年的時候,孫皓的車蓋會進入洛陽。孫皓一聽,這個樂啊,從此以後就一心一意地謀劃怎麼消滅西晉,繼續做著統一全中國的春秋大夢。每次我看書看到這裡,總是覺得大仙兒有時候還真有兩把刷子,孫皓在280年進入洛陽是沒錯,不過如果孫皓知道自己去洛陽是因為成了俘虜,他肯定要把大仙兒的腦袋割下來當球踢。

    而此時的司馬炎和他的文武百官,也終於知道了平定東吳的長期性和艱難xing,但是這次失敗,反而更堅定了西晉消滅東吳的決心。司馬炎和他的名將們,開始以更大的精力,去醞釀自己任期內最大的一項長期工程——消滅東吳、統一中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