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4、偉大的羊祜 文 / 王曄秋

    每次重讀羊祜故事的時候,我總是不禁在想,羊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征服了這麼多人的心,受到了這麼多人的愛戴?羊祜個人對於西晉王朝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呢?

    請允許我用個人先進事跡報告的形式來對羊祜先生做一個總結。

    羊祜堅實的信奉儒家道德至上的思想,堅信道德和人心的力量。我感覺,他的骨子裡,始終是一個希望以儒家道德徹底改造世界的知識分子,一個崇高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只知道給予而不要求索取的人,羊祜的做官、做人、做事,只不過是他對自己儒家理想的實踐,他的一生就是為了理想而活著的一生。當然我們可以說他是個官場老油條,但他是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老油條。

    第一,羊祜永遠保持著對皇帝的絕對忠誠。

    羊祜是一個忠誠的人,從他對待父親、母親、叔叔、兄長、姐姐、妻子的態度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絕對不會為了金錢利祿去背叛他的親人。當然,在羊祜決定投靠司馬家族以前,他對曹魏皇族也並不是十分忠誠,但我們不能強求羊祜必須死心眼兒的跟著曹魏皇室一起完蛋,畢竟人都是惜命的,再說天下是有德者居之,並不專姓曹,羊祜也沒有義務為已經沒落的曹魏殉難。但是自從跟了司馬家族以後,羊祜的任勞任怨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就不一一細說了,現在只聊聊一個傳說。

    根據《晉書》記載,曾經有一個會看墓相的人在看完羊家的祖墳以後,就對人說羊家祖墳有帝王氣,以後一定會有後人當皇帝,所以說這個祖墳絕對不能動,動了不光當不了皇帝,還要絕後。羊祜十分的忠君愛國,一聽這個消息,心想我們羊家可不能有人做篡奪皇位的逆臣賊子,立刻就把祖墳給刨了。後來又有個會算命的人知道了這件事,說羊家人雖然當不了皇帝了,可是仍然會出個斷胳膊的一品大員。後來,羊祜果真在一次騎馬的時候摔斷了胳膊,也真的做了一品大員,而羊家以後確實沒有人當過皇帝,而羊祜居然就真的沒有兒子。

    劉宋時代劉義慶編寫的《幽明錄》裡記載,羊祜也是有過兒子的。在他鎮守襄陽的時候,他的獨子已經長到五六歲了,非常聰明可愛,可是羊祜刨了祖墳以後,這個兒子立刻就死了。當然,《幽明錄》是一本神怪小說,這裡邊記載的很多東西本身是不靠譜的,除了《幽明錄》,沒有一部正史裡提到羊祜有兒子,也許《幽明錄》,只是後人對羊祜無子不幸的一種美好寄托吧!但這個故事,無疑是為了讓羊祜忠誠正直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羊祜從不利用皇帝給自己的信任和權勢,來謀求私利或者結交權貴。

    羊祜伺候了司馬昭和司馬炎兩代人,一直都是他們身邊的親信,凡是他參與謀劃商議的事情,他都把草稿燒掉,讓人們都不能知道。羊祜推薦某人做官,卻從來不讓那個人知道是自己推薦的。在那種拉幫結派、盤根錯節已經成為基本現象的士族政治時代,當然有人說他傻,他的女婿就勸他多拉一些人做自己的心腹,羊祜不說話,弄的女婿很沒面子。等女婿走了以後,羊祜私下裡根他的侄子們說:「在公眾的朝廷裡授予官職,但是卻讓別人向我個人謝恩,這樣的事情是我所不敢作的。」羊祜還給他一樣是司馬炎紅人的堂弟羊琇寫信,勸羊琇急流勇退,不要過於執迷在名利場之中。

    這樣性格的羊祜,當然也沒法指望他巴結朝中的紅人,雖然他知道這樣做的好處。所以,朝中有些紅人,就對羊祜非常不滿意,總是說他的壞話。王衍是羊祜的外甥,是當時的名士,不過是那種故作高深、故作瀟灑的假清高,有一次來見羊祜,又像和別人一樣滿嘴跑火車,一點兒實際的沒有,羊祜很討厭王衍這幅德行,王衍看出來羊祜不待見他,甩袖子就走,從此就怨恨上了他的這位叔叔。王衍的堂兄弟叫王戎,就是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賢」之中年齡最小的那一位。西陵之戰後,羊祜曾要按軍法處斬王戎這位治軍失職的賢人兼閒人。所以,王戎和王衍都怨恨他,言談中常攻擊羊祜,當時就有句打油詩,叫做:「二王當國,羊公無德。」意思是說,只要有王戎和王衍在朝中做官,羊祜就不會有好名聲。

    第三,羊祜先生從來不會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搞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277年年底,吳國夏口守將孫慎進犯江夏郡(湖北雲夢)和汝南郡(河南汝南),對這兩個地方的居民進行了軍事搶劫,受害百姓超過一千戶,可是羊祜並沒有派兵追擊。司馬炎知道了以後,對羊祜這種無動於衷的行為非常生氣,就派使者去責問他,不追擊孫慎是什麼意思。羊祜說,江夏距離襄陽有八百里,等知道了敵人的消息,人家早已經離開好幾天了,靠步兵如何能追上他們?為了使自己免遭責備,就讓部隊受苦受累,這不是我的作風。

    我們這裡補充一下,羊祜指的是近兩千年前的道路,從江夏到雲夢的航空距離有200多公里,就是我們今天做直升飛機趕過去也要將近1小時,可見距離確實很遠,當時羊祜軍營裡就算所有士兵都是飛人,匹匹馬都是赤兔馬,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在3天之內趕到都困難。所以羊祜得到的消息,最少都是3天前的消息,羊祜再派兵去追,往返就是一個禮拜,吳兵可能早就回國狂歡去了。

    結論:羊祜不派兵的決定是正確的,他把國家利益看的比自己的帽子要重要的多。

    第四,羊祜從不貪婪官職和權力。

    羊祜推辭官職爵位不止一次,而且不是裝模作樣的推辭,有時候是真的把官職爵位給推掉了。

    早在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羊祜就已經堅決的把公爵推辭成了侯爵。到了公元277年,凡是異姓大臣中有立過大功的,都被封為郡公或郡侯。賈充被封為魯郡公,王沈被追封為博陵郡公,羊祜也同時被陞遷為南城郡侯。為了照顧羊祜,司馬炎還特別從羊祜老家所在的泰山郡(山東泰安東)裡劃出了五個縣在泰山南邊的縣,單獨成立一個南城郡,就以羊祜的老家南城縣為郡政府所在地,但是,羊祜再次堅決表示不接受,這個南城郡,也就沒有成立起來。

    羊祜臨死前,還特地囑咐家人,不要把先前司馬炎賞賜給他的南城候的印信放到棺材裡,司馬炎感歎他的高風亮節,頒布詔書說:「羊祜生前,就堅決不肯要這個南城候,為這個事兒,推辭了很多年。如今他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的品德卻更讓我們感到一種力量,所以我現在尊重他的臨終遺言,仍然保留他原先的爵位。」

    遵照羊祜的遺願,羊祜的堂弟羊琇給司馬炎寫信,說羊祜想要埋在祖墳裡,可是司馬炎說什麼也不同意,他要羊祜在自己死後也要一直陪在自己附近,於是,強制給羊祜選了一塊墓地,就在洛陽十里外的皇陵區裡。另外,為了表示對羊祜的懷念,司馬炎還追封羊祜為太傅、侍中(皇帝高級顧問),賞給他的家屬銅錢三十萬、裝屍體用的特級陶瓷——溫明秘器一套,朝服一套。

    羊祜沒有兒子,所以按照當時的規定,得給他指定個繼承人做他的兒子,不能讓這位開國功臣絕了後。《晉書》裡記載繼承了羊祜爵位的是他大哥羊發的三兒子羊伊,但是根據《隋書》記載,整個事情的經過有些不一樣。

    據說,一開始,司馬炎直接指定羊祜大哥羊發的次子羊暨(記)繼承羊祜的爵位,但是羊暨卻沒有答應。因為,羊發的長子羊倫這個時候已經去世,按照宗法順序,羊暨必須要繼承父親這支血脈,即使羊祜的爵位那麼高,即使還有皇帝的命令,羊暨也認為他應該要先尊重儒家的禮法。司馬炎一看沒辦法,就又指定羊暨的弟弟羊伊繼承羊祜的爵位,可是羊伊也沒有按照兒子的禮節給羊祜服喪,弄得羊祜的妻子夏侯女士非常不高興,還向司馬炎告了這位侄子一狀。羊伊這個時候辯解說,自己從來都把羊祜當爸爸看,但是,自己的親生爸爸已經去世,沒有得到爸爸的允許就成為別人的兒子,是對自己爸爸的背叛,所以羊伊才不敢繼承羊祜。

    羊祜一家人都這麼遵守禮法,又都不迷戀財富爵位,讓司馬炎又欽佩又感動,於是,他頒布詔書,原諒了羊暨、羊伊的抗命。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不光是羊祜,即使是羊祜這一大家子人,對於儒家思想,是多麼堅定的信奉和擁護。

    平心而論,雖然羊祜道德高尚,但他確實不是個戰爭人才,在僅有的一次比較成規模的西陵之戰中,雖然佔了絕對優勢,他都是全面慘敗。但他是個一流的戰略家,他給西晉王朝留下了兩個滅吳最重要的帥才,杜預和王濬。正是這兩個人,最終實現了羊祜的遺願,所以羊祜其實是西晉滅吳、進而稱霸天下真正的首席功臣。然而,最令人感慨的,是英雄那至死都不能瞑目的遺憾,他永遠都再沒有機會看見自己夢想實現的那一天了。

    我想用南宋詩人陸游的一首詞,獻給羊祜,以及像羊祜一樣,為了國家、百姓和理想奮鬥一生的可敬的人們,來評價他們的偉大,來評價他們的悲傷,來評價後人對於他們事跡的千古傳唱: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陸游,《水調歌頭多景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