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3、偉大的全才B 文 / 王曄秋

    杜預生活的時代,曆法並不像現在這麼準確,但是在全憑肉眼看星星的時代,誤差就算夠小的了。杜預那時候沒有天文望遠鏡和宇宙飛船,古人推算季節變化和天數變化主要依靠一種叫ri晷(鬼)儀的東西。這日晷儀說白了就是在太陽地下放一個大盤子,在盤子上立個棍兒,然後根據棍子的影子在盤子上的變化來分析季節和日期。杜預發現了當時通行的曆法和ri晷儀上顯示的日期有偏差,經過繁瑣的計算,糾正了其中的錯誤,修訂出二元乾度歷,經過反覆驗證,終於獲得了官方的認同,在全國推行。

    278年,河南、山東連降暴雨,西晉王朝發生大面積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司馬炎下詔,命令大臣們趕快想出救災計劃。這時候,杜預站了出來,先後兩次上書系統的說明了自己的計劃。這兩篇文章後來被收錄在《晉書食貨志》裡,是我們這些後人研究西晉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文獻材料。

    由於杜預早已對當時的災情作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所以他對災情原因的分析十分到位,提出的救災辦法也十分符合實際情況。他指出,當時粗放的耕作方式和蓄水設施的年久失修是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根本原因。蓄水設施因為總是決堤,弄的良田被淹、陸地泥濘、植物大批死亡,老百姓總是生活在沼澤裡。而且,可是現在正當水災,年久失修的蓄水池反而成了一個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潰掉,解決的辦法只能是破壞掉老舊的蓄水池,放掉裡面的水,讓水自然流走,但是那些還比較新的和結實的蓄水池就仍然應該使用;之前因為蓄水池崩潰留下的死水潭,應該馬上疏通到河道裡頭,保障水流的通暢。

    杜預還建議,把政府裡不耕地的種牛租借給災民使用。在信裡,杜預還對西晉政府的辦事效率表示憂慮、他譴責某些部門、個別官吏只從自身利害出發,不幹事只干人,遇事就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區的救災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呼籲司馬炎對救災一定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以上的幾件事,只是杜預做出的貢獻和提議的很少一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再繼續列舉,這裡還有幾件關於杜預的幾則趣聞,有的無法證實,只是和大夥兒講講,讓杜預在我們心裡的形象更加豐滿。

    杜預本人呢,幾乎沒有什麼武藝,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特別糟糕,所以可以推斷出他連羊祜那兩下子都沒有,絕對是個帶兵的書生。但是每次有軍事活動,司馬炎都會想起杜預這個姑父,基本上每次都召他出謀劃策。

    杜預愛讀書,尤其特別喜歡讀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寫的《左傳》,只要一閒下來,他就鑽研《左傳》,後來還根據各種書籍給《左傳》專門做了註解,書名就叫《春秋左氏傳集解》,一直到三百年之後,《隋志》和《唐志》還都保留著三十卷的內容。之後,杜預又總結了歷代《春秋》學者的註解,寫出了一部當時春秋學派的總結xing巨著《釋例》,《隋志》和《唐志》也都保留著15卷。除此之外,杜預還寫過一本叫《女記贊》的書,裡面記載的全是一些符合儒家道德規範女性的感人事跡,到《隋志》寫出來的時候,這本書還有十卷的內容。

    杜預寫書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大白話,不像當時很多才子們寫的書文字特別深奧華麗。所以,人們就不太愛看,覺得杜預寫的書沒水平,唯獨秘書監(中央圖書館館長)摯虞對杜預的書有極高的評價。他說,左丘明當年為《春秋》做註解,結果《左傳》單獨流傳後世,杜預的《釋例》本來是為《左傳》做註解,他所記錄的東西早已經超過《左傳》,所以他的書也會流芳百世。

    司馬炎的女婿王濟特別喜歡好馬,和嶠特別喜歡賺錢,杜預就給他們兩個人起了個外號:馬癖和錢癖,意思就是他們就像上癮一樣喜歡馬和錢。司馬炎聽到這件事,就開玩笑的問杜預,你給人家起外號,那你自己對什麼上癮啊?杜預就笑著說,我對《左傳》這本書有癮,於是別人就給杜預起了個綽號叫左傳癖。

    我們要說,杜預是個特別實幹的人,而且是個高科技實幹人才,他做實事的能力可是比羊祜強不少,就是在整個西晉都是數一數二的。當時很多的士族官員,因為信奉玄學,都是眼高手低,非常鄙視實幹,而杜預只要是處理公事,一定細緻入微,制定工作制度,一定反覆考察然後施行,有人暗地裡笑話杜預過於瑣碎,杜預聽到這話以後笑笑說:「大禹後稷當年治水,是希望拯救萬民,我做的和他們也差不多啊!」從這話看來,杜預是懷著一顆救世的心來做官做事,他的理想,是寄托在一個國家的興旺和全國百姓的幸福生活上,這種境界,也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和羊祜一樣,《晉書》裡面也講了一則關於杜預神秘出身的故事。故事說,杜預到了襄陽以後,有一次和將領們集會,結果喝酒喝多了,進了屋子裡面躺著的時候,就難受的吐了起來。屋外的人一聽杜預估計是吐了,就往屋裡偷看,這一看不要緊,只見屋裡面的那個根本就不是杜預,而是一條大蛇,把偷看的人嚇的屁滾尿流。在古時候人的眼裡,蛇就是龍的最親密跟班,皇帝是真龍天子,杜預就是無雙大蛇。這則八卦講的就是這麼一個觀點:杜預是天之驕子,他不是一般人,凡夫俗子是無法比擬的。

    但是,通過他和老冤家石鑒的你死我活、以及行賄等等事跡我們又會發現,杜預是個性情中人,他不像羊祜那樣,幾乎是以聖人的要求去做人做事。杜預在地方上鎮守的時候,常常給在首都的權貴們、就是像賈充之類的紅人兒們送大禮,有人覺得這和杜預名將的風采不太相符,就問杜預為什麼送禮,杜預說:「我哪是為了得什麼好處,只不過是為了不遭這些人的陷害罷了。」這件事非常典型,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杜預有小心眼、也有壞心眼、也有賊心眼,他拍皇帝的馬屁,他拍權貴的馬屁,他比羊祜活得要真實,活得更像一個凡人。但是從骨子裡來說,杜預和羊祜一樣,是絕對的正面人物,因為他們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是主要的,他們是迎合並且加快歷史進程的驕子,是西晉的精華所在。

    羊祜先後幾次給司馬炎上書,也只有杜預、張華等少數人堅定的支持著他。史書上沒有杜預和羊祜一起喝酒聊天的記載,可以說,最起碼他們的私交不是那麼緊密。但是,在滅吳方面,他們卻能夠保持高度一致,應該說,這是英雄所見略同、英雄惺惺相惜。所以,杜預和羊祜一樣一樣有對全國統一無限的企盼,一樣有滅吳的決心和信心,一樣有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正是這種責任感,讓杜預像羊祜一樣,開始將滅吳大業作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和理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