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超神棄少

正文 第三三一章 不老仙丹 文 / 塞北三叔

    發丘將軍是盜墓四派中唯一不忌諱與官府合作的組織,這也為其他盜墓門派所不齒和鄙夷。

    但是與官府合作的發丘將軍在清代卻受到了外族迫害,不得不流亡海外,混跡於東南亞以及美洲地區。

    當然他們不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在諸多大型陵墓的考古挖掘中,他們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同時,在國內外,在迫害中存活下來的發丘將軍也有很多人成為考古學者或者在考古政府部門任職,體現了發丘將軍極強的適應能力和變通精神。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叫做梁朗先,看過東陵大盜的人對這個人不會陌生,他就是孫殿英的軍師,懂風水,善於江湖交際。

    清東陵可不是說盜就能盜得了的,尤其還是盜乾隆爺與老佛爺慈禧的墓的,沒有專業盜墓人士的指導,就算是軍隊也休想盜墓成功。

    而孫殿英的這個軍事梁朗先就是一個盜墓流派的傳人,這個流派就是發丘派……

    搬山派在秦漢時期就有初步形成了,但是一直等到清朝中葉才發展壯大起來。

    搬山派採取的是一種俗稱「開喇叭」式的盜墓方式,這在武術裡就像是以勁道取勝的門派,擅長的自然是些「大力金剛掌」之類的,而不是像武當太極八卦陣一類以柔克剛的招數。

    搬山派採用的所謂開喇叭的盜墓方式是指通過打通墓葬從而使其通風,這樣做的方式使搬山派門人即搬山道人在墓葬裡暈厥的危險就極大降低了。

    但是對墓葬的破壞性實在太大,尤其是使得墓葬失去了保護,各種其他損害就會隨之而來。

    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稱作「道人」是因為搬山門人身著道士裝扮,而且使用的就是茅山道士的法術,比如「搬山分甲術」。

    這可以看出搬山一派應該與道教頗有淵源。但是搬山一派在風水學上並沒什麼造詣,所以才會使用破壞的盜墓方式,這本來是因為他們自身技能的局限。

    這種破壞的盜墓方式使得搬山派成為盜墓賊中的爆破專家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

    看書網^同人

    說了一大堆,就是為了引出這座古墓寶藏的發現過程,它是盜墓者最先發生的……

    新年,村裡放鞭炮之時,盜墓者就利用鞭炮聲作掩護,把這座古墓從墓頂炸彈開一個小洞。

    因為雷管的聲音大了一些,所以驚動了大洪村的村民,村民報了案,才讓國家能完整地發掘出一座寶藏,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而這個盜墓者使用的手段就是搬山派『爆破專家』盜墓所用的最典型例子,如果盜墓成功,世界就會再次出現一個比爾蓋茨一樣的大款式人物。

    提起這次考古發現,不得不提到索羅救出考古隊孫文禮之後,孫文禮博士讓索羅抓張氏三兄弟的事情。

    當時,張氏三兄弟罵過孫文禮的那句精典的台詞:「考古?你們懂個屁叫考古?你們考古的還不是要吃我們盜斗剩下的屁才能找到古墓?沒我們你們連毛都找不到……」

    其實我們不得不悲哀地承認,張氏兄弟所說的話是正解,如今華夏考古所的這些人,又有哪個墓是他們自主發現出來的呢?

    農民發窯發現了始皇帝的兵馬俑,建築工地挖出了楊廣墓,餘下的都挖沙取土、建房地陷等才有所發現。

    再有就是盜墓的前腳把東西取走,他們在後面收尾,對盜墓者一頓口誅筆伐,其實這都是無能的表現。

    如果考古的真有能耐,就別裝清高,把風水學看成洪水猛獸的迷信加以痛斥,你也學風水,多鑽研尋龍點穴之法,堪輿之術不好嗎?

    真正把「來龍去脈」這句盜墓成語搞懂,何苦讓一個盜墓的把你一個博士給一頓挖苦呢?

    當然,盜墓者的確可氣,讓一些歷史的真相消失,讓一些國寶流失海外,抓住直接槍斃也不為過,但你不能總是靠人家盜墓的、挖土的去發現歷史不是?

    搬山門派因為學過粗淺的道術,所以武功比起其他門派還是普遍要略勝一籌,而且發揮了道術在盜墓中對付殭屍的優勢。

    他們設計了一些機關陣法專門用以對付墓葬中的邪物,因此比起一般的盜墓門派而言,搬山派更具神秘感。

    搬山派門人不喜與人合作,總是獨來獨往,假借道士的身份,各個地方到處溜躂。

    據說搬山派之所以採取破壞的盜墓方式,除了因為他們本身善惡觀念不強之外,主要原因是他們最想要盜取的並非一般的金銀財寶,而是靈丹妙藥。

    所以他們進入墓葬根本無需考慮這個墓葬能否為今後再次盜墓提供可能。

    但是後來盜墓不斷的失敗告訴他們,他們所追求的靈丹妙藥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他們就轉而開始一味求財的盜墓了。

    不過,靈丹妙藥真的不存在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他們的運氣不好,沒有遇到罷了。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南京象山東晉王彬長女王丹虎墓內出土了二百多粒丹藥,這些丹丸均呈朱紅色,直徑0.4—0.6厘米,放置在棺內一個漆盒中。

    而就在這2013年底,南京板橋一處工地在施工期間發現了一個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計20餘座。

    墓群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達1000多年。在一座東晉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枚六面銅印,上面刻著墓主的名字——「綦毋龢」,應該是魏晉時期的一名朝廷官員。

    此外,墓中還發現了一盒以硃砂煉製的紅色丹丸,這也是繼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後南京地區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