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好女婿

正文卷 第八百二十八章 關府君 文 / 虎臣

    鉛雲密佈,北風呼嘯,看模樣,一場暴風雪在所難免,到黃昏,已經依稀有學粒子隨風吹來,打在臉上,隱隱生痛。

    剛立冬天氣就冷成這樣,正德六年的冬季看起來比起往年要冷上許多。

    放眼望去,整個大同地界都看不到一星半點綠色。

    灰色的天空,黑色的城牆,青色的瓦房,光禿禿的樹枝,黑壓壓的人群,整個世界彷彿都變成了黑白電影,不帶一絲活氣。

    作為一所軍鎮,大同府的城門緊緊地關閉著。

    洪水一樣的流民過來,看到如此情形,疲憊的面龐上都閃過強烈的失望,有的人甚至失去了力氣,一屁股坐在地上的稀泥裡,大口大口地喘息,口鼻中噴出長長的白氣。

    實在是太累了,只想就這麼坐著,一直坐到天荒地老。

    就在這個時候,一群衙役跑過來,提起棍子使勁地朝地上的流民抽去:「起來,起來,不想死就給爺爺起來!」

    可惜這些流民早就被艱難的人世折磨得麻木了,任憑棍子如雨點一樣落到身上,卻死活也不肯挪上哪怕一根指頭。

    幾個衙役呀是沒有辦法,正不知道該如何時候,一個書辦模樣的人朝著坐在地上的百姓喝道:「都起來,這麼冷的天,再坐下去,怕是只有一個死字。」

    一個流民提起精神,淒慘地叫了一聲:「老爺,這日子,還不如死了,咱們從應州到這裡,被韃靼人追了三日,早就沒有了力氣。若是你真有菩薩心腸,就放我們進城吧!」

    「對,老爺,放我們進城吧?」看到了希望,又有幾個流民掙扎著爬起來,不住磕頭,眼神中全是乞求。

    「進城,想得倒美,這可是幾萬人啊,鬼知道中間混了多少韃靼人奸細。」一個衙役冷笑。

    那書辦擺手制止衙役,大聲喊道:「大同戒嚴,軍法如山,只能對不起大家了。」

    聽到他這麼說,流民眼睛裡僅剩的一點亮光熄滅了,又恢復成當初那般麻木模樣,重新坐了下去。

    書辦突然哈哈大笑,笑聲是如此的洪亮:「你們不起來是吧,可惜啊,府君今天煮的那麼多白粥可算是浪費了。」

    聽到白粥二字,流民眼睛中恢復了神采,一陣吞嚥口水的聲音傳來。

    就有人壯著膽子問:「老爺,什麼白粥?」

    書辦指了指遠方那一圈低矮的山丘,大聲道:「翻過那道梁就是十里河的河灘,大同知府關府君已經在那裡設了粥棚賑濟災民,不想死的就提起力氣過去。」

    說罷,就向衙役道:「來搭把手,把老弱病殘扶起來,咱們去見府君。」

    ……

    翻過那座山,就看到一條白亮的河流,在山與河之間是一條狹長的河灘地。

    此刻,河灘地上已經用樹木和土坯搭滿了窩棚,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的人頭,總數在兩萬左右。

    在山崗上,大同知府關繼宗麻木地站在那裡,手足無措地看著遍地災民,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自從半月前韃靼人打開長城關礙,入侵應州地區以後,兵鋒銳不可當,一口氣拔除了十幾座寨子,大同鎮軍屢戰屢敗,到現在只能收縮防線,躲在大同城中,再不敢露面。

    應州並不是大明朝的一個州府,而是一個地區。指的是大同以南到雁門關一片廣袤區域。

    這一帶原本是不毛之地,在明朝太祖朱元璋移民實邊,又經過上百年休養之後,已經變成了一片肥沃的大糧倉,有三萬多百姓生活在那裡。

    正因為如此,又直接暴露在韃靼人面前,這塊大肥肉,韃靼小王子如何肯放過。

    特別是今天的冬天看起來好像特別冷的樣子。韃靼人一進長城之後,就紮下營來,以應州為老營,派出小股部隊四下劫掠,大有在這裡過冬的架勢。

    韃靼**害得實在太厲害,他們一進長城,應州大震,所有的百姓都拋下家園湧到大同來。

    僅僅半月,就在城外積聚了兩萬多人,看架勢,還有增加的可能。

    為了賑濟這些災民,整個大同府的人都動了起來。

    關繼宗今年已經七十有二,前年吏部本打算讓他致試退休回家養老。後來,他走了翰林院編纂,大名士蘇木的門子,又經吏部尚書,內閣輔臣楊一清的點頭,這才官升一級,成為大同這座軍事重鎮的知府。

    升了官,又是如此大府的正印官,做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官員,關繼宗已是非常滿意了。

    不過,做了一年知府之後,卻遇到這件麻煩事。如果賑濟不利,激起民變,愧對君恩,他也只有跳進十里河死了乾淨。

    不過,流民實在太多,幾日下來,整個大同府的府庫已經徹底空了。

    再過得一日,就要斷糧。

    難道眼睜睜看著這兩萬來人餓死不成?

    關繼宗呆呆地看著河灘地上的百姓,一陣無力感湧上心頭。

    這個時候,那個帶著流民過來安置的書辦走過來。

    定睛看去,只不過幾日,這個高齡的關知府好像又老了一截。頭髮鬍鬚依舊雪白,卻不像以前那樣閃出精神的亮光。枯槁、乾澀,如同一把亂麻。

    因為北方吹襲,臉上的皺紋更深,更粗糙,有的地方甚至還皸裂了。

    「府君,再不想轍,明日就要挨餓了。」他小心地提醒關繼宗。

    「啊……斷糧了。」關繼宗好像剛被人從夢中喚醒一樣,訥訥道:「要不,再向大同鎮借些,對付一陣子,他們手頭應該還有些軍糧。」

    書辦苦笑:「借應該是還能借一點的,卻不會太多。畢竟,朝廷每年撥給大同鎮的軍費有限。」

    大同位於明帝國邊防第一線,城中有一軍一政兩套班子。政府機構自然是關繼宗的大同府,軍則是九邊之一的大同鎮。

    書辦:「而且,看韃靼人的模樣今年冬天是不打算走了。朝廷必然要對韃靼人用兵,到時候,大同鎮自己的軍糧怕是都不夠人吃馬嚼,又如何肯拿出太多。」

    「是啊,那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