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南大營被破 文 / 排雲掌

    話說為了調動敵人,石達開採取聲東擊西的戰法,令其南路部隊於6月13日攻佔溧水。

    「溧水咫尺東壩,接連溧陽,均系入蘇常要道」。

    而屏蔽蘇、常,是江南大營的主要任務之一,太平軍攻佔溧水,向榮認為「大局攸關」,立即調兵遣將。

    令江長貴部一千四百人由句容前往堵截,「先遏內犯之路」;同時令明安泰部「星夜拔隊,由湖熟趕往援剿」;並由大營抽調親軍千名、義勇五百名「先往助仗」,隨後又令得力干將張國梁選帶精兵,「馳往統領督剿」,「迅圖克復」。

    如此一來,天京附近的清軍兵力更形空虛。

    吳可倒是提醒向榮不要再分兵了,可惜向大軍門不聽勸告,一心尾追堵截要將太平軍石達指揮的胡以晃部擋在連綿防線之外。

    無奈之下,在廬州趕來三千援兵助戰之後,他便派遣手下悍將吳可二牛,率領兩個大隊兩千混編人馬出動,主動找尋太平軍胡以晃部麻煩。

    對於安徽清軍胡以晃跟石達開足夠重視,分兵四千於馬鞍山與巢縣交界處設立工事防備,也不跟二牛部安徽清軍糾纏,只求能擋住一段時間就成。

    太平軍綢繆了這麼長時間,顯然佈置這麼一點動作。

    這時秦日綱等率軍回抵燕子磯、觀音門,本欲直接進入天京休整,但東王楊秀清見清軍江南大營已危如累卵,嚴令他們必須攻破孝陵衛江南大營後方准入城。

    開玩笑呢這是?

    陳玉成、李秀成等不樂意了,剛剛從鎮江那兒殺回來容易嗎?

    這還沒喘口氣呢,又要強攻向榮部江南大營?

    於是兩大太平軍新秀進京當面向楊秀清申述:「向營久紮營堅,不能速戰進攻!」總得等哥們兒休整好再做這等危險活計吧,皇帝還不差餓兵呢。

    楊秀清卻是不管不顧厲聲呵斥:「不奉令者斬!」

    尼瑪等你們休整好了黃花菜也都涼透了,還玩個什麼勁?

    於是陳玉成等只能表示屈服:「不敢再求,即而行戰!」

    丫的你是老大你說了算,哥們把這條命賭上就是。

    不得不說,此時太平天國的東王殿下,實乃太平軍中一等一的具有戰略眼光之輩,最起碼此次破襲江南大營計劃便做得極為了得。

    打定了主意之後,太平軍選定孝陵衛東北的仙鶴門為主攻方向,西北的龍脖子(地保城)為助攻方向。

    6月17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部自燕子磯移營仙鶴門。天京太平軍一隊數千人越過龍脖子,另一隊七八千人自神策門、太平門出城,佔據大小水關及馮家邊一帶,離仙鶴門數里築壘,與秦日綱軍相呼應。

    為了應對太平軍咄咄逼人的攻勢,江南大營主帥向榮派總兵王浚統帶馬步兵二千人前往仙鶴門防堵。

    18日,雙方接戰,未分勝負。

    與此同時就在當天,另一隊太平軍三四千人自龍脖子衝出,搖旗吶喊,牽制和吸引清軍注意力。

    同日,石達開軍胡以晃部北支隊也趕到仙鶴門、堯化門一帶,築壘數十處,前鋒抵達紫金山東面的黃馬群,切斷了江南大營赴仙鶴門的必由之路。

    江南大營主稅向榮一見大營危在旦夕,哪還敢怠慢?

    一邊急令張國梁抽帶兵勇千餘名由溧水星夜趕回大營,一邊向巢縣吳可緊急求援,並從丹陽、秣陵關調兵一千三百人回援;同時,嚴令王浚等「加意固守待援」,密令都司馮子材帶廣勇五百名,「多帶火彈,夤夜潛赴黃馬群」,焚燒太平軍新築各壘,以便「與仙鶴門之營通氣」。

    不提江南大營如何佈置,吳可接到求援信件後不敢怠慢,親率五千安徽清軍攻擊阻截太平軍防禦人手,三天時間連續推進五十里直逼馬鞍山核心抵達。

    到此關鍵時刻太平軍也不甘示弱,駐守馬鞍山地區太平軍拚死抵抗,蕪湖,銅陵還有安慶太平紛紛出動,想要牽制安徽清軍吳可部人馬。

    而在6月19日拂曉江南大營營盤已打成一鍋粥,太平軍四五千人直撲仙鶴門敵營,接著又出動數千人分七八隊進行包抄,王浚等部清軍潰退。

    與此同時,龍脖子方面的太平軍也出動二三千人,排立山腳,向榮不得不從大營抽兵六百前往抵禦。

    當天,張國梁率兵一千二百名趕至大營,但懾於太平軍的聲勢,不敢應戰,只是連夜在青馬群(黃馬群南)一帶築壘,妄圖阻止太平軍的進攻。

    6月20日晨,各路太平軍發起總攻。

    仙鶴門方向的太平軍多路齊出,將敵營團團圍困;另一路太平軍二三千人翻過紫金山,從後路直插清營。與此同時,天京城內又派數千人出通濟門,直撲七橋甕。

    江南大營主帥向榮眼見不妙親率大營兵勇一千二百名趕赴七橋甕,名為抗擊,實則為逃跑作準備。

    而就在這時,紫金山上又一支太平軍四五千人由靈谷寺下山,攻破滿洲馬隊營盤,縱火焚燒;同時,洪武(今光華門)、朝陽(今中山門)等門太平軍亦分路出擊,連下清軍營寨二十餘座,進而攻破孝陵衛大營。

    清軍頓時大潰,死傷副將以下千餘人。向榮、張國梁等連夜敗走準備向蘇南方向撤退。

    幸得這時安徽提督吳可率兵五千,打通馬鞍山與金陵之間的陸路通道,接應敗退之江南大營主帥向榮等潰兵三千餘

    人,擊退尾隨而至太平軍六千人馬。

    而後從容撤離馬鞍山回到巢縣,面對太平軍石達開部跟秦日綱部兩路大軍怡然不懼,安徽清軍紮緊籬笆太平軍試探進攻幾回無果後只得無奈放棄。

    為了擴大戰果,摧毀江南大營之後,楊秀清即令秦日綱統軍追擊殘餘清軍,韋昌輝主持江西軍政,石達開前往湖北,解武漢之圍。

    吳可救下驚魂未定的向大軍門之後,勸其暫避太平軍鋒芒移駐廬州,等太平軍主力分散各處之後再重建江南大營,到時安徽清軍一定鼎力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