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 得不償失 文 / 排雲掌

    一場大戰下來,清軍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同時被破……

    可是最後清點損失,兩座大營外加江蘇清軍,總共損失不過一萬五千左右,看似損失不小其實並未傷筋動骨。

    這不,隨著尚榮撤往安慶的消息傳出,之後半月時間陸連續續竟有上萬清軍投奔而來,讓一直愁眉苦臉的向榮也忍不住寬鬆幾分顏色。

    可惜的是,朝廷以成敗論英雄,可不管向榮有多少委屈和內情。

    儘管安徽軍政大佬幫忙說情,但朝廷依舊毫不猶豫革去向榮身上職務,連降四級於江南大營暫時留用。

    這一打擊可不輕,向榮這廝直接病倒一時臥床不起,就是朝廷新任江南大營主帥和春前來探望都閉門不見。

    當然和春表面沒在乎,和暗地裡卻是將滯留廬州的一萬多原江南大營將士抽調一空,張國梁這個原水賊出身首領還官升一級當了提督,被和春直接以高官厚祿收買。

    向榮氣得夠戧,可以他戰敗之將的身份還啥都不能說,只得將這口悶氣憋在心裡。幸好有張亮基跟吳可不時安慰,這才沒被氣出個好歹來。

    向榮可是清廷數得上號的軍方大佬,跟吳可情況類似由小兵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地位,在軍中威望可不是開玩笑的。

    只要這廝沒徹底倒台,以朝廷眼下缺將缺得嚴重的現狀,遲早都有起復的一天,吳可跟張亮基自然不會輕易得罪了處於敏感期的向大游擊。

    秉承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則,安徽軍政兩位大佬乾脆幫向溶化拉起一支千人規模隊伍,讓生病中的向大游擊好不感動。

    不過,眼下太平軍勢大,無論是急於報仇的向榮,還是新任欽差大臣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的和春,都暫時按耐下心中急切,龜縮於各自地盤默默苦練內功增強實力,打算等待時機再好好給太平軍上上眼藥。

    吳可對此沒有任何意見,江南大營地不管如何,對他和手下小弟幾乎沒啥影響,安徽清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不可謂不精彩。

    先是以一軍之力橫掃大半個淮南,連連收復失地不說,還壓得安慶跟江西回援之太平軍抬不起頭,這戰績真叫一個彪悍!

    不說太平軍安慶守軍如何,作為天京西面屏障,太平軍就是再重視都不為過。

    關鍵的是江西援軍,那可是在湖北鄂南打得湘軍羅澤南部抱頭鼠竄,又在江西差點把曾國藩玩死的強軍。

    可就是這樣的部隊,在擁有城防優勢而且兵力佔優的情況下,被左宗棠率六千人馬一頓痛毆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丟城失地被直接趕出了安徽地界。

    要不是安徽清軍自身損失不小,加上太平軍集中兵力對付江北江南兩座大營,安徽清軍不得不先顧著江南大營,最後將收復的淮南地區拱手相讓,但太平軍同樣損失了近萬人馬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點朝廷當然看在眼裡,一點都沒有怪罪安徽清軍丟城失地的事兒。

    要是放在和平時期,估計早點有人跳出來找事了,可是眼下長毛猖獗,誰要是胡亂搞事就得有上前線跟長毛拚命的覺悟。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想依仗在長毛身上撈取足夠戰功,及而在官場青雲直上的,大家寒窗苦讀十來年也不容易,怎好將大好光陰浪費在一幫反賊身上?

    回頭再看,局勢依舊戰前拿辦糾結。

    湖北省城武漢三鎮依舊被清軍牢牢包圍,太平軍大將韋志俊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當中。

    求援不能出逃危險極大,官甚至都開始準備勸降這位太平軍悍將。

    江西依舊同樣艱難,不過對像換成了曾國藩而已,被圍在南昌城裡飽手煎熬,不知道啥時候大難臨頭身首異處。

    幸虧江西太平軍被抽調得差不多,儘管韋昌輝攜太平軍大破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的氣勢而來,可江西太平軍的兵力確實有些捉襟見肘,想要一舉拿下困守之中的南昌城非得冒傷筋動骨的風險不可。

    至於安徽境內,太平軍依舊掌握了淮南膏腴地區,之前被安徽清軍收復的城池全都拿了回來,駐大兵與巢縣與馬鞍山一帶,與安徽清軍吳圖苟部處於對峙狀態,暫時誰都沒有辦法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打破僵局。

    就是苦了那些趁安徽清軍橫掃淮南之際,那些跟著打秋風佔便宜的民團武裝,包括李鴻章眼下所在隊伍,被攜大勝之勢的太平軍打得找不著北不是被輕鬆滅掉就是紛紛逃離安徽這個危險地方。

    李鴻章這廝不愧為底蘊身後之輩,先跟著安徽籍當朝侍郎回鄉半團練,帶那位侍郎戰死之際已是因功升任道員官銜。

    之後團練做不下去一真身又投入新任欽差大臣和春帳下,依舊混得風聲水起滋潤無比。

    淮北地區依舊牢牢控制於安徽清軍手中,巡撫張亮基跟提督吳可經營一年之久效果顯著,百姓安居治安良好,待到巡撫衙門跟提督衙門相繼放開計劃管制,儘管時值戰亂年代依舊引來商賈客商無數,淮北一時成為兩江經濟最為活躍之地。

    太平軍也不是沒嘗試著攻打過淮北,但不是止於廬州城外,就是被堵在滁州城內根本無法出門。安徽清軍做得很絕,凡是太平軍大部隊有可能通過的地區全都劃為軍事禁區,大挖壕溝佈置防禦工事把道路堵得嚴嚴實實,以安徽清軍實力不付出慘重代價太平軍根本難以通過。

    以安徽清軍對地方的控制力而言,小股游擊部隊沒有群眾基礎,像流匪一般偷偷潛入只有送菜的份。

    別看太平軍剛剛干翻江北

    和江南兩座大營,好似風光一時無兩氣勢吞天噬地一般,其實他們在兩江地區的兵力著實有限。

    拼拼湊湊也許能湊出近五六萬人馬出來,看起來足有安徽清軍的兩倍還多。

    但不要忘了安徽清軍吳可部的戰鬥力,以及迅速成長起來的楚軍戰力,以精良裝備武裝起來的兩路人馬,戰鬥力不是太平軍相等數量人馬能夠比得上的。

    再說了,安徽清軍的動員能力可不是開玩笑的,真的不顧民生瘋狂動員的話,只需一月時間再拉出五萬團練武裝不在話下。

    總而言之一句話:安徽清軍不好惹!

    除非太平軍願意放棄包括湖北,江西,還有江蘇在內的所有佔領地,全力以赴跟安徽清軍死磕,否則想要讓吳可吃虧都難。

    ……

    當然,情況雖然不至於太過糟糕,但目標放在列強身上的吳可,卻是時刻不忘從戰爭中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敵我雙方不足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冕。

    「別看長毛此次連番勝利,一舉拔除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兩座惡鄰,不僅打破了朝廷對鎮江的圍困,拔除了直接威脅金陵的兩個釘子,一下子改善了金陵的處境,但從全局來看卻是得不償失!」

    內部總結會議上,不僅鄉勇隊一干重要將領除了身在湖北的水牛之外全員到齊,就連楚軍一干將領也在左宗棠的要求下旁聽。

    本來寂靜的營房因為吳可一番總結性發言,頓時議論紛紛喧嘩聲大作。

    「夢臣為何有如此看法?」

    左宗棠驚訝之下,顧不得開會之前不得胡亂插話的規矩,衝著吳可朗聲發問。

    開什麼玩笑,太平軍剛剛獲得大勝,一舉拔除江南和江北兩座大營,連帶著江蘇清軍也被狠狠坑了一把,怎麼看都是局面大好,沒想到在吳可口中卻只是得了個得不償失的評價?

    不僅左宗棠心生疑惑,在座將領哪一個又不是滿頭問號?

    長毛此時氣勢如虹橫掃淮南跟江西,江蘇情況也不怎麼樣,怎麼又變成了得不償失了呢?

    「哼,你們只看到了長毛風光的一面!」

    吳可滿臉冷笑反問:「為了拔除江南跟江北兩座大營,長毛是不是將在外主力基本調了回來?」

    這還用說麼,要是不調外頭主力回援,前後夾擊想要拔除兩座大營談何容易?

    見在座將領一臉理所當然之色,吳可嘿嘿冷笑出聲:「之前湖北江西的戰況想必諸位都知道,長毛西征軍剛剛才從節節敗退轉入勝利反攻,湖北全境幾乎被一路席捲,之前不可一世的湘勇幾乎全軍覆沒,那位曾大人更是被圍在南昌城中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是不?」

    在座一干將領點頭稱是,情況本就是如此。

    「如此大好局面,就因為要拔除江北跟江南兩座大營便全部丟棄,嘿嘿……」說到這兒吳可冷笑連連:「再看眼下湖北除武漢三鎮已被官軍全部收復,江西長毛更是因為兵力被抽調嚴重而沒了進取之力,這不是得不償失是什麼?」

    這個……

    在座一干將領被問得一愣神,想想確實如此,江西還好說大部疆域依舊控制在長毛手中,可是丟失湖北對長毛來說就太不值當了。

    不過這話怎麼聽著這麼彆扭?

    明明嚴重威脅金陵安全的江北跟江南兩座大營被拔除,長毛取得了對戰官軍最輝煌的一次勝利,怎麼現在來看卻是得不償失之舉?

    想不明白問出來就是,反正這樣的總結會議就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道理越辯越明事兒越說越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