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一章 局勢混亂 文 / 排雲掌

    安徽清軍在自家地盤苦練內功,一時忙得不可開交,而外界局勢也在不斷變化當中……

    河南上下剛剛過了個艱難但還算輕鬆的新年,安徽清軍一下子麻袋走過百萬流民,加上捻匪挾裹而走的數十萬流民,讓河南官府的壓力一下子減輕打扮,剩下來那點麻煩在官老爺心中根本不算啥。

    可問題是他們想過安生日子,可捻匪不讓啊!

    春季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山東遭遇黃河改道受災最為嚴重,自家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哪有能力供養幾十萬不事勞動的捻匪人馬?

    沒法,捻匪去年在山東鬧騰了一陣,跟當地清軍好好的幹了幾架,有輸有贏說不上成功也談不上失敗,不過糧食短缺卻是個致命問題。

    山東民眾於咸豐六年可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捻匪這個年也過得差強人意,勉勉強強混個溫飽想要吃好喝好那就是奢望。

    河南這邊的情況捻匪一直都有關注,畢竟是起家之地關係盤根錯節,得到一些基本情況還是不難的。

    尼瑪,他們還在山東受苦受難,河南上下竟然還過了個不錯的新年?

    捻匪心頭不平衡了,最重要的是山東真不是那麼好待的。

    這裡流民是多,你黃河改道的源頭河南都要多上不少,隨意一揮就有成百上千的流民願意加入捻匪部隊。

    可是人好招糧難弄啊,不說山東本就遭了災年成不好,能夠弄到大筆糧食的地點也就是各地縣城跟府城。

    如果只是山東本地的官軍還好說,以捻匪如今幾萬大軍,就算拿不下府城拿下那些城牆低矮的縣城不難。

    可是朝廷派有重兵駐守山東,就是那位日後與英法聯軍戰鬥,三萬騎兵被打得潰不成軍的僧格林沁,那傢伙可不是善茬,

    作為蒙古貴族又深受咸豐帝賞識,冷兵器戰爭模式培養出來的封建舊時代優秀將領,對付組織不嚴密單靠人多勢眾沒有多少章法的捻匪一打一個准。

    要不是要派重兵防護山東幾處重要府城,還有監視百姓流離失所的重災區,估計捻匪在咸豐六年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這不,正月剛過捻匪捻迫不及待從山東返回河南就糧,頓時便在河南境內掀起道道驚濤駭浪。

    河南官府哪能料到捻匪殺了一個回馬槍?天才寶寶魔醫媽咪

    頓時慌做一團四處救火,被機動力強悍的捻匪牽著鼻子走吃了好幾次敗仗。

    幸好河南境內流民已經不多,近十萬捻匪雖然鬧騰得厲害,但並沒有引起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不過就是如此,也足夠河南官場上下喝一壺的。

    ……

    而安徽清軍的鄰居金陵城內的太平軍高層內部,也是風波不斷。

    不說太平軍內部大清洗,搞得金陵城內人心惶惶躁動不安。

    又有強敵安徽清軍動作頻頻,引得金陵城內太平軍高層好一陣緊張。

    幸虧石達開坐鎮金陵城,使盡手段勉強安撫住金陵城內不安的氛圍。

    可惜的是,經過天京內槓,洪秀全已經不相信任何外姓之人,尤其是在太平天國,軍民之中聲望著著的義王石達開。

    無論楊秀清還是韋昌輝,能力是有但野心太大,一朝掌權便有些目中無人,這樣的行為自然會深深刺激到洪秀全,使其對外姓之人的信任度降至冰點以下。

    剛開始時是沒辦法,殺的人太多搞得城內人心惶惶局勢不穩,洪秀全又一度沉迷與宗教事務疏於政務,要他這時親自主持大局還真是難為人。

    而且之前戰略錯誤的後果也逐漸顯露,被太平軍按著腦袋狠揍一頓的江北大營重新立起不說,就連新任欽差大臣兼江南大營統帥和春也是蠢蠢欲動。

    更不要說吃過大虧的尚榮,雖然被調去山東彈壓地方,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殺回江蘇與太平軍拚命。

    因此,此時的天京其實外部環境非常惡劣,只是清軍還在調兵遣將調整部署,看起來沒多少威脅而已。

    所幸石達開武全才,應付這麼點小場面自然輕而易舉。

    等到金陵城中的太平軍高層發現安徽清軍只是在大練兵,並沒有針對天京的意思後也暫時放下心來,有閒功夫搞搞內鬥整整人。

    石達開做得越好,在天京軍民當中威望越高,洪氏兄弟便越是忌憚。

    有了之前楊秀清和韋昌輝的例子在那,洪秀全怎麼也不會在眼睜睜看著又一位權臣崛起。一起混過的日子

    於是,暫時沒了外部威脅的天京城,由洪氏兄弟掀起股股洶湧暗流,目標直指掌握天京行政大權的義王石達開!

    石達開又不是傻子,有了之前楊、韋二人的榜樣在前,加上家人親眷早已遇難沒了拖累,很快就發覺了洪天王兄弟對自己的惡意。

    為了避免遭遇殺身之禍,石達開不得不趁機帶著幾千心腹兵將出走天京。

    石達開被迫出走,實際上是天京內訌的繼續。由於天京內訌和石達開從天京及其它地區帶走大量部隊,太平天國的元氣大傷,整個戰爭形勢也隨之急劇逆轉。

    在江蘇戰場,江南大營的擊破和向榮的離去,曾使清軍遭到沉重打擊。但由於天京內訌,給了清軍以重整旗鼓的機會。

    之後的1857年7月16日,清軍攻陷句容,12月27日又攻

    攻陷鎮江和瓜洲,太平軍守將吳如孝逃回天京。

    次年1858年1月,清軍恢復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

    而在湖北戰場,由於石達開東返天京,清軍加緊圍攻武昌。太平軍守將韋志俊因困守已久,又不見援兵到來,加之其兄韋昌輝在天京被處決,喪失了堅守的決心,遂於1856年12月19日放棄武漢。武漢一失,鄂東各州縣隨之不守,太平軍的湖北根據地全部喪失。

    在江西戰場,1857年3月,曾國藩接到其父的死訊,於是奏請回籍丁父憂,並且不待諭旨到來便委軍而去,離開江西回到老家,借此擺脫困境。

    曾國藩回去之後重整旗鼓,率領湘軍於1857年10月26日攻陷湖口和梅家洲,被太平軍分割二年多的湘軍內湖與外江水師得以重新會合,這一帶的長江水面又被湘軍控制,形勢對於太平軍而言已十分危險。

    不過石達開這一出走,卻是讓太平天國的性命在多延續了幾年。

    在練兵閒暇之餘,吳可與張亮基還有左宗棠不止一次討論過太平軍的局勢變化。尤其在得知金陵城內槓殺得血流成河之際,斷言洪秀全不做出有力之大調整的話,太平軍最遲堅持不到咸豐八年末。

    不是他們幾個信心爆棚胡言亂語,而是根據局勢得出的結論。

    隨著北伐跟西進的雙雙失利,湖北全境被清軍收服,太平軍也就只能在兩江地區苦苦支撐,再也沒了剛開始時的瘋狂氣勢。

    來嘛軍娘!

    尤其隨著楊秀清跟韋昌輝還有秦日綱被殺,以及他們手下大票心腹將領遭難,使得太平軍總體實力一下子跌落好幾個層級。

    不是開玩笑,古代將領的培養模式比不得現代的軍校,尤其是太平軍這樣新興的勢力更加艱難。能夠從當初起家之時混到現在的太平軍將領,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能力不俗的角色?

    洪秀全又是個不管事的,之前太平軍的智略指揮又全靠楊秀清等人支撐,手下將領基本囊括了太平軍中七層以上的悍將,這一次天京內槓真真不得了,凡是在天京城中三王的部將基本上被殺個乾淨,這對於太平軍的打擊絕對是沉重的。

    眼下石達開又被逼離開金陵,這對於清軍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長毛這是作死,自毀干城的事兒還幹上癮了不成?」

    當正巡視淮北各處鄉勇隊大營的吳可得到消息時,半晌無言憋出了這麼一句。

    只是歷史知識一般般的他沒想到,正是因為石達開跳出了金陵那個大漩渦,竟然還拖著搖搖欲墜的太平軍多堅持了幾年時間。

    洪秀全逼走石達開後,太平天國各戰場吃緊,那些前線將領實際得很,全都向正身處安慶的石達開求救。當然

    石達開只是個人不是神,能力雖說非凡但也沒有三頭六臂,縱然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同時救援各方。

    當然不可否認他是個胸有全局的軍事戰略家,只能把追隨其在安慶的5∼7萬人擺在最具決定意義、最能影響整個太平天國全局的一個戰場。

    不管太平軍高層的齷齪事兒鬧得有多厲害,這些都跟吳可沒什麼關係。

    他此時最關心的還是鄉勇隊的適應性訓練情況,隨著一桶又一桶黑火藥不要錢般撒了出去,效果還是逐漸顯示出來,手下小弟的訓練慢慢達到目的並朝著吳可希望的方向發展。

    眼下的鄉勇隊上下,不管是駐紮在城鎮的駐軍,還是身處野外大營之中,基本上都熟悉了火槍隊射擊時製造出的氛圍,就是突然遭遇火槍隊的射擊都不會出現任何騷亂狀況,因為幾個月時間的適應耳朵和身體早已適應到麻木的地步。

    除此之外鄉勇隊各部挖掘戰壕佈置工事的能力也大為提高,最起碼鄉勇隊戰士拉練之時順手開闢的近十萬畝新田就是明證。

    當然吳可一貫注重實戰演練的效果,不會讓手下小弟一味的閉門苦練,必要的施展磨礪也是不可缺少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