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二章 際遇 文 / 排雲掌

    「省三兄,許久不見一切可好!」

    安徽清軍池州大營,正在食堂打飯的張樹珊,突然碰到許久不見的劉銘傳,忍不住心中興奮連忙招呼道……看最新最全

    「當然好當然好,老哥現在怎麼說也是堂堂五品千戶,騎隊中隊長了不知樹珊你現在混得如何?」

    劉銘傳滿臉紅光笑容滿面,端著擺滿飯菜的木質托盤一屁股坐到張樹珊對面。

    「那可要恭喜省三兄了!」

    張樹珊放下手中筷子,抬頭先是恭喜一番而後嘴角微撇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笑意:「小弟眼下添居四品都司,池州火槍隊大隊長一職,可惜手下也只能指揮一個中隊火槍手!」

    說著,還很牛氣的做了個無可奈何的表情,可那眉角眼梢的得意興奮連傻子都看得出來。

    「哎呀,還是你小子命好哇!」

    劉銘傳臉上笑容一滯,心中一時無味雜陳,半是羨慕半是嫉妒感歎道:「果然火槍隊就是吃香,老哥的騎隊比不上啊!」

    「也是多蒙軍門大人關照,不然哪有這麼多立功機會?」

    張樹珊呵呵一笑不以為意,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得意之色。

    因為要讓手下小弟徹底熟悉熱兵器作戰模式,所以吳可最近一段時間將散落於各方大營的火槍隊調動得團團亂轉忙得腳跟貼後背。

    隨著黃河改道導致的災情進一步加深,不僅河南和山東兩大重災區問題嚴重,就是被波及的淮南地區也是流民遍地局勢動盪。丑角

    再加上石達開坐鎮安慶,手下六七萬太平軍的糧食問題,淮南連番大戰已經殘破不堪,可以說安徽南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因為安徽南部流民遽增的緣故,廬州一帶的局勢也開始不穩,願意接受安徽清軍賑濟的流民且不去說他,正好新開墾的那十來萬畝軍囤可以安置,流民需要付出的僅僅只是勞動和汗水而已。

    可是局勢混亂之時,總少不了那些雞鳴狗盜想做那無本買賣的強梁人物,趁流民遍野之機收攏大批『志同道合』之輩興風作浪無法無天。

    對於這樣不知死活的玩意,吳可的態度一向強硬得緊,只要撞到他手上絕不輕饒。正好此時手下弟兄的適應性訓練已經達到基本要求,拿這些流寇土匪作為實戰演練對像最為合適不過。

    而是安徽提督衙門一聲令下,駐守各地方大營的清軍部隊迅速集結,組成以火槍隊位核心,輔之以騎隊還有弓隊的聯合作戰部隊出動,平息安徽各地匪亂。

    早就因為連續幾月的艱苦訓練憋了一肚子火氣的安徽清軍將士們,正好拿這些不知好歹的流寇土匪出氣,那還不是一打一個准輕鬆自如得很?

    這些突起的匪患對於吳可悟大軍們來說自然不算什麼,剿得再多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可對於負責具體戰事的中底層軍官而言,那就是明亮晃眼的軍功啊。

    也正是因為如此,像張樹珊跟劉銘傳這般剛剛加入鄉勇隊不足一年時間,卻在剿匪戰鬥中表現優異的底層武官爬升得飛快。神級大人物

    不過總歸親疏有別主次分明,在戰鬥中負責主要進攻任務的火槍隊獲益巨大,接下來才是騎隊和弓手部隊。至於刀盾手之類的兵種,已經開始逐漸撤消不是轉為後勤隊人馬就是成為純粹的防禦部隊,想要撈著上戰場的機會並不多。

    除了安徽自身的流民之外,河南巡撫衙門又一次發來求援書,想再次請安徽清軍幫忙穩定境內局勢,將四處煽風點火的十來萬捻匪趕走或者殲滅。

    雖然吳可大軍門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但作為瀕臨河南與安徽邊界,駐守池州大營的將勇,張樹珊和劉銘傳還是撈到不少立功機會,身上的官位也是一路上揚。

    當然,這不起他們原本歷史上一年之內混上封疆的風光不可相比,但放在眼下時局也酸是陞遷速度極快了。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踏入清軍將官行列只是時間問題。

    「是啊,不知軍門大人何時答應入豫剿匪,到時候咱們立功的機會更多!」

    劉銘傳勉強掩飾住臉上的情緒,有些期待又有些激動說道。

    對於年紀不比他們大多少的軍門大人,劉銘傳跟張樹珊可是欽佩得很。

    能夠白手起家,於危難之際崛起,與太平軍和捻匪戰鬥中極少敗績,又一手打造安徽清軍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派系鄉勇隊,縱橫南北威名赫赫,實在是他們這些青年俊傑的偶像和奮鬥目標。

    不說鄉勇隊如何強大,他們就是依托了這樣的平台才能平步青雲無後顧之憂,只需一門心思打仗不用理會外界紛繁雜亂的事務和局勢。而且軍中紀律嚴明也沒其它清軍部隊的勾心鬥角,這樣的環境正是他們這樣沒有多少背,景的大好男兒最為期望的。休皇

    而且吳可吳大軍門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別人不知道他們這些鄉勇隊內部核心人士卻是清楚得很。尤其像張樹珊和劉銘傳這樣的安徽本地人,更是清楚吳大軍門沒來之前淮北是個什麼摸樣。

    淮北從來都是出悍匪的貧窮之地,之前捻匪在此地的勢力也是極為強大,說句不好聽的那些有名的大檔頭振臂一呼,隨隨便便拉起萬人隊伍不在話下。

    至於為什麼沒出現這樣的惡劣局勢,正是因為淮北地區實在太窮,根本就供養不起這樣規模的部隊。

    可吳大軍門來了之後呢,短短不過兩年時間,淮北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樂土,至少劉銘傳跟張樹珊就是如此認

    為。

    之前的軍管和計劃經濟措施,那嚴格到可怕的瘋狂管理模式,當初可讓他們這些安徽當地豪強勢力很不適應,有那不服管教的還鬧出不少亂子。

    當時他們心中也滿是怨氣,覺得巡撫衙門和提督衙門的命令過於嚴苛,可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卻又是另一番心態。

    要不是如此嚴厲的管理模式,想要在短短一年時間穩定淮北局勢就是做夢。

    更別說還能勉強維持絕大部分貧民生計,儘管不是像朝廷原本賑濟那般免費提供,要靠自己的勞動貨物勉強生存的食物,但至少讓大部分淮北貧民熬過那等艱苦歲月,迎來了眼下衣食不缺的美好未來不是?

    伴隨著淮北地區的穩定跟經濟實力的土染飛猛進,他們這些加入安徽清軍的無根之萍才會有眼下讓人羨慕之際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