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三十九章 烽煙四起 文 / 排雲掌

    不過還別說,翁同書招攬的那幾支團練武裝戰鬥力還真心不差……

    傅振邦,袁甲三苗沛霖,這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角色,吳可看到這三位團練首領名字的時候還小吃了一驚。

    當然之前吳可也聽說過他們的名字,原因無它,這些傢伙此時一直都在淮南晃蕩,一點都沒有投奔淮北的意思,所以他也就懶惰招攬這些心襖氣傲的傢伙。

    只是沒想到,他們看不上之前的吳大提督,現在卻巴巴的投靠了翁大巡撫,這事做得真讓他感覺有些噁心。

    當然了,吳可雖然脾氣不怎麼樣但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

    怎麼說人家都是在兩江地盤上與太平軍作戰,都算是他的手下戰力,就算不是直接聽令於他也無所謂,翁大巡撫還不是要遵從他這個兩江總督的命令?

    不愧是歷史上都留下名號的角色,在翁同書的統一領導下爆發不弱戰力,從廬州直接殺奔金陵城南方門戶馬鞍山而去,一路與太平軍部隊打得有聲有色氣勢如虹,給金陵南方防線上的太平軍找了不少麻煩。

    這一下,令人意外的清軍竟形成了對金陵的四面合圍,形勢看上去好得不能再好。起碼紫禁城裡的咸豐帝是這般認為的,朝堂上也是一片樂觀氣氛,認為就這樣打下去很可能直接將太平軍首腦一網打盡。

    心頭一片火熱的咸豐帝,給江南大營主帥和春發去一道措辭極為嚴厲的聖旨,要求江南大營權利配合兩江清軍的攻勢,要是再敢找借口拖延的話別怪他不客氣。

    和春鬱悶得不行,可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敢不聽,於是只得讓幫辦軍務提督張國糧出馬,統帥江南大營所屬清軍加入圍攻金陵序列。

    張國梁倒是樂意之極,他跟無關係還不錯,當初向榮主持江南難大營的時候,可沒少跟安徽清軍互動,還是有一些交情的。

    而且由於出身的緣故,他自覺跟吳可是同一類人,交道打得多了交情自然就有了。之前兩江清軍鬧出那麼大動靜,他第一個提議參與進去給太平軍找麻煩,可惜的是主帥和春根本就不答應。

    這時候既然連皇上都下了旨,他哪還有不盡力的道理?

    再說了太平軍絕對是張國糧心中的一根刺,他們之間結下的梁子實在太大,說不死不休都是客氣的,絕對要倒下一位永無翻身之日才肯善罷甘休。

    江南大營這一動不要緊,近十萬清軍浩浩蕩蕩就向金陵城市南方防線撲去,另還有一支人馬配合翁大巡撫組織的團練武裝,在馬鞍山一帶狠狠的給太平軍上了一回眼藥。

    這下金陵城是真的四面被圍,清軍聚集了超過二十萬大軍,而且攻勢如潮連綿不絕,看上去金陵真有那麼點岌岌可危的摸樣。

    朝廷得到消息之後不管各人心思如何,總之一個個表現得歡欣鼓舞,咸豐帝更是精神振作連連下旨要求兩江清軍一戰建功。

    ……

    江蘇和安徽打得熱鬧,可急壞了還被拖在江西騰不出手的湘軍諸將。

    無論是湘軍主帥曾國藩,還是獨擋一面的湘軍大將都沒料到,信任兩江總督吳可竟有如此大手筆,一下子調動超過二十萬清軍對金陵發動包圍戰。

    一干湘軍大將倒還沒什麼,雖然驚訝吳大總督的手筆,心中也不乏羨慕嫉妒恨等等負面情緒,但也沒有太多其它心思,只是可惜了湘軍不能參與這樣的大戰,要是金陵真被收復可沒他們半點功勞。

    最鬱悶和不爽的自然是曾國藩了,他本來就打算依靠剿滅金陵太平軍徹底翻身,讓朝廷想壓制他都沒借口。

    為了心中的計劃,就連石達開突入湖南腹地攪風攪雨搞得一團糟,他也頂著極大壓力就是不回援,為的就是能夠離得金陵近些更近些,以免出現了絕佳機會卻因為離得太遠而白白錯事。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他還沒機會對金陵動手呢,新任兩江總督吳可就搞出這般巨大聲勢。

    提起吳可,他心中更加不舒服。

    吳可是什麼人,一鄉野出身的矛頭小子而已,一不是正經考功名出身,二也不是勳貴武將世家,只不過是靠著剿匪跟對付長毛起家,之後一路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年紀還不到三十就坐到了兩江總督這樣的高位。

    再看看自己,堂堂的進士出身,官也做到了兵部侍郎這樣的中央部門高位,回來組建湘軍之後又一直都是湖南團練大臣湘軍主帥,無論在官場還是地方的上的實力根本就不是吳可這樣的草民可比。

    可結果呢,自然組建湘軍以來,他可是經常受到朝廷猜忌,做得好了不給允諾的風尚,做得差了更是讓人氣憤的一通訓斥。而吳可這個出身草民的傢伙,在官路上幾乎就沒遇到什麼阻礙,就這麼平平安安坐上了兩江總督的寶座。

    有比較心中才更加惱火,他自問湘軍的整體實力要比安徽清軍強上不少,無論是將領水平還是士卒戰力,而且湘軍的表現確實要比安徽清軍要出彩得多,在戰績上湘軍也是更勝一籌。

    安徽清軍和湘軍都是最近崛起的大清牆軍,可安徽清軍主帥此時已坐到兩江總督這樣的高位,而他連個實職巡撫之職朝廷都捨不得給。

    因為湘軍主力在江西盤踞作戰,要看兩江總督吳可的臉色行事,曾國藩為此本就十分不爽,這下子兩江二十來萬清軍圍攻金陵城,要是成了以後還不得更加囂張跋扈?

    在內心深處,他並不希望兩江清軍獲勝,因為這跟湘軍的利益大不相符,金陵只能是湘軍收復才最和他心意。

    有這些心思,儘管他城府

    極深依舊不免顯露一二,讓一干湘軍大將奇怪之餘對兩江清軍的戰果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曾國藩倒是想借此時機參加金陵包圍戰,只可惜江西的朝毛還未徹底肅清,想要分兵北上卻不那麼容易。別的不說,太平軍大將楊輔清部老在江西各地遊蕩,就算湘軍有入皖之意也得先將這支人馬解決了再說,不然後路可就危險了。

    再說了,吳大總督沒主動邀請湘軍加入戰鬥,曾國藩也拉不下面子主動寫信提及,要是被拒絕了面子上多難看啊。

    ……

    就當兩江清軍齊齊出動,在金陵城外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太平軍義王石達開也在湖南肆虐得歡快。

    話說當初石達開還在江西南部肆虐之時,湘軍分兵兩路制敵,雖都不足以致敵於死地,卻也使太平軍兩路都難以迅速取得突破,石達開看到楊輔清部無力繼續挺進湖口九江,而贛南的蕭啟江也不可能讓他輕易北上與楊輔清部會合,乃改變策略,致書楊輔清,謂「須由南安竄湖南,下趨鄂省,以取上游之勢」,欲先「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由此實現「窺皖鄂」的目的。

    然而,到此時,內部矛盾和外部局勢的演化,都使得石達開必須重新確定自己的軍隊在全局中的定位。

    在內部,此前洪秀全重建五軍主將制,使原來的「通軍主將」石達開失去了在太平天國轄區指揮作戰的名義,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而洪秀全加封從石達開部脫離的楊輔清為「中軍主將」,不僅證實了他是「石楊矛盾」的幕後策劃者,更再次明確表現出其對石達開的態度。

    此外,石鎮吉部福建汀州與石達開部分開後,就自領一軍,開始進入攻江西,被湘軍劉長佑部擋回福建,不久後石達開部進入江西,他們卻沒有前往會合,反而長驅入粵,此後雖然和石達開部遙相呼應,配合作戰,但始終未再回復本軍。從石達開部在此前後的行動來看,石鎮吉部的行動不像是出於石達開的部署,而更像是**行動。

    在外部,太平軍雖然取得了浦口戰役和三河戰役的局部勝利,不利的局勢有所好轉,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整個戰局的被動。

    自從九江失守以後,天京上游的最後一道壁壘安慶已經直接暴露在敵軍兵鋒之下,而湘軍也已對安慶虎視眈眈。加上天京方面一向以來劃地為牢的軍事思想,使戰局的主動權一直被把持在清軍手裡。

    石達開部人馬過去一年多的作戰裡,除搶渡贛江的失利外,多數時間軍事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卻始終未能打開局面,這和內訌前太平軍打過不少勝仗,但每每在關鍵時刻顧此失彼一樣,根本上講還是「劃地為牢」的戰略思想導致的後果。

    對於這種戰略思想,石達開本來就不怎麼以為然,他深知如果一味死守天京,必定處處陷於被動,最終導致失敗(太平天國後期的軍事完全證明了這一點),而主張爭取上游,以取得全面勝利。

    因此,現在他既然已經可以**行動了,而留在天京附近又舉步為艱,不如趁此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戰略思想,在不受牽制的情況下去開闢新的戰場,爭取以此令全局形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而是,在江南南部好好休整了一個冬天之後,石達開部突然行動殺入湘軍老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